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電影之前的敘事,之前一直都在用很平靜的拍攝手法,無論是槍-戰,還是別的什麼,都很平靜,用調侃的語調說著一個黑色幽默。所以,追債人在快電影快結束這一刻的爆發,也是在幫觀眾發泄他們前面一點點積攢下來的無法言說的胸中之意。

  演員演好了,會給觀眾一種慡感,極大的愉悅;演不好……

  不,惠勒不會讓漢克斯演不好的,漢克斯也不會允許自己演不好。這幕戲是他這個沒什麼戲份的角色,最出彩的地方,也是能讓他被所有人銘記的原因。

  看過劇本的人都能感受的到,如果演好了,說不定漢克斯這個角色,會比主角,還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裡談到的深刻,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忘的那種。每當人們談起煙槍,他們就會說,哦,對對對,我記得有一幕,那個追債人balabala。

  漢克斯演的很賣力,哪怕他的背後是綠色的幕布,車裡夾著的是人偶,他也一遍又有一遍不厭其煩的,把他最飽滿的情緒表現了出來,爆發了一次又一次,難得的是在重拍時,還能在繼續保持著這種活力的前提下,去表現更多的惠勒想要的東西。

  威廉站在在一邊旁觀,這才發現,劇情沒變,但惠勒把台詞改了,改的更讓威廉喜歡了。

  原來的劇本里,追債人不斷摔門,喊的是,從來沒有人敢這麼搞我。

  而在重視親情的威廉和惠勒看來,結合之前追債人不許別人在自己兒子面前說髒話的小萌點,他在這裡喊“不許傷害我的兒子”,會更加的合理,引起共鳴,讓觀眾對他產生好感。無論觀眾的角度是保護孩子的父母,還是被父母保護的孩子,他們都能被那一幕震撼並感動。

  萊奧納多的戲份就是站在追債人的一邊,沒有台詞,也沒有動作,很容易完成的戲份。

  惠勒對萊奧納多很是滿意,對威廉道:“一個好的演員就是,哪怕鏡頭沒有對準他,他也能配合著表現出應該有的表情,讓自己徹底融入角色,他也在那副構圖裡,雖然不是主角。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如果他長大沒長歪,會成為一個不錯的人脈。”

  惠勒滿意的點點頭:“對噠。大家都說導演有習慣用的演員,演員有總是搭檔的夥伴,但製片人其實也有自己的御用班底。用那些人,不只是交情問題,更是因為他們合適,你知道他們能明白你的意思,表達出你想要表達的。”

  “今天收工了,去spago?”惠勒老爺子發來晚餐的交友邀請。

  “不要。”威廉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我請客。”

  “不要。”威廉還是那麼的冷酷無情。

  “我不喝酒!”

  “我讓溫蒂和米格陪你。”這是威廉最後的妥協。

  “你小子是有多怕出現在鏡頭前啊?!你是製片人你知道嗎?也是要生活在鎂光燈下的!以後領獎、跑宣傳的時候,難道你也不去嗎?”

  “必須的情況,我不會推辭,但不必要的曝光,也請允許我鄭重的拒絕。”

  是的,這就是威廉突然拒絕和惠勒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的原因。威廉之前在倫敦不知道,回了美國看報才發現,自希區柯克的葬禮之後,惠勒老爺子就突然再一次大火了一把。不是說惠勒以前不火,但並沒有如今這麼火。

  這一切的原因,是《芝加哥太陽報》那個小報,發表了skype新開的論壇上的一則帖子:《818和希區柯克同期的那些國寶級大師們》。

  裡面總結列舉的人很多,不止導演,也報過一些過去的影帝。

  但是,這些人裡面,如今依舊活躍在好萊塢,大有“我還要再活五百年”之捨我其誰的王霸氣勢的,也就惠勒了。

  很多年輕人,有可能知道《羅馬假日》,知道《賓虛》,也不一定能知道惠勒。

  不過如今拜那個帖子大家都知道了,惠勒老爺子過去有多牛x,只要是個稍微想要表現一下自己這顆文藝心的少年少女,就沒有誰敢說自己不佩服惠勒的。

  但真正把惠勒推向風口浪尖的,卻是剛剛落下帷幕的歐冠決賽。

  美國雖然對足球不太感冒,但歐冠還是會轉播的,正巧趕上惠勒老爺子在美國重新出名,鏡頭就一直在不吝嗇的給惠勒,這個充滿活力的可愛老爺子,一夜之間就成了全美最可愛的人,和他嚴肅正經的照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也是惠勒下飛機時,會有那麼多媒體的原因。

  威廉除非是傻了,才會和惠勒一起行動,太招眼了。他無比慶幸自己在教練席上,一直有注意遮擋自己,沒怎麼跟著惠勒出鏡。

  ☆、 第46章 來地球的第四十六天:【三更】

  惠勒會火成這個樣子,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推手的。

  推手是誰?

  顯而易見,skype論壇的母公司,微軟。這是微軟skype大計劃中的一次小試牛刀,在收購了《芝加哥太陽報》,併入股了多家出版集團後,配合著skype日漸成了氣候的論壇,他們試著運作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秘密推廣,江湖人稱“網絡水軍”。

  結果喜人,把惠勒本就有的七分名氣,生生吹成了十分。傳奇的經歷,球場上活潑的性格,以及哪怕上了年紀也依舊衣著時尚的品味,都開始被人所熟知。

  據說連美版的《vogue》,都有意請惠勒老爺子去拍一期雜誌封面。

  上過無數電影方面雜誌的惠勒,也覺得這事挺新鮮,並為此躍躍欲試,他總是不怕嘗試新東西的。

  “還能為電影做宣傳,免費,多好啊。”惠勒總是愛把一切能利用的都利用起來。

  煙槍借著惠勒老爺子的東風,也真的是未拍先火,這邊還在演著呢,那邊已經鋪天蓋地的都在宣傳惠勒老爺子的最後一部電影了,有節目組專門在街頭隨機採訪了一些年輕人,問他們知不知道惠勒和他的煙槍,以及是否期待。答案是,連年輕人身邊跟著的家長,都說上映了一定會去電影院捧場。

  對於某一代人來說,惠勒米高梅,就是質量的保證。

  塞繆爾看煙槍這麼火,也打來了電話催,希望能早日上映,趁熱打鐵,要是等餘熱過去了,可就要抓瞎了。

  “p!”惠勒老爺子直接奪過威廉的電話,和塞繆爾吵了起來,“知道你們之前為什麼越出越爛,越爛越出嗎?就是這種一味圖快,不求精細的做法!我看是你坐辦公室坐久了,連‘製片定律’該怎麼拼寫都忘記了吧?!就給的那點錢,我們快的起來嗎?”

  哭窮,是惠勒老爺子在那一天下午,整整長達三個小時的咒罵聲中,教會威廉的。不管帳面上有沒有預算,還有多少預算,面對製片公司和金主,永遠都只能哭窮。

  本著“能多要一點是一點,哪怕要不到,也讓他們不好意思開口瞎指揮”為主旨精神。

  惠勒老爺子那嘴皮子利索的,不帶重複翻著花樣的說辭,無不讓威廉嘆為觀止,也讓塞繆爾閉了嘴,再不敢來騷擾劇組拍攝。

  惠勒也不是說就放著這樣的名氣不管,不利用了,如何長遠的維持名氣,也是一門學問。剛好,惠勒深諳此道,回首過去,他的電影總是不缺話題和關注度的。煙槍已經算是晚的了,之前的《羅馬假日》,那是從還沒劇組還沒開機一路宣傳到了電影下映。

  在那個宣傳手段肯定不如如今多的過去,惠勒都能運作成那樣,如今的戰局可想而知。下了雜誌上脫口秀,惠勒老爺子一把年紀了,也是不容易。

  連七月阿森納全隊應邀來洛杉磯,也沒被惠勒老爺子放過。

  “體育明星也是明星!”

  阿森納也很樂意出一筆錢配合惠勒老爺子,既宣傳了自家老闆的電影,又打開了阿森納在美國的知名度。

  公關費是阿森納出的,不是威廉。

  雖然阿森納就是威廉的,但阿森納在運作上的錢,威廉是沒辦法插手的。那些錢都來自他爹當年給俱樂部設立的基金會,俱樂部的管理和發展,用的很多都是基金會的錢,俱樂部每年盈利後,又會把其中一部分利潤投入基金會,產生良性循環。

  那個熱情火辣的夏天,惠勒和阿森納,成了每個美國人都能說上一兩句的最熱詞彙。

  7月26日,《血紅濺白紗》入圍了土星獎。這是由科幻、奇幻及恐怖電影學院舉辦的一個獎項,看發起人就知道,這個獎專注科幻和恐怖電影一百年,只頒發給這類的電影、電視劇。

  1980年才是土星獎開辦的第七屆,在美國國內還沒什麼大名氣,但能入圍,對於血紅來說還是個不錯的榮譽,證明它在同類型圈子裡已經有了名氣和地位。

  這對正在英國方面上映的《血紅濺白紗》,是個不小的光環加持,大衛打來電話,很興奮的和威廉說了這件事。

  美國國內,血紅已經下映,但在錄像帶租售的市場上依舊火熱。

  最終,血紅以30萬的超低投資,收穫了1200萬的回報,整整翻了40倍。各大電影雜誌也均有報導,想要分析血紅的黑馬之路,直至一年多後,電影市場上拙劣的模仿者相繼出現,卻都紛紛沒有翻出什麼水花,這事才終於蓋棺定論,血紅的成功是個例,不可複製,也不建議模仿。因為首先有兩個先決條件一般的電影就達不到,他們上映時不會再有個“碎骨者”熱,以及他們根本搞不到輔導級的分級。

  想不見血的製造恐怖,對於此事的美國恐怖電影來說,還有的學呢。

  因為《血紅濺白紗》的大獲成功,漢克斯也算是小紅了一把,那種高智商的犯罪,優雅又血腥的知名魅力,讓不少少女都把熒幕上的漢克斯當做了夢中情人。

  “現在小孩子的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那是個變態殺人狂啊!”惠勒雖然能接受新鮮事物,但他的三觀還是不允許他接受一個變態殺人狂受歡迎。

  可是憋屈的是,因為漢克斯的小紅,有他參演的煙槍再次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煙槍就這樣以一種不算密集到讓人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又總會在快要被人忘記時,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的出鏡頻率,一直宣傳到了年底即將上映。

  中間經歷了兩伊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總統大選。

  11月的時候,整個好萊塢都因為這次大選而轟動了,因為演員出身的里根,成了美國聯邦政府的第40任政府。二流的演員,一流的總統。誰能想到呢?里根真的擊敗了民主的的卡特,成為了美國第一個當過明星的總統。

  總統餘熱還未過去,聖誕檔期就來了。

  這是好萊塢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大巨頭都會攜帶著自己的年度大戲,吹響進攻的號角。

  但這些和煙槍是沒什麼關係的,他們只要樂呵呵的坐山觀虎鬥就可以了。

  威廉卻連觀都觀不上,他被“關在”家裡,已經快小一個月了,“牢頭”薩巴蒂諾這次真的是發了瘋,既不和威廉說話,也不讓他出門。表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而這一切,還要從12月8日晚,威廉的一次不那麼美妙的經歷說起。

  ☆、 第47章 來地球的第四十七天:

  1980年12月8日,這天本來和往日沒什麼不同。紐約的天氣晴,有風,白日最高氣溫是華氏42°(攝氏6°),夜間只有30°(-1°),地方氣象台金髮碧眼的氣象小姐在電視裡說,今天的穿衣建議是,冬大衣等厚重的飽暖衣物。

  外公老伯恩斯坦的建議是,多喝點水,紐約已經進入旱季,乾燥的很。

  威廉正在準備出門,聽到他外公囑咐雪莉帶上暖水瓶時,忍不住的開始發笑。

  “你笑什麼?”老伯恩斯坦坐在能看到玄關的沙發上,一臉的莫名其妙。心想著薩巴蒂諾前段時間真是說對了,揣摩他們家寶貝外孫的想法,是門學問啊學問。

  威廉一邊往身上套一件淺棕色的羊毛大衣,一邊回首看了一眼他外公。

  老伯恩斯坦的容貌其實很普通,既不是惠勒那樣彬彬有禮的法國浪漫文藝老青年款,也不是外界傳說中的天生一副凶神惡煞臉,就是個很平常的猶太老人該有的樣子。放在人堆里,能瞬間就能給淹沒的找不到了。

  老伯恩斯坦也一直以自己這樣的容貌為傲:“要不是有這麼一張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臉,我當年就不是來美國做生意,而是在集中營里等拯救了。”

  大衣穿完,威廉才不緊不慢的回答:“我想起昨天薩巴說的一個冷笑話了。”

  不等老伯恩斯坦問是什麼笑話,威廉就講了起來。說有一對情侶鬧分手,女方嫌男方不關心他,只知道讓她喝水,感冒了多喝水,來了親戚多喝水,最坑的是,和人吵架,也讓她多喝水,說是好給一會兒開哭做準備!男方不服,覺得喝水也是關心。遂分手。男方喝了個爛醉,找女方哭著挽回,說沒了她,他難受。只聽電話那頭,女方幽幽的說:“那就多喝水”。(出自忘記從哪兒看到的笑話)

  老伯恩斯坦愣了幾秒,不是覺得笑話不好笑,而是不可置信這是他那個一貫嚴肅的大外孫講的笑話:“你確定你沒記錯人?”

  “我昨晚就只和薩巴講了電話。”威廉很確定這確實是他表哥告訴他的。

  薩巴蒂諾就是個空中飛人,威廉也十分忙碌,於是,手機便成了讓他們變得更緊密的聯繫方式。每晚風雨無阻,薩巴蒂諾總要和威廉保持最起碼一個小時以上的通話交流,大多是些很沒有營養的話,但兩個人依舊能說的很起勁兒,薩巴蒂諾美名其曰培養感情。

  威廉不好辜負表哥的一腔熱情,但他在心裡,其實是有過腹誹的,他倆這樣還用培養?再培要培到哪兒去?當情人嗎?

  伯恩斯坦還是覺得不可思議,他大外孫長長到這麼大,他就沒見他笑過幾次,那真是從小到大的始終如一,面癱臉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怎麼想,都該是和笑話無緣的啊。不過,薩巴蒂諾在威廉來美國後,表情倒也確實是豐富了很多,真不可思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