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fbi也不知道是對此毫不知情,還是不信,反正在選角工作進行到尾聲的第三天,他們就從天而降了。

  不少來參選的人都很慌亂,現場差一點就發生了真□□。

  幸而紅髮女王雪莉有辦法,拿著擴音器,調到最大,冷冷的喊了一句:“你們慌什麼?!我們是在干正經事好嗎?!”

  威廉發誓,他看到最先跳下來的fbi,因為這句話差點崴了腳。

  在場有不少人也都是一副“對哦,這回我們沒有在干違法亂紀的事情誒,我們只是在很正經的找工作,怕什麼”的恍然大悟臉。

  據說反應過來時,有好幾個人已經從消防樓梯出逃,竄到好幾百米之外了。

  “……”

  威廉和選角導演帶上雪莉,負責上前與fbi現場小組的組長進行交涉,並拿出了紐約市政府批的許可證。威廉就怕出事,特意提前用申請活動的名義,開了具有市政府公章的相關文件。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大家都很尷尬。

  但fbi最後還是強硬的搜了所有人的身,還檢查了大樓內部,他們有上面特批的搜查令,威廉也沒轍,只能配合。

  結果,肯定是什麼都沒搜到。因為來選角之前,伯恩斯坦家族已經組織人,提前搜了一遍。雪莉對威廉的命令是嚴格執行的,並且還發散了一下,不許帶毒-品、不許帶槍-支,反正是一切違禁物品,都不許出現在她家少爺面前。

  真想要上電視,換個工作好改變命運的人,自然是都乖乖服從了,甚至有人問要不要把紋身洗了。

  “你是白痴嗎?我們家少爺要拍的是犯罪類電影,你說角色用不用洗紋身?!”

  所以,fbi完全是在浪費人力物力,毛也沒搜到不說,還把面子給落了個乾淨。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是很樂意看fbi笑話的,一點面子都不給。

  威廉其實也有些生氣,他是正正經經的在拍戲。從某種角度講,還算是幫政府解決了一部分當地的勞動力,甚至很可能自此減少幾個社會閒散人員,不感謝劇組就算了,還無緣無故的懷疑,這讓威廉覺得有點受到了侮辱。

  幸好,fbi中也有人才,在沒有證據之前,他們是不宜太過得罪伯恩斯坦家族地位超然的人的,對方趕忙道:“呃,你們這個選角活動什麼時候結束?”

  “怎麼,警官,你也要來試鏡啊?”有人起鬨道。

  “不是,我們頭兒肯定不批。我是想推薦個人。”名叫彼得的fbi探員,看著威廉道,很顯然他知道誰才是這裡說話算話的人,“那人叫尼爾,土生土長美國人,棕色藍眼,顏值在一般水平線上,有點像白蘭馬龍度。5英尺10英寸高,150磅,有肌肉,無紋身,21歲。腦子聰明,之前從事的職業有些特殊,騙子。但只是年少無知,走了彎路,如今已經改過自新,我保證他會很老實。”

  騙子肯定是需要演技的。威廉一聽對方過去的職業,就起了好奇心,特別是對方的外形也很符合劇組對主角四人組之一的要求。說實話,之前的選角,在對主角的選擇上進行的不太順利,配角很容易,因為不需要顏值,只要能演出混混的感覺就行。

  主角……最起碼要能看吧?要不怎麼吸引觀眾?

  “那就讓尼爾來試試吧,他現在能趕過來嗎?”

  “呃,只有這個,有些小問題。”彼得犯了難,他把威廉叫到一邊,私下裡小聲道,“尼爾還在監獄裡。”

  “……”怪不得他要洗心革面呢,他不洗成嗎?!但凡他想出來,他就必須老實!威廉差點沒克制住涵養,對彼得怒吼,那你和我推薦個毛線啊!

  彼得還是沒放棄這個打算:“你們什麼時候開機?他的刑期馬上就到了。”

  “最遲四月底。”

  “沒問題!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安排你在獄中給他進行選角。”

  威廉最終同意了這個看起來有些荒唐的提議,因為……如果真的用了尼爾,這會成為後期一個不錯的宣傳噱頭。

  就和《教父》之前也在宣傳,他們用了真的家族成員拍攝電影一樣。

  大概新人總是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幸運加持的,威廉不僅找到了電影噱頭,還找到了一個被2b250判斷為具有影帝潛質的人才。

  尼爾.卡贊,一個比威廉只大了三歲的棕發青年,嘴角天生帶有上揚的弧度,好像無時無刻不在微笑,真笑起來還會有個小酒窩,一看就很有親切感。簡單來說就是,特別適合當騙子。有些小聰明,又能審時度勢,對威廉各種配合,並當場簽了合同。

  在電影開機的前一天,尼爾終於從紐約的監獄裡,被釋放了出來。

  威廉和雪莉一行人開車去接的他。

  “狀態怎麼樣?”

  尼爾揮了揮自己手上的《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彼得送了我這個,我決定從今天起宣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我的新爸爸。”

  尼爾是個孤兒,輾轉於各式各樣的寄宿家庭,從未見過自己不負責任的親生父母,他總會拿這個開玩笑。

  “對演戲有把握嗎?”

  “我覺得,明天用開機後的表現回答你,會更有說服力。”尼爾信心滿滿。

  然後,尼爾讓威廉明白了,他是一個說到做到,從不說大話的人。雖然他是個騙子,他也有最起碼的職業操守。

  惠勒滿意的笑臉,替尼爾回答了威廉的問題。

  開機一遍過。拍的正是電影開頭,主角在街頭叫賣的一幕。兩個主角,一個假裝用底價賣偷來的好物品,其實那東西不過是劣質的假貨,另外一個配合當託兒。

  尼爾演的就是那個託兒,角色的一顰一笑,被他演的活靈活現。他的搭檔也不遜色,因為對方在演戲前,真心就是干叫賣的小販,在本森赫這一帶就沒有不認識他的。叫賣的跟個人脫口秀似的,講究的就是說學逗唱。對方還改編了編劇本身準備好的台詞,變得更加合情合理,以及更加符合了老惠勒要的那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旁觀的威廉都被對方利索的嘴皮子逗笑了,而米格則真的安靜的站在一邊,努力從惠勒身上“偷師”。

  ☆、 第38章 來地球的第三十八天:

  煙槍電影開機後,一直都拍的順風順水,大家熱情高漲,演員本色出演無壓力,附近來看劇組拍攝電影的人也都十分配合,儘量做到了只圍觀,不打擾。

  如果照著這個完成度下去,拍攝日程表甚至有可能會被提前完結。

  但世事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煙槍在開機一周半後,也還是不可避免的出了問題。問題還是來自電影的導演,惠勒老爺子。

  惠勒終於還是看到了他家人對他苦苦瞞下的報紙:4月29日晚,也就是電影開機的前一天,一代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因腎功能衰退,逝世於洛杉磯的私人醫院。

  同為當代好萊塢最著名頂尖的導演,惠勒和希區柯克肯定是認識的,畢竟好萊塢金字塔的塔尖圈就那麼大,隨便拐個彎,就能找到朋友的朋友,哪怕沒有接觸過,也肯定知道對方的存在,都不需要中間人介紹,一場派對下來,就有交情了。

  惠勒和希區柯克差不多就是這樣的關係。他們沒什麼深交,但也沒有仇怨,因為他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並不存在競爭關係,反而有點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奈何性格不同,只能距離產生美了。

  鮮為人知的是,惠勒對希區柯克一直都有一種奇怪的情結,呃,不是基佬情結,而是,他覺得他和希區柯克有一種特殊的緣分。

  好比,他們出生的年份都差不多,希區柯克只比惠勒大了三歲,前者誕生於上個世紀末,後者出生於這個世紀初;他們一個英國人,一個法國人,最後卻都反而在美國功成名就;他們接觸電影工作的時間也差不多,拍攝屬於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的年份也相近;他們都經歷了兩個重大轉折,從黑白默片到彩色有聲電影,以及一戰和二戰,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最後,連因病不得不告別心愛的影壇的經歷,都是那麼的神似。

  惠勒一生導演了69部電影,希區柯克是59部,以及數不清的電視劇。可以說,他們本身就是好萊塢的電影史,都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並有著對完美主義的過分執著……

  所以,惠勒忍不住的就會想,也許他們連被上帝召回天堂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惠勒的家人是知道惠勒的這種奇怪的想法的,所以他們才想盡了辦法阻止惠勒知道希區柯克的死。因為這種“我也許也會不久於人世”的念頭,對於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是致命的。

  一如老話說的,人活的就是那口氣。很多時候,個人的求生欲-望,真的會壓倒一切,決定一個人最後的生死。

  但是,又怎麼可能瞞得住呢?

  希區柯克的意義,對於世界電影圈是不言而喻的,他的死,毫不誇張的說,真的是震驚了整個好萊塢,乃至全球。葬禮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連續一個星期都是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並且這種希區柯克熱仍不見消退的徵兆。

  因為美國和英國的媒體,隔空打起了嘴仗。

  兩國為了希區柯克的歸屬,爭吵了很多年。他出生於英國,但同時也加入了美國國籍。這樣國寶級的人物,哪國都不可能放棄。美國電影藝術學院給了希區柯克終身成就獎,英國直接是女王授予了爵士封號。在他死後,這個鬥爭就更不可能停下了。

  如今的矛盾點是,希區柯克要葬在哪裡。

  是的,已經去世一周半了,希區柯克仍沒有接受教堂的安魂彌撒。死者為大的尊重,好像被失去理智的眾人直接拋到了腦後。

  惠勒在終於得到消息後,便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誰也不見。

  威廉和惠勒的家人一直等在門外,想要勸他開門,卻始終無果。最終,他們也只能認命,他們看到了惠勒的決心,要麼你們把門撞開,要麼就別想見我。

  威廉是有撞門這個想法的,讓雪莉一個迴旋踢,直接把門弄開,因為他怕惠勒一個人在房間裡出事。但惠勒的家人更了解惠勒的脾氣,他這樣安靜,反而能緩解病情,激動和發脾氣才是謀殺他的最大兇手。眾人只能散開,寄希望於惠勒可以自己想通,幸好他們都住在一棟樓里,真要有個萬一趕得及。

  劇組拍戲的主要地點,就定在老伯恩斯坦出借的“黑烏鴉”,所有人員吃住都在一起,理由還是那一個萬年不變的主題——便宜。

  “黑烏鴉”各方面的條件也不差,和一般的酒店旅館比是富富有餘了。特別是威廉和惠勒等人住的第五層。自威廉決定跟著劇組行動之後,老伯恩斯坦就特意找人,加班加點的給重新裝修了一下五樓,保證了自家寶貝外孫的生活質量。

  威廉在網上和基友吐槽:【我一開始以為我外公最多整個房車,沒想到他敢比我想像的還誇張。】

  廉在網上和s說這些,其實炫耀的成分是大於抱怨的,炫耀他有一個特別疼他的外公。

  某位名人說過,一個人缺什麼,就越愛炫耀什麼。

  威廉的家人饑渴症,自他父母去世的那一刻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他很感謝外公的這一片拳拳愛護之心,也肯定不會放著好條件不去享受,好比非要幹什麼和劇組人同甘共苦的囧事。一是劇組的居住條件並不苦,二則是如果他真這麼不懂的做了,那要置他外公的好意和臉面於何地?

  如果威廉提前知道了他外公會大動干戈的專修房子,他肯定會阻止這種浪費錢的行為,但事已至此,已經裝修好了,威廉要是還不住,那就是矯情了。

  s:【房車睡一兩天可以,你在劇組少說也要住一個月,怎麼可能住房車?身體都舒展不開,一定會很難受。不如重新裝修房子,這樣比較寬敞,反正不差錢。】

  威廉:【……為什麼你這話說的,好像你當初就參與了討論?】

  現實中的s先生,他打字的手不可避免的停頓了好幾秒,他確實是參與了討論。房車是他外公的首選,然後在他的意見下,才換成了直接裝修房子。這種時候,就該施展轉移話題*了:【你們這次的新劇本是講什麼的?之前你都沒怎麼和我細說,只知道是犯罪類喜劇,跪求劇透。】

  威廉:【哈哈哈,我就知道你肯定會更喜歡這個,求我啊,求我,我就告訴你。】

  s:【求你。】

  威廉:【……節操呢?】

  煙槍其實一部多線敘事的電影,隨著故事的推進,一步步併線,最後達到讓觀眾體驗那種環環相扣的因果循環感。

  這是十分考驗導演功力的拍攝手法。

  幸好,他們有惠勒。

  而這種多線敘事的方式,讓人很難一下子講清楚電影到底講了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概括,只能說是黑吃黑。

  主角四人組是騙子,反而被騙,欠了一個叫“斧子”的大佬50萬。

  男主角艾德的鄰居,是一夥兒即吸-毒又賣毒-品的癮-君子,準備搶劫種大-麻的嬉皮士。一牆之隔的艾德四人,偷聽到了癮-君子們的計劃,準備反搶劫,用搶劫來的錢還“斧子”的欠款,然後把大-麻賣給當地最大的黑人大佬。

  種大-麻的嬉皮士是一夥兒看上去很白痴,掌握著大量的大-麻和金錢,但防禦手段卻很低級的人。

  “斧子”有兩個願望,一,得到艾德爹的酒吧,二,得到兩把價值百萬的古董槍。前者,“斧子”設局騙了艾德,並找了業務能力過硬的專業追債人;後者,“斧子”的另外一個手下,僱傭了兩個笨賊去偷搶。

  這都是些看上去沒太大關聯,但最後卻神奇的纏繞在一起的分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