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薩巴蒂諾把手裡的傳真遞給威廉:“ok,這是獎勵。ac尼爾森初步的數據分析已經出來了,你可以看一下主要受眾,他們建議了一些宣傳、營銷手段,還有推薦了與之對應的媒介、公關公司,所需花費由上至下。”

  “宣傳”在一部電影的花銷經費中,所占比例並不比製作低多少。

  在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汪洋大海的數據里之前,威廉覺得有件事還是要問清楚比較好,免得引起誤會:“薩巴,說實話,你和我父母聯繫過嗎?”

  “不常聯繫,但我們確實有聯繫。”

  “在出車禍之前的那幾天呢?”

  薩巴蒂諾沉默了下來,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道:“如果我知道發生了什麼,我一定會盡力阻止。你相信我嗎?”

  “我相信你。”

  問題到此而至,他們再無隔閡。最起碼,威廉是這麼想的。他抿了一口薩巴蒂諾遞上來的又一杯新的熱可可,甜到了心裡。

  ☆、 第24章 來地球的第二十四天:

  威廉的流感來的突然又兇猛,讓人毫無招架之力;流感去的,卻十分折磨人,反反覆覆,始終不能說徹底好了。等他的身體健康到,被薩巴蒂諾確認,可以放出去“為禍人間”的時候,《血紅濺白紗》已經悄然在全國各地上映了。

  mpaa(美國電影協會)的分級委員會,給了血紅一個很討便宜的分級,pg—13,特別輔導級,意思就是,13歲以上兒童可在成年人的陪同輔導下一起觀看。

  這是一個一般恐怖驚悚片,很少能拿到的分級。

  分級委員會也給的不情不願,但血紅中幾乎沒有任何黃暴血腥的場面,只是看完之後感覺毛毛的。分級委員沒理由不給pg—13,他們找不到任何有理有據的條例來阻止。

  當然,這個分級結果,少不了老塞繆爾出力。

  美國的分級制也不是那麼神聖的,操作空間很大,說到底,這就是個美金和人情主宰的社會。

  分級委員會的家長們,對此十分的不開心,揚言稱哪怕是pg—13,她們也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觀看!

  血紅劇組對此……無所屬的聳聳肩,反正他們已經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

  據ac尼爾森給出的分析結果,血紅的主要受眾人群,就是年輕人,中學生,大學生,以及急需釋放壓力的職場新人。他們進入影院,求的就是痛痛快快的笑一場、哭一場,或者因為恐懼只記得尖叫,而忘記其他煩惱。其中有錢有閒,又愛酷愛作死,尋求刺激,極易煽動,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少年少女,是最容易為血紅貢獻票房的主流消費人群。

  所以,pg—13的分級,對血紅的票房會有十分大的影響,他們必須拿下,並且真的拿下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如何讓孩子們進電影院,ac尼爾森推薦的媒介團隊,在創意被打回去無數次後,終於給了個像樣的新穎手段。

  “劍走偏鋒。”薩巴蒂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但應該是你會喜歡用的方式。”

  ……

  《血紅濺白紗》沒有首映,只有點映。點映時,也沒有特意邀請什麼影評人、知名人士觀看,因為沒錢招待,這就是現實。

  電影很平波無瀾的上映了,沒有激起一點水花。

  正式公映的時間也選的很隨意,3月中旬周五的某個晚上,甚至沒做到全國同時開畫,排的廳位和時間還都十分冷門。

  說這麼多,只為解釋,血紅的首日票房有多慘澹。

  誰也不肯告訴威廉具體數字,薩巴蒂諾、溫蒂、導演阿曼德,都對此三緘其口。但威廉還是找到了突破口,米格。

  之前米格和導演阿曼德還在紐約的時候,私下裡,威廉就幾乎每天都會和米格通電話,“溝通”導演的修片日常,確保電影的每一步都在按照威廉所想的進行。

  威廉當時對薩巴蒂諾說:“我覺得我的掌控欲正在逐步增加。”

  薩巴蒂諾不以為意:“這不是很正常的嗎?製片人就像是球隊的教練+主席,你的工作就是指揮他們如何踢出1+1>2的效果,沒有掌控欲,怎麼命令人?”

  如今,在票房上,威廉同樣還是這個態度,哪怕結果再糟,他也必須知道!

  華裔出身的米格,也許性格里本身就帶著某種“無法拒絕”的特質,面對對於他來說十分重要的人,無論好壞,只要對方想要,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的給予。

  “40萬。”報完這個數字後,米格就慌裡慌張的開始安慰威廉,找了上面所述的各種理由,只希望威廉心理能好受點,因為他很清楚威廉有多看重血紅,這畢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您聽我說,塞偌斯先生,這沒什麼……”

  “不,這很有什麼。”威廉其實沒有太失落,因為,“電影的投資才30萬。”

  “啊?”米格都愣住了。

  “加上和電影院分帳,還有一些宣傳、拷貝片、損耗什麼的因素,票房只要過了90萬,電影就開始盈利了。我們用一天時間,就賺了快一半,這還不是個好消息?”

  “只、只用了30萬?”

  “米高梅本來答應的投資是50萬,結果老塞繆爾那個吝嗇的德州人,只給了25萬,最後我又跟他要了5萬。”威廉對血紅的帳務印象很深,因為鐵公雞導演幾乎日日都在他耳邊念叨,就像是魔音穿耳,短時間內,想忘掉都難。

  米格對票房什麼的其實不太了解,懵懂道:“所以,這是個不錯的開局,對吧?”

  “對於血紅來說?是的,這當然是個好開局。我還以為只有幾萬呢。真奇怪,為什麼你們要瞞著我?”

  “呃,也許因為您一塊表的價格,都不止40萬?”在米格對威廉的印象里,他一直以為,威廉對於40萬的感覺,就像是他對4塊錢的感覺,“您不覺得廉價就好,”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能問下,您對電影最後的預期嗎?”

  “1千萬。”

  “……wwwwwhat?”其實米格真正想問的是,瘋了嗎?心再一起懸高。

  “1千萬。”威廉信心滿滿。

  米格小心翼翼的試著問了一句:“您意識到,40萬和1千萬之間相差多少了嗎?”

  一般來說,首日和首周的電影票房永遠是最高的,如果首日不是周末,那首周的周末還有可能逆襲,但首周之後,就很少有日票房能超過首日了。特例不是沒有,但特例之所以稱之為特例,就是因為它稀少。也就是說,一天40萬是血紅的極限峰值,首周能有150萬就該偷笑了,之後的上映周,按照正常的票房曲線,只會越來越低,甚至最後一周都不一定能有10萬。

  於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哪怕血紅上映十周,兩個半月,都未必能賺夠1千萬。

  更何況,血紅根本不可能上映十周,目前最好的消息是,有電影院看在米高梅的面子上,給血紅排了四周,也就是一個月的上映時間。有的地方甚至只簽了兩周。

  “血紅會成為那個後期票房逆襲的特例。”威廉篤定道。

  血紅的開局,是威廉早就料到的。沒有明星,不是知名大導演,宣傳經費緊張……能有這個開局,都像是上帝給它們開了掛。

  威廉也沒打算走什麼先聲奪人的路,那是肯燒錢,能鋪天蓋地宣傳的大製作,才能玩轉的套路。

  血紅走的是最省錢,也是最冒險的方式——口碑。

  是的,就是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把一切都寄托在對作品的信心,和觀眾自發的宣傳上。這在外人看來,基本與已經放棄了血紅,是一個性質。

  但2b250卻不這麼認為。

  在好萊塢的電影史上,不是沒有“某部封神的電影,其實一開始的票房十分慘澹,甚至收不回本,但最後票房、收入逆襲”的例子。

  血紅比那些電影還多了一個優點,不擔心回本問題,30萬的投資,就是他們手中最大的翻身底牌。

  多少都是賺。

  導演阿曼德覺得賺個小錢,他就滿意了,第一本電影就能實現十倍盈利,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威廉卻表示,他的第一部電影,不是大爆,也肯定會小爆,成為一匹不那麼黑,但也還算黑的黑馬!

  ☆、 第25章 來地球的第二十五天:

  13歲的瑪格麗特,家住紐約曼哈頓上東區,去年9月剛剛入讀了位於72街區的中學,弗朗西斯科法語私立,是上東區最好的三個預科之一。身材高挑,家世頗豐的她,甫一入學,就在高年級表姐的介紹下,融入了全校最酷的孩子群體,成為了七年級的itgirl。

  最受歡迎,引導潮流的女孩。

  也許好萊塢的電影裡,總會以嘲笑和醜化這類女孩為樂,但……瑪格麗特活在現實里,想要在中學這個“殘酷”的小社會裡活下去,當一個meangirl,總好過被人叫做怪胎。

  當“外逃十年的變態連環殺人狂——被稱之為碎骨者的傢伙——終於落網”的新聞消息,席捲各大報紙的時候,瑪格麗特為她的“朋友”們,帶來了一部幾乎沒人知道,但講的是專殺新娘的變態殺人狂的驚悚電影,《血紅濺白紗》。

  “膽小的,就不用跟著我們去看了。”瑪格麗特昂著脖子宣布道,猶如一隻驕傲的黑天鵝。

  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承認自己膽小,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色,哪怕心裡再害怕,也要逞強,不在同齡人面前示弱。

  這裡面就包括,能威脅瑪格麗特“統治”的勁敵,莉迪亞。

  莉迪亞是春假之後,才從隔壁蒙特女校轉學過來的新生。大家都對“發育良好”的她充滿了好奇,永遠柔順的長髮,傲人的胸部,以及在剛開學一個季度後,就被之前的學校開除的傳奇經歷,她一定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大家都這樣說。

  有謠言稱,莉迪亞是因為帶了大-麻去學校才被開除,也有人發誓,曾見到她當面掌箍一個對她不敬的書呆子。說什麼的都有,反正整個七年級的學生,都開始用敬畏的目光看著莉迪亞。

  莉迪亞很顯然也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作威作福,所有人都怕她,都在努力討好她,想要和她做朋友。

  “那女孩是個威脅,m,你必須做些什麼了。”表姐對瑪格麗特道。

  “她總是說些很可怕的、好像只有她敢做的事情,走什麼古怪的哥特風。在我看來一點都不酷,她還到處造謠,說我、說我……是個婊-子,她是個很壞的人。”

  “那你就變得比她更壞!”表姐有些生氣的打斷了瑪格麗特,“不要讓我覺得丟臉,m,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站在我右邊的位置嗎?要不是看在你是我表妹的份兒上,我怎麼會允許你跟著我。我對你的要求真的很低,不要在學校丟了我的臉!”

  “抱歉。”

  就在這對表姐妹的對話過去沒幾兩天,“碎骨者”就迅速占據了各大報紙、頻道的頭版頭條。連瑪格麗特的學校,都在不可避免的討論這個臭名昭著的變態殺人狂,他犯下的一起起聳人聽聞的罪行,成為了大家口中最好的談資。

  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國家,哪怕是變態殺人狂,也有很多瘋狂的人崇拜。

  瑪格麗特帶著她的兩個跟班,m2號和m3號,剛進入法語課的教室,就聽到莉迪亞在繪聲繪色的講述“碎骨者”的陳年舊案。

  “至今警方都沒有找到證據,證明它就是‘碎骨者’乾的,但所有人都知道,就是他or她。”

  “她?”瑪格麗特挑眉,“你沒上skype新聞嗎?‘碎骨者’是男的。”

  “哦,是嗎?”莉迪亞挑釁的看了回去,她正在一心想要“推翻”瑪格麗特王朝,“誰能確定警方抓的就是真正的‘碎骨者’呢?就像我說的,她是個邪佞又狡猾的人。我可不像有些人,輕信又無腦。”

  “隨便你,”瑪格麗特並不準備在這事上和莉迪亞多做糾纏,談到死亡、鮮血和屍體什麼的,莉迪亞才是專家,她沒必要用她的短處,去和對方的長處比,“比起看空洞的新聞,我更喜歡看驚悚電影,《血紅濺白紗》,米高梅出品。我已經看過了,準備這周末再去,誰想一起?我請客。”

  瑪格麗特說完,又看著莉迪亞補充了一句:“裝腔作勢,但其實很膽小的,就不要耽誤我們的時間了。”

  課堂上的學生們,本來還有些猶豫,現在立刻紛紛響應,表示自己周末有空,一定會去,好像生怕被朋友覺得自己是個膽小鬼。

  莉迪亞“哼”了一聲:“我不需要你請客,因為我本來就打算好,今天下午翹課去看。”

  當然,莉迪亞最終沒能翹課成功,法語老師當時就站在瑪格麗特的背後。

  莉迪亞被罰留堂,瑪格麗特的恐怖電影計劃也出現了小問題。

  跟班m3號,通過skype和瑪格麗特報告,班上有人的家長看了報紙,說分級委員會覺得《血紅濺白紗》pg—13的分級有問題,他們是不會同意自己的孩子去看的。這個家長貌似還打算聯繫學校的家長委員會,禁止全校的學生去看。

  瑪格麗特為此擔心的一晚上都沒睡好,一兩個人不去,對她沒什麼影響,要是所有人都不能去,那可就太讓人鬱悶了。

  表姐在第二天的午餐桌上得知後,笑罵道:“你是白痴嗎?這簡直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我不明白。”

  “讓所有人都去看一個東西,最快的辦法是什麼?禁止它!到最後,能陪你去的,肯定都是些有辦法對付家長,真正酷的孩子,這樣階級就區分出來了,明白嗎?而且,你還可以收服一些因為年紀不夠無法去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