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分店是要開,可是一時半會兒也開不起來,怎麼著也得考察完地點考察市場,考察完市場考察人事,這沒完沒了的後續足足能讓人頭痛幾個月,陳進也顧上這個事兒了,轉眼秋天落葉,他也該去種他的葡萄了。
別的植物秋天落葉,枝幹里還是有水分的,可是葡萄這東西怪啊,秋天之後,整個枝幹不說是枯枝吧也差不多,水分極少,甚至能直接撅吧撅吧填爐子當柴燒,所以以前他家裡修剪葡萄都是冬天,枝子直接拉回家燒火用。
一米深的溝鋪好肥料後填一多半的土,將已經抽出枝條的葡萄藤豎直埋進去,填土埋到頂部,這樣可以保證冬里不會被凍根,同時,因為枝條休眠,移動也不會傷到鱗芽,最安全不過,到明年春動時,自然是一派生機。
劉爹也跟著到了莊子,即使是已經見過一次扦插,再見一次也還是覺得驚訝,這個時代還局限在繁殖靠種子的時候,陳進也不解惑,袖著雙手裝世外高人。
莊子內的工程也挺快,古代人效率是不高,可是架不住人多啊,如今一看,竟然已經有了一個小小村落的雛形,而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竟然還有一條主街,主街兩側是朝街開門的房子,儼然是一條商業街,至今陳進也不明白搞這麼條街是做什麼用的。
劉爹看著這個小小的村落,若有所思,卻又欲言又止,自己想了想,突然想通一般自嘲地搖搖頭,跟著兒子走遍村落,聽著兒子喋喋不休地說這些樹如何珍貴,那些地龍怎樣突然加進來的,這條小路為什麼突然拐了個彎,倒也其樂融融。
分店籌劃還要進行,陳進一直忙忙碌碌,不是不想將事情分擔出去,可前院小伙子們幹活一把好手,真要長眼力,還真是不行,劉爹倒是常常陪著,爺倆幾乎走遍了莒陽城,最終還是又盤下了四家店面,連同老店和周大夫的藥鋪,剛好六家店,六個人做了這麼久,也該讓他們頂起頂樑柱了。
盤完店面,趁著裝修的空當,陳進每天都抽空給六個人上課,不能不上課,六個人都是農村出來,而且是古代農村出來,無論是從見識還是從意識上來說,都有很多弊端,比如任人唯親,比如只看眼前利益等等,陳進好好把他自己略懂的那些東西倒騰出來。
說多了人也不懂,陳進只是反覆強調要識人清楚,要將信用,要貨真價實別搞小聰明,而且威脅,如果出了質量差錯的話,店鋪要收回,就算自己單獨開店,也不能再借用劉記的牌子。
六個人倒是挺聽話的,聽的時候一直點頭,至於是否能理解,還是要靠自己的悟性,不過看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陳進覺得,既然都不是笨人,應該明白其中利害,而且,這些人本性都是老實善良的,真要讓他們搞什麼么蛾子也難,現在打預防針就是防著他們身邊將來有那些目光短淺的人,枕頭風、語言催眠這些東西威力可是十分大的。
作者有話要說:刪了半章,關於章肅和陳進將要面臨的困難的,疑似鬥爭啊,可是寫著寫著突然醒悟,喂,這是小說啊,這是種田小說啊,無奈,刪之,可能我還被昨天的勸架影響著,心理十分陰暗。
135
135、回家看看(上) ...
陳進四處忙碌,買店面裝修,查看客戶源決定產品定位等等,終於在春節前把事情全部搞定。
新買的店鋪全部在陳進名下,六個人只是管理者,至於是怎麼個經營法,陳進覺得還是要商量一番,如果有人不願意單獨撐起一家店的話,還要再徵集主事人。
幸好六個人都是青年,那種拼勁兒還在,所以很痛快一人承擔了一家店,盈利四六分成,陳進占六,春生秋生是一家人,兩人各自主動要求將分成降下一成,陳進還許諾,若是以後攢夠了錢,不管是要把店面盤下來還是另起爐灶,都可以繼續用劉記的招牌。
新買四家店面因為位置不同,周圍住戶消費水平不一樣,所以有的側重價錢比較高的肉食,走少銷高利,有的則是側重低消費,以豆製品為主,但是店鋪位置都不錯,所以之間盈利差別不是很大,又都是一個村的人,還是從小長起來的兄弟,再加上現在還沒有哪個能吹了枕頭風,六人很是和諧地商量過後分配了店鋪,祥子責任最重,他要負責老店,雖說老店的名聲早已經打出去,但是相對責任更大,若是老店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
準備店鋪的過程中,六人也都沒有閒著,招人培訓這些事兒可都擔在他們身上,陳進還專門提議過,最好是找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家的孩子,這樣的人往往懂事早能吃苦,最重要的是,同樣一碗粥,有的人吃不到只是挨點餓,有的人吃不到卻會餓死。
周大夫早就把自己的藥鋪關了門,陳進原本沒打算要他的藥鋪,這剛開多大會兒啊,誰知這老頭非常利索地把藥鋪關了門,而且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也不能怪他,他名氣似乎不小,以前的時候就有人到劉村找他看病,如今去的人更多了,甚至一些不缺錢的人家,瀉肚了風寒了這類小病都要專門找他,真是被煩得頭都大了一圈,要知道,所謂的神醫,一向是只對疑難雜症感興趣地。
到年底的時候完事具備,選了良辰吉日,五家店面共同開業,連同老店一起,趁著春節這個熱乎氣兒,大家掙錢好過年。
章肅和小乾還是回了京城,上一個春節就沒在京城過,要是這一次爺倆還不回去,估計怎麼也說不過去,章肅臨走的時候一副十分對不起陳進的樣子,他始終覺得愧疚,兩個人是要白頭偕老的,卻不能正大光明昭告世人,陳進始終只能以一種類似男寵的形象存在。
別的植物秋天落葉,枝幹里還是有水分的,可是葡萄這東西怪啊,秋天之後,整個枝幹不說是枯枝吧也差不多,水分極少,甚至能直接撅吧撅吧填爐子當柴燒,所以以前他家裡修剪葡萄都是冬天,枝子直接拉回家燒火用。
一米深的溝鋪好肥料後填一多半的土,將已經抽出枝條的葡萄藤豎直埋進去,填土埋到頂部,這樣可以保證冬里不會被凍根,同時,因為枝條休眠,移動也不會傷到鱗芽,最安全不過,到明年春動時,自然是一派生機。
劉爹也跟著到了莊子,即使是已經見過一次扦插,再見一次也還是覺得驚訝,這個時代還局限在繁殖靠種子的時候,陳進也不解惑,袖著雙手裝世外高人。
莊子內的工程也挺快,古代人效率是不高,可是架不住人多啊,如今一看,竟然已經有了一個小小村落的雛形,而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竟然還有一條主街,主街兩側是朝街開門的房子,儼然是一條商業街,至今陳進也不明白搞這麼條街是做什麼用的。
劉爹看著這個小小的村落,若有所思,卻又欲言又止,自己想了想,突然想通一般自嘲地搖搖頭,跟著兒子走遍村落,聽著兒子喋喋不休地說這些樹如何珍貴,那些地龍怎樣突然加進來的,這條小路為什麼突然拐了個彎,倒也其樂融融。
分店籌劃還要進行,陳進一直忙忙碌碌,不是不想將事情分擔出去,可前院小伙子們幹活一把好手,真要長眼力,還真是不行,劉爹倒是常常陪著,爺倆幾乎走遍了莒陽城,最終還是又盤下了四家店面,連同老店和周大夫的藥鋪,剛好六家店,六個人做了這麼久,也該讓他們頂起頂樑柱了。
盤完店面,趁著裝修的空當,陳進每天都抽空給六個人上課,不能不上課,六個人都是農村出來,而且是古代農村出來,無論是從見識還是從意識上來說,都有很多弊端,比如任人唯親,比如只看眼前利益等等,陳進好好把他自己略懂的那些東西倒騰出來。
說多了人也不懂,陳進只是反覆強調要識人清楚,要將信用,要貨真價實別搞小聰明,而且威脅,如果出了質量差錯的話,店鋪要收回,就算自己單獨開店,也不能再借用劉記的牌子。
六個人倒是挺聽話的,聽的時候一直點頭,至於是否能理解,還是要靠自己的悟性,不過看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陳進覺得,既然都不是笨人,應該明白其中利害,而且,這些人本性都是老實善良的,真要讓他們搞什麼么蛾子也難,現在打預防針就是防著他們身邊將來有那些目光短淺的人,枕頭風、語言催眠這些東西威力可是十分大的。
作者有話要說:刪了半章,關於章肅和陳進將要面臨的困難的,疑似鬥爭啊,可是寫著寫著突然醒悟,喂,這是小說啊,這是種田小說啊,無奈,刪之,可能我還被昨天的勸架影響著,心理十分陰暗。
135
135、回家看看(上) ...
陳進四處忙碌,買店面裝修,查看客戶源決定產品定位等等,終於在春節前把事情全部搞定。
新買的店鋪全部在陳進名下,六個人只是管理者,至於是怎麼個經營法,陳進覺得還是要商量一番,如果有人不願意單獨撐起一家店的話,還要再徵集主事人。
幸好六個人都是青年,那種拼勁兒還在,所以很痛快一人承擔了一家店,盈利四六分成,陳進占六,春生秋生是一家人,兩人各自主動要求將分成降下一成,陳進還許諾,若是以後攢夠了錢,不管是要把店面盤下來還是另起爐灶,都可以繼續用劉記的招牌。
新買四家店面因為位置不同,周圍住戶消費水平不一樣,所以有的側重價錢比較高的肉食,走少銷高利,有的則是側重低消費,以豆製品為主,但是店鋪位置都不錯,所以之間盈利差別不是很大,又都是一個村的人,還是從小長起來的兄弟,再加上現在還沒有哪個能吹了枕頭風,六人很是和諧地商量過後分配了店鋪,祥子責任最重,他要負責老店,雖說老店的名聲早已經打出去,但是相對責任更大,若是老店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
準備店鋪的過程中,六人也都沒有閒著,招人培訓這些事兒可都擔在他們身上,陳進還專門提議過,最好是找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家的孩子,這樣的人往往懂事早能吃苦,最重要的是,同樣一碗粥,有的人吃不到只是挨點餓,有的人吃不到卻會餓死。
周大夫早就把自己的藥鋪關了門,陳進原本沒打算要他的藥鋪,這剛開多大會兒啊,誰知這老頭非常利索地把藥鋪關了門,而且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也不能怪他,他名氣似乎不小,以前的時候就有人到劉村找他看病,如今去的人更多了,甚至一些不缺錢的人家,瀉肚了風寒了這類小病都要專門找他,真是被煩得頭都大了一圈,要知道,所謂的神醫,一向是只對疑難雜症感興趣地。
到年底的時候完事具備,選了良辰吉日,五家店面共同開業,連同老店一起,趁著春節這個熱乎氣兒,大家掙錢好過年。
章肅和小乾還是回了京城,上一個春節就沒在京城過,要是這一次爺倆還不回去,估計怎麼也說不過去,章肅臨走的時候一副十分對不起陳進的樣子,他始終覺得愧疚,兩個人是要白頭偕老的,卻不能正大光明昭告世人,陳進始終只能以一種類似男寵的形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