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衛珩轉而去看那些花。“然今日得帝君一覽一贊,勝過多少庸人之賞。值得了。”
楚珺眨了眨眼,轉向衛珩,綻出一個笑容,“時辰差不多了,我們走吧。”
衛珩點頭,最後幫她整理了一下發冠兩鬢的頭髮和冠冕前的垂旒,牽著她離開後園。
奉天殿外,百官俱立,儀衛莊重。階下三鳴鞭,在鳴贊官的口令下,群臣皆拜。
“維奉德二十一年,八月已酉八日丁卯,皇帝詔曰:惟元穹降祚,啟我興運,奕葉重暉,赫曦纂承。列聖顧瞻,獲承大寶,懼不能任,夙夜兢厲,於今二十一年。實賴宗社之靈,台袞之輔,忠良畢力,內外協心。乃近親賢而委家國。皇太女楚珺,溫慈睿哲,孝友端明,蘊東平為善之心,尚河間好學之志,必能燾煦天下,穆清大中。惟敬惟和,克敏克寬,斥去奇邪,親任仁人。是用終陟元後,宜令中書令奉冊,即皇帝位。欽若天道,緝熙帝圖,懋哉敬哉!”
“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之聲直上重霄,百官齊刷刷跪下去,又三拜。
楚珺坐在奉天殿九重丹陛的高大御座上,望著大殿外黑壓壓跪倒,過去的畫面一一在眼前閃過,心中百感交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
百官只能站在殿外的階下,大殿中站著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員和宗親。觀禮的多羅亦在殿內。楚珺打算今日一併封王,所以元墨珏等人也在。
大禮畢,眾臣都垂首站好,等候新帝登基後的第一道旨意。
楚珺一揮手,內侍蘇成方上前一步,從旁邊的小太監手中接過一道玉軸的明黃絹布聖旨,展開後高聲宣讀起來:
“王者膺顧托之重,居宸極之尊。稽考舊章……敢忘前訓。尊父皇為太上皇,追元後顏氏為皇太后。”
縱使這道敕旨半點沒提曾經的皇后孟氏,但依舊沒有引起任何動靜,眾臣拜下應了。
蘇成方接過小太監捧上的第二道聖旨。
“聽敕: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兄墨珏,兄引璋,孝友寬厚,溫文肅敬,行有枝葉,道無緇磷。踐君子之中庸,究賢人之義理,情惟樂善,志不近名。慕間平之令德,希曾閔之至行,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葉於展親,永固磐石。是用舉其成命,錫以徽章。長兄墨珏可封襄王,四兄引璋可封寧王。令有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元墨珏與元引璋出列,向楚珺一拜:“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第一次,元墨珏和元引璋向自己行這樣的大禮,而她不能避開。她感覺並不是很舒服,有些不習慣。
“皇兄免禮平身。”楚珺抬了抬手,蘇成方接過另一道聖旨,正要展開,御座上的新帝突然站了起來,在滿殿重臣的注視中,從丹陛上走下,然後停在離丹陛最近的衛珩面前。
衛珩猜出她要做什麼,不贊同地微一搖頭。楚珺卻一笑,拉住他的手,不由分說地拖著他朝丹陛上走。
當著滿殿眾臣,衛珩沒法掙脫,只好被楚珺牽著,登上重重台階,最終站在丹陛上。楚珺拉著衛珩轉身,面向眾臣,朝蘇成方看了一眼。
蘇成方趕緊展開聖旨。“聽敕:奪武國公衛朗長子衛珩世子位,封佑王。予江南道蘇州吳縣、湖州寶應縣、淮南道楚州武康縣為封邑。令有司備禮,授親王冊印。”
不像前一道封王詔書那樣言辭工整華麗,這道敕旨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了。不過,由於剛才楚珺的舉動,再看看正與新帝並肩站在丹陛上的衛珩,這道聖旨一點廢話沒有的措辭,正說明了這位異姓親王在新帝心中的地位。
而且,佑王的封地也很是有說頭。湖州寶應縣、楚州武康縣,這是新帝被封昌樂公主時的封地,於新帝而言有特殊的意義。新帝將這兩縣封給佑王,也表明了對佑王的看重。
總之,這位以新帝夫君身份被封親王的佑王殿下,並沒有如眾臣想的那樣地位尷尬。反而,將來必然是舉足輕重。
丹陛上的衛珩瞧見眾臣的表情,便知他們心中所想。他眉眼舒展,轉向楚珺,行了大禮。“臣衛珩,謝陛下隆恩,陛下威加四海,萬歲,萬歲,萬萬歲。”
方才的玩笑之語,此時說出,卻是分外慎重。楚珺硬是忍住等他拜下去,把話說完,才伸手扶他,“免禮。”
衛珩起身,微微一笑,對著她眨了眨左眼。
這人……楚珺忍不住唇角微勾,轉身上了御階,坐回御座,用手指了指御階下的位置。
蘇成方愣了愣,沒立即反應過來。直到楚珺看向他,搭在御座上的手在扶手上拍了拍,蘇成方才恍然大悟,趕緊命人抬了把坐榻,放在御座下。
衛珩又向楚珺行了一禮才坐下。
蘇成方暗暗抹了把額頭上的汗。
他剛頂替了師父總管的位置,還是不熟練。要時刻注意皇帝的吩咐,還要馬上領會皇帝的意思。要是什麼時候會錯了意(比如剛才),恐怕腦袋不保。這實在不是個輕鬆差事,師父幹了這麼多年,真是不容易啊……
對於新帝讓佑王坐在御階下的舉動,孟藹朱茂等原來的太女心腹自是不覺得有什麼,旁的大臣雖然詫異,但一來還摸不清新帝的脾氣,二來今日新帝初登,沒人會沒眼色到在今天找不痛快。
然而事有一二,再有三四便容易多了。有了今天這個開頭,日後上朝,楚珺讓衛珩坐在御階下,眾臣便也沒有多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御階下那個位置,便成了佑王固定的席位。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蘇成方又宣了晉封樂定公主為永安長公主的旨意。樂定公主要嫁給多羅可汗,晉封也是常理。青璇出列接旨謝恩後,多羅也跑出來恭賀一番新帝登基。楚珺知道他這是在變著法兒地提醒她他和青璇的事,順勢就提了為兩人擇日全禮,補上一年前的同牢合卺。
楚珺在心裡惡趣味地想,多羅一個吐谷渾人,自然不會像大興這樣在乎禮不禮的,急著全禮,只怕是急著領青璇回家吧。
該封的封完了,接下來若還有旨意,應當就是一些官職的變動。但在新帝登基前,朝中幾乎所有重要位置都已經是她的人,此番再有調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是以眾臣都很淡定。
果不其然,除了孟藹兼任翰林學士、韓胥升任東宮長史、曾鴻升任翰林侍讀等一眾東宮出來的進士左遷外,沒有什麼變動。
題外話
終於把我女主送上皇位了……2
第二百一十七章 來使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即位後,楚珺還是與衛珩居於扶鳳殿。因為,在她心裡,父皇是肯定要回來的,紫宸殿要等父皇回來後繼續住,自己當然不能搬進去了。
至於惠貴妃、禎妃、柳嬪等一眾宮嬪,楚珺也並未讓她們遷到長信宮去。自己這一朝,定然是用不到這麼多宮室了,空著也是空著,便也別搬來搬去了,就這麼住著吧。
禮部定了楚珺即位後四天,也就是八月十二日,多羅可汗與永安長公主全大婚之儀。然後,永安長公主便要隨多羅可汗前往吐谷渾。楚珺特意准許柳嬪可以陪同青璇並觀禮,滿足了柳嬪最大的願望。
楚珺眨了眨眼,轉向衛珩,綻出一個笑容,“時辰差不多了,我們走吧。”
衛珩點頭,最後幫她整理了一下發冠兩鬢的頭髮和冠冕前的垂旒,牽著她離開後園。
奉天殿外,百官俱立,儀衛莊重。階下三鳴鞭,在鳴贊官的口令下,群臣皆拜。
“維奉德二十一年,八月已酉八日丁卯,皇帝詔曰:惟元穹降祚,啟我興運,奕葉重暉,赫曦纂承。列聖顧瞻,獲承大寶,懼不能任,夙夜兢厲,於今二十一年。實賴宗社之靈,台袞之輔,忠良畢力,內外協心。乃近親賢而委家國。皇太女楚珺,溫慈睿哲,孝友端明,蘊東平為善之心,尚河間好學之志,必能燾煦天下,穆清大中。惟敬惟和,克敏克寬,斥去奇邪,親任仁人。是用終陟元後,宜令中書令奉冊,即皇帝位。欽若天道,緝熙帝圖,懋哉敬哉!”
“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之聲直上重霄,百官齊刷刷跪下去,又三拜。
楚珺坐在奉天殿九重丹陛的高大御座上,望著大殿外黑壓壓跪倒,過去的畫面一一在眼前閃過,心中百感交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
百官只能站在殿外的階下,大殿中站著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員和宗親。觀禮的多羅亦在殿內。楚珺打算今日一併封王,所以元墨珏等人也在。
大禮畢,眾臣都垂首站好,等候新帝登基後的第一道旨意。
楚珺一揮手,內侍蘇成方上前一步,從旁邊的小太監手中接過一道玉軸的明黃絹布聖旨,展開後高聲宣讀起來:
“王者膺顧托之重,居宸極之尊。稽考舊章……敢忘前訓。尊父皇為太上皇,追元後顏氏為皇太后。”
縱使這道敕旨半點沒提曾經的皇后孟氏,但依舊沒有引起任何動靜,眾臣拜下應了。
蘇成方接過小太監捧上的第二道聖旨。
“聽敕: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兄墨珏,兄引璋,孝友寬厚,溫文肅敬,行有枝葉,道無緇磷。踐君子之中庸,究賢人之義理,情惟樂善,志不近名。慕間平之令德,希曾閔之至行,宜分建茅土,衛我邦家,葉於展親,永固磐石。是用舉其成命,錫以徽章。長兄墨珏可封襄王,四兄引璋可封寧王。令有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元墨珏與元引璋出列,向楚珺一拜:“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第一次,元墨珏和元引璋向自己行這樣的大禮,而她不能避開。她感覺並不是很舒服,有些不習慣。
“皇兄免禮平身。”楚珺抬了抬手,蘇成方接過另一道聖旨,正要展開,御座上的新帝突然站了起來,在滿殿重臣的注視中,從丹陛上走下,然後停在離丹陛最近的衛珩面前。
衛珩猜出她要做什麼,不贊同地微一搖頭。楚珺卻一笑,拉住他的手,不由分說地拖著他朝丹陛上走。
當著滿殿眾臣,衛珩沒法掙脫,只好被楚珺牽著,登上重重台階,最終站在丹陛上。楚珺拉著衛珩轉身,面向眾臣,朝蘇成方看了一眼。
蘇成方趕緊展開聖旨。“聽敕:奪武國公衛朗長子衛珩世子位,封佑王。予江南道蘇州吳縣、湖州寶應縣、淮南道楚州武康縣為封邑。令有司備禮,授親王冊印。”
不像前一道封王詔書那樣言辭工整華麗,這道敕旨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了。不過,由於剛才楚珺的舉動,再看看正與新帝並肩站在丹陛上的衛珩,這道聖旨一點廢話沒有的措辭,正說明了這位異姓親王在新帝心中的地位。
而且,佑王的封地也很是有說頭。湖州寶應縣、楚州武康縣,這是新帝被封昌樂公主時的封地,於新帝而言有特殊的意義。新帝將這兩縣封給佑王,也表明了對佑王的看重。
總之,這位以新帝夫君身份被封親王的佑王殿下,並沒有如眾臣想的那樣地位尷尬。反而,將來必然是舉足輕重。
丹陛上的衛珩瞧見眾臣的表情,便知他們心中所想。他眉眼舒展,轉向楚珺,行了大禮。“臣衛珩,謝陛下隆恩,陛下威加四海,萬歲,萬歲,萬萬歲。”
方才的玩笑之語,此時說出,卻是分外慎重。楚珺硬是忍住等他拜下去,把話說完,才伸手扶他,“免禮。”
衛珩起身,微微一笑,對著她眨了眨左眼。
這人……楚珺忍不住唇角微勾,轉身上了御階,坐回御座,用手指了指御階下的位置。
蘇成方愣了愣,沒立即反應過來。直到楚珺看向他,搭在御座上的手在扶手上拍了拍,蘇成方才恍然大悟,趕緊命人抬了把坐榻,放在御座下。
衛珩又向楚珺行了一禮才坐下。
蘇成方暗暗抹了把額頭上的汗。
他剛頂替了師父總管的位置,還是不熟練。要時刻注意皇帝的吩咐,還要馬上領會皇帝的意思。要是什麼時候會錯了意(比如剛才),恐怕腦袋不保。這實在不是個輕鬆差事,師父幹了這麼多年,真是不容易啊……
對於新帝讓佑王坐在御階下的舉動,孟藹朱茂等原來的太女心腹自是不覺得有什麼,旁的大臣雖然詫異,但一來還摸不清新帝的脾氣,二來今日新帝初登,沒人會沒眼色到在今天找不痛快。
然而事有一二,再有三四便容易多了。有了今天這個開頭,日後上朝,楚珺讓衛珩坐在御階下,眾臣便也沒有多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御階下那個位置,便成了佑王固定的席位。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蘇成方又宣了晉封樂定公主為永安長公主的旨意。樂定公主要嫁給多羅可汗,晉封也是常理。青璇出列接旨謝恩後,多羅也跑出來恭賀一番新帝登基。楚珺知道他這是在變著法兒地提醒她他和青璇的事,順勢就提了為兩人擇日全禮,補上一年前的同牢合卺。
楚珺在心裡惡趣味地想,多羅一個吐谷渾人,自然不會像大興這樣在乎禮不禮的,急著全禮,只怕是急著領青璇回家吧。
該封的封完了,接下來若還有旨意,應當就是一些官職的變動。但在新帝登基前,朝中幾乎所有重要位置都已經是她的人,此番再有調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是以眾臣都很淡定。
果不其然,除了孟藹兼任翰林學士、韓胥升任東宮長史、曾鴻升任翰林侍讀等一眾東宮出來的進士左遷外,沒有什麼變動。
題外話
終於把我女主送上皇位了……2
第二百一十七章 來使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即位後,楚珺還是與衛珩居於扶鳳殿。因為,在她心裡,父皇是肯定要回來的,紫宸殿要等父皇回來後繼續住,自己當然不能搬進去了。
至於惠貴妃、禎妃、柳嬪等一眾宮嬪,楚珺也並未讓她們遷到長信宮去。自己這一朝,定然是用不到這麼多宮室了,空著也是空著,便也別搬來搬去了,就這麼住著吧。
禮部定了楚珺即位後四天,也就是八月十二日,多羅可汗與永安長公主全大婚之儀。然後,永安長公主便要隨多羅可汗前往吐谷渾。楚珺特意准許柳嬪可以陪同青璇並觀禮,滿足了柳嬪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