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明白娘,這次一起看吧。”就算他們在雁城湘南等地都有宅子,可他們還是把這裡當家,生活的簡單,也習慣。

  瑾娘沒在說什麼,芷晴在出嫁前她都教導了很多,這些事情她都明白的。

  芷晴跟元景去了雁城,連沛澤都跟去湊熱鬧,家裡只剩下楊震海夫妻,楊老爺子還有蕙嫂。

  孩子們都走了,他們倒是清淨了,他們的院子擴大了之後,只在後面開了一小塊菜園子,供家裡吃,白菜芥菜蘿蔔等冬菜種在東邊地里,收割晾曬入窖都不用他們操心,事情也就少了很多。每年光糧食蔬菜農收入就有四五百兩,這也算家裡的一項穩定的進項了。這些年來,不管是乾旱還是水澇,家裡影響都不是特別大,這或許就是風水好吧。

  這些年跑船的生意收入更多,楊震海投資了兩份,姐夫那裡還有常福那裡,他們倆人倒是合作的很好,姐夫專門跑南邊,常福跑京里,南貨北調的收入非常可觀,他們也跟著做順風船掙了不少。家底很是豐厚。

  家裡幾個孩子都挺大度,不會計較家裡錢財的問題,幾個孩子中或許只有老二比較會算計,不過他心更多的用在玩上了,五年前家裡蓋了東莊,楊震海跟了一年,之後東莊的事情就交給他做,他倒是個會享受的,把東莊經營的十分好,不但一年四季都有收穫,住著也舒適逍遙。然後更多時間用在玩上了,什麼感興趣就玩什麼,最早喜歡做木匠活,為此還拜了師傅,整日介做雕刻做家具,之後喜歡上狗,又開始養狗,最近研究瓷器呢。家裡幾兄弟他算的上最聰明的,只是他的聰明從來沒用在學業上,小時候東家長西家短的,總該聽八卦,腦瓜靈活總是能在人家幾句話中聽出要點,後來迷上種地,迷上各種各樣的東西。正經事沒有。

  瑾娘覺著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至少他一輩子能快快樂樂的就好,管他是不是有出息呢。而且家裡有什麼事,老二從來都辦的妥妥帖帖的。

  家裡其他幾個孩子是心大的,老大在仕途,以後只要穩當的走下去,就錯不了,老三進了軍營,以後他們也操心不上,老五雖說還沒個定數,可他以後怕是也要出去闖的,算下來,他們這些家產還真得沒誰看的上,也就沒有分家什麼事了。而且現在看著還是女兒女婿常在身邊。比起幾個親兒子,元景這個養子跟他們住在一塊的時間更長。

  因著孕期還短,瑾娘也不敢亂動,就算身體好,她也是高齡產婦,小心一點是好的。家中無事操心,沒事的時候坐在壁爐前給小寶寶做襁褓小衣,除了一開始知道消息,心裡有那麼點不好意思,現在這個小意外還是很得意的。

  要說家裡孩子都娶親了,多少襯托著她跟楊震海心裡年齡大了,尤其是楊震海越發穩重,自從發現懷孕,楊震海就跟爆發了第二次青春似地,整個人都精神奕奕,跟個小伙子似地,熱情的很,對她也越加親密,本來兩人老夫老妻的,穩重很多,現在就跟熱戀中的人似地。整日親親密密的。

  “天都暗了,別再做了,仔細眼睛。”楊震海從外面走進來關心的說。

  “恩,不做了,糧食都弄好了?”

  “好了,沛寧管理的不錯,他自己沒費什麼勁,一切都井井有條的,我還帶回來幾套瓷器,你看看喜不喜歡,他弄得那個窯雖然不大,可燒出來的東西挺漂亮。”

  “都燒出來了,快舀來我看看。”瑾娘一聽十分高興。沛寧研究燒瓷已經兩年了,為了這還跑了好幾個地方弄粘土,可用了不少錢,虧著是他自己掙的,她和楊震海也不好說,本想著他糟蹋錢也不一定能成,沒想到還弄出來了。

  楊震海去外邊搬一個大箱子,打開,眼看著都是稻糙,扒拉開,露出裡邊的瓷器,現在的瓷器多是青花,或者青色瓷器。沛寧做的這是青花,一眼看去並不稀奇,只是瑾娘舀出來一看,這青花胎薄,花紋清晰漂亮,色澤純正,是難得的精品,就是比官窯也不差什麼。

  “真不錯,他到真做出來了。”

  “恩,挺好的,你看這樣子,比雁城的顧家窯還要好呢。這小子倒是偷師成功了。”楊震海臉上得意。

  瑾娘白了他一眼,“你這話可別當著他面說不然以後膽子大了,不定弄出什麼么蛾子來呢。”

  “呵呵,我知道,不是已經告誡他了嗎?而且那小子也就一時興趣,估計再燒兩窯肯定就停了,沒個長性的。這小子像誰呢?”楊震海搖了搖頭。

  “反正不像我。”瑾娘挑挑眉頭看著下面的盤子碗。

  楊震海笑嘻嘻的也不反駁。

  “等會我畫幾個樣式,你讓他給我燒些。既然開窯了,就多燒點,家裡以後就不去外邊買了,總把他弄來的粘土燒完才好。”

  “中,你畫改天我送過去。”

  沛寧做事純靠興趣,他們兩口子到不指望用這個掙錢,玩過就算,更何況現在燒瓷可是不容易,方方面面事都多,他們也不靠這個生活,沒的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他果然只燒了幾窯就放下了,又找別的好玩的了,倒是常福後來看到,要去了配比方子,沛寧燒出的瓷器要比市面上的薄,白藍色澤十分乾脆,常福用這方子又做起了瓷器生意,他還給沛寧三層的分子,每年的的銀子,快趕上家裡跑船的生意了。可見沛寧還是很會玩的。

  那都是後話了。

  臘月十六,瑾娘跟楊震海兩人才趕往雁城,耀祖二十二娶親,瑾娘也早點過去,免得太急,瑾娘身體吃不消。

  “你們過來的可夠早的了,你這還沒過三個月吧?”兩人過來直接去了陳家。王氏聽著小閨女過來了,都迎了出來。

  “沒呢,也不差幾天,挺穩的,我想著早點過來,免得到時候急。”

  王氏笑著上下打量一下自家閨女,氣色不錯,人也精神,去了斗篷,穿著一身金松鶴紋對襟長褙子,緗色馬面裙,繡著纏枝葡萄,衣服略微有些寬鬆,還不顯身形,看著貴氣“這些日子連番忙碌接到信也沒騰出功夫去看你,芷晴過來說你一切都好,我還怕你身體受不了,現在看著才放心。”實在是家裡事情太多,她走不開。

  “我也是怕娘過去,早打發芷晴過來說一聲,免得娘惦念。”陳家一直沒分家,家裡孩子也多,王氏還管著家,本就沒什麼時間,這段日子大哥家長女要定親,更加忙碌了。

  兩人坐在南炕上,“兩位嫂嫂呢?沒在家麼”

  “你卻不是道,明日下聘,她們都去幫襯了。”

  “怎麼是今日,這樣晚?”

  “找人看的日子,明日最好。”

  “之前不是說要給大丫說親,怎麼樣了?定下來沒有。”瑾娘關心的問。

  “定了,是南城的呂家,家裡做米糧買賣,兄弟三個,看中這個是老二。”

  瑾娘聽了皺了皺眉頭,這條件也不是多好,她侄女樣貌婦德都是不錯,怎麼會找到這樣的人家。

  “呂家是中等人家,家裡很是有幾個錢,當初是你大嫂看中的,也是貪圖他們的錢財,我原是不同意的,不過後來打聽了,那呂家老二,人還是不錯的,是個知事的,為人也算厚道,呂家老大讀書讀愚了,對經濟事故一竅不通,家裡還就靠著老二支撐。是個舀事的。人長得還算不錯。”

  這個時候商人地位雖然低下,可也沒有制止商人兒子讀書,所以一些有錢的商人也會讓自家兒子走仕途道路。聽著王氏這麼說,瑾娘心倒是放下一些,“這人一定要看好,怎麼說也是一輩子的事。可不能馬虎。”她那個大嫂這幾年越來越勢力了,或許是日子過好了,加上在雁城生活,越來越認錢了。

  “這話說的是,這可不就是孩子一輩子的事。”

  王氏這一輩子過的也算順心,兩個姑娘嫁的都好,家裡日子過的也不錯,全家都搬到雁城生活了,算是脫離了農家生活,這要是給幾個孫子孫女娶個好媳婦,嫁個好人家,她就算是死了也能笑著閉眼了。

  “你們家老二的婚事在明年三月吧。準備了嗎?”

  “新房都是現成的,聘禮什麼一直在準備,也差不了多少,剩下的等過了年查點一下,再置備也趕趟。”她還不知道秦勇出了事。

  “等過了年大丫事定了我去幫你弄,你甚至不便,可要注意。”

  “那也不用,家裡事多也離不開娘,芷晴不是還在身邊嗎!”

  王氏笑笑,“我那外孫女,被她女婿給寵的還跟姑娘似的。能幫上什麼忙。”

  瑾娘也笑了,芷晴跟元景感情好,最不用她操心的,至少不用像她娘那樣擔心,生怕女婿欺負閨女似地。

  這回楊震海跟瑾娘住在,元景和芷晴他們在雁城的家,他們自己的小院一直沒住,幾年前被常福當倉庫了。

  元景他們這裡是四進院,連著兩個跨院一大一小兩個花園,地方不算大,弄的跟蘇州園林似地,精緻極了。屋子裡的裝飾也無一不精,常福當初可是花了大力氣的,可惜元景跟芷晴都沒住多久。

  元景他們夫妻給他們準備了梅園,這是這個季節最好的園子,可惜這裡的梅花開得不如楊老爹院子裡那麼紅艷。

  屋子裡燒了地龍,溫熱的,一點也不覺著涼。

  “早幾日這屋子就燒起來了,就怕有潮氣。”芷晴舀著一個花瓶把新掐的梅花插在裡面,還只是花骨朵,卻帶著一股股梅香。

  “這裡一切都好,就是你們不在這住,顯得有些清冷。”

  “這裡哪有家裡住的舒坦,元景哥也是更喜歡家裡,嫌棄這邊太吵鬧。娘要是嫌棄我們,我們就在另一邊竹林蓋一處房子好了。”芷晴玩笑的說。

  “我自然希望你們一直在身邊,只是可惜這裡有些浪費了。”瑾娘坐在南炕上,正好能看到外面的梅花,點點梅紅,竟有幾分詩意,“我到忘了,元景已經把那邊的竹林子買下,原本是準備做什麼的?”

  “是想在哪裡蓋園子的,我們都不想離爹娘太遠,哪想到爹娘把後邊水塘都擴進來,地方足夠大,我們也不用搬了。”

  “看你說的,元景也是我和你爹養大的,跟你沛禹哥沒什麼兩樣,你又是我唯一的姑娘,我又怎麼會讓你們搬出去。之所以跟你們常福叔說準備一處新房,也是怕元景多心,我可是嫁閨女,不是招女婿。”

  芷晴抿嘴笑了,雙手摟著瑾娘“娘最好了。我們永遠也不離開娘。”

  瑾娘笑著拍了拍姑娘的手,一晃那個小不點長這麼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