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一直扶著程氏,裝布景板的李巧兒忍不住了,“大嫂,有你這樣跟爹娘說話的嗎?我們家娶了你真倒霉,真真一個攪家精!”
“我是攪家精?呵!李巧兒說這話你虧不虧心?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嘴巴碎得很。說我攪家精,你是什麼東西?怪不得都十八了還沒人說人家,活該呢!哪家人敢娶你這心裡毒的不行的女人。
我可記得當初老二夫妻兩個死了以後,可是你攛掇著爹娘把我香糙侄女幾個趕出去的。不就是害怕,她們幾個長大了,分你的嫁妝嗎。你倒是打得好算盤,人家呢,人家根本就不稀罕!
我們永仁是個聽話的,爹娘,弟弟妹妹說什麼就聽什麼,白白的叫你們當了槍使。我也不管你們以後打什麼主意,我跟永仁也知道爹娘偏心,要的不多,給我們七八畝田地,牛跟犁啊,壩啊啥的,要是爹娘還把三個孫兒看在眼裡,就給兌些銀錢不拘多少,有就行。咱們這就各過各的吧!”
“不行!有我跟你娘在,說什麼也不叫你們分家!要是想分家等我們死了再說!”李海成被周氏這些話氣得心口疼,眼前一陣陣發黑。
“永仁,你就叫你婆娘就這樣糟蹋你爹娘嗎?你……你還有沒有點良心吶!”程氏斜倚在李巧兒懷裡,哆嗦著手,指著院子裡站著的李永仁道。
不住的撫著程氏的胸口,李巧兒氣憤的喊道:“大哥!!!”
把猶豫不決的李永仁往身後一拉,周氏唾了口唾沫,“呸!哪有你一外人說話的份!姑娘家家的,不知道在屋裡做女紅,哪裡都有你的份!東家逛逛西家逛逛的,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倚門跟那不三不四的人說著話,也不嫌臊得慌!
你二嫂叫你擠兌死了,現在等著擠兌我是吧?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就你這小姑子,有還不如沒有呢?我們在這說話,有你插嘴的份?外嫁的姑娘,家裡叫你說話是看得起你,倒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你,你!三哥!!”
“我什麼我?你也別喊你三哥。嘁!讀了幾十年的書,連個秀才都沒考上,爹娘偏心,我們兩口累死累活,都為三弟做的。可憐我三個孩子,別說進私塾了,就是吃都吃不飽。”
等周氏叉腰氣呼呼的把人都罵了一遍,拽著呆立在院子的李永仁揚長而去,走時還留下句,“爹娘好好想想,要是不同意,拼了賢惠媳婦這個頭銜不要,我也到族長那邊鬧一鬧去。到時候丟臉的可就不是我們兩口子了。”
“她……她,她好大的膽!”
氣極的李海成拍著桌子罵道。
“嗚嗚,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當初就不應該把她嫁過來!這下可好了。”
“爹娘,要是沒什麼事,我去溫書了!”躬身,沖李海成夫婦說了一聲,一甩袖子,李永禮出門了。
擦擦臉上的淚痕,程氏忙喊著:“三兒啊,要是餓了、渴了跟娘說一聲,娘給你端,啊?”
把李巧兒也趕去睡了,李海成夫妻倆對坐著相顧無言。良久程氏自言自語的道:“難不成真是報應?”
不管他們夫妻兩個怎麼想,日子卻還是要一天一天過的。
三天後,李香糙請算命先生算了,正好是上樑,請客的好時候。
不管關係好不好,蓋好房子以後,總要請村里人吃上一頓的,這是這裡的規矩。
作者有話要說: 咳咳。壞人弄不出來這些。其實在農村,家裡孩子多的情況下,確實有個孩子跟糙一樣,有個孩子跟寶一樣。
親人之間的算計,要比熟人之間,鄰里之間的算計還要多些,還要狠些。鄰里頂多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高中時候我們老師說了一句話,還是政治老師,他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益關係!”
我們自然不服氣,說父母跟子女是不一樣的。
老師一陣反駁:父母是需要你們才有的你們,為愛,為親情。說白了這也是利益,不過是另一層的利益。
一句話說得我們一個班裡頭的人沒一個吭聲的。就這樣被人給繞進去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確實有些好笑,有些可愛。
☆、第九十七章請客
房子面朝東,在二層小樓蓋好的時候,桔兒拉住李香糙問了,“大姐,廚房在哪呢?”
除了四間小樓,李香糙還真忘了蓋廚房了,別說廚房,就是廁所也是沒有的。
抱著滿腦袋疑問的桔兒,狠狠親了口,笑呵呵的說:“大姐忘了!幸好鄭老爺子還沒走,大姐叫他們給咱加上。”
給鋪地磚的鄭老頭一說,他也是摸著腦袋哈哈大笑,索性磚還余了不少。就是拉起了院子還有不少磚的。
鄭老頭招呼兩個徒弟,叫他們在北邊,坐北朝南蓋了兩間屋子,挨著小樓的一間是廚房,裡邊鍋台也順勢搭好了。另一間做個放雜物的房子。
南邊,往後側了側,蓋了個茅房。
照著李香糙說的,後邊一個便池,蹲的地方弄成斜斜的,正好通到便池裡頭。
便池是剩下的碎磚鋪成的,蹲坑的地方,那個小斜坡,用的是碎瓦。
等到請客吃飯的時候,都在院子裡,或者下邊的屋裡拉起了桌子,熱熱鬧鬧一院子人。
有些年紀大的,也叫自家小輩攙扶著過來,就是想來看看,都說著與眾不同的房子。
一波波的人,遠遠看著房子已經是嘖嘖讚嘆了。等近了,更是艷羨非常。
新蓋的房子,會領著來人參觀,李香糙、荷花姐妹忙著,就叫秋子姐妹兩個伺候著俊安,龐吉,分兩幫帶著。
廚房裡熱火朝天的忙著,進進出出,都是幫忙的人。
這是最後一天,不管是來幫忙的,還是來蹭吃蹭喝的,都要幫主家忙的。要是從頭閒到尾,是要被人笑話的。
村裡的人來得早些,不過半晌午,都已經是到了的。參觀完了屋子,男人,老人也都三三兩兩的坐著嘮嗑。做飯的活都是女人做的。
院子裡,靠近廚房這邊,放著殺好的雞鴨,破好的魚,黃鱔,泥鰍,什麼的,青菜啥的,這會兒正幾個女人坐一塊邊洗著,邊嘮著嗑呢。
“哎呀,我可聽說,今天單請咱村裡的,明天還有城裡的一些富戶也來呢?”人群里,一個胖乎乎,有些富態的女人左右看看,低頭跟身邊的人說。
“真的?”這是心裡有些不信的人問的。
另一個也當是自己知道點內幕,壓低了聲音,神秘兮兮的道:“可不是呢。我娘家兄弟的外甥女家的侄子,是城裡袁氏米鋪的夥計,他說他們東家囑咐掌柜的過來送禮呢。聽說都是定在了明天呢。”
“有這事?!!”
“你還別不信,不過一天的功夫,明兒就知道了。”
桂氏站了好一會兒了,聽她們還在說閒話,忍不住咳嗽了一聲,“嗯!菜都擇好了?”
正說話的女人大叫一聲,心有餘悸的拍了拍胸口,嗔道:“你這女人,閒著沒事嚇人玩呢。諾,在這裡,都擇好了。”
菜都洗好,切好,放著備用。弄得四個盆都已經弄好了,正在爐子上燉著呢。
快到晌午的時候,掌勺的喊了一聲,廚房裡又是忙活開了。
外邊的來人,都走到一個方桌那,李俊濤坐著,拿著大紅的帳本,一筆筆的記著帳。
蓋新房,主家請吃飯,客人來了是要準備些東西的,依家庭條件,親疏遠近而定。
不拘些什麼東西,幾顆雞蛋,自家種的菜,都行!
一家家的記在本子上,是為了以後還禮的。別人送的什麼都要記上,萬一以後還禮,還的多了還罷了,要是還了少了是要結怨的。
李俊濤身邊還站了一個,是他的同窗。聽他說自家妹妹家蓋了漂亮的房子,心裡不信,非要一塊來見識見識。
李俊濤被纏的沒法,只能稟了陳氏,把人給帶了來。
只是那人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一驚一乍的,不住的額讚嘆著,把李俊濤聽得耳朵上都起繭子了。
見李俊濤有個記帳的活,他非死賴著要搶了去,磨不過,筆遞給他,只寫了一個人名,燙手山芋似的丟給了李俊濤。
實在是這些人他不認得,每次都要問好幾遍,才敢往上頭寫。
一筆一划的都給記上,俊安、龐吉招呼著他們進院子裡頭坐。
這一片同宗同族的李姓人家,不光是李家村有,其他幾個村子也有,方圓幾十里地,李姓人家是大戶。不過是祠堂建在了李家村,每年祭祖什麼的都要到李家村來。就是城裡的也不例外。
這回聽說李永義家蓋房子,雖說人不在了,外村的,也打著關係,挎著籃子過來了。
人麼,不就講個關係?人來禮往,來來往往,沒關係的也能攀出來點關係。
人到的差不多的時候,做席面的師傅指揮著院子裡青壯小伙子上菜。
看著桌子上色香味俱全的菜,很多人咽了咽口水。畢竟,一年到頭,家裡真的捨不得弄這麼好的東西。就是李家村家家戶戶富裕些,也是捨不得的。
送了點東西,能有這麼一頓席面,個個想著也值了。
敞開了肚皮,吆喝著吃著如此的美味佳肴。
別人俊安他們壓根就沒怎麼招呼,只說叫人吃好喝好,連著龐吉,俊康三個,進了屋,屋裡扯了兩桌,上手一桌是村里年紀大的叔公一輩的,下邊是關係好的爺爺一輩的。
三人分開陪著,吃著喝著,聽已經喝糊塗了的幾個叔公講古。
一頓飯直吃到太陽西斜,才算是完。
過來吃飯的男人都相互攙扶著回去了,只留下了各家的女人。有的關係遠些,麵皮薄些的也都是攙著自家男人回去了。
剩下的女人都說留下幫忙的,一個個手腳麻利的幫著洗完了碗筷,收拾完了院子,也都打算回去了。
陳氏沖期期艾艾,有些躊躇不前的她們招招手,笑道:“香糙說你們是她嬸子,忙了好一會兒了,她過意不去。叫我跟你們幾個說,看看這些剩下的菜,哪些是能要的,帶回去,給孩子打打牙祭。”
原本留下的這些女人都是有這個打算的,只是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提罷了。
這會兒聽陳氏一說,哪還有不願意的。先謝過了站在一邊笑盈盈的李香糙姐妹幾個,然後一人拿了一個盆,裝了菜,回去了。
那些盆是她們自家帶來的,當時聽說借的盆不夠,忙自己回去拿了。就是想著晚上能裝些菜回去。
應付了她們回去,陳氏、李香糙她們都癱在了椅子上。實在是太累了,不想動了都。
“我是攪家精?呵!李巧兒說這話你虧不虧心?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嘴巴碎得很。說我攪家精,你是什麼東西?怪不得都十八了還沒人說人家,活該呢!哪家人敢娶你這心裡毒的不行的女人。
我可記得當初老二夫妻兩個死了以後,可是你攛掇著爹娘把我香糙侄女幾個趕出去的。不就是害怕,她們幾個長大了,分你的嫁妝嗎。你倒是打得好算盤,人家呢,人家根本就不稀罕!
我們永仁是個聽話的,爹娘,弟弟妹妹說什麼就聽什麼,白白的叫你們當了槍使。我也不管你們以後打什麼主意,我跟永仁也知道爹娘偏心,要的不多,給我們七八畝田地,牛跟犁啊,壩啊啥的,要是爹娘還把三個孫兒看在眼裡,就給兌些銀錢不拘多少,有就行。咱們這就各過各的吧!”
“不行!有我跟你娘在,說什麼也不叫你們分家!要是想分家等我們死了再說!”李海成被周氏這些話氣得心口疼,眼前一陣陣發黑。
“永仁,你就叫你婆娘就這樣糟蹋你爹娘嗎?你……你還有沒有點良心吶!”程氏斜倚在李巧兒懷裡,哆嗦著手,指著院子裡站著的李永仁道。
不住的撫著程氏的胸口,李巧兒氣憤的喊道:“大哥!!!”
把猶豫不決的李永仁往身後一拉,周氏唾了口唾沫,“呸!哪有你一外人說話的份!姑娘家家的,不知道在屋裡做女紅,哪裡都有你的份!東家逛逛西家逛逛的,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倚門跟那不三不四的人說著話,也不嫌臊得慌!
你二嫂叫你擠兌死了,現在等著擠兌我是吧?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就你這小姑子,有還不如沒有呢?我們在這說話,有你插嘴的份?外嫁的姑娘,家裡叫你說話是看得起你,倒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你,你!三哥!!”
“我什麼我?你也別喊你三哥。嘁!讀了幾十年的書,連個秀才都沒考上,爹娘偏心,我們兩口累死累活,都為三弟做的。可憐我三個孩子,別說進私塾了,就是吃都吃不飽。”
等周氏叉腰氣呼呼的把人都罵了一遍,拽著呆立在院子的李永仁揚長而去,走時還留下句,“爹娘好好想想,要是不同意,拼了賢惠媳婦這個頭銜不要,我也到族長那邊鬧一鬧去。到時候丟臉的可就不是我們兩口子了。”
“她……她,她好大的膽!”
氣極的李海成拍著桌子罵道。
“嗚嗚,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當初就不應該把她嫁過來!這下可好了。”
“爹娘,要是沒什麼事,我去溫書了!”躬身,沖李海成夫婦說了一聲,一甩袖子,李永禮出門了。
擦擦臉上的淚痕,程氏忙喊著:“三兒啊,要是餓了、渴了跟娘說一聲,娘給你端,啊?”
把李巧兒也趕去睡了,李海成夫妻倆對坐著相顧無言。良久程氏自言自語的道:“難不成真是報應?”
不管他們夫妻兩個怎麼想,日子卻還是要一天一天過的。
三天後,李香糙請算命先生算了,正好是上樑,請客的好時候。
不管關係好不好,蓋好房子以後,總要請村里人吃上一頓的,這是這裡的規矩。
作者有話要說: 咳咳。壞人弄不出來這些。其實在農村,家裡孩子多的情況下,確實有個孩子跟糙一樣,有個孩子跟寶一樣。
親人之間的算計,要比熟人之間,鄰里之間的算計還要多些,還要狠些。鄰里頂多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高中時候我們老師說了一句話,還是政治老師,他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益關係!”
我們自然不服氣,說父母跟子女是不一樣的。
老師一陣反駁:父母是需要你們才有的你們,為愛,為親情。說白了這也是利益,不過是另一層的利益。
一句話說得我們一個班裡頭的人沒一個吭聲的。就這樣被人給繞進去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確實有些好笑,有些可愛。
☆、第九十七章請客
房子面朝東,在二層小樓蓋好的時候,桔兒拉住李香糙問了,“大姐,廚房在哪呢?”
除了四間小樓,李香糙還真忘了蓋廚房了,別說廚房,就是廁所也是沒有的。
抱著滿腦袋疑問的桔兒,狠狠親了口,笑呵呵的說:“大姐忘了!幸好鄭老爺子還沒走,大姐叫他們給咱加上。”
給鋪地磚的鄭老頭一說,他也是摸著腦袋哈哈大笑,索性磚還余了不少。就是拉起了院子還有不少磚的。
鄭老頭招呼兩個徒弟,叫他們在北邊,坐北朝南蓋了兩間屋子,挨著小樓的一間是廚房,裡邊鍋台也順勢搭好了。另一間做個放雜物的房子。
南邊,往後側了側,蓋了個茅房。
照著李香糙說的,後邊一個便池,蹲的地方弄成斜斜的,正好通到便池裡頭。
便池是剩下的碎磚鋪成的,蹲坑的地方,那個小斜坡,用的是碎瓦。
等到請客吃飯的時候,都在院子裡,或者下邊的屋裡拉起了桌子,熱熱鬧鬧一院子人。
有些年紀大的,也叫自家小輩攙扶著過來,就是想來看看,都說著與眾不同的房子。
一波波的人,遠遠看著房子已經是嘖嘖讚嘆了。等近了,更是艷羨非常。
新蓋的房子,會領著來人參觀,李香糙、荷花姐妹忙著,就叫秋子姐妹兩個伺候著俊安,龐吉,分兩幫帶著。
廚房裡熱火朝天的忙著,進進出出,都是幫忙的人。
這是最後一天,不管是來幫忙的,還是來蹭吃蹭喝的,都要幫主家忙的。要是從頭閒到尾,是要被人笑話的。
村裡的人來得早些,不過半晌午,都已經是到了的。參觀完了屋子,男人,老人也都三三兩兩的坐著嘮嗑。做飯的活都是女人做的。
院子裡,靠近廚房這邊,放著殺好的雞鴨,破好的魚,黃鱔,泥鰍,什麼的,青菜啥的,這會兒正幾個女人坐一塊邊洗著,邊嘮著嗑呢。
“哎呀,我可聽說,今天單請咱村裡的,明天還有城裡的一些富戶也來呢?”人群里,一個胖乎乎,有些富態的女人左右看看,低頭跟身邊的人說。
“真的?”這是心裡有些不信的人問的。
另一個也當是自己知道點內幕,壓低了聲音,神秘兮兮的道:“可不是呢。我娘家兄弟的外甥女家的侄子,是城裡袁氏米鋪的夥計,他說他們東家囑咐掌柜的過來送禮呢。聽說都是定在了明天呢。”
“有這事?!!”
“你還別不信,不過一天的功夫,明兒就知道了。”
桂氏站了好一會兒了,聽她們還在說閒話,忍不住咳嗽了一聲,“嗯!菜都擇好了?”
正說話的女人大叫一聲,心有餘悸的拍了拍胸口,嗔道:“你這女人,閒著沒事嚇人玩呢。諾,在這裡,都擇好了。”
菜都洗好,切好,放著備用。弄得四個盆都已經弄好了,正在爐子上燉著呢。
快到晌午的時候,掌勺的喊了一聲,廚房裡又是忙活開了。
外邊的來人,都走到一個方桌那,李俊濤坐著,拿著大紅的帳本,一筆筆的記著帳。
蓋新房,主家請吃飯,客人來了是要準備些東西的,依家庭條件,親疏遠近而定。
不拘些什麼東西,幾顆雞蛋,自家種的菜,都行!
一家家的記在本子上,是為了以後還禮的。別人送的什麼都要記上,萬一以後還禮,還的多了還罷了,要是還了少了是要結怨的。
李俊濤身邊還站了一個,是他的同窗。聽他說自家妹妹家蓋了漂亮的房子,心裡不信,非要一塊來見識見識。
李俊濤被纏的沒法,只能稟了陳氏,把人給帶了來。
只是那人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一驚一乍的,不住的額讚嘆著,把李俊濤聽得耳朵上都起繭子了。
見李俊濤有個記帳的活,他非死賴著要搶了去,磨不過,筆遞給他,只寫了一個人名,燙手山芋似的丟給了李俊濤。
實在是這些人他不認得,每次都要問好幾遍,才敢往上頭寫。
一筆一划的都給記上,俊安、龐吉招呼著他們進院子裡頭坐。
這一片同宗同族的李姓人家,不光是李家村有,其他幾個村子也有,方圓幾十里地,李姓人家是大戶。不過是祠堂建在了李家村,每年祭祖什麼的都要到李家村來。就是城裡的也不例外。
這回聽說李永義家蓋房子,雖說人不在了,外村的,也打著關係,挎著籃子過來了。
人麼,不就講個關係?人來禮往,來來往往,沒關係的也能攀出來點關係。
人到的差不多的時候,做席面的師傅指揮著院子裡青壯小伙子上菜。
看著桌子上色香味俱全的菜,很多人咽了咽口水。畢竟,一年到頭,家裡真的捨不得弄這麼好的東西。就是李家村家家戶戶富裕些,也是捨不得的。
送了點東西,能有這麼一頓席面,個個想著也值了。
敞開了肚皮,吆喝著吃著如此的美味佳肴。
別人俊安他們壓根就沒怎麼招呼,只說叫人吃好喝好,連著龐吉,俊康三個,進了屋,屋裡扯了兩桌,上手一桌是村里年紀大的叔公一輩的,下邊是關係好的爺爺一輩的。
三人分開陪著,吃著喝著,聽已經喝糊塗了的幾個叔公講古。
一頓飯直吃到太陽西斜,才算是完。
過來吃飯的男人都相互攙扶著回去了,只留下了各家的女人。有的關係遠些,麵皮薄些的也都是攙著自家男人回去了。
剩下的女人都說留下幫忙的,一個個手腳麻利的幫著洗完了碗筷,收拾完了院子,也都打算回去了。
陳氏沖期期艾艾,有些躊躇不前的她們招招手,笑道:“香糙說你們是她嬸子,忙了好一會兒了,她過意不去。叫我跟你們幾個說,看看這些剩下的菜,哪些是能要的,帶回去,給孩子打打牙祭。”
原本留下的這些女人都是有這個打算的,只是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提罷了。
這會兒聽陳氏一說,哪還有不願意的。先謝過了站在一邊笑盈盈的李香糙姐妹幾個,然後一人拿了一個盆,裝了菜,回去了。
那些盆是她們自家帶來的,當時聽說借的盆不夠,忙自己回去拿了。就是想著晚上能裝些菜回去。
應付了她們回去,陳氏、李香糙她們都癱在了椅子上。實在是太累了,不想動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