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罷, 楊鶴年撩起前擺, 雙膝著地跪下,他年紀大了,一貫顫顫巍巍的,此時這動作卻相當利索。

  不管真相如何,太子就是被越王暗殺了,秦王攜安王出兵討逆, 安王誅殺逆王於陣前。

  大行皇帝膝下有六位皇子,頭兩位乃元後所出, 可惜早夭了, 第三、第五分別是太子與越王,如今也沒了, 皇子僅餘兩位,即是四皇子秦王,以及六皇子安王。

  安王此人,一貫是透明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論是按照長幼有序,還是看個人能力,繼位者非皇四子秦王莫屬。

  西山留守群臣,基本都是聰明人,不論是原先的中立者還是保皇黨,一等楊鶴年話罷,諸人立即恭恭敬敬跪下,並緊隨其後附和。

  秦王已是板上釘釘的新帝了,他們即便不奢望有功,也但求無過。

  趙文煊俯身扶起楊鶴年,“諸位請起,本王何德何能,敢居皇帝之位?”

  楊鶴年聞言大驚失色,剛站起又硬要跪下,他泣道:“殿下,您萬萬不可棄黎民百姓於不顧啊!”

  他身後諸臣又再苦求。

  這是一場君臣心知肚明的戲碼,即便要登基,也不是一說便上的,怎麼也得謙辭個數次。

  楊鶴年領著一眾文武泣淚苦勸,趙文煊卻自覺能力不足,再三推辭,這般來回幾次後,他終於遲疑了。

  自來文臣口舌皆犀利,楊鶴年雖垂垂老矣,但功力反愈發深厚,他見狀立即乘勝追擊,苦訴一番,表示秦王若是不答應登基,社稷百姓便危矣。

  趙文煊無奈,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留下的基業陷入如此困境吧?

  於是,他終於答應了。

  楊鶴年大喜,連忙領著群臣後退幾步,整理衣冠一番,重新雙膝著地,三跪九叩大禮參拜。

  “微臣叩見吾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大禮參拜過後,即便還沒舉行登基大典,趙文煊亦是名正言順的新帝了,他抬手,“諸卿平身。”

  “謝萬歲!”

  ……

  *

  “娘娘,您慢些。”碧桃金桔一人一邊,小心翼翼攙扶著顧雲錦。

  顧雲錦頷首,丫鬟婆子簇擁著她,出了門,登上轎輿。

  轎輿很寬大,明顯並非親王側妃級別,還有最關鍵一個處,便是它雖比較緩慢,但要比馬車平穩太多。

  顧雲錦這趟不趕時間,也再無任何顧忌,莊子距離京城也不算遠,當然選擇轎輿。

  她這是要回京。

  趙文煊即位為帝後,立即便想把顧雲錦母子接回京城,那莊子一貫隱蔽,條件實在不算好,他唯恐回出岔子,命老良醫再三診過脈,確定她情況頗佳後,便命徐非廖榮前去,護著轎輿回京。

  他很想自己前來,可惜實在無法抽身。

  趙文煊如今正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這活無人能替代,一旦缺席,他這新帝立即便要背上不孝的罪名。

  本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當然不能不孝。

  顧雲錦修書一封,嚴詞拒絕他來,加上情況實在不允許,趙文煊只得罷了。

  她坐穩了以後,轎輿被小心抬起,抬轎的大力太監經驗豐富,即便地勢不平坦,顧雲錦也沒感到顛簸。

  她舒了一口氣,相較之下,緩慢如龜速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反正她不趕時間。

  “娘娘,你如果有不適,一定要告訴奴婢們。”碧桃再三囑咐。

  “嗯,我知道的。”顧雲錦沒好氣。

  碧桃嘿嘿笑著,雀躍之情掩飾不住。

  其實不單單是碧桃,整個車廂乃至明玉堂一眾伺候者,都按捺著激奮之情,從昨日消息傳回莊子後,她們便是如此。

  顧雲錦沒拘著丫鬟們,即便是她,不是也欣喜萬分嗎?登頂稱帝反倒是其次,她慶幸他大戰後安然無恙,並徹底蕩平一切隱患,日後一家人再無掣肘。

  只不過,歡喜一日,也該按捺下來了,要知道,她們此行不是回秦王府了,而是直接進宮。

  趙文煊稱帝,顧雲錦作為他後院女眷,當然是被接入宮中的。

  “碧桃金桔,”顧雲錦掃了車廂內一眼,“還有青梅。”

  “我們如今歡喜一些,也是無礙的,只是進了宮,萬不能再如此。”建德帝駕崩才幾日,現在是國孝期間,不管心中如何想,都應該一臉哀戚,尤其身處皇宮大內。

  “你們三人不但要嚴於律己,且還須約束底下一眾丫鬟婆子,往不可懈怠,可知曉?”話到最後,顧雲錦板著臉,一面正色。

  “奴婢等遵命。”

  金桔等人都不是笨人,主子話里意思一聽便知,她們一貫嚴守規矩,也就是這次事太大了,她們才喜形於色,主子一提醒,她們立即醒悟,自此牢記於心,時刻注意不提。

  趙文煊出征時,留下了一部分兵馬鎮守大本營,如今大事已了,這個莊子不再需要駐防,於是,留守秦軍便直接護著顧雲錦母子出發,也省了另遣人過來。

  披甲軍士開路,一直護送轎輿抵達京城,兵將太多入城會引起百姓恐慌,於是,統領挑選了一部分軍士繼續京城,餘下的折返大部隊。

  早有哨兵打馬奔向皇宮,將消息再次送到趙文煊跟前。

  趙文煊此時已是新帝了,他奉著先帝梓宮,率先進了京城皇宮,領著宗室群臣哭靈一番,他待不了多久,又得馬不停蹄處理堆積下來的政務。

  登基大典只是一個加冕形式,實際在趙文煊正是被朝臣參拜那一刻起,權利便立即移交,這幾日堆積了不少政務,其中有些十萬火急的,他必須馬上處理。

  楊鶴年等閣臣們,也一併跟隨皇帝處理政務,緊急的政務處理得差不多時,他們有幸一觀新帝著急的模樣。

  新上任的大總管廖榮出去一趟,快步回來,在皇帝耳邊低語幾句,皇帝便一擲硃筆,倏地站起,匆匆往殿外而去。

  閣臣小心交換幾個眼神,皇帝未即位前,他們也接觸過不少,陛下雖年輕,但一貫冷峻穩重,何成見過這急色難掩的模樣?

  後來,他們才知道,原來是顧側妃並小公子抵達皇宮了。

  讓所有知情者大吃一驚,顧側妃抵達皇宮,皇帝竟親自迎到皇宮大門,諸人咂舌,這位側妃娘娘了不得,而有了這麼一個厲害親娘,只怕小公子前程會更加順遂。

  外人的想法如何,趙文煊並不放在心上,他到了宮門時,正好見到顧雲錦轎輿,他立即便上了轎。

  “父王!”小胖子正趴在側窗處,掀起一線帘子往外瞄著,母親不許他大掀帘子,他正委屈著呢,聽到聲響回頭一看,卻見到他父王。

  小胖子登時樂了,撒開腳丫子蹬蹬蹬撲過來,方才的小委屈立即拋於腦後,“父王,我許久不見父王。”

  鈺哥兒快兩歲了,口齒伶俐不少,中短句子都能說清楚了,趙文煊一把抱起他,他正撅著小嘴,訴說自己的委屈。

  趙文煊抱著兒子顛了顛,落座在顧雲錦身側,仔細打量她一眼,見她精神尚佳,面色也紅潤,才放下心來,摸了摸兒子小腦袋,說:“父王不對,父王下回再不出門許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