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頁
上了城牆,只見下方一員猛將騎著一匹汗血寶馬,正在叫陣。
他看見太子出現,哈哈一笑,道:“明盛,還不喊我二皇叔?”
太子面色一變,這個人正是多年不見的汝陽王。他被圈禁之時,他年紀還小,但也認得。十年過去,汝陽王除了頭髮有些花白,未見到太大改變。
汝陽王於此時現身,意欲何為?
他沉默不語,汝陽王愈發桀驁,“你父親的皇位來路不正,該當皇帝的是我!你還是乖乖投降獻出京城的好。看在血脈親情的份上,我保你做一個富貴王爺。”
此言一出,在他身後的將士舉槍歡呼:“投降!投降!”
他都欺上門來,太子自然不能再沉默下去。否則,任他這樣大放厥詞,會動搖軍心。
“二皇叔,你忘記皇祖父對你的懲罰了嗎?父皇念在手足之情,只罰你去守太陵。你竟然在十年後偽造遺旨,密謀造反。你對得起這天下的百姓嗎?”
汝陽王攻擊慶隆帝的皇位不正,太子便將他此舉定性為謀反,並且抬出百姓來壓他。
他冷哼一聲,當年他被先帝責罰,眾人皆知。這一下,在言辭上便落了下風。不過,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是要和太子對上話。
接下來,才是他要說的重點。
“明盛,你的父親已經離世了吧?皇帝已死,為何秘而不宣?”他冷冷笑著,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皇上已經駕崩?!
聞言,城牆上的將士人人色變。高芒軍紀嚴明,他們不敢低聲議論,但心頭卻掀起了滔天大浪。
慶隆帝深受百姓的愛戴,這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在眾人心中,他如同神祗一般的存在。既威嚴,又慈和,只要他在那裡,每個人便心裡有了支柱。
太子心頭大喊不妙,這件事連宮中也沒有幾個人知道,汝陽王怎麼知道?
但眼下卻不是追究的時候。
無論如何,他絕對不能讓這件事被坐實了。
他哈哈哈大笑三聲,指著城頭下的汝陽王大笑起來。
“皇叔,我尊稱您一聲,您就當真以為您是皇叔了嗎?”他的聲音陡然變得凌厲,道:“謀朝篡位,妖言惑眾!”
“父皇好端端的在宮中。你就算恨毒了父親,也不用這樣咒他老人家。”
太子的反應,令城頭將士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如果慶隆帝當真已經駕崩了,太子怎麼可能還笑得出來?
汝陽王還待再說,太子拿過旁邊士兵的弓箭。隨著“錚”地一聲弓弦響動,羽箭飛到了汝陽王馬前的一丈之地,深深插入土中。
不是太子箭法不好,汝陽王所在的位置本就經過計算,乃弓弩不及之地。
他在太陵隱忍了十年,豈會在這當口將自己置身於危險?
太子喝道:“辱我父皇一世英名,我誓殺汝!”
北風呼嘯而過,吹得太子身上的衣袍獵獵作響。他氣勢如虹,散發出凌冽殺意。
城頭上的將士受他影響,士氣大漲,高舉長槍,口中發出赫赫威嚇聲。
太子見目的已經達到,不再給汝陽王說話的機會,淡淡道:“皇叔,明日我送一個故人來見你。”
☆、第1021章 告別宴
鄭太妃自願出城招降,不管成與不成,總能給汝陽王添些堵。
兩人這首輪交鋒下來,汝陽王沒占到任何便宜。但他的嘴角,卻勾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笑容來。
太子下了城牆,他的內心不如外表那樣鎮定。
父皇已駕崩之事,乃宮中絕密。城下的汝陽王如何得知?皇宮、京城,都一定有跟他暗通款曲之人。
這樣一想,太子頓時覺得毛骨悚然,看誰都像懷有異心。
難道是武正翔?
他既知道慶隆帝駕崩的秘密,又絕對有這個能力將此事傳遞出去。
這個念頭剛起,就被太子掐滅。
他承認他忌憚武正翔的能力,嫉妒他比自己更得父皇寵信。但是,他對慶隆帝的忠心確實無可置疑。
如果他都不可信,那這全天下也沒幾個可信之人。
想來想去,他心中剩下唯一的商量對象,也就只剩下了曹皇后。
“我回宮一趟,餘下的事勞煩你做主。”太子交代了方孰玉一句,便策馬往皇宮而去。
方孰玉拱手應了。
在這關頭,汝陽王放出慶隆帝已駕崩的話來,太子雖然當場打壓了回去,但眾人心頭的疑慮還在。如何消弭掉這番話的影響,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描補收尾。
長樂宮中,太子匆匆趕到,將一眾宮人全都摒退。
“母后。”
曹皇后見他神情肅然,問道:“怎麼了,可是又發生了什麼事?”指著椅子道:“坐下慢慢說。”
太子搖搖頭,走前一步湊到她耳邊,輕聲道:“父皇駕崩的事,傳了出去。汝陽王方才在城頭喊話時說了出來。”
曹皇后身形一震,沉吟片刻道:“不要慌,這件事容我想想。”
見到母親如此沉著,太子的一顆心也安靜下來。
半晌後,曹皇后道:“有兩種可能。其一,汝陽王是在用話詐你。”慶隆帝病重,朝野皆知,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其二,宮中有汝陽王的眼線,得知了這個消息告訴了汝陽王。”
說罷,曹皇后看著太子,問道:“你覺得,哪種更有可能?”
太子一怔,他還從來沒想過汝陽王在詐他。細細一想,這絕對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正值慶隆帝病重之際,汝陽王逃出太陵謀反。若是父皇健在,聽到這個消息,雪上加霜被氣死的機率是極大的。
而宮中就算有汝陽王眼線,也接觸不到如此絕密的事情。要將宮中的消息帶出去,再送出城。這其中的難度,比汝陽王使詐要高得多。
情不自禁的,太子選擇相信了第一種。
“也許,是他在使詐?”太子不確定的反問道。
曹皇后沉聲道:“兩種都有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這番話最大的作用,是擾亂你的心神。”
她漆黑的眸子看著太子,道:“盛兒,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心頭的疑團很大?不解決此事便會寢食難安?”
她了解自己兒子的疑心。
太子艱澀的點點頭,道:“母親,是兒臣想多了,差一點中計。”
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不是對此事追根問底,而是耐心等待不出任何差錯。京城的防衛在第一日就安排了下去,自有老將定國公負責,不用他多操心。
算算日子,第一批求援的人應該到了目的地。京城能否熬過這次大劫,就要看援軍如何應對。
他不相信,高芒王朝太平盛世了幾十年,在慶隆帝手中更是文治武功發展到了一個高峰。這天下將領,難道真的會袖手旁觀?
汝陽王和魏明圍而不攻,只怕也在等天下的表態吧。
他們手上雖握著五萬大軍,但京城守備充足,沒個十天半月攻不下來。圍住京城雖說占據了地利,但地處高芒腹心,若是被援軍一圍,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
他看見太子出現,哈哈一笑,道:“明盛,還不喊我二皇叔?”
太子面色一變,這個人正是多年不見的汝陽王。他被圈禁之時,他年紀還小,但也認得。十年過去,汝陽王除了頭髮有些花白,未見到太大改變。
汝陽王於此時現身,意欲何為?
他沉默不語,汝陽王愈發桀驁,“你父親的皇位來路不正,該當皇帝的是我!你還是乖乖投降獻出京城的好。看在血脈親情的份上,我保你做一個富貴王爺。”
此言一出,在他身後的將士舉槍歡呼:“投降!投降!”
他都欺上門來,太子自然不能再沉默下去。否則,任他這樣大放厥詞,會動搖軍心。
“二皇叔,你忘記皇祖父對你的懲罰了嗎?父皇念在手足之情,只罰你去守太陵。你竟然在十年後偽造遺旨,密謀造反。你對得起這天下的百姓嗎?”
汝陽王攻擊慶隆帝的皇位不正,太子便將他此舉定性為謀反,並且抬出百姓來壓他。
他冷哼一聲,當年他被先帝責罰,眾人皆知。這一下,在言辭上便落了下風。不過,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是要和太子對上話。
接下來,才是他要說的重點。
“明盛,你的父親已經離世了吧?皇帝已死,為何秘而不宣?”他冷冷笑著,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皇上已經駕崩?!
聞言,城牆上的將士人人色變。高芒軍紀嚴明,他們不敢低聲議論,但心頭卻掀起了滔天大浪。
慶隆帝深受百姓的愛戴,這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在眾人心中,他如同神祗一般的存在。既威嚴,又慈和,只要他在那裡,每個人便心裡有了支柱。
太子心頭大喊不妙,這件事連宮中也沒有幾個人知道,汝陽王怎麼知道?
但眼下卻不是追究的時候。
無論如何,他絕對不能讓這件事被坐實了。
他哈哈哈大笑三聲,指著城頭下的汝陽王大笑起來。
“皇叔,我尊稱您一聲,您就當真以為您是皇叔了嗎?”他的聲音陡然變得凌厲,道:“謀朝篡位,妖言惑眾!”
“父皇好端端的在宮中。你就算恨毒了父親,也不用這樣咒他老人家。”
太子的反應,令城頭將士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如果慶隆帝當真已經駕崩了,太子怎麼可能還笑得出來?
汝陽王還待再說,太子拿過旁邊士兵的弓箭。隨著“錚”地一聲弓弦響動,羽箭飛到了汝陽王馬前的一丈之地,深深插入土中。
不是太子箭法不好,汝陽王所在的位置本就經過計算,乃弓弩不及之地。
他在太陵隱忍了十年,豈會在這當口將自己置身於危險?
太子喝道:“辱我父皇一世英名,我誓殺汝!”
北風呼嘯而過,吹得太子身上的衣袍獵獵作響。他氣勢如虹,散發出凌冽殺意。
城頭上的將士受他影響,士氣大漲,高舉長槍,口中發出赫赫威嚇聲。
太子見目的已經達到,不再給汝陽王說話的機會,淡淡道:“皇叔,明日我送一個故人來見你。”
☆、第1021章 告別宴
鄭太妃自願出城招降,不管成與不成,總能給汝陽王添些堵。
兩人這首輪交鋒下來,汝陽王沒占到任何便宜。但他的嘴角,卻勾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笑容來。
太子下了城牆,他的內心不如外表那樣鎮定。
父皇已駕崩之事,乃宮中絕密。城下的汝陽王如何得知?皇宮、京城,都一定有跟他暗通款曲之人。
這樣一想,太子頓時覺得毛骨悚然,看誰都像懷有異心。
難道是武正翔?
他既知道慶隆帝駕崩的秘密,又絕對有這個能力將此事傳遞出去。
這個念頭剛起,就被太子掐滅。
他承認他忌憚武正翔的能力,嫉妒他比自己更得父皇寵信。但是,他對慶隆帝的忠心確實無可置疑。
如果他都不可信,那這全天下也沒幾個可信之人。
想來想去,他心中剩下唯一的商量對象,也就只剩下了曹皇后。
“我回宮一趟,餘下的事勞煩你做主。”太子交代了方孰玉一句,便策馬往皇宮而去。
方孰玉拱手應了。
在這關頭,汝陽王放出慶隆帝已駕崩的話來,太子雖然當場打壓了回去,但眾人心頭的疑慮還在。如何消弭掉這番話的影響,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描補收尾。
長樂宮中,太子匆匆趕到,將一眾宮人全都摒退。
“母后。”
曹皇后見他神情肅然,問道:“怎麼了,可是又發生了什麼事?”指著椅子道:“坐下慢慢說。”
太子搖搖頭,走前一步湊到她耳邊,輕聲道:“父皇駕崩的事,傳了出去。汝陽王方才在城頭喊話時說了出來。”
曹皇后身形一震,沉吟片刻道:“不要慌,這件事容我想想。”
見到母親如此沉著,太子的一顆心也安靜下來。
半晌後,曹皇后道:“有兩種可能。其一,汝陽王是在用話詐你。”慶隆帝病重,朝野皆知,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其二,宮中有汝陽王的眼線,得知了這個消息告訴了汝陽王。”
說罷,曹皇后看著太子,問道:“你覺得,哪種更有可能?”
太子一怔,他還從來沒想過汝陽王在詐他。細細一想,這絕對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正值慶隆帝病重之際,汝陽王逃出太陵謀反。若是父皇健在,聽到這個消息,雪上加霜被氣死的機率是極大的。
而宮中就算有汝陽王眼線,也接觸不到如此絕密的事情。要將宮中的消息帶出去,再送出城。這其中的難度,比汝陽王使詐要高得多。
情不自禁的,太子選擇相信了第一種。
“也許,是他在使詐?”太子不確定的反問道。
曹皇后沉聲道:“兩種都有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這番話最大的作用,是擾亂你的心神。”
她漆黑的眸子看著太子,道:“盛兒,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心頭的疑團很大?不解決此事便會寢食難安?”
她了解自己兒子的疑心。
太子艱澀的點點頭,道:“母親,是兒臣想多了,差一點中計。”
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不是對此事追根問底,而是耐心等待不出任何差錯。京城的防衛在第一日就安排了下去,自有老將定國公負責,不用他多操心。
算算日子,第一批求援的人應該到了目的地。京城能否熬過這次大劫,就要看援軍如何應對。
他不相信,高芒王朝太平盛世了幾十年,在慶隆帝手中更是文治武功發展到了一個高峰。這天下將領,難道真的會袖手旁觀?
汝陽王和魏明圍而不攻,只怕也在等天下的表態吧。
他們手上雖握著五萬大軍,但京城守備充足,沒個十天半月攻不下來。圍住京城雖說占據了地利,但地處高芒腹心,若是被援軍一圍,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