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沈羨道,“別急,用過早膳我陪你一塊進宮。”
梳洗過後,丫鬟們擺了膳食進來,玉珠用過一碗小米粥就停下,見沈羨還在吃,催促他道,“沈大哥,快些。”眉眼處是毫不掩飾的焦急和想快些見到長姐的渴望,還是跟個小姑娘一樣。
沈羨道,“你在吃些,這包子做的不錯,裡頭是蝦仁餡的。”一個個小巧的小籠包,不過半個拳頭大小,皮薄餡多,用的蝦仁,扇貝肉和豬肉剁碎包成,味道鮮的很。
玉珠遲疑下,拈個包子嘗了口,味道真是不錯,又連吃了兩個,喝了一杯花茶方才擱下筷子。
都用過早膳,沈羨換上官服,才一塊進了宮裡,玉珠過去玉寧那邊的時候,沈羨還在囑咐她,“一會兒過去太子妃那邊好好待著,晌午我在過去接你,不要私自在宮中走動。”
“我知曉的。”曾經在宮中被人設計差點被水淹死,再者宮中還有三皇子,自嫁入沈家,三皇子沒有異動,她卻也不得不避著。
沈羨親自送了玉珠過去太子妃住的寢宮才轉身去瑞武帝書房。
玉珠一進大殿,婢女領著她進內間,房中比較清靜,只有一個嬤嬤和丫鬟伺候在一旁,太子還在瑞武帝那邊,昨兒夜裡太子妃生產,太子也是一宿沒睡,在外頭大殿走了一宿。
玉珠進去時,玉寧正熟睡,她擺手示意丫鬟嬤嬤不用驚擾了大姐姐,自己在床頭坐下。空氣中還瀰漫著淡淡的血腥氣,昨兒夜裡太子妃誕下孩子後,寢宮中的東西都已換下,不過血腥氣還沒消散乾淨。
玉寧在宮中的日子應該不錯,生下小郡主後面色紅潤,只略有疲態。等了小半個時辰,玉寧醒來,見玉珠正坐在床頭,她一怔才反應過來,笑道,“怎麼一早就過來了。”
玉珠笑道,“早上就有人去沈家報喜,我急著想見見大姐姐和小郡主。”她頓了頓,衷心道,“大姐姐,祝福你。”
玉寧握住她的手,眼睛也濕潤起來。
沒多久,大伯母林氏跟二伯母陶氏和木氏也都進宮,眾人讓林氏同太子妃敘舊,其餘女眷去大殿喝茶,玉珠也有些時日沒見到母親,兩人說著話,木氏告訴玉珠,“你謝大哥來信,說是這兩日也差不多要回來的。”
玉珠點點頭,“回來就好。”
木氏又湊玉珠耳邊輕聲笑道,“你四嫂也懷了身子,前幾日聞見油膩的味道就想吐,我就請了郎中來把脈,說是喜脈,想來也是才懷,也不好到處說,娘先偷偷跟你說聲。等下個月你五哥也要成親,六月份你六哥也該成親了。”
姜珣姜珀兩兄弟的親事原應該是去年秋上和年底,只不過去年姜家去那樣的事情,婚事也耽擱下來,玉珠又匆匆出嫁,所以兩兄弟重新挑了吉日。
今年姜家的喜事怕是不少。
不多時,辱母抱著小郡主餵奶,幾人去看了看小傢伙,皮膚雪白,小小的一團,看著軟萌的不行。玉寧悄悄的告訴玉珠,說是太子和皇上都同意小郡主的小名叫小糰子。小糰子正是當初玉珠給起的小名兒。
到了晌午,玉寧還不能起身,眾人都不留在這兒用膳了,姜家人先行回府,玉珠等到沈羨過來接她,最後同玉寧告別一聲才離開。
走至寢宮外,順著紅色宮牆一路朝宮外而去。宮中不得騎馬坐轎,沈羨就牽著玉珠的手慢慢的走,行至東門時,前面走來一穿錦袍的人,待走進才發現這人正是三皇子。
玉珠抿下唇,神色不太好看。
三皇子走到兩人面前時停了下來,神色淡淡,喊了沈羨一聲表哥。
沈羨道,“臣見過三皇子。”
三皇子道,“表哥不必如此見外,我們到底也是表兄弟的關係。”說罷,眼睛看向玉珠,嘴角揚了下,“這就是表嫂吧,表哥同表嫂成親,我因在外地,不曾給表哥道喜,在這裡祝福表哥同表嫂百年好合。”
沈羨淡聲道,“多謝。”
三皇子收回目光,略微頷首,“既如此,父皇喚我有事,我便先行離開,下次有機會在同表哥聚過。”
一路上,沈羨至始至終牽著玉珠的手,也讓她安心些。只是玉珠始終覺得三皇子太過平靜,有些像風雨欲來前的寧靜。
☆、第124章
謝澈歷經一個多月,終回到京城,原是換了幾匹馬快馬加鞭朝回趕,臨近到附近的州縣,他卻有些遲疑,先在驛站住兩日,梳洗一番,清理身上的風塵。清洗乾淨,換上一身直綴,面容俊朗起來,卻依舊緊抿著唇,神色也略帶疲憊。
他在驛站休息兩日,再次騎馬啟程,在午時回到京城,入了城門,一路朝姜家而去。越到姜家,他的神色越是凝重,待到姜府門前,翻身下馬,在府前凝視姜府牌匾片刻,上前扣響銅環,立刻有看門老者開了旁邊的側門,瞧見是謝澈,歡喜道,“謝公子,您終於回了。”
謝澈頷首,牽著馬從側門而去,老者在身後同他道,“前兩日,太子妃誕下小郡主,夫人們全去宮中探望,聽三夫人說,世子夫人也去宮中探望過。”
“世子……”謝澈猛地站定,喃喃念道。他念罷,閉了眼,神情冰冷,“我知曉了。”再也不理老者在身後的嘀咕,大步朝院中而去。
回到姜家,謝澈梳洗,用過午膳,在書房待一下午,直到酉時姜安肅,謝澈去見他,兩人在書房坐下,姜安肅問道,“此去可找到什麼線索?”
謝澈離家時曾告訴姜家人,他是回青州探望外祖父外祖母,順道查探下當年的事情以及母親的下落。
“回青州探望過外祖父外祖母,二老身體還算安康,我又去邵安城查證當年事情蹤跡……”謝澈說道此頓了下,慢慢垂下眼眸,“只是年頭久遠,已過去二十來年,實在找不出什麼蹤跡來,這便又匆匆趕回。”
姜安肅嘆息一聲,“既如此,也算了卻心結,你好好孝順外祖就是。”
謝澈不言其他,默默點頭,過了半晌才抬頭看向姜安肅,“師父,我有一事相求。”
姜安肅道,“我們情同父子,有何事你直說無妨。”
“師父。”謝澈說道,“我知同師父情同父子,只我始終姓謝,長久住在府中也是不妥,我如今已二十有四,也是該自立門戶的時候。我想著,搬出府,出去立個門戶。”
姜安肅一愣,不想他會說這個事情。不過仔細一想,他說的也是有理,他如今是正四品的吏部侍郎,年輕有為,到底也不是姜姓,自立門戶也是應該。是他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就跟疼惜自己孩子一般,原是想著等他成了親在立門戶,不過——他既然相求,也該如了他的願。
“也好,既然你想,我就同意下來,先買個宅子,也無需太急,事情一件件的解決就好。”
謝澈回到房中,坐在案前沉默許久。在得知一切事情真相後,他慶幸自己隨了母姓,而不是那冠禽獸的姓,若不是他招惹上嘉禾公主,背信棄義,當年嘉禾公主落水的事情只怕同他有關的,若不是他們,母親又如何會落得那麼一個下場。這趟青州之行,他的確去看望過外祖父外祖母,隨又去邵安城,在附近追查許久,他拿著母親的畫像,一家家的問過去。
最終在邵安城幾十里外的一個小村落里找到,他拿著是母親年輕時的畫像,那是外祖母給他的,母親年輕時是個性情很溫婉的美人,他問到村中一戶人家時,那個有些魁梧的中年漢子沉默了下,問他,“這畫像上是你什麼人?”
謝澈知這人肯定是見過母親的,實話相告,中年男子沉默許久道,“我的確認識你的母親,當年我從山崖下撿到她的,她受了傷,也不記得自己是誰,我抱著她回了家中,她在這裡修養了一年……”
當年的事情也在這中年男子的口中還原來,謝瑜當年抱著謝澈躲避嘉禾的追殺,當年她已知曉是嘉禾想要害她,她是知道丈夫同嘉禾的關係,卻不曾想,嘉禾會因憤怒怪罪到她的身上。逃到邵安城時差些被追上,她知再抱著孩子,只怕最後沒有一人可以活下來,就把孩子放在了一宅子門前,趁著黑夜匆匆逃離,到底還是被嘉禾的人追上,她不想死在嘉禾手中,跳下深崖。
她運氣好,並未摔死,只是落崖時摔斷了腿,又傷到腦子,被附近村子裡的青年撿到。
那青年叫猛萬青,家中父母均已過世,只余他一人,在村中做個獵戶,常常在附近打獵,這才撿到謝瑜。
才把人撿回去,見她傷勢頗重,請了郎中來看,郎中說她腿傷嚴重,就算好了以後也不能行走,等人清醒過來,發現她不僅腿傷嚴重,更加不記得自己是誰,不過別的都還是清醒的。見她言行舉止似大家閨秀,猛萬青不敢怠慢,好好把人照顧著。時間久了,村子裡閒言閒語,加之相處久,兩人產生感情,就結為夫妻。
過了幾年,謝瑜給他生了個女兒,也慢慢恢復記憶,記起那些事情,她讓猛萬青去青州謝家和傅家打探過謝澈下落,兩家都沒接到孩子。當年她怕送孩子回去會繼續被嘉禾陷害,因此只在包袱中留下謝澈名字和她的一塊玉佩。
得知孩子沒有回去,謝瑜怨恨無比,對嘉禾的恨意一日比一日的深,又得知傅榮霍早已新娶了妻,謝瑜徹底失了常,總是胡言亂語。猛萬青漸漸從她胡言亂語中聽出事情經過,此刻的他無比糾結,他想送謝瑜回謝家,卻又捨不得,最後終究是把謝瑜留下。
此後幾年,謝瑜精神越是不濟,沒出兩年就鬱鬱寡歡而終。
猛萬青把事情一一告訴謝澈,最後這個漢子也是泣不成聲,淒入肝脾,“當年都是怪我,如果不是為了一己私慾,送了阿瑜回去,說不定謝家能找到名醫治好她,也不會害的你們母子陰陽相隔,害的珠兒沒了母親。”
謝澈去看院子裡那個和母親長的有幾分相似的少女,心中微動,“她也叫珠兒?”
猛萬青點頭,“是你母親給她娶的名字,猛珠兒。”
珠兒,玉珠,都是他的妹妹,竟有這樣的緣分。
猛萬青這些年就帶著女兒生活在這個小村子裡,女孩已經十六,定了親事。女孩從小在村子裡長大,也適應不過外頭,謝澈沒帶她走,只給她們留下一千兩銀票,又把當年謝瑜的那塊玉佩留給了珠兒。
謝澈心中有事,過了幾日,趁著休沐時在京城找了一間三進的宅子買下,又買了不少奴僕,將宅子打掃乾淨,置辦家具,再同姜府眾人告別,木氏卻道,“你這孩子,搬家哪有這麼隨便的,搬家擇吉,搬了家還是暖房,溫鍋,事情急不來,等我找人選了吉日,到時發帖子,請人去暖房才行的。”
梳洗過後,丫鬟們擺了膳食進來,玉珠用過一碗小米粥就停下,見沈羨還在吃,催促他道,“沈大哥,快些。”眉眼處是毫不掩飾的焦急和想快些見到長姐的渴望,還是跟個小姑娘一樣。
沈羨道,“你在吃些,這包子做的不錯,裡頭是蝦仁餡的。”一個個小巧的小籠包,不過半個拳頭大小,皮薄餡多,用的蝦仁,扇貝肉和豬肉剁碎包成,味道鮮的很。
玉珠遲疑下,拈個包子嘗了口,味道真是不錯,又連吃了兩個,喝了一杯花茶方才擱下筷子。
都用過早膳,沈羨換上官服,才一塊進了宮裡,玉珠過去玉寧那邊的時候,沈羨還在囑咐她,“一會兒過去太子妃那邊好好待著,晌午我在過去接你,不要私自在宮中走動。”
“我知曉的。”曾經在宮中被人設計差點被水淹死,再者宮中還有三皇子,自嫁入沈家,三皇子沒有異動,她卻也不得不避著。
沈羨親自送了玉珠過去太子妃住的寢宮才轉身去瑞武帝書房。
玉珠一進大殿,婢女領著她進內間,房中比較清靜,只有一個嬤嬤和丫鬟伺候在一旁,太子還在瑞武帝那邊,昨兒夜裡太子妃生產,太子也是一宿沒睡,在外頭大殿走了一宿。
玉珠進去時,玉寧正熟睡,她擺手示意丫鬟嬤嬤不用驚擾了大姐姐,自己在床頭坐下。空氣中還瀰漫著淡淡的血腥氣,昨兒夜裡太子妃誕下孩子後,寢宮中的東西都已換下,不過血腥氣還沒消散乾淨。
玉寧在宮中的日子應該不錯,生下小郡主後面色紅潤,只略有疲態。等了小半個時辰,玉寧醒來,見玉珠正坐在床頭,她一怔才反應過來,笑道,“怎麼一早就過來了。”
玉珠笑道,“早上就有人去沈家報喜,我急著想見見大姐姐和小郡主。”她頓了頓,衷心道,“大姐姐,祝福你。”
玉寧握住她的手,眼睛也濕潤起來。
沒多久,大伯母林氏跟二伯母陶氏和木氏也都進宮,眾人讓林氏同太子妃敘舊,其餘女眷去大殿喝茶,玉珠也有些時日沒見到母親,兩人說著話,木氏告訴玉珠,“你謝大哥來信,說是這兩日也差不多要回來的。”
玉珠點點頭,“回來就好。”
木氏又湊玉珠耳邊輕聲笑道,“你四嫂也懷了身子,前幾日聞見油膩的味道就想吐,我就請了郎中來把脈,說是喜脈,想來也是才懷,也不好到處說,娘先偷偷跟你說聲。等下個月你五哥也要成親,六月份你六哥也該成親了。”
姜珣姜珀兩兄弟的親事原應該是去年秋上和年底,只不過去年姜家去那樣的事情,婚事也耽擱下來,玉珠又匆匆出嫁,所以兩兄弟重新挑了吉日。
今年姜家的喜事怕是不少。
不多時,辱母抱著小郡主餵奶,幾人去看了看小傢伙,皮膚雪白,小小的一團,看著軟萌的不行。玉寧悄悄的告訴玉珠,說是太子和皇上都同意小郡主的小名叫小糰子。小糰子正是當初玉珠給起的小名兒。
到了晌午,玉寧還不能起身,眾人都不留在這兒用膳了,姜家人先行回府,玉珠等到沈羨過來接她,最後同玉寧告別一聲才離開。
走至寢宮外,順著紅色宮牆一路朝宮外而去。宮中不得騎馬坐轎,沈羨就牽著玉珠的手慢慢的走,行至東門時,前面走來一穿錦袍的人,待走進才發現這人正是三皇子。
玉珠抿下唇,神色不太好看。
三皇子走到兩人面前時停了下來,神色淡淡,喊了沈羨一聲表哥。
沈羨道,“臣見過三皇子。”
三皇子道,“表哥不必如此見外,我們到底也是表兄弟的關係。”說罷,眼睛看向玉珠,嘴角揚了下,“這就是表嫂吧,表哥同表嫂成親,我因在外地,不曾給表哥道喜,在這裡祝福表哥同表嫂百年好合。”
沈羨淡聲道,“多謝。”
三皇子收回目光,略微頷首,“既如此,父皇喚我有事,我便先行離開,下次有機會在同表哥聚過。”
一路上,沈羨至始至終牽著玉珠的手,也讓她安心些。只是玉珠始終覺得三皇子太過平靜,有些像風雨欲來前的寧靜。
☆、第124章
謝澈歷經一個多月,終回到京城,原是換了幾匹馬快馬加鞭朝回趕,臨近到附近的州縣,他卻有些遲疑,先在驛站住兩日,梳洗一番,清理身上的風塵。清洗乾淨,換上一身直綴,面容俊朗起來,卻依舊緊抿著唇,神色也略帶疲憊。
他在驛站休息兩日,再次騎馬啟程,在午時回到京城,入了城門,一路朝姜家而去。越到姜家,他的神色越是凝重,待到姜府門前,翻身下馬,在府前凝視姜府牌匾片刻,上前扣響銅環,立刻有看門老者開了旁邊的側門,瞧見是謝澈,歡喜道,“謝公子,您終於回了。”
謝澈頷首,牽著馬從側門而去,老者在身後同他道,“前兩日,太子妃誕下小郡主,夫人們全去宮中探望,聽三夫人說,世子夫人也去宮中探望過。”
“世子……”謝澈猛地站定,喃喃念道。他念罷,閉了眼,神情冰冷,“我知曉了。”再也不理老者在身後的嘀咕,大步朝院中而去。
回到姜家,謝澈梳洗,用過午膳,在書房待一下午,直到酉時姜安肅,謝澈去見他,兩人在書房坐下,姜安肅問道,“此去可找到什麼線索?”
謝澈離家時曾告訴姜家人,他是回青州探望外祖父外祖母,順道查探下當年的事情以及母親的下落。
“回青州探望過外祖父外祖母,二老身體還算安康,我又去邵安城查證當年事情蹤跡……”謝澈說道此頓了下,慢慢垂下眼眸,“只是年頭久遠,已過去二十來年,實在找不出什麼蹤跡來,這便又匆匆趕回。”
姜安肅嘆息一聲,“既如此,也算了卻心結,你好好孝順外祖就是。”
謝澈不言其他,默默點頭,過了半晌才抬頭看向姜安肅,“師父,我有一事相求。”
姜安肅道,“我們情同父子,有何事你直說無妨。”
“師父。”謝澈說道,“我知同師父情同父子,只我始終姓謝,長久住在府中也是不妥,我如今已二十有四,也是該自立門戶的時候。我想著,搬出府,出去立個門戶。”
姜安肅一愣,不想他會說這個事情。不過仔細一想,他說的也是有理,他如今是正四品的吏部侍郎,年輕有為,到底也不是姜姓,自立門戶也是應該。是他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就跟疼惜自己孩子一般,原是想著等他成了親在立門戶,不過——他既然相求,也該如了他的願。
“也好,既然你想,我就同意下來,先買個宅子,也無需太急,事情一件件的解決就好。”
謝澈回到房中,坐在案前沉默許久。在得知一切事情真相後,他慶幸自己隨了母姓,而不是那冠禽獸的姓,若不是他招惹上嘉禾公主,背信棄義,當年嘉禾公主落水的事情只怕同他有關的,若不是他們,母親又如何會落得那麼一個下場。這趟青州之行,他的確去看望過外祖父外祖母,隨又去邵安城,在附近追查許久,他拿著母親的畫像,一家家的問過去。
最終在邵安城幾十里外的一個小村落里找到,他拿著是母親年輕時的畫像,那是外祖母給他的,母親年輕時是個性情很溫婉的美人,他問到村中一戶人家時,那個有些魁梧的中年漢子沉默了下,問他,“這畫像上是你什麼人?”
謝澈知這人肯定是見過母親的,實話相告,中年男子沉默許久道,“我的確認識你的母親,當年我從山崖下撿到她的,她受了傷,也不記得自己是誰,我抱著她回了家中,她在這裡修養了一年……”
當年的事情也在這中年男子的口中還原來,謝瑜當年抱著謝澈躲避嘉禾的追殺,當年她已知曉是嘉禾想要害她,她是知道丈夫同嘉禾的關係,卻不曾想,嘉禾會因憤怒怪罪到她的身上。逃到邵安城時差些被追上,她知再抱著孩子,只怕最後沒有一人可以活下來,就把孩子放在了一宅子門前,趁著黑夜匆匆逃離,到底還是被嘉禾的人追上,她不想死在嘉禾手中,跳下深崖。
她運氣好,並未摔死,只是落崖時摔斷了腿,又傷到腦子,被附近村子裡的青年撿到。
那青年叫猛萬青,家中父母均已過世,只余他一人,在村中做個獵戶,常常在附近打獵,這才撿到謝瑜。
才把人撿回去,見她傷勢頗重,請了郎中來看,郎中說她腿傷嚴重,就算好了以後也不能行走,等人清醒過來,發現她不僅腿傷嚴重,更加不記得自己是誰,不過別的都還是清醒的。見她言行舉止似大家閨秀,猛萬青不敢怠慢,好好把人照顧著。時間久了,村子裡閒言閒語,加之相處久,兩人產生感情,就結為夫妻。
過了幾年,謝瑜給他生了個女兒,也慢慢恢復記憶,記起那些事情,她讓猛萬青去青州謝家和傅家打探過謝澈下落,兩家都沒接到孩子。當年她怕送孩子回去會繼續被嘉禾陷害,因此只在包袱中留下謝澈名字和她的一塊玉佩。
得知孩子沒有回去,謝瑜怨恨無比,對嘉禾的恨意一日比一日的深,又得知傅榮霍早已新娶了妻,謝瑜徹底失了常,總是胡言亂語。猛萬青漸漸從她胡言亂語中聽出事情經過,此刻的他無比糾結,他想送謝瑜回謝家,卻又捨不得,最後終究是把謝瑜留下。
此後幾年,謝瑜精神越是不濟,沒出兩年就鬱鬱寡歡而終。
猛萬青把事情一一告訴謝澈,最後這個漢子也是泣不成聲,淒入肝脾,“當年都是怪我,如果不是為了一己私慾,送了阿瑜回去,說不定謝家能找到名醫治好她,也不會害的你們母子陰陽相隔,害的珠兒沒了母親。”
謝澈去看院子裡那個和母親長的有幾分相似的少女,心中微動,“她也叫珠兒?”
猛萬青點頭,“是你母親給她娶的名字,猛珠兒。”
珠兒,玉珠,都是他的妹妹,竟有這樣的緣分。
猛萬青這些年就帶著女兒生活在這個小村子裡,女孩已經十六,定了親事。女孩從小在村子裡長大,也適應不過外頭,謝澈沒帶她走,只給她們留下一千兩銀票,又把當年謝瑜的那塊玉佩留給了珠兒。
謝澈心中有事,過了幾日,趁著休沐時在京城找了一間三進的宅子買下,又買了不少奴僕,將宅子打掃乾淨,置辦家具,再同姜府眾人告別,木氏卻道,“你這孩子,搬家哪有這麼隨便的,搬家擇吉,搬了家還是暖房,溫鍋,事情急不來,等我找人選了吉日,到時發帖子,請人去暖房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