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要有多幸運,心有靈犀,身體默契宛若一個人。
他埋到她身體最深最柔軟之處,聳|動的頻率熱烈急切。
一次之後,他沒有退離,唇留戀在她心口近處一點玫紅,一手下落,手勢時輕時重地撩撥。
要她,要她陪自己沉淪。
她以手臂撐身,抽著氣。
給他,願意陪著他放縱。
裴奕如之前的聶宇一般,婉言謝絕皇上諸多恩賞。幾次三番的賞賜、婉拒之後,皇上讓裴奕仍回兵部做右侍郎。
裴奕很快得心應手,只是在家裡有些小小的失落:兒子還好一些,不過幾日就與他親昵如以前,只女兒不好哄,待他總是不如待太夫人、葉潯那般親厚。
那個小沒良心的,看不出他最疼愛的就是她麼?他偶爾會這樣腹誹。
幸好庭昀總是黏著庭旭。庭旭跟裴奕極為親近,庭昀那點兒疏離才逐日消散。
裴奕卻沒再似以前那樣對庭昀寵溺無度了——妻子對兩個孩子時常束手無策,對付他的法子卻多的是,他也就尊重妻子的想法,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
這年冬日,有言官彈劾裴奕在西域作戰時殺戮太重殃及百姓。是捕風捉影真假難辨的事,而越是這樣的由頭,越能藉機摸清皇上的心思。
皇上這次沒有故意拖延讓人揣測,對每一道此類的摺子的批覆皆相同:是朕授意,卿意在責朕不仁?
接到批示摺子的人立刻嚇得閉嘴了。
彈劾皇上?誰敢?換個說法就是犯上。他們還沒活膩呢。
皇上的心思已經很清楚了,裴奕的仕途路也已清晰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熬些年頭的資歷,來日必然要入閣拜相,權傾朝野。
這一點弄清楚是很重要的。都知道裴奕不接受人獻媚逢迎,葉潯也只與投緣之人交往,攀交情拉關係是想也不要想的,但是最起碼可以做到不得罪裴奕和葉潯,來日也能得個安穩。
入冬時,手下稟明裴奕:他從西域帶回來的兩名女子已經安頓下來,只是總鬧著要見他。
裴奕這才想起來,先前竟將那兩個人忘到了爪哇國去,思忖片刻,道:“把人帶來。”
鬧著要見他是小事,若是鬧出流言蜚語讓阿潯心煩就不好了。
那兩名女子是濟寧侯一個已故好友的兩個妹妹,她們在西域人單勢孤,戰亂之後還會有或大或小的餘波,容貌又是惹禍的源頭,不得不防患於未然。濟寧侯夫婦知道她們在京城有親友,便將人託付給裴奕,讓他幫兩人找到親友。
裴奕應下來就讓手下全權打理此事,並沒放在心上。
第二日,那對姐妹來到裴府。
裴奕坐在書房院中的石几旁喝茶。
姐妹兩個款步上前行禮。姐姐十六歲,妹妹十五歲,前者妖嬈美艷,後者清純之至。花一樣的年紀,也有著花一般的樣貌。
裴奕掃了兩個人一眼,問道:“已投靠親友,因何要見我?”
年齡稍長的女孩向前走了小半步,曲膝行禮後才道:“回侯爺的話,妾身姐妹兩個承蒙侯爺關照,如今才有了落腳之地,心中萬般感激。苦苦求見,是想當面道謝,此外……”貝齒輕輕咬了咬唇,繼續道,“是有一事求侯爺成全。濟寧侯也說過,我們有何心愿,若是別人幫不了,就跟侯爺求個恩典。”
裴奕漫不經心地道:“何事?”
女孩抬眼望向裴奕,眼中閃著殷切,“侯爺先答應下來,妾身才敢說。”
裴奕又看了兩個人一眼,目光有些冷了,“除去與裴府有關,我會盡力成全。”
“……”女孩的目光瞬時黯淡下去。
她們姐妹兩個要求的,正是要進裴府。她們對他一見傾心,她們不願做別人的妻,甘願做他的妾。
女孩沉吟片刻,猶不死心地道:“久聞裴夫人盛名,妾身能否給裴夫人請個安?”總要看一看那女子到底有著怎樣的美貌,有著怎樣的魔力,讓面前這男子都能再無他念。
“我方才的話,你該聽得明白。”裴奕道,“日後不必再來。”隨即喚人送客,自己起身進了書房,問李海,“那兩名女子的親友就在兵部?”不上心,也就根本記不住。
李海回道:“當家人是兵部會同館九品副使。”
“去關照一聲。”
李海會意,笑著稱是。
冬日,葉沛與荀佑成親,江宜室與葉潯都為葉沛置辦了不少田產。
至臘月,李海給裴奕回話:那對姐妹已經從速定親出嫁,嫁的人家都在京城之外。
關於兩女子的流言,就此不攻自破。
這件事之後,裴奕也曾再遇到類似的情形,處理的方式大同小異,有時候葉潯剛一聽說,他早已將事情處理妥當了。
一直是這樣,他慣於不聲不響地為她平息可能發生的困擾,想要的回報,不過是每日看到她的笑靨。
至深愛,是相守於世俗的繁瑣、情意的升華,跨越過歲月的流逝、離別的苦楚。
情深至此,自是對送到眼前的誘惑不屑一顧。
【後記】
隨後七年間,柳閣老、孟閣老、簡閣老相繼告老隱退於朝野,裴奕在這期間升任兵部左侍郎。
裴奕三十歲那一年,任兵部尚書,次年入閣拜相,成為前朝至本朝最年輕的內閣大員。
同年,葉世濤升任禁軍統領。
郎舅二人並肩站在為人臣者權勢的巔峰,幾十年盛寵不衰。
孟宗揚在這些年間穩紮穩打,先後做過大同總兵、貴州總兵,後來常駐兩廣,任兩廣總督。仕途走上坡路的同時,與柳之南走過了分分合合打打鬧鬧的階段,柳之南二十三歲那年生下一子,家宅終究是安穩下來,趨於平靜溫馨。
☆、第131章
庭旭四歲這一年夏日,天下太平,趨於盛世。
皇上循舊例攜皇后、妻兒去山中消夏。
裴奕往年只是偷閒躲懶,這一年則是以傷病為由請了一個月的假。
是葉潯建議的。皇上不在朝堂,橫豎也沒什麼事,裴奕便遂了她心思。
請假的理由也不是撒謊,每一個曾在沙場馳騁立過戰功的人,負傷都是不可避免,只是有輕有重罷了。
裴奕的傷在背部,是在一次混戰中,也不知哪個該死的西夏將士在他身後突襲,刀傷深長猙獰。別的小傷就不需提了,身上多的是。
只是他從來不當回事,傷病發作只是默默忍著。
他能忍,葉潯卻看不下去,平日幫他調理著,遇到他能清閒的時日就讓他請假歇息。
請假的這段日子,太夫人要去護國寺小住,齋戒一段日子。
裴奕和葉潯要陪同,太夫人卻不准,戲謔地道:“你們這兩個,哪一個是一心向佛的人?去了也是饒了佛門清靜,給我安安穩穩留在家中吧。”又道,“旭哥兒和昀姐兒倒是不妨隨我同去,在皇家寺院薰陶一番,看看景致,總是好事。”
葉潯忙道:“您又要齋戒,又要帶孩子,那怎麼行?我得跟您同去,讓您安心禮佛。”
太夫人慈愛地拍拍她的臉,“你就別添亂了。兩個孩子交給你的話,哪一次不是雞飛狗跳的?”
葉潯汗顏。
太夫人和裴奕就哈哈地笑。
阿潯對什麼事都有個果決的做派,唯獨對孩子沒轍——庭旭是她疼到骨子裡的,庭昀是裴奕疼到骨子裡的,不忍心看哪一個難過,可該立的規矩總是要立,該讓孩子養成的習慣也是必須早早培養,便讓兩個孩子抱怨連連,偶爾甚至會哇哇大哭。
阿潯呢?對著孩子板著臉,說一不二,背著孩子又特別難過。
太夫人和裴奕就有好幾次看到她紅了眼眶的慘兮兮的小模樣,一面笑,一面和她保持一致的態度,從而讓她如願。
終歸是為了孩子好,便是阿潯不這樣,太夫人和裴奕也會這樣。
也是因為她這樣,太夫人才真正放開手腳,幫兒子兒媳教導兩個孩子,該嚴的時候嚴,該寬的時候寬。
說來說去,太夫人到底是沒讓夫妻倆跟著去添亂。是真這麼想的,她的兒子兒媳什麼都好,獨獨對佛祖少了幾分發自內心的信仰尊崇,既然不是誠心誠意,又何必去呢?還不如由她帶著兩個孩子去感受一下佛門境地的妙處。
太夫人態度堅決,裴奕和葉潯自是不好反對,派了足夠的可靠的人手,這才放下心來。
府里少了一老兩小,夫妻兩個還真有些不大習慣,日子忽然變得過於清閒,只好找些事情來做。
裴奕沒事就窩在書房或寢室看書打發時間,看的最多的,是由她親手寫的那策《藥膳典藏》。已經刊印成冊,推行到了民間,如今或許還有些百姓不知她是誰,卻沒有哪個行醫之人不知裴夫人是何許人也。
他埋到她身體最深最柔軟之處,聳|動的頻率熱烈急切。
一次之後,他沒有退離,唇留戀在她心口近處一點玫紅,一手下落,手勢時輕時重地撩撥。
要她,要她陪自己沉淪。
她以手臂撐身,抽著氣。
給他,願意陪著他放縱。
裴奕如之前的聶宇一般,婉言謝絕皇上諸多恩賞。幾次三番的賞賜、婉拒之後,皇上讓裴奕仍回兵部做右侍郎。
裴奕很快得心應手,只是在家裡有些小小的失落:兒子還好一些,不過幾日就與他親昵如以前,只女兒不好哄,待他總是不如待太夫人、葉潯那般親厚。
那個小沒良心的,看不出他最疼愛的就是她麼?他偶爾會這樣腹誹。
幸好庭昀總是黏著庭旭。庭旭跟裴奕極為親近,庭昀那點兒疏離才逐日消散。
裴奕卻沒再似以前那樣對庭昀寵溺無度了——妻子對兩個孩子時常束手無策,對付他的法子卻多的是,他也就尊重妻子的想法,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
這年冬日,有言官彈劾裴奕在西域作戰時殺戮太重殃及百姓。是捕風捉影真假難辨的事,而越是這樣的由頭,越能藉機摸清皇上的心思。
皇上這次沒有故意拖延讓人揣測,對每一道此類的摺子的批覆皆相同:是朕授意,卿意在責朕不仁?
接到批示摺子的人立刻嚇得閉嘴了。
彈劾皇上?誰敢?換個說法就是犯上。他們還沒活膩呢。
皇上的心思已經很清楚了,裴奕的仕途路也已清晰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熬些年頭的資歷,來日必然要入閣拜相,權傾朝野。
這一點弄清楚是很重要的。都知道裴奕不接受人獻媚逢迎,葉潯也只與投緣之人交往,攀交情拉關係是想也不要想的,但是最起碼可以做到不得罪裴奕和葉潯,來日也能得個安穩。
入冬時,手下稟明裴奕:他從西域帶回來的兩名女子已經安頓下來,只是總鬧著要見他。
裴奕這才想起來,先前竟將那兩個人忘到了爪哇國去,思忖片刻,道:“把人帶來。”
鬧著要見他是小事,若是鬧出流言蜚語讓阿潯心煩就不好了。
那兩名女子是濟寧侯一個已故好友的兩個妹妹,她們在西域人單勢孤,戰亂之後還會有或大或小的餘波,容貌又是惹禍的源頭,不得不防患於未然。濟寧侯夫婦知道她們在京城有親友,便將人託付給裴奕,讓他幫兩人找到親友。
裴奕應下來就讓手下全權打理此事,並沒放在心上。
第二日,那對姐妹來到裴府。
裴奕坐在書房院中的石几旁喝茶。
姐妹兩個款步上前行禮。姐姐十六歲,妹妹十五歲,前者妖嬈美艷,後者清純之至。花一樣的年紀,也有著花一般的樣貌。
裴奕掃了兩個人一眼,問道:“已投靠親友,因何要見我?”
年齡稍長的女孩向前走了小半步,曲膝行禮後才道:“回侯爺的話,妾身姐妹兩個承蒙侯爺關照,如今才有了落腳之地,心中萬般感激。苦苦求見,是想當面道謝,此外……”貝齒輕輕咬了咬唇,繼續道,“是有一事求侯爺成全。濟寧侯也說過,我們有何心愿,若是別人幫不了,就跟侯爺求個恩典。”
裴奕漫不經心地道:“何事?”
女孩抬眼望向裴奕,眼中閃著殷切,“侯爺先答應下來,妾身才敢說。”
裴奕又看了兩個人一眼,目光有些冷了,“除去與裴府有關,我會盡力成全。”
“……”女孩的目光瞬時黯淡下去。
她們姐妹兩個要求的,正是要進裴府。她們對他一見傾心,她們不願做別人的妻,甘願做他的妾。
女孩沉吟片刻,猶不死心地道:“久聞裴夫人盛名,妾身能否給裴夫人請個安?”總要看一看那女子到底有著怎樣的美貌,有著怎樣的魔力,讓面前這男子都能再無他念。
“我方才的話,你該聽得明白。”裴奕道,“日後不必再來。”隨即喚人送客,自己起身進了書房,問李海,“那兩名女子的親友就在兵部?”不上心,也就根本記不住。
李海回道:“當家人是兵部會同館九品副使。”
“去關照一聲。”
李海會意,笑著稱是。
冬日,葉沛與荀佑成親,江宜室與葉潯都為葉沛置辦了不少田產。
至臘月,李海給裴奕回話:那對姐妹已經從速定親出嫁,嫁的人家都在京城之外。
關於兩女子的流言,就此不攻自破。
這件事之後,裴奕也曾再遇到類似的情形,處理的方式大同小異,有時候葉潯剛一聽說,他早已將事情處理妥當了。
一直是這樣,他慣於不聲不響地為她平息可能發生的困擾,想要的回報,不過是每日看到她的笑靨。
至深愛,是相守於世俗的繁瑣、情意的升華,跨越過歲月的流逝、離別的苦楚。
情深至此,自是對送到眼前的誘惑不屑一顧。
【後記】
隨後七年間,柳閣老、孟閣老、簡閣老相繼告老隱退於朝野,裴奕在這期間升任兵部左侍郎。
裴奕三十歲那一年,任兵部尚書,次年入閣拜相,成為前朝至本朝最年輕的內閣大員。
同年,葉世濤升任禁軍統領。
郎舅二人並肩站在為人臣者權勢的巔峰,幾十年盛寵不衰。
孟宗揚在這些年間穩紮穩打,先後做過大同總兵、貴州總兵,後來常駐兩廣,任兩廣總督。仕途走上坡路的同時,與柳之南走過了分分合合打打鬧鬧的階段,柳之南二十三歲那年生下一子,家宅終究是安穩下來,趨於平靜溫馨。
☆、第131章
庭旭四歲這一年夏日,天下太平,趨於盛世。
皇上循舊例攜皇后、妻兒去山中消夏。
裴奕往年只是偷閒躲懶,這一年則是以傷病為由請了一個月的假。
是葉潯建議的。皇上不在朝堂,橫豎也沒什麼事,裴奕便遂了她心思。
請假的理由也不是撒謊,每一個曾在沙場馳騁立過戰功的人,負傷都是不可避免,只是有輕有重罷了。
裴奕的傷在背部,是在一次混戰中,也不知哪個該死的西夏將士在他身後突襲,刀傷深長猙獰。別的小傷就不需提了,身上多的是。
只是他從來不當回事,傷病發作只是默默忍著。
他能忍,葉潯卻看不下去,平日幫他調理著,遇到他能清閒的時日就讓他請假歇息。
請假的這段日子,太夫人要去護國寺小住,齋戒一段日子。
裴奕和葉潯要陪同,太夫人卻不准,戲謔地道:“你們這兩個,哪一個是一心向佛的人?去了也是饒了佛門清靜,給我安安穩穩留在家中吧。”又道,“旭哥兒和昀姐兒倒是不妨隨我同去,在皇家寺院薰陶一番,看看景致,總是好事。”
葉潯忙道:“您又要齋戒,又要帶孩子,那怎麼行?我得跟您同去,讓您安心禮佛。”
太夫人慈愛地拍拍她的臉,“你就別添亂了。兩個孩子交給你的話,哪一次不是雞飛狗跳的?”
葉潯汗顏。
太夫人和裴奕就哈哈地笑。
阿潯對什麼事都有個果決的做派,唯獨對孩子沒轍——庭旭是她疼到骨子裡的,庭昀是裴奕疼到骨子裡的,不忍心看哪一個難過,可該立的規矩總是要立,該讓孩子養成的習慣也是必須早早培養,便讓兩個孩子抱怨連連,偶爾甚至會哇哇大哭。
阿潯呢?對著孩子板著臉,說一不二,背著孩子又特別難過。
太夫人和裴奕就有好幾次看到她紅了眼眶的慘兮兮的小模樣,一面笑,一面和她保持一致的態度,從而讓她如願。
終歸是為了孩子好,便是阿潯不這樣,太夫人和裴奕也會這樣。
也是因為她這樣,太夫人才真正放開手腳,幫兒子兒媳教導兩個孩子,該嚴的時候嚴,該寬的時候寬。
說來說去,太夫人到底是沒讓夫妻倆跟著去添亂。是真這麼想的,她的兒子兒媳什麼都好,獨獨對佛祖少了幾分發自內心的信仰尊崇,既然不是誠心誠意,又何必去呢?還不如由她帶著兩個孩子去感受一下佛門境地的妙處。
太夫人態度堅決,裴奕和葉潯自是不好反對,派了足夠的可靠的人手,這才放下心來。
府里少了一老兩小,夫妻兩個還真有些不大習慣,日子忽然變得過於清閒,只好找些事情來做。
裴奕沒事就窩在書房或寢室看書打發時間,看的最多的,是由她親手寫的那策《藥膳典藏》。已經刊印成冊,推行到了民間,如今或許還有些百姓不知她是誰,卻沒有哪個行醫之人不知裴夫人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