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言辭之間,隱有諷意。

  曹讓竟也是失態感慨,“天下富商何其之多,可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地步?

  可五年來,此類巨額款數在寧國各處便收到十五次,其間不包括一些偏遠地區偶爾也會收到少數捐贈。

  除卻各方天災人禍,寧國多處民生皆得到了幫助,為此著實解決了不少民生問題。

  若非事實俱在,在下也不敢托大此為同一人所為。”

  玄帝道:“那為何如今又敢確定?”

  曹讓道:“陛下,不是臣這麼說,可仔細想想,幾十年怕也未必能遇上一個能捐出一筆巨銀還毫不張揚不為目的的。

  可寧國五年內就遇上十五人,這是怎麼說,也說不通的。

  再者,這些捐贈款銀捐出得都很及時,一旦出事,很快就會到款,且從沒有多筆款銀同時出現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捐贈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不告知姓名,都只是把錢交付寺廟,再由寺廟轉交給需要的地方的官員,而且,就算無人明示姓名,但從未有一分銀錢被人中飽私囊過。”

  多筆巨款從未被中飽私囊過,這種話但凡說出來,別說是旁人,就是玄帝這個帝尊都覺得有些誇張。

  咱不提那些令個多少心皇舊帝都頭痛,卻皆對之無可奈何的貪官污吏,就說這世間最平常的人,再好的人,面對如此巨款,任誰能心如止水到不犯分毫?

  可如今竟有一個活例子在眼前,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捐贈者不僅家財萬貫,手中權利還不小麼?

  可是,皇帝都未必有此實力呢。

  眾人皆在心中暗自猜測,是誰有這樣的實力?

  所有人皆被打擊得不行,只有丞相蕭何晁,常年面無表情的臉更加面無表情,可若有人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他嘴角一絲不明顯的笑意。

  大殿的人聲鼎沸卻也只是一時,畢竟普天之下,各種稀奇事何其之多,若只一件事就要把一群大官驚得無以復加,怕是驚訝不過來。

  玄帝揮手平息,也不固執追究了,只道:“此人樂善好施,卻又不露真面目,可見是個不求回報的,既如此,孤皇便如了他的願,不再追究。

  然,此人為國為民,貢獻巨大,孤皇在此允諾,不論此人是誰,他日若能相見,孤皇必允其三個要求,但凡不危害寧國,孤皇必當全力滿足。”

  淡然而冷酷的聲音,卻是叫人不敢懷疑。

  百官皆神情肅穆,恭敬地朝聲音方向俯首,“陛下英明!”

  彼時,明月谷

  華麗舒適的馬車內,趁著馬車尚未行動,谷清掀開車簾。

  車外,少年躬身一禮,“公子有何吩咐?”

  “春行,此次出巡我還要去大相國寺走一趟,會晚些回來。”

  春行頭也不抬,態度恭敬,“是,公子,春行會守好明月谷,公子一路順風。”

  大殿上,玄帝道:“愛卿今日還有何事要奏?”

  眾人原本還有幾人沉浸在之前捐贈事件的感慨當中,卻待玄帝一發話,還沉浸在吃驚中的官員徹底醒了神,早醒了神的官員腦袋左右轉一圈,所有人格外默契地支支吾吾起來。

  可見將言之事有多難以啟齒。

  然,便是再難以啟齒,也得說!上頭等著的那位,可不是能等的人。

  玄帝道:“何事令眾愛卿如此難以啟齒?”

  頭頂威壓,這才有一青服官員站出,“臣有事要奏。”

  “說”

  徐秉之咽了下口水,才小心道:“近日,民間有一流言,不知陛下可曾聽聞?”

  “什麼流言?”

  徐秉之再次猶豫。

  這一支吾,眾人神經都繃了個緊,手心冒汗。寧國之玄帝之威嚴,可不是誰都能輕易觸犯的。

  玄帝便是不催,也要這些人頂得住壓力才是。

  可是這件事,你叫人怎麼不猶豫?

  徐秉之只覺自己這半百老命又折了十年的壽。張開嘴,還猶豫著,哪想卻是聲兒都出不來了,心下頓時更是急成熱火上的螞蟻。

  嘴巴張張合合,差點咬到舌頭。終是幸得一同僚及時站出,硬著頭皮把話說完,“近日坊間流傳有寧國“新帝”一說,甚是囂張,臣等以為,便是民間流言,亦不可小視。”

  “新帝?”

  便又有一人站出,將未完之話補完:“不知陛下可曾聽聞鳳天閣?”

  白玄應聲,“嗯”

  那人道:“鳳天閣家大業大,如今可說是富甲天下,民間還有傳聞,鳳天閣主之強大,堪稱我寧國另一位帝王。”

  說完,官員戰戰兢兢。便只是傳聞,便只是百姓之言,可,與帝並位,豈不同於謀權篡位?更別說這還是個真有實力的。

  鳳天閣之事,誰能說是不玄乎?

  鳳天閣主,傳聞中此人極有商業頭腦,年紀輕輕就建立了鳳天閣,早年便已是富可敵國的商人,如今更是攬盡天下之財,富甲天下,為天下之首富。

  若問這人有多富?

  這樣說吧,寧國是九瀾大國,可便是寧國,就有至少一半以上商鋪是他的。

  皇家之人大多總說不在意一名商賈,可世人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嘴上說著不在乎,又有誰能真正安心放任這樣一個不定性威脅存在?

  莫說富甲天下,便是只富可比國,就相當於犯規一樣的存在。

  可為什麼朝廷沒在鳳天閣沒發展到如此地步時將這個威脅解決,這只能說,鳳天閣當家確實大智,叫人防不勝防。此人極會收斂鋒芒,朝廷此前沒發現,便是因為這地方早年時間還不聲不響,以至於叫人忽視。是待得到了如今這地步,待這天下已無人能將其摘除,才名聲大噪,一驚世人。

  就算如今眾人喊著此人大逆不道,可實際上,又有誰能把一手握天下商線,輕易便能在九瀾之上攪起驚濤駭浪的人怎麼樣呢?

  玄帝雖沒先聽到過“新帝”之言,可這鳳天閣主,就算他不在意,但一個草民如此富有,為防有失,早已不可留。

  他不欲留人,卻也會真心嘆此人一聲厲害,有能力把控如此大一個機構,同時懂得也很會收斂鋒芒,叫人防不勝防。

  如今他就是想打壓此人,也不可輕率為之。畢竟寧國大半商線可是操控在此人手裡,集合各方大局考慮,不要說他本來沒罪,就是有罪,也得酌情考慮。

  掌天下商路,這可不就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帝王嗎?

  不能輕易招惹,亦不能讓他任性,想來也只能拉攏了。

  可是要怎麼拉攏,卻是個問題。

  寧國不愧為寧國,寧國大臣不愧是寧國大臣,眾人不論心中怎麼想,卻都不約而同——不提抹殺,只提適當壓制和拉攏。

  一大臣提議,“可設立稅務制,可按收入比例收取稅務,如此一來,鳳天閣再富有,收入再高,也得將不少錢銀上交,一來可適當壓制其人,二來也可適當充實國庫,讓兩者差距不至於再拉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