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頁
竹承語蹙眉,臉上顯露出幾分傷感與決然:“聖人是確定要挖他了麼?”
崔季明搓了半晌核桃,屋裡咔嚓咔嚓的響,她才道:“大樹並不礙事兒,根才是最礙事兒的,下頭人的貪婪不是他能管得了的。拔根切忌斷了碎了,需捏著他這棵樹往外揪。他年紀也不小了,你想想我都四十了,我十三四歲的時候,他三十出頭……也到頭了,博對國運自有打算,不論是裴是錢,都容不下了。”
竹承語開口:“這位楊知縣最早不是我聯絡的。是裴六遞了信給我,問我見或不見。”
崔季明抬起頭來,嘆氣:“都是聰明人。裴六前些年是鋒芒太露,也是聖人由著她去遏制俱泰,卻又不讓他們倆斗得太狠。只是裴六現在孩子都好幾個了,她想著給自己留後路了。”
竹承語想了想,還是坐到了榻上,和崔季明緊鄰著,以閨中好友似的樣子和她靠著肩說話,奈何崔季明樣貌如此,又捏了捏她的手,年歲大了舉手投足之間反而衣冠老流氓的氣質更濃,若不是知道二人同是女子,活像是倆人有一腿似的。
楊知縣不敢多看,半晌聽見竹承語低低嘆了一聲:“我看見他也會犯了錯,也要為了曾經一個失足盡百般全力的補,也會有時候明知大限卻因為牽扯太多,忍不住拉著不放手——我,仿佛見到了英雄遲暮似的……心裡實在難受。”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他從來不是什麼英雄,你也切不要拿對待英豪的那套標準去要求他。他不過是我們很多人的一個摯友,本就有英才又有局限,一個在大鄴叱吒了十幾年的老臣能臣罷了。”
第401章【番外】【十年】
胡小滿聽了半天也沒懂,乾脆在外面玩起了鸚哥,和小丫鬟聊天沒有在意,而屋內,楊知縣則呈上來幾封供詞。
有堤岸防兵的口供,有幾處去年修建的堤壩在年初的監管檢驗文書,有那位被抄家的官商的血書和其子女的信函。
崔季明聽見說是子女的信函和血書,閉了閉眼,手裡撥弄了幾下核桃,往桌案上一扔。劉原陽以為要滾下去了,結果那核桃就恰在桌沿停了下來。她開口:“我就知道,那官商留不得命。這會兒不路途奔波死,倒是玩起獄中染時疫了。可惜刁宿白不在了,否則就讓那官商的屍骨從浙地運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時疫。”
她又道:“早年二妹也扯到官商的事情里去,弄的豈止一身腥,一是當年要不是因為沿江災禍不敢妄動,二是阿九不想讓崔家也不想扯上這事兒。早不如讓她攪得翻天覆地,也不用到今日翻這些爛腸子。”
崔季明接過來,低頭翻看一眼,這其中審的好幾位堤岸防兵都比那個縣民被水淹死大半的楊知縣官大,他又沒有得聖諭就能審問,還拿到這麼關鍵的公文,顯然裴六沒少在背後出力。只是口供是楊知縣與那幾位防兵官的問話,還有幾份整理來龍去脈的始末摺子,其中邏輯清晰,問題直指痛處,關係梳理的一清二楚,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小小知縣不單有不怕死的傲骨,也有才學能力。
崔季明起身,從旁邊書架上拿了個暗紅色的信封,將這些東西都裝進了信封里,還有桌案上劉原陽寫的摺子和軍餉的清單、掃匪的記錄。
她輕聲道:“其實就差一樣東西,只怕是我們怎麼也找不到證據。”
竹承語知道她說的是什麼,道:“浙地通匪,自然會有證據。如今是查不出來,先把貪墨改數、毀堤淹天、強行抄家的事兒弄上去,聖人自然還是要剿匪,到時候不論是委派劉將軍也罷,或者您出手也罷,總能查得明白的。”
崔季明想一想也罷,她跟阿九在朝這麼多年,什麼時候動手就能一下子就掃的乾乾淨淨。
她自己又從桌案上拿了一張紙來,旁邊的墨微涸,她沾著跟狂糙似的隨便寫了幾個字兒,吹了吹疊好放進摺子里。幾個人都看她,也不像寫了什麼重要的話,加起來大抵也就不過十幾個字兒啊。
竹承語起身:“你親自去送?”
崔季明:“我不插手這些事兒,都是說定了的,頂多我倆一起看摺子的時候我插句嘴。明里暗裡我都扯不上也不會扯上這些。你去吧,我知道你手裡有關於俱泰和浙地牽扯的諸多證據,外頭看來你好歹也是他半個門生。此事斷你朝野仕途,卻非你出手不可。”
竹承語也是這麼想的。當年誓言如在耳畔,此事非她不可。
更何況戶部在其中牽扯最深,她在戶部已經十七年,就只想讓戶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乾乾淨淨,往後再往上什麼官職也罷,她想也不想。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不用多說,給他就好了。先派人去讓裴六知會一聲,只說是人到了。劉將軍住在我這兒,楊知縣的住所你安排,小心行事。下午他必定會問,劉將軍隨時準備進宮。”
竹承語手腕上帶著個碧玉的鐲子,躬身行了個女官之禮,帶著楊知縣往外走去。崔季明也就穿著木屐往外走,站在廊下喊:“把我靴子拿過來啊,還有,備馬。”
那廊下等著的小丫頭看見崔季明走出來,人都要跳起來了,崔季明把花袍子一扯甩了甩扔給下人,轉頭看了她一眼,又掃了一眼朝她走去的楊知縣,眯了眯眼笑道:“這怎麼又是個小俠女,如今的姑娘們腦子裡不想別的,就想著行俠仗義。杏娘阿穿也就罷了,彤兒早兩年也鬧好不容易安生下來了,到了二十七恨不得背著一把劍闖蕩天下的時候了。你說說這年頭的小丫頭片子們,怎麼就不想想美容豐胸呢。”
劉原陽知道她是想念自個兒孩子了,笑道:“公主去遊山玩水的事兒,你當初點了頭的,這會兒看見個差不多年紀的丫頭,果然又想念了。”
崔季明看著那小丫頭跟在楊知縣屁股後頭,三步一回頭的走了,搖頭笑道:“我才不想那小丫頭呢,不比她阿耶心腸脆弱,孩子走了之後,都快三天兩頭捂著心口嚎了。”
劉原陽笑:“你們這夫妻日子過的,天天淨是聽你埋汰聖人。”
下人拎著騎馬的靴子和外衣趕來,劉原陽問道:“你這是要去做什麼?”
崔季明套上外衣,坐在廊下蹬上鞋子道:“喝花酒去。”
劉原陽:“……”你到底還記不記得自己是皇后。
**
殷胥反覆看了那暗紅色信封里厚厚一沓的文書,從晌午送來,一直看到了日暮西垂。這些年雖說不能是鬥來鬥去,可也不可能輕鬆著,他自小便知治國如舊病復發、新病來襲,猛藥傷身、進補難行。只是大抵狀況還是好的,他堪堪能說是“一帆風順”。
地方流匪雖有,卻沒有成規模的,基本都能招安平定。南北戰事也有,但十幾年沒有過半國傾力的大戰役,十戰有九勝。
境內天天琢磨著漏洞的、地方為禍逼的百姓差點造反的、擅自修改規則欺下瞞上的,自然也不少。他在上頭把握著,總歸不會出什麼大事兒,可就像是俱泰被下頭的人架著走,他眼明且認真,對事情打破沙鍋問到底,卻還能出了這種事……
他並非不知道,卻沒想到爛的那麼深。
崔季明的那張狗爬大字兒的紙條,就擺在最上頭。
“無他助力,不得根除;動火無用,勸談合謀。”
這些年,崔季明在朝中位置高又閉起門來不插手,只為他左右,也只沉默的站在博身邊,眼裡腦袋裡只頂著殷家這個姓,算是在朝野里的半個定海神針。誰撼不動她,也不能使她落入複雜的網內,只得望之興嘆。
她倒也是,能把自己摘的這麼幹淨,不可能不用腦子,以前他總不放心,如今看了這些字卻舒心了。
現在這麼懂事兒,應該是他教導有功。
殷胥想了想,把摺子往外一推,道:“耐冬,叫錢相進宮吧。”
耐冬躬身進來,他年紀本就不輕,殷胥又習慣把宮裡大小的事情交給他,只因他做錯了事情也不欺瞞,言語之中從不對朝政有過風向的議論。再加上前幾年殷胥大病一場,崔季明一遇上這種事兒,在外頭倒是腰杆挺直,與博同時監國;進了宮內——三十多歲還能跟個哭包似的頂著兩個眼泡子讓博去安慰她。
宮內大小的事兒成倍的壓在耐冬身上,他也快累個半死,如今就有了些舊疾。
耐冬點頭就要退下,殷胥開口:“她今日不進宮?按理說這時候該來用飯了。”
耐冬:“奴也不知,要不派人去季府問問?她若是想聽,早該來了,或許是不願見錢相,也不願聽您與錢相會面談話,所以有意避開了。”
殷胥點頭:“哦,還有,這兩封送去東宮,明天早上我要問博。前幾日聽說博又跟賀拔彤吵鬧起來,他平日裡那般老成又好說話,笑眯眯的對別人都是人畜無害的使心眼子,天天在賀拔彤面前跟個孩子似地鬧脾氣算是個什麼事兒,讓人傳出去,太子與太子妃不睦,也不好聽。”
崔季明搓了半晌核桃,屋裡咔嚓咔嚓的響,她才道:“大樹並不礙事兒,根才是最礙事兒的,下頭人的貪婪不是他能管得了的。拔根切忌斷了碎了,需捏著他這棵樹往外揪。他年紀也不小了,你想想我都四十了,我十三四歲的時候,他三十出頭……也到頭了,博對國運自有打算,不論是裴是錢,都容不下了。”
竹承語開口:“這位楊知縣最早不是我聯絡的。是裴六遞了信給我,問我見或不見。”
崔季明抬起頭來,嘆氣:“都是聰明人。裴六前些年是鋒芒太露,也是聖人由著她去遏制俱泰,卻又不讓他們倆斗得太狠。只是裴六現在孩子都好幾個了,她想著給自己留後路了。”
竹承語想了想,還是坐到了榻上,和崔季明緊鄰著,以閨中好友似的樣子和她靠著肩說話,奈何崔季明樣貌如此,又捏了捏她的手,年歲大了舉手投足之間反而衣冠老流氓的氣質更濃,若不是知道二人同是女子,活像是倆人有一腿似的。
楊知縣不敢多看,半晌聽見竹承語低低嘆了一聲:“我看見他也會犯了錯,也要為了曾經一個失足盡百般全力的補,也會有時候明知大限卻因為牽扯太多,忍不住拉著不放手——我,仿佛見到了英雄遲暮似的……心裡實在難受。”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他從來不是什麼英雄,你也切不要拿對待英豪的那套標準去要求他。他不過是我們很多人的一個摯友,本就有英才又有局限,一個在大鄴叱吒了十幾年的老臣能臣罷了。”
第401章【番外】【十年】
胡小滿聽了半天也沒懂,乾脆在外面玩起了鸚哥,和小丫鬟聊天沒有在意,而屋內,楊知縣則呈上來幾封供詞。
有堤岸防兵的口供,有幾處去年修建的堤壩在年初的監管檢驗文書,有那位被抄家的官商的血書和其子女的信函。
崔季明聽見說是子女的信函和血書,閉了閉眼,手裡撥弄了幾下核桃,往桌案上一扔。劉原陽以為要滾下去了,結果那核桃就恰在桌沿停了下來。她開口:“我就知道,那官商留不得命。這會兒不路途奔波死,倒是玩起獄中染時疫了。可惜刁宿白不在了,否則就讓那官商的屍骨從浙地運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時疫。”
她又道:“早年二妹也扯到官商的事情里去,弄的豈止一身腥,一是當年要不是因為沿江災禍不敢妄動,二是阿九不想讓崔家也不想扯上這事兒。早不如讓她攪得翻天覆地,也不用到今日翻這些爛腸子。”
崔季明接過來,低頭翻看一眼,這其中審的好幾位堤岸防兵都比那個縣民被水淹死大半的楊知縣官大,他又沒有得聖諭就能審問,還拿到這麼關鍵的公文,顯然裴六沒少在背後出力。只是口供是楊知縣與那幾位防兵官的問話,還有幾份整理來龍去脈的始末摺子,其中邏輯清晰,問題直指痛處,關係梳理的一清二楚,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小小知縣不單有不怕死的傲骨,也有才學能力。
崔季明起身,從旁邊書架上拿了個暗紅色的信封,將這些東西都裝進了信封里,還有桌案上劉原陽寫的摺子和軍餉的清單、掃匪的記錄。
她輕聲道:“其實就差一樣東西,只怕是我們怎麼也找不到證據。”
竹承語知道她說的是什麼,道:“浙地通匪,自然會有證據。如今是查不出來,先把貪墨改數、毀堤淹天、強行抄家的事兒弄上去,聖人自然還是要剿匪,到時候不論是委派劉將軍也罷,或者您出手也罷,總能查得明白的。”
崔季明想一想也罷,她跟阿九在朝這麼多年,什麼時候動手就能一下子就掃的乾乾淨淨。
她自己又從桌案上拿了一張紙來,旁邊的墨微涸,她沾著跟狂糙似的隨便寫了幾個字兒,吹了吹疊好放進摺子里。幾個人都看她,也不像寫了什麼重要的話,加起來大抵也就不過十幾個字兒啊。
竹承語起身:“你親自去送?”
崔季明:“我不插手這些事兒,都是說定了的,頂多我倆一起看摺子的時候我插句嘴。明里暗裡我都扯不上也不會扯上這些。你去吧,我知道你手裡有關於俱泰和浙地牽扯的諸多證據,外頭看來你好歹也是他半個門生。此事斷你朝野仕途,卻非你出手不可。”
竹承語也是這麼想的。當年誓言如在耳畔,此事非她不可。
更何況戶部在其中牽扯最深,她在戶部已經十七年,就只想讓戶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乾乾淨淨,往後再往上什麼官職也罷,她想也不想。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不用多說,給他就好了。先派人去讓裴六知會一聲,只說是人到了。劉將軍住在我這兒,楊知縣的住所你安排,小心行事。下午他必定會問,劉將軍隨時準備進宮。”
竹承語手腕上帶著個碧玉的鐲子,躬身行了個女官之禮,帶著楊知縣往外走去。崔季明也就穿著木屐往外走,站在廊下喊:“把我靴子拿過來啊,還有,備馬。”
那廊下等著的小丫頭看見崔季明走出來,人都要跳起來了,崔季明把花袍子一扯甩了甩扔給下人,轉頭看了她一眼,又掃了一眼朝她走去的楊知縣,眯了眯眼笑道:“這怎麼又是個小俠女,如今的姑娘們腦子裡不想別的,就想著行俠仗義。杏娘阿穿也就罷了,彤兒早兩年也鬧好不容易安生下來了,到了二十七恨不得背著一把劍闖蕩天下的時候了。你說說這年頭的小丫頭片子們,怎麼就不想想美容豐胸呢。”
劉原陽知道她是想念自個兒孩子了,笑道:“公主去遊山玩水的事兒,你當初點了頭的,這會兒看見個差不多年紀的丫頭,果然又想念了。”
崔季明看著那小丫頭跟在楊知縣屁股後頭,三步一回頭的走了,搖頭笑道:“我才不想那小丫頭呢,不比她阿耶心腸脆弱,孩子走了之後,都快三天兩頭捂著心口嚎了。”
劉原陽笑:“你們這夫妻日子過的,天天淨是聽你埋汰聖人。”
下人拎著騎馬的靴子和外衣趕來,劉原陽問道:“你這是要去做什麼?”
崔季明套上外衣,坐在廊下蹬上鞋子道:“喝花酒去。”
劉原陽:“……”你到底還記不記得自己是皇后。
**
殷胥反覆看了那暗紅色信封里厚厚一沓的文書,從晌午送來,一直看到了日暮西垂。這些年雖說不能是鬥來鬥去,可也不可能輕鬆著,他自小便知治國如舊病復發、新病來襲,猛藥傷身、進補難行。只是大抵狀況還是好的,他堪堪能說是“一帆風順”。
地方流匪雖有,卻沒有成規模的,基本都能招安平定。南北戰事也有,但十幾年沒有過半國傾力的大戰役,十戰有九勝。
境內天天琢磨著漏洞的、地方為禍逼的百姓差點造反的、擅自修改規則欺下瞞上的,自然也不少。他在上頭把握著,總歸不會出什麼大事兒,可就像是俱泰被下頭的人架著走,他眼明且認真,對事情打破沙鍋問到底,卻還能出了這種事……
他並非不知道,卻沒想到爛的那麼深。
崔季明的那張狗爬大字兒的紙條,就擺在最上頭。
“無他助力,不得根除;動火無用,勸談合謀。”
這些年,崔季明在朝中位置高又閉起門來不插手,只為他左右,也只沉默的站在博身邊,眼裡腦袋裡只頂著殷家這個姓,算是在朝野里的半個定海神針。誰撼不動她,也不能使她落入複雜的網內,只得望之興嘆。
她倒也是,能把自己摘的這麼幹淨,不可能不用腦子,以前他總不放心,如今看了這些字卻舒心了。
現在這麼懂事兒,應該是他教導有功。
殷胥想了想,把摺子往外一推,道:“耐冬,叫錢相進宮吧。”
耐冬躬身進來,他年紀本就不輕,殷胥又習慣把宮裡大小的事情交給他,只因他做錯了事情也不欺瞞,言語之中從不對朝政有過風向的議論。再加上前幾年殷胥大病一場,崔季明一遇上這種事兒,在外頭倒是腰杆挺直,與博同時監國;進了宮內——三十多歲還能跟個哭包似的頂著兩個眼泡子讓博去安慰她。
宮內大小的事兒成倍的壓在耐冬身上,他也快累個半死,如今就有了些舊疾。
耐冬點頭就要退下,殷胥開口:“她今日不進宮?按理說這時候該來用飯了。”
耐冬:“奴也不知,要不派人去季府問問?她若是想聽,早該來了,或許是不願見錢相,也不願聽您與錢相會面談話,所以有意避開了。”
殷胥點頭:“哦,還有,這兩封送去東宮,明天早上我要問博。前幾日聽說博又跟賀拔彤吵鬧起來,他平日裡那般老成又好說話,笑眯眯的對別人都是人畜無害的使心眼子,天天在賀拔彤面前跟個孩子似地鬧脾氣算是個什麼事兒,讓人傳出去,太子與太子妃不睦,也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