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

  輿論整體扭轉,網上到處都有人在議論這件事,心疼和安慰蒼山君,但是比起第二次庭審之前的拼命公關,星澤公司和相關的網站媒體這一次卻出奇地安靜。

  唯一還在繼續的,就是關於實驗方面的文章和發言。

  從實驗定案,到新白在整個研發過程之中的成果都被公布了出來。有個志願者甚至上了電視,據說對方是跟王振喜同時參與實驗的一個青年,還是個絕症患者。

  “……我本來都已經絕望了。我的家境並不好,如果要治病,家裡的經濟就會變得非常緊張,而且很大可能最後還是治不好。問題是我這個病,就連想要賣器官都沒辦法……然後我去復職的時候,原來的老闆就問我願不願意參加一個新科技方面的實驗……”

  “……薪水非常高,我當時心裡也嘀咕。我是一咬牙去的,想著就算最後就算出事,也能拿一筆賠償金,至少能夠我父母重新養大個弟弟妹妹……”

  “新白的實驗危險嗎?你說工資很高,到底有多高?為什麼會給這麼高的工資?”

  “實驗的內容大概都寫在合同上面。梁總是個比較精細的人,我們的實際工作內容和合同上註明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徵詢過林總的同意之後,把具體的合同文件也帶過來了,你們可以自己看。”

  合同的內容被給了數秒的大特寫,一般清晰度的畫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字。觀眾只要暫停一下畫面,就可以仔仔細細地把整個合同讀一遍。

  但是電視上的顯示只持續了十餘秒,採訪者似乎就已經讀完了整份合同,對青年說道:“這工作內容看上去不是很危險,但是沒有標工資。”

  青年解釋道:“名義上我們都是志願者,因為目前在國內高薪招聘實驗者是違法的,涉及倫理方面的議題,如果被發現可能會被叫停實驗,甚至會被直接解散公司……王振喜用來威脅梁總的就是這件事。”

  “……說起來,星澤和新白好像在這項研究上是合作關係,星澤也是這樣招聘受試對象的嗎?”

  “不是,星澤是老闆和研究員直接自己參與實驗。因為這樣,他們的研究進度其實比新白還要慢上一些,不過這個項目星澤主要是軟體技術和渠道入股,所以是各自占一半左右股份,星澤多2%。”

  “也就是說,虛擬技術的研究之中,新白才是主力,是這樣嗎?”

  青年點點頭。

  ……

  “在你看來,你們老闆是個什麼樣的人?”

  “是個好人。”青年說道,“你看外表可能看不出來,因為他性格上比較強硬,果決,獨斷,所以看上去並不好親近。但是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賞罰分明,對員工也關照。在新白工作的福利很好……這點星澤好像也是一樣。不過林總感覺更和氣一點,老闆就比較冰山。不過他確實是個好人,還通過私人關係幫我聯繫過醫生。”

  ……

  節目上展示了梁季聞的照片,對於王秋茵來說,梁季聞的樣子其實比照片還要熟悉,因為他是江大的學長。

  他們說梁季聞擔任外聯部部長以後,承擔了很多校內活動和社團經費的捐助。據說他跟自己部門部員最後說的話,是“等明年我卸任了,你們就去找林舒。他捐錢的時候比我敗家多了。”

  王秋茵之前加入了新聞社,前幾天被勸退了,因為前兩天學生會卡了社團的經費,理由是部長缺失,資金告緊,據說下個學期甚至於接下來,社團經費都不會批得跟以往一樣寬鬆了。

  雖然其它社團也受到影響,但只有新聞社被完全卡死,原因當然是因為有王秋茵在。

  王秋茵就退社了。

  梁季聞在學校的人氣非常高。

  第三次開庭,這一次,林舒向法庭展示了完完整整的證據鏈,這條證據裡面,附上了完整的監控錄像,包括居銘豐和林舒之前可以切割掉的那一段,以及一封來自於死者的遺書……或者說自白。

  這封自白詳盡地說明了王振喜威脅梁季聞和失誤自殺的整個過程,詳盡到年月日小時。裡面的內容沒有鐵一樣的證據,卻存在著更多可查證的餘地。

  經過再次檢查,法庭方面認為證據有效。

  不過最令人意外的還是王秋茵在法庭上當場跳反,聲稱認為林舒所述屬於實情。楊北聽到她發言的時候,當場簡直目瞪口呆,卻不料王秋茵突然開始敘述王振喜失蹤之後受到林舒父子幫助的事情,並且把楊北在慫恿她起訴時候挑唆的內容一一敘述了出來。

  案情峰迴路轉得讓大部分人簡直目瞪口呆。

  王秋茵的誠實和坦白最終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反而開始被一群事後諸葛罵了個狗血淋頭。同樣是法庭外,林舒在記者的包圍和警察的保護下埋頭往外走,王秋茵追了上去,想要同他說兩句話,卻終於一句也沒說上。

  她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從這件事裡解脫,甚至到人生結束都難以忘記這一幕。

  楊北的身份最後被扒了出來,而隨著梁家的刻意推動,他身後的周子玉與其父親也被拔出蘿蔔帶出泥地揪了出來。梁家所在派系迅速發難,因為梁季聞之死,梁家在這一場爭鬥之中贏得了大量的同情票,反對者都不得不暫且避其鋒芒。

  同樣的輿論攻擊,轉而被用在了始作俑者的身上。

  這一場鬧劇落幕的同時,林舒關閉了微博。

  微博被註銷的時候,整個網絡頓時都是一片沸騰。其實事情轉折之後,林舒微博上面的風向就轉了180°,粉絲和支持者開始慢慢冒頭,紛紛開口支援和安慰他。

  可惜還是太遲了一些。

  林舒一直沒有回覆任何留言和,上微博的唯一目的似乎只是為了發當天搜集到的遲來的證據。星澤的清白是很好證明的,願意為他說話的人也多。新白就稍微要廢一點功夫,但是最後還是搜集到了。

  但林舒不說話,所有的人心就像是吊著一樣。

  既然如此,也幾乎很少有人出聲催他。梁季聞入獄前最後的那個吻當時是個大新聞,當時被罵得很厲害,如今時過境遷,眾人都好像把這事給忘了一樣。

  就連最沒眼色的腐蘿莉們,也沒敢提一句這件事,喊一聲萌。甚至偶爾有那麼一兩個提到的,也會迅速地被打壓和拖走再教育。

  審判結束,不管如何這件事總歸是有了一個結局。很多人都期待著林舒會從這件事裡面走出來,慢慢重新開始恢復原來的狀態。

  他卻註銷了微博。

  網上一時之間議論紛紛,更有許多蘿莉哭成一片。

  【55555555……蒼山君刪微博了。】

  【好慘啊。我覺得好慘啊。這種現實中的be簡直讓人不能承受。】

  【應該沒關係吧?說起來蒼山君不是跟碧水君才是一對嗎?】

  【碧水君也不說話了,微博也一直陌生人禁言。】

  而其中,也許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地人,默默問了一句話。

  【我們在這件事裡面,扮演了什麼角色?】

  如果言辭是刀,筆鋒是刀,輿論是刀,那麼到底誰掌控了這把刀指向的方向?擁有了網絡的中國就好像一個剛剛破殼而出的嬰兒,呀呀呀地急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與對這個世界的期待,說出口的話卻連自己也難辨真假。

  而引誘墮落的蛇,卻在其中妖嬈地舞動著,興風作浪。

  林舒知道,由網絡“輿論”而引出的冤假錯案,這不是第一樁,也不會是最後一樁。十年,二十年,還會有無數的類似事件會繼續發生。

  也許當有那麼一天,當每一個人都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從於不明究竟的謠言,學會去追尋證據,分辨事實,人類才真正算是消化了網絡這枚智慧果,那條黑蛇才會失去興風作浪的餘地,再次潛伏回幽深的地獄。

  也許梁季聞能預見這一天,但他不可能再看見。

  作者有話要說:  結局太傷,我覺得我連番外都寫不出來了。來,有人要的,梁季聞的便當。

  反正已經完結了,而且連半年榜都下了,我就來和妹子們討論一下吧?不知道你們知道多少由網絡輿論和謠言引起的冤假錯案?反正我知道好幾樁……我是個很恨網絡水軍的人,樂觀點想,遲早有一天網民們被忽悠久了,都會培養出比較強的分辨能力。然而悲觀點想,他們大概還能猖狂很長一段時間,也會製造更多的悲劇。

  先生說:且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我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這麼說起來,突然覺得先生寫這句詩其實也就是阿Q精神。

  現實有比故事裡好的,就是有幾個傳得滿天飛的謠言,到底現實中並沒有真的造成冤假錯案。但也有比現實還要可悲的,就是明明現實里已經查清了情況,謠言的主人公還是一直背負著罵名。我自己曾經作為虛假謠言的某個環節傳播過不實的謠言,就是周小玲屍油事件,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至今耿耿於懷。

  我也許只說給了幾個人聽,但是當幾個人又各自傳遞給幾個人,那傷害還是巨大的。

  就算我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不再輕信謠言,但是造成的傷害總歸是永遠造成了。

  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反思了這些謠言會傳播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它可信,雖然內容編得真也是傳播的條件之一,卻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因為它聳人聽聞,大家想聽,想傳。匪夷所思的故事總比平凡無奇的真相更加令人喜聞樂見。

  多麼自私的理由,但卻是人之常情。

  所以,大家小心黑蛇吧。

  (

  附:本書籍僅供學習交流之用,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自行刪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