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天最高興的要屬沈旭躍了,他心裡的大石終於放了下來,母親終於接受了明月,他們倆心裡終於不用再覺得疙瘩了。他不由得想起大哥的事來,覺得挺遺憾的,牽線的事確實有點輕率,沒有慎重考慮,對不住大哥和毛劍蘭,讓他們都那麼痛苦。

  過完元旦,馬上就放寒假了。沈旭躍又準備和趙明月一起去旅遊,順便送她回家,跟父母一說,他們居然也答應了。入冬之前,趙明月已經確定了老家那邊的公社明年不再收茶葉了,便讓家裡給她寄了一些好茶葉來,還讓村里開了一封介紹信,準備回去的時候,順道去省城或者地區看看,去找一下茶葉的收購點,她想過去上海,但是上海太遠了一點,路費也要多不少,要是茶葉數量不多,省城也應該就能銷得了,可以節省一些路費,當然上海的價錢可能會更好一些。

  沈旭躍聽說趙明月的打算,自然是舉雙手贊同的,月亮灣相當於他的老家,馬上又是外家了,能幫那當然是願意幫的。

  這一次旅遊的路線是中部地區,準備去太行山,河南的洛陽、嵩山,安徽的黃山,江西的鄱陽湖和廬山等地,主要是遊玩名山。還是窮游的方式,能省則省,借宿老鄉家,給點伙食費,買點吃的喝的。

  他們沒有叫別人,只有他們倆加上於有清三個人。於有清會跟上來,當然也是想一起去玩玩,如果讓他獨自去,他肯定沒有那個勇氣,有伴的話,就順道一起去了。他雖然很窮,但是每個月十幾塊的生活費還能省出幾塊錢,一個學期下來,也能攢個一二十塊錢,學生票都是半價,花不了多少錢,主要就是吃飯的錢。

  沈旭躍說,按照他們這種玩法,估計一百塊錢都能把全中國游遍了。但是這種窮游比較花時間,原計劃還要到山西去的,後來發現時間有點緊迫,從黃山下來之後,他們就準備打道回府了。

  沈旭躍略有些遺憾地說:“廬山這次去不了,等下次我們抽個時間,去武漢、洞庭湖、鄱陽湖一起玩,我還想去天府之國四川看看,特別想去杜甫糙堂瞅瞅。”

  趙明月笑道:“嗯,以後會有機會去的。”

  於有清已經覺得很滿足了:“我覺得跟著你們真是長見識,要不然我一個人哪裡敢走這麼多地方啊。”

  沈旭躍說:“有清想不想去東三省玩玩?”

  於有清點頭說:“好啊,去看看長白山和興安嶺。其實我還很想去糙原,還想去大漠,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這幾年的大學生活不是白薰陶的,於有清現在也是一個滿腔浪漫情懷的文藝青年了。

  沈旭躍哈哈笑:“有想法,都該去。”

  趙明月也很替於有清感到驕傲,環境和際遇真的能改變一個人,於有清現在也是一個自信的青年了。

  三人到了省城,沈旭躍問:“我們就這樣去找商場嗎?”

  趙明月說:“我們先找個地方住下來,行李先寄存起來,好好收拾一下,不能就這樣去跟人做生意,看人下菜碟兒的還是不少的。”

  三人找到旅社,好好洗漱了一番,換上了最體面的衣服。趙明月將自己背了一路的茶葉拿了出來,茶葉是用一個精緻的洋鐵盒子裝著的,然後用袋子將這些茶葉提起來。“走吧,看我怎麼跟人談生意。”

  沈旭躍滿臉期待:“你去跟人談嗎?”

  趙明月說:“我們一起去,你看我有說得不好的地方,給我補充就可以。”

  茶葉這東西只要保存得好,不發霉,就不算過期,一些紅茶比如普洱是越陳越香,不過綠茶還是要新鮮,當年的綠茶就最好了。南方天氣濕熱,要保存不大容易,所以真的要自己賣茶的話,就必須做好包裝,這包裝一跟上,檔次也就上去了,價格自然也跟著上去了。

  這已經是1981年初了,市場經濟開始復甦,市場上買賣的東西也逐漸豐富起來,人們的手頭也開始有點錢了,可以消費得起必需品以外的東西了。趙明月三人先在一個副食商品店轉了一圈,發現買東西的人可真多,人們對新鮮物品尤其感興趣,比如瓶裝啤酒,還得限量買。

  趙明月去找售貨員問:“同志,您這有沒有茶葉買啊?”

  “茶葉?沒有。”對方搖了搖頭。

  沈旭躍拉了一下趙明月的胳膊,小聲地問:“你不是來這賣茶葉的嗎,怎麼跑這兒買茶葉了?”

  趙明月笑了笑:“這叫調查市場,沒有賣,我這個才好賣啊。”

  趙明月看了一圈,看見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上衣口袋裡別著兩支鋼筆的中年男人,那人正背著手,優哉游哉地在看著整個市場,就像一個國王在巡視自己的領地一樣。

  趙明月主動跟他攀談:“同志您好!”

  那人看了一眼趙明月:“有什麼事嗎?”語氣非常傲慢,上位者就是這樣。

  趙明月微笑著問:“您是副食市場的負責人嗎?”

  對方傲慢地說:“什麼事?”

  趙明月的笑容非常禮貌:“是這樣的,我是金南地區雲霧縣南岙公社月亮灣的,我叫趙明月,我在北京師範大學上學,這個是我的學生證。”

  對方聽見她在北京上大學,拿起她的學生證看了一下,趙明月又跟他介紹沈旭躍和於有清,以確保他們不是騙子。對方說:“你們有什麼事呢?”

  趙明月說:“請問您怎麼稱呼?”

  對方說:“我是市場部的主任,也姓趙。”

  “那真是巧了,咱們是家門,趙主任您好!”趙明月伸出手跟他握手,她的態度落落大方,既不讓人感覺到自卑,又不讓人感覺到傲慢,把握得恰到好處,“是這樣的趙主任,我的家鄉是有名綠茶之鄉,這您應該知道。”

  趙主任點了點頭:“聽過。”

  趙明月說:“我們家鄉產的茶葉,往年都是公社為茶廠統一收購,按照政策配送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出國換取外匯的。很少流傳到市面上來,我剛才也在您的市場問過了,這裡沒有茶葉賣。”

  趙主任點頭:“我這裡不賣茶葉很多年了。”茶葉並非必需品,在人們飯都吃不飽的年代,這些東西自然是可有可無的。

  趙明月知道,茶文化的復興,是從八十年開始的,現在人們也開始重新喝茶了。她笑笑說:“我看那邊的啤酒,賣得特別俏。這說明大家現在的生活水平高了,收入也增加了,對生活的質量也要求高了。趙主任想不想為貴市場引進一些綠茶呢?”

  趙主任愣了一下,明白過來:“你是來推銷茶葉的?”

  趙明月笑了起來,她長得漂亮,一笑,整個屋子裡好像都明亮了起來:“趙主任您是明白人。是這樣的,從今年起我們公社不再收購茶葉了,我們老家茶農生產的茶葉需要自己去找銷路。我在外面上大學,聽到家裡以後茶葉賣不出去,心裡替大家著急,想著這外面這麼多人喝不上茶,家鄉的茶葉卻只能放著長霉,這不是太可惜了嗎?所以我就想幫幫家鄉的鄉親們,利用放寒假的機會,來找一找銷路,為大家出點力。”

  趙主任眨了眨眼睛,看了看三個人,沈旭躍掏出村裡的介紹信給趙主任看:“趙主任您好,這是我們大隊給我們的委託書。我是曾經下放到月亮灣的知青,在月亮灣生活了差不多十年,做了四年的村支書。這次聽說家鄉人民有需要,所以我也跟著一起過來幫忙找路子,希望能夠幫助家鄉人民早一點脫貧致富。我們那兒茶葉賣不出去,你們這兒沒有茶葉賣。您看您是不是考慮一下我們合作。”

  趙明月從兜里拿出茶葉來:“趙主任,您看看,這是我們今年新出的綠茶,您聞聞,多香啊。”

  趙主任湊過去嗅了一下,然後用手拈起茶葉看了一下,趙明月說:“您看著茶葉色澤多漂亮,形狀多整齊一致,我可以給您泡一杯試試。”

  趙主任擺了擺手:“不用泡了,我平時也喝茶,知道這是好茶。不過呢,這採購茶葉的事,我得跟我們市場其他的領導幹部商量一下,現在不能給你答覆。”

  趙明月拿出一小包用塑料膜袋裝著的茶葉:“趙主任,這個是給您試用的,我們從老家過來,在這邊待不了很久,明天可以來問結果嗎?”

  趙主任點頭:“可以。”

  趙明月說:“這在我們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我希望趙主任能夠慎重考慮,期待您的答覆。”她笑著朝對方鞠了一躬,“多謝撥冗聽我詳談,再見!”

  “再見,慢走。”趙主任還從來沒見過有人這樣主動積極地上門來推銷東西的,看著三人的背影,不由得感慨地搖了搖頭。

  出了副食市場,於有清長吁了口氣:“這感覺好尷尬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