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有清尷尬地笑了笑:“沒有吧,她就是想和我們一起去北京,說一個人在路上太寂寞了。”

  趙明月問:“邊紅玉在學校沒談對象?”

  於有清搖搖頭:“我不知道啊。”

  趙明月看了一眼於有清,然後不再說話,轉身往車站走去,先去買票,明天一早就回家。

  回到家中,發現家裡氣氛有些不對,一問,原來是二嫂又生了個女兒,計生辦的人過來罰款,要求要交兩百塊錢,二哥拿不出來,跑到父母這裡來借錢。

  父母這邊錢也不多,家裡目前只有兩個勞力,父親出工,母親養豬,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一百塊都不到。茶山雖然有進項,但是要靠勞力去采才能有收入,他家目前最缺的就是勞力,所以收入也低了。

  而胡年春因為想著給小兒子和女兒準備結婚用的物品,每年都會備置一些棉被被套之類的,基本上是沒什麼余錢的。所以二哥過來借錢時,胡年春將家裡僅有的壓箱底的一百塊錢拿了出來。而拿這錢的時候,又被大嫂看見了。大嫂這人比較耿直一點,不如二嫂那麼聰明伶俐,但是並不代表她就沒有想法。

  孔子不是說了“不患寡患不均”麼,所以這兩天大嫂正為這點事和母親在鬧彆扭呢。胡年春看著女兒,就委屈得抹眼淚:“明輝兩口子是沒有辦法,沒錢交罰款,家裡的東西都要被抬走了。你大嫂說你侄兒們大了,家裡要添張床,差三十塊錢,讓我借點,我哪裡還有錢。她就覺得我偏著你二哥,心裡不舒服,所以才跟我鬧呢。”

  趙明月知道,這婆媳的關係,就算是像母親這樣好的婆婆,也都是存在的。大哥結婚的時候,家裡給置辦了一輛自行車,二哥結婚的時候,二嫂要求要一輛fèng紉機,家裡就沒給買自行車,買的fèng紉機。但是自行車的價格比fèng紉機便宜了二十元,這個價格差,就成了妯娌和婆媳之間的裂fèng根源。大嫂就覺得自己太笨,沒有二嫂那麼會討巧,不討公婆喜歡,所以總是吃虧的,對婆婆和妯娌一直都是有疙瘩的。唯一讓大嫂覺得安慰的是,自己爭氣,一口氣生了倆兒子。二嫂生兒子的壓力也就來源於此。

  趙明月說:“媽,我大嫂說還差多少錢呢?”

  胡年春說:“她哪裡是差錢,他們兩口子又沒出去躲計劃生育,天天出工、採茶,收入比我和你爹還高。她就是看著我借錢給你二哥,覺得我偏向他了,這才來跟我借錢。”

  “哦,我明白了,你去跟大嫂說一聲吧,說有錢可以借給她了,是我拿回來孝敬爹媽的。”

  胡年春拉著女兒的手:“不要借,借什麼借,借了還有還嗎?”

  趙明月說:“媽,這個事呢,我大嫂她心裡不平衡,所以才會來跟你借錢。你是長輩,你把一碗水端平了,它就不會灑出去。這錢呢,你還是借給大嫂,你去找二哥打個欠條,也問大嫂要個欠條,以後得問她要來,錢就你拿著。”

  胡年春看著女兒:“這樣行嗎?”

  趙順生吧嗒吧嗒地抽菸:“我看沒什麼不行的,就這麼辦。我去找明輝要欠條。”說完背著手走了。

  胡年春嘆了口氣說:“明月,隊上有消息說,明年公社可能不收茶葉了,我們採到的茶葉要自己賣,你說這怎麼辦?要去哪裡賣茶?”

  趙明月聽見母親的話,心中一動:“媽,明年就不收了嗎?”

  胡年春點頭:“可能不收了,今年隊上去送茶的時候,聽見公社這麼說的。哎,這可要怎麼辦,那茶葉還採不採啊,采了賣不出去,不是白采了?”

  趙明月心說,這沒道理不收茶葉啊,國家已經改革開放了,經濟很快就復甦起來,到時候缺的不是錢,而是商品和物資。“媽,這你別擔心,你只管采你的茶,制你的茶葉就好,總會賣得出去的。”實在不行,到時候就自己賣,上輩子她販賣過茶葉,手頭還有一筆資源呢,到時候去尋訪一下,不愁賣不出去。趙明月心裡盤算,這是不是意味著,發家致富的步伐也要加快了?

  不過這個事還得好好合計一下才行。趙明月發現,這件事實際操作起來還不太容易,自己要上學,根本顧不上來。就算是可以找人來做這件事,但這個路子肯定要自己先去跑通了才行。還有,這茶葉的包裝也是個問題,最好是要註冊一個商標,包裝好的茶葉,比散裝的茶葉身價高了幾倍都不止。

  大哥和二哥都在家務農,到時候真要做這個的話,就帶著他們去跑,讓他們自己早點出來做生意吧,帶出來就不管了。不過他們願不願意干也是個問題,八十年代商機無限,但是做生意的人卻是少數,很多是走投無路的人被迫做生意,所以八十年代有個怪現狀,最先發家的多是社會上的無業游民甚至是從監獄出來的勞改犯。

  而且八十年代做生意還得冒風險,有一個詞始終伴隨著經商的人,那就是投機倒把,而且還有一個投機倒把罪,這頂帽子一扣下來,那真是寒冷臘月里兜天的一盆涼水,從頭冷到腳。所以這個尺度也要好好把握。

  趙明月想了想,首先可以保守一點,先不想著牟取暴利,公社不收購茶葉,那村里可以自己創辦工廠,對茶葉進行集體加工包裝,然後再聯繫商家,這是農民的集體事業,也就不存在什麼投機倒把了。

  趙順生從趙明輝家裡回來,手裡拿了一張借條,然後又拿著趙明月給的三十塊錢去了趙明亮家裡。趙明月看著父親略佝僂的背影,心裡非常心酸,生了這麼多子女,好不容易拉拔大,而且一個個安排結婚生子,結果最後還落得被埋怨,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奉獻。

  趙明月看著趙明朗:“三哥,咱家一貧如洗,以後你娶媳婦,爹媽可就幫不上忙了。”

  趙明朗說:“我也沒打算讓他們幫,以後我自己掙錢娶媳婦。”

  趙明月笑著說:“城裡媳婦也不好娶,要房子要彩禮,不便宜呢。”

  “那我就找個不要房子不要彩禮的。”趙明朗信心十足。

  趙明月說:“姑娘結婚要房子要彩禮也很正常,房子其實不用擔心,你分配工作了,單位會給你分配宿舍,只是可能會要三轉一響、六十四條腿之類。到時候你得多少年才能掙齊這些結婚用品啊。”三轉一響是指手錶、自行車、fèng紉機和收音機,六十四條腿是指一整套木家具,包括床、桌、椅、各種柜子等。

  趙明朗看著妹妹:“這個要求也太高了吧?能買得起三轉一響的,那都是小康水平人家了,這難道不能結婚後慢慢辦?”

  趙明月抿嘴笑:“希望你能找到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嫂子,同意結婚後辦。”

  “那是必須的,不這樣的我不要。”趙明朗說得豪氣萬丈。

  “那我就等著,到時候別為難咱爹媽。媽,你都聽見了啊,我哥將來不會問家裡要彩禮的。”趙明月笑嘻嘻地跟她媽說。

  胡年春笑道:“要真是這樣,那我跟你爹就省心啦。不過我也不虧待你三哥,三轉一響我們辦不起,就跟你大哥二哥一樣,三轉挑一樣,別的就負擔不起了。”

  每個沒結婚的男人,都豪氣萬丈,將來要找個怎樣孝順通情達理的媳婦,媳婦將來要如何如何聽自己的,結果等媳婦找到的時候,一個個都成了老婆奴,把老子老娘早忘在腦後了。

  趙明月知道三哥也想找一個最為理想的伴侶,但事實上能不能理想,那都得看運氣了。

  趙明月叫過趙明朗:“三哥,你來一下,跟你商量個事。”

  趙明朗跟著趙明月進了裡屋:“什麼事?”

  趙明月說:“你剛才聽到媽說了沒有,以後公社不收購茶葉了,我們的茶葉要自己去賣。”

  趙明朗點點頭:“我回來後也聽說了,不過暫時還沒定,明年我估計還是會收的。”

  趙明月嘆了口氣:“這才剛分包茶園,大家的熱情剛點燃起來,公社要是不收購茶葉了,這也太打擊積極性了。”

  “是啊。你不是說還打算建議今年分包耕地?我看這個事一來,大家的熱情估計都高不起來了。”趙明朗說。

  趙明月點點頭:“是有這個問題存在。我有一個想法,不知可不可行啊。”

  趙明朗一向知道妹妹膽大心細有遠見,聽見妹妹這麼一說,便知道又有新點子,便睜大了眼睛:“你說。”

  趙明月說:“我覺得公社不收購茶葉,並不代表大家不喝茶了是不是?茶葉肯定是還有市場的,中國人這麼多呢,還有很多地方不產茶。公社不收,但是老百姓還是要喝茶,所以茶葉不是賣不掉,而是賣給誰、怎麼賣的問題。”

  趙明朗抬起眉:“然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