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沐說:“京城的蚊子倒是比平城少多了,沒有熏艾草,也鮮少有蚊子。”

  顏寧在黑暗中撇撇嘴:“京城的蚊子全都圈養在富貴人家的院子裡,輕易不會到我這小戶人家來的。”

  三寶奇道:“這話怎麼講?”

  顏寧說:“本來麼,沒有水,沒有花草樹木,蚊子去哪棲居啊?我家的這幾隻蚊子,估計是哪個大戶人家的蚊子的旁支,人丁單薄,被分了家,搬到我的院子裡來,蟄居在我家的水溝和那幾盆花草里,真是委屈了它們。”

  “噗——”三寶笑了起來,“你這個說法還真是有意思。”

  楊沐也覺得好笑:“趕明兒我從家裡給你捎一些花蓮的子和藕節來,你也在院子裡養幾缸荷花好了。”

  顏寧答聲“好”,然後又問起家裡的情況來,雖然他同楊沐時常有書信聯繫,但是寫信哪有親口說的清楚呢。

  第39章 初露頭角

  三個人聊到累了,就在露天地里睡著了。第二天一早醒來,三寶滿臉的蚊子包,而顏寧和楊沐一個都沒有,三寶不禁埋怨:“顏寧你不是說你家沒蚊子的嗎?怎麼還咬得我全身都是包?而且還只咬我一個人!”

  顏寧笑嘻嘻的:“我不是說了我家還住著一小戶旁支麼?看來它們對你的到來表示熱情的歡迎啊。”

  楊沐好笑地搖搖頭,然後收拾出去尋訪買家了。三寶本要陪他一起去,但是讓他拒絕了,這時候三寶應該去碼頭招攬生意才對。

  楊沐從顏寧口中知道了最繁華的商業街和專營食品的街市在哪,然後一路問過去,挨家去打探人家的經營範圍,然後向對方推銷自己的藕粉。但是北方不比南方,人們對藕粉的認知並不多,儘管這個時節是吃藕粉的最好時節,但是願意接納的店鋪幾乎沒有,要麼就是人家已經有售了,要麼就根本不敢售。跑了一天,也沒有找到願意買他藕粉的店家。

  楊沐知道做生意最初是要碰很多壁的,今天的情況是預料之中的事,所以也並不覺得灰心喪氣。只是走了那麼多路,說了那麼多話,真是有點累人。

  傍晚的時候楊沐一身疲憊地回到顏寧家。顏寧滿臉擔憂地看著他:“怎麼樣?累壞了吧。”說罷遞上茶杯。

  楊沐接過來一口氣喝乾,搖了搖頭:“還好,不算很累,只是沒有人願意買。”

  三寶在一旁“啊”了一聲:“這麼難賣?”

  楊沐笑了笑,說:“我這是在找店家,而不是零售,一天工夫,能探到行情就不錯了,哪有那麼快就能做成生意了。”

  顏寧又給他倒了杯茶:“說的是,咱第一次在京城做買賣,哪有那麼快打開局面。藕粉這東西,我們知道它的好處,但是北方人可不知道,再說又賣得不便宜,是需要時間來接受的。所以我讓你先回去。”最後一句話是對三寶說的。

  楊沐接著說:“不過京城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口來源雜,五湖四海的都有,我們只需要先抓住那些識貨的商家,就不愁沒有銷路了。”

  顏寧說:“我今天跟同僚打聽了一下,他們的家眷多半都是去慶隆街的裕福行買這類食品,你明天去看下,看那邊賣不賣藕粉,如果沒有,可以說服老闆試賣我們的藕粉。”

  “好,我明天就去看看。”

  第二天,楊沐並沒有直接去慶隆街的裕福行,而是在街上找了行人打聽,原來除了裕福行,京城還有另外兩家較大的經營同類貨物的商鋪,一家叫鑫茂商鋪,另一家叫康膳居,不過一家在東城,一家在西城。

  楊沐先去了裕福行,結果發現,裕福行里有藕粉出售,藕粉的品質不比自己的好,而價格卻比平城的零售價高上兩倍,這簡直就是暴利了。而且裕福行的掌柜一聽說楊沐是來推銷藕粉的,很乾脆地打發了他。

  楊沐又去鑫茂商鋪打探行情,這家商鋪的主人大約是北方人,經營的滋補食品主要以產自北方的阿膠、枸杞、紅棗等為主,而沒有藕粉。楊沐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只是既然主營北方食品,那麼顧客也多半是北方人,要想他們接受藕粉,得需要一個過程。

  而康膳居開業的時間不長,據說老闆原是太醫院某太醫的子弟,無心祖業,倒是開起了這康膳居,專門給達官貴人開養生方子,賣滋補食品。楊沐覺得這康膳居的老闆極有意思,要是能同他做生意就好了。其實楊沐也考慮過批發行的,將自己的藕粉提供給中間商,賺取一點利潤,這樣便能很快銷售出去。但是楊沐覺得這是自己的第一步,要好好走穩,可以直接與零售店鋪接洽,這樣可以省去中間商的盤剝,而且也可以為零售商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這是雙方獲利的事,應該會有市場的。

  忙活了一天,晚上回到顏寧家中。三寶問:“怎麼樣?有結果嗎?”

  楊沐搖搖頭,嘆了口氣:“沒有,店大欺客啊。”

  顏寧在一旁說:“怎麼會?裕福行的聲譽一向都好啊。”

  楊沐說:“他們不是欺顧客,而是欺我這樣的小商人,想跟他們做生意的人。”

  顏寧問:“那他們拒絕你了?”

  楊沐搖搖頭:“那倒還沒有。只是連店老闆的面都沒見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