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明知道自己的心思還無法拒絕自己,以俞元愷認真的個性肯定會去主動思考其中的緣故,想得多了,自然就有感情了。
所以俞元愷很快發現,自己最近似乎完全陷入了高朗的節奏之中,完全無法拒絕他,談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吃了一頓又一頓的飯。別說是俞元愷自己,就是實驗室這邊的研究人員們都已經習慣了高朗的存在,如今高朗再過來,大家的態度都很正常,再也沒有圍觀的跡象。
在這些人的心裡,俞教授跟高總早就已經是公認的一對了,最多私底下說幾句羨慕的話,當面是連調侃都懶得調侃了。反正兩個當事人一個總板著臉面無表情,另一個則總是笑吟吟好像說什麼都不在意,調侃也沒意思。
不同於其他人那種“回過神來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的感覺,對於俞元愷來說,他是眼睜睜看著這些事情發生的。
從頭到尾,每一點變化他都知道。但奇怪的事,他卻無力阻止,或者說不想阻止。
至於為什麼?也許是因為,看著高朗為了討好自己而絞盡腦汁、花樣百出的樣子,其實也挺有趣的。這個高朗,又跟俞元愷之前所知道的不一樣。不是跟自己談起工作上的事情時的精明睿智,也不是流連在燈紅酒綠之間的紈絝不羈,而是……有一點無賴,有一點厚臉皮,但卻,很討人喜歡的樣子。
到這時候,俞元愷已經不能再說服自己去相信高朗只是在開玩笑或是捉弄自己了。
或者即使如此,高朗也已經付出了足夠的誠意,這些誠意,也已經足夠打動他。
俞元愷自己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失控。
有一天高朗來時,俞元愷剛做完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成功之後,新材料的改進工作就算是徹底完成,可以投入生產了。這一天的實驗簡直如有神助,從頭到尾一點意外都沒有發生,十分順利的結束。
在這之前,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已經連續加班好幾天。所以實驗順利結束,大家都很高興,就連俞元愷也比平時激動一點。對他來說,每一次攻克一道難題,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實驗室的同事們都在相互擁抱慶祝,當時高朗就在他身邊,俞元愷沒有多想,轉身抱住了他。
等這個動作做完了,他才遲一步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連忙鬆開手。一抬頭就對上高朗如沐春風的笑臉,俞元愷只覺得渾身都不自在起來。
他張了張嘴,想解釋一句什麼,但又覺得語言如此蒼白,再解釋都像是欲蓋彌彰。
好在高朗除了笑得意味深長之外,也沒說什麼。不過事實證明,俞元愷還是放心得太早了。因為等兩個人坐在休息室里吃飯的時候,高朗忽然說,“俞教授,這個實驗做完,以後我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現成的理由來找你了。”
他的語氣很隨意,俞元愷卻覺得心裡一抖,下意識的抬眼看了過去,然後就對上了高朗認真的視線。
他現在的樣子,哪還有平日裡吊兒郎當,怎麼看都不正經的模樣?俞元愷早知道他板起臉來的時候,其實也很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從不知道,當他這種正經是對著自己時,帶來的衝擊會如此之大。
“你知道的。”高朗說,“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等你的答案。”
俞元愷就像是被燙了一下,連忙低下頭去。留在休息室里吃飯是高朗提出來的,當時他的理由是俞元愷忙了幾天,吃過飯就可以休息,比較方便。現在俞元愷知道了,他原來是早有預謀。
高朗在等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自己的感受如何,俞元愷也無法忽視。
但答案,他卻沒辦法給。
對於高朗的到來,從以前的覺得麻煩和棘手,到之後的隱隱期待,再到如今的坦然一對,這中間也不過經歷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三個月的時間,時序從寒冬走到了春暖花開。
俞元愷覺得自己心裡像是也被高朗種下了一粒種子,在這個萬物生發的季節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他是個善於自省的人,當然也知道自己心裡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是不是愛情?俞元愷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面對高朗時,已經越來越潰不成軍。
他只是還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底線,因為他認為他跟高朗在很多方面並不合適。感情也許可以培養出來,但生活習慣和處世方式,卻不是那麼容易轉變的。至少在這三個月之中,高朗在他這裡緊迫盯人的同時,也沒有放棄他聲色犬馬的生活。
有好幾次,他開口邀請俞元愷時,俞元愷心裡都有一種跟著去的衝動。但他的理智又按捺住自己,不能去,不要去,好像如果不親眼看見,就能裝作那些東西都不存在似的。
但他總不可能一直視而不見,三個月的時間,高朗的耐心,也許只到這裡了。
面對他咄咄逼人的姿態,俞元愷覺得自己跟高朗的關係走到了一個岔路口。是自己邁出一步,去接觸高朗的生活,然後接受他;還是固步不前,保持原來的姿態,讓高朗知難而退?
俞元愷覺得後者自己可能做不到。
但前者,他有點……怕。
☆、第30章 一往無回
如果說俞元愷的這種心情,還有什麼人能夠略微知道一二的話,那就只有他的好友傅聽轍了。
在國家實驗室年輕一輩之中,有四個最為出眾、成績斐然的天才。
其中俞元愷是寒門出身,僅憑自己的能力走到這一步,其他三位,則多少都有些家世支撐。
朱婉出身,家中往上數不知道多少代,都是國家實驗室的尖端研究人員,從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投身其中。邵雲閣是大財團邵氏當家人的親子,因為從小天賦出眾,所以自然被培養著往這方面發展。有他在,這些年來邵家也的確是水漲創高。
然而論家世,他們都比不上傅聽轍。
大災難爆發初期,人類各自為政,亂成一團,後來傅家牽頭,將這些勢力一點一點整合起來,對抗城外的變異動物。國家實驗室也是在傅家的支持之下成立,並且在人類與變異動物的戰爭之中發揮巨大作用。
因為這樣,傅家人的名聲自然十分響亮。
雖然多年過去,聯邦政府早就成立,傅家也退居幕後,不過他們在各個行業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傅聽轍是這一代傅家的長子嫡孫,也是國家實驗室最聲名卓著的天才。然而在普通民眾之中,“四大天才”的名號叫得響亮,出名的卻只有前三個,傅聽轍極少被人提起,媒體和網絡上,也搜索不到多少關於他的消息。
這是因為他所負責的研究項目,幾乎都是需要保密的類型,對整個聯邦都關係甚大,所以才會被刻意模糊。
即使在國家實驗室內部,傅聽轍也只是個傳奇。絕大多數人只聽說過他的名字,連人都沒有見過。當然也極少有人知道,俞元愷跟傅聽轍是關係十分密切的好友。
俞元愷資質出眾,但如果沒有從小培養,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而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正是傅家給了他極大的幫助。傅聽轍的母親――上一回介紹他跟高朗相親的那位張姨,更是認了他做乾兒子。
國家實驗室在城外自然也有秘密的研究基地,傅聽轍目前負責的項目在那裡進行,他自然也常年都待在那邊。
這幾個月來張姨都在催促俞元愷,追問他相親的後續,俞元愷應付得十分狼狽,但因為種種顧慮,始終守口如瓶。所以這一回傅聽轍難得放假回家,張姨就將他派過來打探消息。
兩人見了面,傅聽轍打量了一番俞元愷的臉色,驚訝道,“聽媽的意思,我還以為你好事將近。”所以應該滿面春風,而不是現在看上去有些憔悴頹唐的樣子。
俞元愷搖頭道,“不行。”
“為什麼?”
“不合適。”
如果有外人在,聽到他跟傅聽轍的對話,估計會被無聊死。因為這兩個人都沉默寡言,即使是在聊天的時候,也儘量精簡語言。張姨就曾經吐槽過兩人,說個話跟秘密接頭似的,別人估計都聽不懂。
最有趣的是學生時代時兩人曾經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某個問題起了爭執,當著教授和全班同學的面開始爭論,然而周圍的人都是一臉茫然,半個字都沒有聽懂。
不過傅聽轍卻已經明白了俞元愷的顧慮。他犀利的指出重點,“愛之則重之,你已經在猶豫了。”
如果不心動,根本不可能猶豫,不可能遲疑,不可能會進退失據。
對於傅聽轍來說,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既然喜歡,那就試試。至少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也許最後會發現眼前這個人,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但俞元愷跟他不一樣。
傅聽轍擁有強大的自信,這不光是來源於他的家世,也來源於他自身的優秀。他從小到大都是同齡人之中最出色的領頭羊,所有人都敬慕他,佩服他,圍繞在他身邊。
他習慣了做決策,所以不會猶豫。
俞元愷看似從小到大都很獨立,但實際上,他所走的路,從來都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別人為他安排好的。當然,他自己很喜歡現在的生活,也覺得這一切很適合自己,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正因為現在很好,所以他才害怕一切變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然而愛情從來都不是能被人掌控的存在。
所以俞元愷的眼中首次露出幾分茫然,他說,“我不行。”
傅聽轍這才真正驚訝起來。
“你不像你了。”他說。他所認識的俞元愷,遇到了自己無法應對的事,應該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設法研究,而不是遲疑不前甚至退縮。更遑論承認自己“不行”。
“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過了一會兒,傅聽轍又說,“你在怕什麼?”
“怕試了還是不行。”俞元愷回答。
其實給高朗的答案不會有第二個,但俞元愷卻不太敢給出去。因為對他來說,走出這一步就沒有退路了。
這也是他最苦惱的地方,因為高朗從頭到尾表現得太……隨意了。所以即使他說自己不是在開玩笑,之後也表現出了相應的誠意,但俞元愷還是很難不覺得他只是想“玩玩”。
他怕的不是自己不能夠接受高朗聲光畫影的生活,而是高朗無法接受這個如此無趣的自己。
高朗想要的那些東西,他給不了。
也許試過之後,高朗很快就會後悔,然後抽身而退。
傅聽轍眼神一動,忍不住問,“他有那麼好?”讓你如此患得患失,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考慮到那麼久之後的事了。雖然俞元愷本來就是這種個性,但傅聽轍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是愛情的魔力嗎?
俞元愷沒有回答,但傅聽轍從他的眼神里得到了答案。
也是,能讓俞元愷這根木頭開了竅的人,即使不是風華絕代,也一定有可取之處。
“這件事我幫不上忙。”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之後,傅聽轍便站起身告辭,不過臨走之前,他還是忍不住給出建議,“但如果我是你,不試如何甘心?”
所以俞元愷很快發現,自己最近似乎完全陷入了高朗的節奏之中,完全無法拒絕他,談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吃了一頓又一頓的飯。別說是俞元愷自己,就是實驗室這邊的研究人員們都已經習慣了高朗的存在,如今高朗再過來,大家的態度都很正常,再也沒有圍觀的跡象。
在這些人的心裡,俞教授跟高總早就已經是公認的一對了,最多私底下說幾句羨慕的話,當面是連調侃都懶得調侃了。反正兩個當事人一個總板著臉面無表情,另一個則總是笑吟吟好像說什麼都不在意,調侃也沒意思。
不同於其他人那種“回過神來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的感覺,對於俞元愷來說,他是眼睜睜看著這些事情發生的。
從頭到尾,每一點變化他都知道。但奇怪的事,他卻無力阻止,或者說不想阻止。
至於為什麼?也許是因為,看著高朗為了討好自己而絞盡腦汁、花樣百出的樣子,其實也挺有趣的。這個高朗,又跟俞元愷之前所知道的不一樣。不是跟自己談起工作上的事情時的精明睿智,也不是流連在燈紅酒綠之間的紈絝不羈,而是……有一點無賴,有一點厚臉皮,但卻,很討人喜歡的樣子。
到這時候,俞元愷已經不能再說服自己去相信高朗只是在開玩笑或是捉弄自己了。
或者即使如此,高朗也已經付出了足夠的誠意,這些誠意,也已經足夠打動他。
俞元愷自己都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失控。
有一天高朗來時,俞元愷剛做完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成功之後,新材料的改進工作就算是徹底完成,可以投入生產了。這一天的實驗簡直如有神助,從頭到尾一點意外都沒有發生,十分順利的結束。
在這之前,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已經連續加班好幾天。所以實驗順利結束,大家都很高興,就連俞元愷也比平時激動一點。對他來說,每一次攻克一道難題,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實驗室的同事們都在相互擁抱慶祝,當時高朗就在他身邊,俞元愷沒有多想,轉身抱住了他。
等這個動作做完了,他才遲一步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連忙鬆開手。一抬頭就對上高朗如沐春風的笑臉,俞元愷只覺得渾身都不自在起來。
他張了張嘴,想解釋一句什麼,但又覺得語言如此蒼白,再解釋都像是欲蓋彌彰。
好在高朗除了笑得意味深長之外,也沒說什麼。不過事實證明,俞元愷還是放心得太早了。因為等兩個人坐在休息室里吃飯的時候,高朗忽然說,“俞教授,這個實驗做完,以後我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現成的理由來找你了。”
他的語氣很隨意,俞元愷卻覺得心裡一抖,下意識的抬眼看了過去,然後就對上了高朗認真的視線。
他現在的樣子,哪還有平日裡吊兒郎當,怎麼看都不正經的模樣?俞元愷早知道他板起臉來的時候,其實也很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從不知道,當他這種正經是對著自己時,帶來的衝擊會如此之大。
“你知道的。”高朗說,“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等你的答案。”
俞元愷就像是被燙了一下,連忙低下頭去。留在休息室里吃飯是高朗提出來的,當時他的理由是俞元愷忙了幾天,吃過飯就可以休息,比較方便。現在俞元愷知道了,他原來是早有預謀。
高朗在等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自己的感受如何,俞元愷也無法忽視。
但答案,他卻沒辦法給。
對於高朗的到來,從以前的覺得麻煩和棘手,到之後的隱隱期待,再到如今的坦然一對,這中間也不過經歷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三個月的時間,時序從寒冬走到了春暖花開。
俞元愷覺得自己心裡像是也被高朗種下了一粒種子,在這個萬物生發的季節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他是個善於自省的人,當然也知道自己心裡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是不是愛情?俞元愷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面對高朗時,已經越來越潰不成軍。
他只是還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底線,因為他認為他跟高朗在很多方面並不合適。感情也許可以培養出來,但生活習慣和處世方式,卻不是那麼容易轉變的。至少在這三個月之中,高朗在他這裡緊迫盯人的同時,也沒有放棄他聲色犬馬的生活。
有好幾次,他開口邀請俞元愷時,俞元愷心裡都有一種跟著去的衝動。但他的理智又按捺住自己,不能去,不要去,好像如果不親眼看見,就能裝作那些東西都不存在似的。
但他總不可能一直視而不見,三個月的時間,高朗的耐心,也許只到這裡了。
面對他咄咄逼人的姿態,俞元愷覺得自己跟高朗的關係走到了一個岔路口。是自己邁出一步,去接觸高朗的生活,然後接受他;還是固步不前,保持原來的姿態,讓高朗知難而退?
俞元愷覺得後者自己可能做不到。
但前者,他有點……怕。
☆、第30章 一往無回
如果說俞元愷的這種心情,還有什麼人能夠略微知道一二的話,那就只有他的好友傅聽轍了。
在國家實驗室年輕一輩之中,有四個最為出眾、成績斐然的天才。
其中俞元愷是寒門出身,僅憑自己的能力走到這一步,其他三位,則多少都有些家世支撐。
朱婉出身,家中往上數不知道多少代,都是國家實驗室的尖端研究人員,從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投身其中。邵雲閣是大財團邵氏當家人的親子,因為從小天賦出眾,所以自然被培養著往這方面發展。有他在,這些年來邵家也的確是水漲創高。
然而論家世,他們都比不上傅聽轍。
大災難爆發初期,人類各自為政,亂成一團,後來傅家牽頭,將這些勢力一點一點整合起來,對抗城外的變異動物。國家實驗室也是在傅家的支持之下成立,並且在人類與變異動物的戰爭之中發揮巨大作用。
因為這樣,傅家人的名聲自然十分響亮。
雖然多年過去,聯邦政府早就成立,傅家也退居幕後,不過他們在各個行業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傅聽轍是這一代傅家的長子嫡孫,也是國家實驗室最聲名卓著的天才。然而在普通民眾之中,“四大天才”的名號叫得響亮,出名的卻只有前三個,傅聽轍極少被人提起,媒體和網絡上,也搜索不到多少關於他的消息。
這是因為他所負責的研究項目,幾乎都是需要保密的類型,對整個聯邦都關係甚大,所以才會被刻意模糊。
即使在國家實驗室內部,傅聽轍也只是個傳奇。絕大多數人只聽說過他的名字,連人都沒有見過。當然也極少有人知道,俞元愷跟傅聽轍是關係十分密切的好友。
俞元愷資質出眾,但如果沒有從小培養,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而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正是傅家給了他極大的幫助。傅聽轍的母親――上一回介紹他跟高朗相親的那位張姨,更是認了他做乾兒子。
國家實驗室在城外自然也有秘密的研究基地,傅聽轍目前負責的項目在那裡進行,他自然也常年都待在那邊。
這幾個月來張姨都在催促俞元愷,追問他相親的後續,俞元愷應付得十分狼狽,但因為種種顧慮,始終守口如瓶。所以這一回傅聽轍難得放假回家,張姨就將他派過來打探消息。
兩人見了面,傅聽轍打量了一番俞元愷的臉色,驚訝道,“聽媽的意思,我還以為你好事將近。”所以應該滿面春風,而不是現在看上去有些憔悴頹唐的樣子。
俞元愷搖頭道,“不行。”
“為什麼?”
“不合適。”
如果有外人在,聽到他跟傅聽轍的對話,估計會被無聊死。因為這兩個人都沉默寡言,即使是在聊天的時候,也儘量精簡語言。張姨就曾經吐槽過兩人,說個話跟秘密接頭似的,別人估計都聽不懂。
最有趣的是學生時代時兩人曾經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某個問題起了爭執,當著教授和全班同學的面開始爭論,然而周圍的人都是一臉茫然,半個字都沒有聽懂。
不過傅聽轍卻已經明白了俞元愷的顧慮。他犀利的指出重點,“愛之則重之,你已經在猶豫了。”
如果不心動,根本不可能猶豫,不可能遲疑,不可能會進退失據。
對於傅聽轍來說,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既然喜歡,那就試試。至少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也許最後會發現眼前這個人,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但俞元愷跟他不一樣。
傅聽轍擁有強大的自信,這不光是來源於他的家世,也來源於他自身的優秀。他從小到大都是同齡人之中最出色的領頭羊,所有人都敬慕他,佩服他,圍繞在他身邊。
他習慣了做決策,所以不會猶豫。
俞元愷看似從小到大都很獨立,但實際上,他所走的路,從來都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別人為他安排好的。當然,他自己很喜歡現在的生活,也覺得這一切很適合自己,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正因為現在很好,所以他才害怕一切變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然而愛情從來都不是能被人掌控的存在。
所以俞元愷的眼中首次露出幾分茫然,他說,“我不行。”
傅聽轍這才真正驚訝起來。
“你不像你了。”他說。他所認識的俞元愷,遇到了自己無法應對的事,應該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設法研究,而不是遲疑不前甚至退縮。更遑論承認自己“不行”。
“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過了一會兒,傅聽轍又說,“你在怕什麼?”
“怕試了還是不行。”俞元愷回答。
其實給高朗的答案不會有第二個,但俞元愷卻不太敢給出去。因為對他來說,走出這一步就沒有退路了。
這也是他最苦惱的地方,因為高朗從頭到尾表現得太……隨意了。所以即使他說自己不是在開玩笑,之後也表現出了相應的誠意,但俞元愷還是很難不覺得他只是想“玩玩”。
他怕的不是自己不能夠接受高朗聲光畫影的生活,而是高朗無法接受這個如此無趣的自己。
高朗想要的那些東西,他給不了。
也許試過之後,高朗很快就會後悔,然後抽身而退。
傅聽轍眼神一動,忍不住問,“他有那麼好?”讓你如此患得患失,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考慮到那麼久之後的事了。雖然俞元愷本來就是這種個性,但傅聽轍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是愛情的魔力嗎?
俞元愷沒有回答,但傅聽轍從他的眼神里得到了答案。
也是,能讓俞元愷這根木頭開了竅的人,即使不是風華絕代,也一定有可取之處。
“這件事我幫不上忙。”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之後,傅聽轍便站起身告辭,不過臨走之前,他還是忍不住給出建議,“但如果我是你,不試如何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