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大手一揮,讓人把她帶下去。

  後者在被押下去的時候,突然掙紮起來:“我知道,我知道之前的事情,還有其他人,我還有證據,我拿他們和你做交易!”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更!

  正文大概十張內完結啦(雙更的話可能是五天內)有想看的番外可以提前點,我會酌情看著寫的

  第137章

  魏寧的父親, 是齊國的戰神,他同老榮國公不一樣, 他生下來便很聰慧, 幾乎可以說是挑選了父母身上最優秀的地方長的, 不僅容貌風姿是一等一的好, 還能文能武, 膽大心細。

  正是因為他不是什麼有勇無謀的莽夫,當他在百姓的心中,威望一日大過一日的時候,便引起了新帝的忌憚。

  把握著軍權,還十分聰明的男人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扳倒的,而且一代不敗戰神的隕落, 會極大的打擊當時的將士的銳氣。

  若是按上叛國的罪名, 那當時“戰神”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肯定會努力尋找出自家將軍隕落的真相。

  皇帝想要巧妙的處理掉這個臣子,也是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不僅如此,因為魏寧父親的難對付,這其中還牽扯到了許多人。

  靜妃背後的家族, 便是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參與了這一件事,他們得到了榮寵, 而她從靜妃步步上爬,成了繼後,又成了如今的太皇太后。

  這件事情,她原本是不想說的, 因為知道一旦說出來,自己的性命便堪憂。

  可是事到如今,為了保住孫兒的性命,她同魏寧做了交易,給了證據,並且自戕,而魏寧安排皇子皇孫們離開。

  她們將會在魏寧的安排下過上尋常百姓的日子,男子今後不得入仕也不要緊,只要能夠活下去。

  而在確定魏寧安頓好人之後,她會引頸自戮,作為對魏家人的補償。

  她受制於人,根本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在目前這種狀況下,她也只能選擇相信魏寧的承諾。

  如果魏寧真的違背了承諾,她也會在黃泉之下等著他,詛咒他生生世世不得好死。

  哪怕這聽起來荒誕,但這是她作為一個祖母,能夠為自己的血脈做的最後一丁點事。

  因為這筆交易,魏寧拿到了很多證據,關於當年的事情,參與的人出乎他意料的多,這可以說明,對當時的皇帝而言,他的父親是多麼令人忌憚的存在。

  這其中許多人,因為算計他的父親得到了升遷和提拔,太弱的被皇帝滅了口,還有一些仍然活躍在朝堂上,擔任著人人艷羨的高官。

  當然了,因為時間的流逝,這些人一部分年老體衰,從朝堂上退了下來,有的人死了,但也不要緊,他們的子孫後代還活著。

  在官場上,向來是講究連坐的,做父親的得罪了當權者,可能整個家族都要受到牽連。

  與之相反,一人得道,也能雞犬升天。

  這群人靠著戕害他的父親,毀了他的小家庭得到的東西,魏寧自然也要讓他們徹底的失去。

  為了這個原因,他原本並不打算在京城這邊久留,最後卻決定暫時駐紮下來,至少待上兩個月,把事情悉數查清楚,不僅要昭告天下,還要清算總帳。

  這個決定是臨時做下的,和起初魏寧的計劃有很大的出入,他到底惦念著遠在燕地的祖母和徐元嘉,等著安定下來,便拿了紙筆,給徐元嘉和王氏寫信。

  王氏的信很好寫,他只三言兩語報了平安,說自己會晚些時候回來,讓祖母不要擔心。

  畢竟王氏也不管政事,她雖然是個有遠見有手腕的婦人,對這些事情不敏感也不了解,只要簡單說兩句,匯報一下他是如何勢如破竹地攻下京都,她老人家就能放心。

  她目前最為操心的,關於他替生父報仇雪恨的事情,他也是簡單提了兩句,這也就夠了。

  徐元嘉的信要難寫的多,魏寧提筆羅里吧嗦寫了一大堆,寫的非常詳盡,足足寫了三大張信紙才停筆。

  誰讓徐元嘉是個心眼比篩子都多的人,他不把情況說的明明白白,萬一有心人在其中煽動,徐元嘉又來個胡思亂想,會錯了他的意,讓外人得逞就不好了。

  對王氏,他報喜不報憂。對徐元嘉,魏寧把要命的幾個點都說了,包括他在現場只抓到代王,而沒有抓到越王的事情。

  最後,他還關心了一番徐元嘉最近的近況,當然也沒有忘了提醒他,一定加強防範,不要因為他這邊打了勝仗便掉以輕心,畢竟這會越王他還沒有抓到呢,對方很可能老早就逃離出了京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越王一開始就沒有在京城當中,一直是代王在代替他。

  畢竟兩兄弟長了一模一樣的面孔,只要稍微用心模仿一下對方的樣子,很容易就會被麻痹過去。

  他在遠處的時候,也僅僅能夠通過對方穿著打扮來判斷誰是姜珞,誰是姜恪,只要真正走近了才能分辨這兩個人。

  就像當時在城牆上,第一天的時候,太皇太后和小皇帝臉露在外頭,他還能確認一下是不是本人,等到後面幾日,這兩個人經過風吹雨淋,顯得又黑又憔悴。

  再到後面,披頭散髮的,從遠處看,只能看過相似度很高的輪廓,直到他君臨臣下,才發現被砍頭的那兩個是身形相似,模樣有幾分相像的假貨。

  作為一個從小就能分辨這兩兄弟的人,他都如此,更何況他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