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從突厥到大燕,是先經過大齊,再抵達燕國的,當然,以的是胡商的身份。

  畢竟胡商走南闖北,什麼國度都去。

  齊國因為內亂等原因,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除了京都,還有京都周邊的一些都城依舊繁華,多地百姓連吃飽飯都難,常年挨餓,看起來自然面黃肌瘦,也沒有什麼精神氣。

  魏寧這邊就相對好得多了,他現在的江山,本就算是他一手打下來的,誰不聽話,他就砍了誰的腦袋。

  雖然這做法聽起來十分簡單粗暴,但意外的很管用。

  而且他底下一大幫子能人,迅速把新朝建起來之後,就開始推崇律法。

  燕國王君可能準備造反準備了許多年,律法的各項制度非常完善。

  阿史那克魯看著周圍的風景,也點點頭:“看來這位大燕的新王還是有幾分能耐。”

  他是聽說過魏寧的事跡的,對方的手段十分鐵血,從來不同那些嘰嘰歪歪的文人扯皮,有人想要撞柱子勸諫,他就直接讓了侍衛抓住那人的手腳,壓著腦袋往柱子上撞,撞了個頭破血流,也就沒有什麼人敢忤逆王君了。

  不僅如此,燕王在律法上也用的是重刑,採用了連坐等方式,舉眾鬧事,也絕不姑息,完全不搞法不責眾那一套。

  其實魏寧一開始,也是想過了懷柔政策的,但是因為國才新建,亂象叢生,徐元嘉勸了他許久,他才下定決心動用重刑。

  當年齊文帝給弟弟淮安王的封地雖然很大,但絕對算不上富裕。

  淮安王倒是弄了很多錢,可他的封地內絕大部分地方都窮,百姓過得也很苦。魏寧打下來的周邊大多數州城也是如此。

  盤踞一方,擁有諸多田地的世家大族永遠是富裕的,可被剝削的百姓則十分窮苦。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連飯都吃不飽的百姓,是不會去講究什麼道德廉恥的,他們信奉的是拳頭最大,叢林法則。

  徐元嘉幼年時候是吃過苦頭的,他該慶幸的是,養父母家日子還不算太苦。

  各大州城亂鬨鬨的沒有人管,官匪勾結,沆瀣一氣。人再多,地再大,沒有安定的環境,就不可能富裕的起來。

  魏寧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他立下的嚴刑要了很多人的命,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前他看起來罪不至死的普通人。

  那些時日,他聽著底下人匯報上來的數據,都會連夜連夜的睡不著覺,赤紅者眼睛,閉不上眼。

  還是徐元嘉替他調了助眠的香,讓他夜裡喝了酒,才讓魏寧順利睡下。

  好在大力整頓之下,不管是市場還是其他方面,都迅速穩定下來,而且那些盤踞一方的世家被魏寧打掉許多。

  他練了那些兵,暫時不和齊國打,只和“自己人”打,願意保全自己,找門路的,徐元嘉一律來者不拒,把錢收著。

  然後一轉頭,他就因地制宜,同魏寧討論如何壓制世家,一個龐然大物,有優點的同時也有極大的弱點。

  一些在本地口碑極好的世家他們都沒怎麼動,但做的太過的,魏寧就直接打上門,把當地攪了個天翻地覆,接著把世家的土地分給了那些租種天地的佃戶。

  不是沒有世家對自己如今的情景做出挽救的,他們想了很多法子,比如說同齊國聯合,派人刺殺作為王君的魏寧,甚至還包括什麼美人計,亂七八糟的計謀都用了個遍。

  但這些計策,在魏寧的絕對武力面前,統統都沒有用。

  他們也不想想,原本的戎狄已經足夠兇殘吧,魏寧一來,還不是敗了。

  而且換作是其他人,打了這麼多場勝仗,指不定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得意自滿,剛愎自用。

  可偏偏魏寧沒有,他都這麼厲害了,還半點都不鬆懈,而且只要說的東西有理,其實他都會聽,並且虛心採納。

  天底下怎麼會有魏寧這樣的人呢,可偏偏就有。魏寧在國君方面,已經在努力地做,而且做到堪稱完美了。

  被他剷除的世家恨得牙痒痒,可除了苟延殘喘的活著,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當然了,魏寧表示自己其實是個很驕傲的人,可天天被自己的燕王妃打擊,他都不知道驕傲兩個字怎麼寫了。

  阿史那克魯聽著自己的心腹嘮嘮叨叨地講了一路,對燕國的王君充滿了好奇之心,

  不過他的目標肯定還是在自己的親兒子身上,他要親自確認,然後再想辦法把人帶走。

  他心愛的兒子,可愛的心肝小寶貝,他阿史那克魯來了,就絕對不會獨自一人回去。

  突厥汗國使臣悄然拜訪的事情,魏寧已經了解的很清楚了。

  他的桌子上擺了一張長長的單子,上面是徐元嘉列出來的交換條件。

  其實期間修改過許多次,現在桌子上的這張,已經是改完之後的最終版。

  魏寧對接下來的會面,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為了表示這一次大燕對突厥的重視,他甚至安排了徐元嘉來同那些狡猾的使臣談話。

  一想到阿史那克魯的臉,他幸災樂禍,喜氣洋洋。

  每次看到徐元嘉坑別人,他都是這麼開心的。

  就在這種喜悅的情緒中,他得知使臣當中並沒有阿史那克魯的存在。

  “不可能沒有,這一定是對方製造出的幌子。”魏寧斬釘截鐵地對徐元嘉說,“你放心,到時候我一定一眼就能把他從人群里逮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