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溫聲說:“雖然知道元嘉是關心在意我,可是你這樣說,我還是會很傷心。”

  徐元嘉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魏寧鬆開手來,便聽得徐元嘉吼他:“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死了我也會傷心!”

  魏寧的父親,便是年紀輕輕死在了戰場上。還想要他徐元嘉,同魏寧母親一樣那個傻女人一樣,替他殉情麼,根本不可能的。

  他只會氣死老太太陪魏寧一家團聚,然後過得幸福美滿,讓魏寧後悔死。

  這是魏寧兩世為人,第一次看徐元嘉這麼情緒失控的樣子。

  沒有往日的從容淡定,異常鮮活,還有點可憐,又有點讓人心疼。

  他再度把徐元嘉擁入懷中,把對方摟得很緊:“元嘉,你別哭了。”

  徐元嘉說:“你哪隻眼睛看到我哭了?”

  魏寧的聲音悶悶的:“兩隻眼睛都看到了。”

  徐元嘉說:“那是我眼睛裡進了灰,你看我掉眼淚了沒?”

  魏寧撇撇嘴,就是這種要哭不哭,眼眶通紅的倔強樣子才讓人心疼啊。

  但這話他沒敢說,怕被徐元嘉打死。

  他把徐元嘉壓到床上,親了親世子夫人發紅的眼睛,又親了親他的鼻子,還親了親他柔軟的嘴唇。

  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魏寧便翻來復去的把世子夫人睡了一遍又一遍。

  最後兩個人都精疲力盡了,他才摟著徐元嘉說:“你相信我,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一定,所以你也要等我回來。”

  第89章

  如徐元嘉所言, 京城之中,並沒有太多的精銳之師可供魏寧驅使, 皇帝思來想去, 同魏寧在城中商議許久。

  魏寧的意思是, 軍中不容二主, 若是將領之間過大, 最後商議的結果是,給了魏寧一道密旨,許魏寧領兵之權,而非輔助。

  但魏寧需立下軍令狀,他便是不能打勝仗,也絕不能打敗仗, 否則只能以死謝罪。

  不僅如此, 皇帝還許他自己挑選人馬,帶了兩千自己一手調教的新兵前去增援。沒錯,只有兩千。

  魏寧作為尚書省左侍郎,對齊國的人口再清楚不過。初建國之時, 大齊因為戰亂的緣故,登記在冊人數不過兩百萬戶,如今三百年下來, 也經過大大小小的戰亂、天災,人數增長到近千萬戶,如今有四千萬人。

  因為人口眾多,朝廷也養了大量的軍隊, 齊國的禁軍,共有近六十萬人口,但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鎮守在各個地方,想要迅速調動起來,並非皇帝一道聖旨就能輕易調動的事情。

  雖然齊國一直對外吹噓百萬大軍,但滿打滿算,朝堂能夠調動的不過三十萬大軍。

  此次侵犯齊朝的胡人是位於北方的戎狄,戎狄作為蠻夷之國,一直被講究禮法的齊朝瞧不起,戎狄不過是個小國,整個國度人數也不過三百萬餘人,精銳之師滿打滿算就十萬,此次戎狄出征的軍隊,對外說是十萬,但魏寧很清楚,對方可能也就五六萬。

  三十萬人對上五六萬,完全是碾壓性的人數,結果齊朝卻被戎狄打的節節敗退。

  不僅是因為戎狄驍勇善戰,能夠以一當十,更重要的原因是,齊國的軍隊實在是太弱。

  重文輕武這麼多年,各地的軍權被牢牢地把控在文官手中,即便武官能夠擔任要職,也會被各種打壓。

  在建國初期,齊國還有名將,但後兩百年,出,也僅僅出了魏寧祖父,還有魏寧父親這樣的軍事奇才。

  便是這樣,榮國公能夠有如今的榮耀,也是因了魏寧祖父已殘,父親早早死在戰場上,只剩孤兒寡母,人丁稀薄的情況。

  而魏寧能夠得到今上如此重要,也是因為他是一個出眾的文官的緣故。

  魏寧前世走的是武官的道路,身在軍營,自然知道武官在朝中的處境有多糟糕。

  軍隊士氣低落,軍中的新兵,有些甚至都提不起一石糧食,和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並沒有什麼區別。

  儘管在文官的治理下,齊朝十分富饒,年年國庫豐盈,但齊朝的軍隊實在是太弱了,不管是糧餉,或者是裝備,都遠遠比不上戎狄的精兵。

  這樣的一支隊伍,莫說是三十萬大軍,便是百萬大軍,也要在戎狄的攻勢下節節敗退。

  現在齊朝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在老將的帶領下,去鎮壓來犯的戎狄,可結果卻是,齊國大軍非但沒有被奪回城池,還被打得落花流水,折損了五六萬人。

  這五六萬人,都是衝鋒在前陣的精銳,如此大的損傷,更是令齊國大軍元氣大傷,大軍不敢折返,只占據了一座城池,和戎狄大軍僵持。

  臨陣換將的旨意,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從朝堂中送到了前線霍無狄手中。

  一開始,皇帝派出的軍隊,是由皇帝安排的一個文官趙文利,結果對方瞎指揮,十萬精銳之師大軍,對上戎狄的軍隊,直接就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便是如此,軍中還一直瞞著,一直到瞞不住了,皇帝大怒,才加派人手支援,順帶砍掉了趙文利的腦袋。

  然而第二個是武官,也敗了。

  霍無狄便是第三人,他其實是魏寧父親的舊部,也不是沒有指揮軍隊的能力,可如今士氣低位,戎狄氣焰囂張,他的能力,也僅僅限於同戎狄僵持,死死地守住對方的前進攻略的步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