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倒是痴情。”

  皇帝對愛重妻子的人並沒有什麼厭惡之心,畢竟他這一生中最愛的人便是先皇后,也正因為先皇后的託付,他才早早的立下太子。

  即便太子做了幾次錯事,他也不忍心廢了嫡子的太子之位。

  至於其他的女人,作為皇帝,為皇家開枝散葉是他的責任。

  魏寧本來就娶了男妻,自絕了魏家嫡系這一脈的香火,他看了眼魏寧的臉,想到魏寧那死去的父親,心軟了些。

  “朕又沒叫你跪,起來吧。”

  敲打完了魏寧,他讓魏寧回他的尚書省去。

  又說代王:“朕知道皇兒是好意,只是旁人的家務事,你莫要多管,天底下這麼多事,你一個個如何管得過來。”

  臣子當然是比不上親子更重要,敲打魏寧,是覺得臣子不顧皇家威嚴,但見魏寧在自己面前,依舊溫順恭謙,他心中自然舒坦許多。

  至於代王姜恪,這些時日以來,齊文帝的身體越發不好了,就這短短几個月的功夫,他還生了場大病,花了許久才養好身體。

  年輕的時候,文帝病了,短短几日便能大好,這一病,越讓他覺得身體大不如前。看到年輕俊美,各方面十分出眾的兒子,對方做的再好,越得民心,他越是忌憚。

  即便代王看起來無欲,出手干涉魏寧的事情,也是為了魏寧能有香火。但魏寧娶男人的事情,是他同意了的,這魏寧自己沒提,姜恪卻要如此,不是打他臉麼。

  代王道:“父皇所言極是,是兒臣思慮不周,日後定然謹遵父皇教誨。”

  “罷了,此次賑災之事,你們幾人做的極好,朕會論功行賞,今年免青州的稅賦之事,朕也准了。”

  “,”

  代王臉上自然而然流露出幾分喜色:“兒臣替青州百姓謝過父皇。”

  “何須你來言謝,這本就是朕的責任。”

  他話鋒一轉:“太后得了你抄的那一份佛經之後,身體大好。前些日子,我生了場病,向你祖母借了過來,如今又教她要了回去。”

  太后雖然是皇帝生母,但也沒有皇帝這個天下之主來的尊崇。太后有的東西,他自然也要有。做兒子的從母親那搶東西,總歸是不好聽。當然,做父親的問兒子要東西,也不能說得太直白。

  姜恪心領神會:“孩兒許久未曾見過道林大師,這些時日在青城看盡生死離別,心中頗有所獲,想回普濟寺小住幾日,同大師探討佛法,還請父皇恩准。。”

  兒子聽話,皇帝心裡舒服了幾分:“你這孩子,朕還想陪你多留幾日。”

  話是這麼說,結果代王只在宮城中待了兩日,便起身去了普濟寺。

  魏寧此行,有功無過,便是大多數功勞全部都推到了代王身上,該賞給他的,皇帝也沒落下。

  只是魏寧如今已經是尚書省右僕射,他上面的官員,又沒有什麼錯處,金銀珠寶這一些,賞賜未免也太過平凡。

  魏寧遞了張摺子,給皇帝,為他的世子夫人,求了一個三品的誥命。

  他的祖母,因了榮國公的緣故,早就是一品誥命夫人,魏寧想替祖母討封,也沒有那個必要。

  至於徐元嘉,他不肯留在青州,如今青州城刺史已經有人擔任了,徐元嘉又一心打算從科舉入仕,魏寧便放棄了為徐元嘉謀求一官半職的打算。

  他是從二品的官員,為自己的夫人討個三品的誥命,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誥命夫人,有俸祿,無實權,但品級擺在那裡,徐元嘉行事也會更為便利。

  此次魏寧這個世子夫人在青州城中的功勞,齊文帝也是知曉的,封徐元嘉這個誥命,他一點也不手軟,魏寧這摺子遞上去,沒幾日便下來了賜封的摺子。

  賜封的這一日,魏寧特地回來的早些,為的便是看徐元嘉的樣子。

  他回了府,特地讓人不要驚動世子夫人,自己暗搓搓躲起來,在房樑上往下看,領了旨謝恩,滿懷喜悅地把領旨的公公送走,當然也識趣地給了不少銀兩,人都走光了,徐元嘉的態度立馬回復如常。

  魏寧方從房樑上跳下來,見他如此,問他:“怎麼,得了三品的誥命還不高興?”

  徐元嘉看他:“你怎麼回來的這麼早?”

  “當然是為了欣賞夫人的喜悅之情,可惜喜悅沒看到,倒是看到了一張臭臉。”

  徐元嘉瞥了魏寧一眼:“我不高興是因為發現某人還有做梁上君子的愛好。”

  其實高興歸高興,只是多欣喜若狂倒不至於。

  他作為男人,雖然是為人男妻,但不能像女子那樣打入京城那些誥命夫人的圈子裡。

  這誥命拿來,也就是多點俸祿,名聲好聽,對他來說,其實用處也不大。

  更準確的說,目前他沒有碰到需要用這名聲的場合。

  “今兒個還有一個消息,代王離了京城,去了普濟寺,應當要等到為陛下抄完佛經,才能回來。”

  徐元嘉眼睛一亮:“這佛經要抄多久?”

  “他為太后祈福了幾個月,為陛下的話,應當也是差不多時間。”

  遠香近臭,代王在民間名聲太大,若是每日都同其他皇子一般上朝,難免會惹了皇帝猜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