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元嘉把靴子穿好:“誰說我要回去了,都說了要同你一道走,便不會提前走一天。”

  開什麼玩笑,代王就在這裡待著呢, 從這些天代王的表現來看, 對方興許沒有他料想得那麼險惡不堪,可那菩薩皮子底下鋪著的絕對不是什麼純白無暇的靈魂和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莫說是魏寧,就連他這個心懷芥蒂的人,對著代王的時候, 都有時候會恍惚。

  他不覺得自己這是被對方聖光普照給度化了,只覺得代王著實有些邪門。

  萬一幾個月不見,代王把魏寧的心給拐跑了怎麼辦。

  他徐元嘉可不要一個身在此處, 心懷他人的男人。

  確認徐元嘉沒有走的意願之後,魏寧鬆了口氣。不管怎麼樣,多一個人留下來,多一分助力。況且徐元嘉長了一張這麼漂亮的臉, 青州離京城路途遙遠。

  為了避免徐元嘉被拐,他肯定得安排兩個人一路隨行保護他,那就至少要帶走三個。

  所以徐元嘉留下來肯定還是比走更好。

  他這如釋重負的聲音落在徐元嘉的耳中,後者唇角的弧度都上揚得厲害了幾分。

  第一日施粥,次日大廚們依舊天不亮就起來煮粥。

  好在給災民的粥也比較簡單,在外頭搭上爐子,上面架一口大鍋,一些大米,摻進去玉米粒、高粱米之類的粗糧,隨便加點水,一邊煮一邊攪拌,在粥煮開之後,直接用勺子倒給在外等候的災民。

  有了第一天做例子,第二天的災民秩序容易維護了許多。

  先前來安撫民心的代王姜恪沒出來,換的是他們此次同行的一位官員,是個年逾不惑的六品官員,長得甚是慈眉善目,非常有親和力。

  他代替了姜恪的位置,負責安撫群眾。

  姜恪同魏寧,作為此次賑災中身份最高的兩個人,則負責處理此次青州大災留下的大量公務。

  魏寧隨便吃了燕八給蒸的窩窩頭,走入大堂,便問:“那些公務擺放在哪?”

  姜恪這個點也已經起了,見主事的都到齊了,跟在代王身邊的書童便道:“王爺和諸位大人且隨我到這邊來。”

  小童在前頭帶路,很快就在一堵鐵門前頭停了下來。

  刺史府邸占了地勢高的便宜,存放戶籍文書和其他重要檔案的地方滴水未進。

  魏寧瞥了一眼,便發現門像是被人撬過了:“這是沒找到鑰匙?”

  按理來說,這刺史府又沒遭到洪災的侵害,沒道理一把小鑰匙會被人拿走。

  那小書童道:“我們找到此處的時候,門就已經是如此。裡面的東西也被人動過,還有些公文被人亂翻亂丟,好在經過查看,每一份檔案都保存得十分完整。

  ”

  那些如蝗蟲過境一般的暴民是衝著府上的糧食,還有那些值錢的金銀來的,這裡的書不能吃也不能賣錢,他們對此興致缺缺,而且在這種沒有什麼人的地方打砸搶也是浪費力氣。

  有幾處架子被人用鐵棍象徵性地砸了幾下,明顯不自然地凹進去一大塊,其他倒沒有特別明顯的損失。

  有人嘀咕了一聲:“這群暴民倒知道書金貴,不能亂來。”

  魏寧沒吭聲,他上前去,隨便翻了一些,就隱隱覺得有些頭疼。

  根據益州那邊遞來的摺子,青州刺史被殺,死的也不只是他一個,那些為刺史為虎作倀的,有些或許無奈為之,有些或許不知情,都被失去理智的暴民一起殺死,屍體被湍急的洪水沖走。

  那些積壓在尚書省的摺子,雖然艱難,可都是魏寧熟悉的東西,處理起來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但這青州刺史府的東西,都放的亂七八糟的,毫無章法。只死了青州刺史一個也好,偏偏那些暴民把那些輔佐的文官也殺了。

  能夠找到的知情人,也就是幾個當時沒等官老爺發話,就去洪水中救人的衙役。這些也都是些普通人,父母妻兒都在這青城,按照青城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根子還沒壞,惦記著父母妻兒,鄉里鄉親。

  一些只會幹蠻力的衙役能有什麼用,想都不用想,一問也是三不知,只能在這幾日幫著他們的人做些施粥的差事,乾乾苦力,別的什麼也問不出來。

  “那些打撈上來的屍體,沒人來認領?”

  小童搖搖頭:“沒人來,屍體都在水中泡漲得不成人樣了,之前那些官員的親人,也不知道在不在,就算在,估計也不敢來。”

  當初出了這種事情,便是再怎麼心疼自己的兒子丈夫,那些老弱婦孺也不敢和狗官以及他的狗腿子們攪和在一起。

  難民那麼多,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被激憤的群眾給弄死,沒人想冒這個險。

  魏寧想了想,這事情也能理解:“除了那些官員的,其他人的也沒人來嗎?”

  那小童看了眼代王,又說:“我聽他們說,這些百姓家中已經沒了余錢,購不起棺材。”

  很多人的家都被衝垮了,活著的人還要過日子呢,總不能各個都去賣身葬父。就算他們肯賣,也得有富貴人家買啊。

  魏寧嘆了口氣:“既然如此,找些柴火,把那些屍體給燒了吧。”

  人話音剛落,周圍的人便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

  代王沒說話,但有其他官員質疑魏寧的決定:“便是沒人來認領,也得入土為安才是,這裡頭好些都是無辜百姓,若是將人挫骨揚灰,怕是會激起民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