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剩餘的一半,則是因為官府解救不力。

  青城擅長水性的主要是漁民還有一些青壯年, 女眷和小孩子少有,大部分人自身尚且難保,自己的親朋好友悉數救出來就夠嗆,哪有那個能耐和精力去解救其他在水中泡著的人。

  在水中泡了兩日,靠民眾自發組織自救,等到大雨總算停了下來,雨水漸漸褪去,那些平日裡對老百姓吆五喝六、趾高氣昂的官兵老爺,才姍姍來遲。

  有死了親緣手足,極其憤怒的百姓把縣官老爺抬起來,扔進水中。

  那官老爺在冷風中瑟瑟發抖了許久,靠著會水性的衙役劃著名竹排,才把人給救了出來。

  救人的時候,官府都這麼不作為,後面放糧倉救濟災民的時候就更加了。

  因為青城水患,城中糧店糧價飛漲,有的人沒死在洪水當中,反倒被餓死了。

  被衝垮的堤壩還需要人來修建,若是再下幾回雨,淮河水位上升,便又是一場災禍。

  這次受災這麼嚴重,又是天災又是人禍,那當地的官員一直在簡單粗暴地處理難民,遞上去的摺子壓下來,死人的數目直接少報一大半。

  最後還是那些難民流竄到了周邊城鎮,被逼得無奈的難民暴動,事情壓不住了,才抵達聖聽。

  朝廷已經為災民撥了款項和糧食,可惜那些災糧在途中經過層層剝削,到難民手中,也不能剩下多少。

  魏寧未曾到過青城,可也該知道,這偌大一座城池,本不該是這般滿目瘡痍,毫無生氣的樣子。

  見浩浩蕩蕩一群人進城,許多人只是麻木地抬起頭看他們一眼,便繼續低下頭來。

  看上去倒是一隻大肥羊,可這些人一個個身強力壯的,他們哪裡搶得了這些人的東西。

  至於來往的商隊,基本都是黑心商人,和官老爺沆瀣一氣,哄抬物價,不顧百姓死活。

  官逼民反,災民暴動,這青城的城主一家得了風聲卷了銀兩心軟跑了,縣官被激憤至極的暴民殺了。

  糧食被哄搶的暴民搜刮出來,讓剩下的人吃了幾天飽飯。

  但那也只是幾天的飽飯而已,帶著暴民暴動本也不是什麼頂好的人,死了縣官,又來了山匪頭子。

  青城物價居高不下,有能耐的,能跑的拖家帶口跑了,跑不動的,是投機倒把的商人,然後都是些老弱婦孺,以及戶口難以遷出去的難民。

  而且發現了疫病之後,就更不讓人跑了。

  見到這哀鴻遍野,便是路上抱怨的官員也閉了嘴,平日裡待在京城養尊處優,只聽得死去百姓的數字,面上擔憂哀切的樣子在真切,內心大多數也無動於衷。

  但真的來到了青城,見了這場景,就會發覺,這路上那麼點辛勞根本不算什麼,這青城的普通百姓才是遭了大罪。

  一眾達官貴人,都是坐在馬車裡,進城之後,魏寧便把小窗的帘子卷了上去,默默地觀察著城中情況。

  徐元嘉雖然是個冷血動物,可看著青城這些百姓,也覺得有幾分憋悶。

  他機靈的很,雖然養父養母並不疼愛他,但他懂事起,便靠著自己聰明的腦袋瓜子沒挨過肚子。

  居住的小山村不大富裕,可也是依山傍水,沒聽說哪戶人家,能幹得動活的把自己餓死。

  餓肚子是世界上最為難受的事情,他在很弱小的時候,嘗試過那種滋味,短短的兩天,像是過去了一輩子那麼漫長。

  這些人已經餓得脫了形,比他救下的乞丐沈三石更為悽慘虛弱,看起來就知道餓了許多天。

  魏寧看著外頭,徐元嘉則是看了幾眼,便把視線收了回來。

  他冷靜理智得多:“我們帶來的這些糧食,十分有限,頂多也是撐上一時,青城的糧價若是降不下去,還是會有更多人死。”

  魏寧放下帘子:“青城如今缺一個好的領導人,但不管是我還是代王,都不可能在此地久留。”

  他們只是來此地賑災,大部分人的賑災,再好的,也是送到了物資,後續會發展成什麼樣,災民需要多久才能恢復過來,根本不在朝堂的考慮範圍內。

  最多一封奏摺遞上去,朝堂減免了青城本年的賦稅,可想要迅速恢復過來,並不只靠這一些。

  便是心中對代王不那麼喜歡,他也不得不承認,幾位皇子當中,代王對這些百姓最有憐憫之心:“這些百姓應當感謝今兒個來的是代王。”

  “子規的意思是,為了拉攏你,代王便是作秀,也會作得到位一些?”

  魏寧面無表情地說:“不,我不是這個意思。矮子裡拔高個,其他人更垃圾而已。”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魏寧拉開帘子,發現是個孩子,攔住了車隊的去路,他生得十分玉雪可愛,身上穿了破破爛爛的衣服,只是因為挨餓,顯得有些面黃肌瘦,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看起來十分惹人憐惜。

  他梆梆的磕著頭,稚嫩的嗓音奶聲奶氣得懇求:“求求好心的大老爺,施捨給我們一些吃的吧。”

  在最前頭的,是代王的馬車。

  代王最是心善,掀開車簾一看,便心生憐憫,聞言吩咐下人,給了那小孩一盒糕點。

  徐元嘉湊到魏寧的旁邊,自然也看到了這副場景,他看了眼那孩子,又看了看如同菩薩一般散發著聖光的代王,只說了句:“他不該給那孩子吃食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