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下令代王,尚書省右僕射魏寧前去青城治理水患救濟災民的旨意,果然在次日便傳達到了府上。

  這次前去賑災,本來就缺乏人手。

  魏寧作為尊貴程度僅次於代王的人,往隊伍里多塞幾個自己的人,自然也沒有誰會說他什麼。

  王氏不忍離別,沒有來送他,但為魏寧準備了馬車和若干人手,以及慣用的器物,幾輛馬車和十來個伺候的下人。

  都是身強力壯,手腳麻利的家丁,路上能照顧魏寧,去了青城,也能為救濟災民多出一份力。

  徐元嘉脫了有些繁複的外衣,換了身十分樸素的長袍,頭上束髮的玉冠也換成了一支木簪。

  衣著簡陋,卻沒有令他失卻風華,反而添了幾分書卷氣。

  在城門處,魏寧的隊伍順利得同代王和朝堂的隊伍會和。

  燕京十二衛中,他留了八個,自己此行帶了四個。這一回同在花城一樣,仍然是燕十二替他趕車。

  隊伍浩浩蕩蕩地出城,燕十二敲了敲車廂:“少爺,代王的侍衛過來上,請您和他同乘。”

  魏寧想也沒想:“替我拒了,我自個又不是沒馬車。”

  徐元嘉心念一動:“這位代王,子規似乎很少向我提及。”

  皇帝幾個兒子中,魏寧說的最多的,便是太子和繼後生的二皇子,年幼的皇子也就算了,年紀太小,生母的份位也不高,不成氣候。

  但幾位成年的皇子當中,只有五皇子,魏寧幾乎不怎麼提他,明明從血緣關係上來講,五皇子才是魏寧最為親近的那一個。

  魏寧反問他:“元嘉心中,代王是什麼人呢?”

  “代王在百姓間的名聲很好。”幾位皇子當中,就數這位代王最有傳奇色彩。

  他年紀比魏寧小,自然也比作為魏寧表兄的代王小。

  當年代王出生的時候,他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但後來大了些,代王就在民間聲名鵲起,有人說,代王是天生下凡的仙童,還有人說,代王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轉世。

  真有觀世音菩薩,那怎麼還有那麼多信徒過得那麼困苦。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

  徐元嘉不信神佛,對代王是菩薩下凡的說法也是嗤之以鼻。

  見魏寧還盯著他看,似乎在期待他說些什麼,徐元嘉也不知道魏寧同代王關係如何,他斟酌一二,只發表了較為中肯的評價:“能得民心固然好,但代王的盛名太過,未免太辛苦。”

  “哦?元嘉何出此言?”

  姜恪身邊的那些人,一個個都把代王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在百姓間,甚至還有不少代王的信徒。

  徐元嘉這樣的說法,他倒還是頭一回聽說。

  “我也沒說不好,只是倘若是我,絕不願意做那樣的善人。”

  人善被人欺,他也聽說過不少代王的事跡,如果說,代王不是皇帝兒子,放在尋常人家,怕是會被吃得骨頭都不剩。

  像這次賑災,作為皇子,代王大可等到災情已經穩定,再去安撫民心,這個時候,人也無需涉險,倒是好處撈了一大把。

  而且同代王有關的故事中,代王儼然是真善美(冤大頭)的化身。

  那倒也是,徐元嘉這人,是徹頭徹尾的真小人,君子這個詞和他沾邊的地方,就只有徐元嘉的外貌。

  前世的時候,徐元嘉還虛以委蛇一下,當上僅次於皇帝之下的權臣之後,睚眥必報的性格暴露無遺,連樣子都不肯裝一下。

  想到這一點,魏寧又有幾分興致索然,他只道:“代王是什麼樣子,等到時候,你親自同他見面,就知道了。”

  見魏寧不肯多少,徐元嘉便從箱子中抽出一本有關治理水患的書看起來。

  路上顛簸,車廂內又昏暗,車廂頂上的角落有一個四四方方的格子,鑲嵌著一顆碩大的夜明珠,倒也不怕看壞他的眼睛。

  代王的人來請了一回,便沒有再出現過,他們從清晨出發,不休不眠地趕路,一直到夜深人靜,才停下來休息。

  因為是空曠的郊外,隨行的將士便停下來安營紮寨,負責看守災銀和糧草的將士輪換守夜。

  魏寧帶來的這些人,則幫著在空地上架起了鍋,準備煮東西吃。

  在車裡坐了許久,便是可以把帘子捲起來,也覺得憋悶,車子停下來,魏寧熬了一刻鐘,聞著外頭食物的香氣,還是跳下了馬車。

  車裡雖然也備了糕點,但都是些乾巴巴的東西,哪有熱氣騰騰的食物來得誘人。

  徐元嘉見他出去,也放下手中不曾離過的書卷,就像個小媳婦一樣,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後頭。

  此次出行,代王身份最為貴重,其次是魏寧,還有一些是工部和戶部的官員。

  魏寧下來的時候,這些人比他還早一步,已經把姜恪圍在了中間,宛若眾星捧月。

  姜恪雖然聽著眾人的討好吹捧,心思卻一直放在魏寧那輛馬車上

  見帘子掀開來,他便朝著魏寧的方向,露出一個笑容來。

  代王本來就長了一張悲天憫人的面孔,他一笑,便更讓人身心愉悅,引得他周圍圍著的人幾乎目眩神迷,忍不住在心中誇讚代王天人之姿。

  沒當著姜恪的面夸,是因為代王身份尊貴,只誇讚容貌,是對皇子的僭越,也太過失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