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如有神助(三更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旁孫修容見淑妃臉色不好,忙將林昭儀拉開,淑妃便頭也不回地走了。林昭儀還欲跟上前,孫修容攔著說:「姐姐,別叫淑妃娘娘一口惡氣出在您身上。」

  林昭儀幸災樂禍般地說:「我等這一天好久了,倒是要看看淑妃能不能坐得住,要看看皇后娘娘又會如何排擠兩位皇子,她平日裡對二皇子那麼親昵寵愛,可她這麼狠毒的人,一定說翻臉就翻臉。」

  孫修容卻道:「父親來信說,皇上此番出征,比不得打羌水關外的南蠻那麼容易,姐姐啊,先祈求皇上早日凱旋,平安歸來才是正經。」

  林昭儀面色一峻:「這麼嚴重?」

  此刻皇后已在眾人的簇擁下回到上陽殿,她穿著方才雍容華貴的鳳袍端坐寶座之上,不多時,內侍們就把秋振宇引來了。

  讓秋振宇意外的是,玉階之下大殿的中央,擺了一張梨花木椅。

  「老臣……」秋振宇欲屈膝行禮。

  「父親不必多禮,坐吧。」珉兒客氣地打斷了他。

  秋振宇渾身一震,父親?皇后稱呼他父親?那年初夏再見面至今,他可從沒聽皇后喊自己一聲父親,在府里準備大婚的三天,十八歲的姑娘幾乎不說話,之後再見,她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張口閉口「秋大人」。

  「時下還是正月,天氣寒冷,父親可要謹慎添減衣衫,莫要為了國事繁忙,疏忽了自己的身體。」珉兒和氣地說著,「日前命人送去宰相府的補藥,父親可有服用?」

  秋振宇怔怔地看著自己的女兒,他膝下子女眾多,子子孫孫嫡出庶出,的確有好些被疏忽的不大了解的,可終究是自己的孩子,唯有眼前這一個,好像強行用血脈維繫一縷關係,實則彼此是最水火不容的存在。她口中的父親,她送來的補藥,不啻是催命符。

  「多謝娘娘關心,請娘娘保重鳳體,娘娘如今身懷皇嗣,更是無比貴重,祝願娘娘能為皇上生下嫡皇子。」秋振宇鞠躬行禮,但見清雅上前來,恭敬地說,「宰相大人,您請坐吧。」

  秋振宇不得不坐下,而才坐下,就聽皇后道:「皇上遠征西平府,朝堂且靠大臣們共同維持,父親身為宰相首輔,責任重大。還望這段日子裡,父親能與我齊心協力,維護前朝後宮的安寧。」

  秋振宇抱拳:「老臣責無旁貸。」

  珉兒輕嘆:「奈何朝中許多大臣容不得我,皇上在京時便屢屢上奏,要皇上剝奪我的權力乃至廢后,仰仗父親在朝中顯赫,我才得以周全。如今皇上遠征,難保留守的幾位心存歹念,希望父親能繼續保護我,也保護我腹中您的孫兒。」

  秋振宇咽了咽唾沫,到底是她的女兒,趙氏死前曾說過,他們父女其實很像。不錯,他們都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而現在皇后顯然是在和自己打商量,挑明了說別想趁皇帝遠征時顛覆朝綱。

  說實在的,秋振宇還沒有這個實力顛覆朝綱,一則他沒有兵權,秦莊遠在紀州,等他前來支援,皇帝也能殺回來了。再則,建光帝的蹤跡依舊難以尋覓,他還沒有放棄,只有找到了建光帝,找到了趙氏皇朝的血脈,他才有立場掀起動亂,就像皇帝此番出征前在百姓中製造的話題,而這也讓秋振宇對皇帝另眼相看。他的敵人,越來越沉穩強大。

  秋振宇抬頭看著女兒,可笑的是,仿佛正是他的親生女兒,催化了這一切。

  「娘娘放心,老臣曾說過,秋家上下百餘人的性命都在娘娘肩上,而我們也必定為了守護娘娘赴湯蹈火。」秋振宇咽下心中鬱悶,他還要等,他和秦莊都在等。

  這一次梁國和贊西的挑釁,離不開秋振宇的陰謀,他不能明著去竄通敵國,可是項曄鎮守紀州城的那些年裡,項曄還是個孩子的那些年裡,秋振宇早已經代表趙國與各國有所往來,在梁國和贊西的朝堂上,亦有他的人脈。但他原本的目的,並不是掀起龐大的戰爭,可他完全低估了皇帝的魄力,做到第五年皇帝,項曄那個人竟然還那麼血性。

  可是一國之力對抗兩個聯合的國家,並非易事,此番出征前途未卜,秋振宇不到關鍵時刻不會情意動搖朝綱或是對付他的女兒,皇帝隨時可以殺回來,只要能守住根基,就算丟了邊關幾座城池也無妨。他不能輕舉妄動,現在女兒要求他的保護,他也只能唯命是從。

  父女之間的對話說完了,秋振宇被內侍禮貌地引領出門,宮女們來收走了那張梨花木椅,珉兒冷冷地說:「劈柴燒了吧,不要留下了。」

  清雅一笑,攙扶皇后起身,卻見她捂著胸口似乎犯了噁心,忙問道:「娘娘害喜了?」

  珉兒搖頭道:「你幾時見我害喜過,我是喊了幾聲父親,才噁心得慌。我是我娘生的,沒有父親的。」

  說來,皇后不害喜不難受,臘月除夕和元旦,大宴之上和平日無異,她的酒壺裡永遠裝著溫水,旁人瞧著的確想像不出一個孕婦敢喝酒,如今終於公布這一消息,難免人人驚訝,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像是註定了全天下的好事都在她一人身上。

  而上陽殿屹立在太液池之中,皇后深居簡出,皇帝又派了無數人層層保護,不是誰想對皇后怎麼樣就能輕易下手的。且就在皇帝離京半個月後,西平府的宋淵突然出現在了京城,讓幾位正欲在朝綱上做文章的大臣吃了一驚,他手持皇帝的密旨,奉旨協助宰相秋振宇扶持朝綱。

  明眼人看得出來,說是協助,其實是監視,而且如今的宋淵已不是區區一個編纂史書的文官,他竟然還帶了一萬兵馬回京。

  珉兒再見宋淵,那個從前時不時露出文人酸腐的人,曬得黝黑又健壯,連清雅都認不得了,而他再也不會說些酸溜溜的話語,特別是親身經歷之後,才明白到皇帝治國的不易,皇帝的強權雖有弊端,無論如何也好過昔日趙國的腐敗懦弱。

  「皇上帶去西平府的將領,皆是隨皇上出生入死的悍將,臣一介文官出身,資歷尚淺,不足以和幾位將軍比肩,留在西平府只會礙手礙腳,讓將軍們心生不悅。」到底是文官出身,心思細膩縝密,宋淵很平靜地對珉兒說,「待戰事過去,臣還將返回西平府。」

  珉兒道:「將你的妻兒一併接去吧,長年累月不在家中,他們會想念你。」

  宋淵看著皇后的目光,稍稍有了異樣,方才還意氣風發的,此刻弱了幾分,只應了聲:「是。」

  珉兒沒有在意,有些話清雅已經對她說了,自己擺正位置和姿態便好,畢竟別人的心是無法控制的,珉兒自信容顏和氣質,會有皇帝之外的男人傾慕很正常,正如他的丈夫,不也被無數女人愛慕著嗎?

  當然這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更是出了事就會麻煩的事,珉兒在心裡掠過一瞬,再不多想了。

  轉眼一個月過去,二月中旬時,西平府外的戰火已經點燃,大齊的將士經歷累年戰爭,就是前年還在羌水關打了一仗,身上的硝煙血腥尚未散盡,而梁國和贊西人休養生息多年,縱然也有著相對雄厚的國力,沒有實戰的經驗,在大齊鐵騎之下必然相形見絀。

  加之皇帝御駕親征,氣勢如虹,同時挑釁兩個國家,不僅不露疲態,更已把梁國軍隊逼退至大漠之中,較為勇猛的贊西人尚在糾纏。

  捷報頻頻傳來,百姓們越來越嘆服他們的新君是戰神臨凡,相信大齊國運必然勝過趙國鼎盛時期,民心所向,皇帝雖遠在境外,威望卻震撼江山。而其中少不得宋淵的手腕,熟知歷史的他,很擅長利用民心,連秋振宇也沒想到,一個默默無聞的史官也能成為他的眼中釘。

  皇帝打勝仗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皇后腹中的胎兒也日益長大,如今珉兒已經能明顯得感覺到胎動,太后屢屢提起要將秋老夫人和白氏接入京城安撫皇后待產的忐忑,都被珉兒婉言謝絕。

  而這兩個消息,也明著暗著送到了紀州,秦莊每每看信後,都故作不語,秦文月在門前徘徊,也不是次次都敢來打擾兄長。

  事情沒有照著秦莊和秋振宇計劃的發展,項曄這個人,如有神助,所有的事總是會朝著利於他的方向去,試問天底下能有多少人,可以披荊斬棘打敗所有敵對勢力,成為帝王?可是秦莊不信命,更不信他做不到。

  三月初,贊西人已露出疲態無力糾纏,梁國也是艱難地徘徊在大漠中不敢出境,而項曄此番不是去入侵他國,自然不會輕易打入他們的邊境,他要的是兩個國家低頭,老老實實地賠罪道歉。

  可是三月陽春之際,誰也意想不到的一場災難在三國交界之處降臨,一場不該出現在春天的暴雨過後,瘟疫開始肆虐橫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