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好戰的皇帝(還有更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淵放下了手裡的東西,隱約意識到會是什麼事,而他曾就給皇帝發密信提過,當他趕到貿易場時,遠遠便見煙火熏天,商人們有的互相奔走,有的駐足觀望,梁國的官員也趕到了,站在對面冷冷地怒視著這一邊。

  宋淵心裡明白,今年是回不了京城了。取而代之的,是八百里加急的奏摺奔入京城,在皇帝正當朝會時送到了面前。而這一天,秋振宇已經恢復上朝數日,如往常一般站在玉階之下。

  「我們大齊的商人,燒殺搶掠了梁國商人的店鋪和婦孺,逃入了贊西國,現已被抓捕,但贊西國暫時不肯把人交出來,交給梁國還是交還大齊,要看兩國的朝廷有多少誠意。」皇帝放下了奏摺,負手而立,「各位臣工看來,朕該不該去贖那幾個害人害己乃至禍國殃民的人,又該拿出多少誠意和贊西人交涉?」

  朝堂上一片寂靜,良久,才有秋振宇身後的官員出列道:「既是我大齊的子民,不可落入鄰國受辱,還望皇上贖回那幾人,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這話一出,便立刻有反對的聲音,認為不該為了幾個罪人大動干戈讓贊西人從中謀利,不如給梁國受害者撫恤,眼下該維護的,是和梁國的關係。

  但很顯然,梁國和贊西國勾結已久,這一次的事也不好說那幾個大齊商人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點燃這把火,這件事其實怎麼處理都不妥當,若是將梁國和贊西國兩處都安撫,大齊威嚴何在,為了幾個犯人卑躬屈膝不成。

  昔日三國相交,不論疆域軍力還是農耕商貿,趙國都遠勝與梁西兩國,而贊西人更是從遊牧部落隨著趙國的日益鼎盛,從稱臣的小國,發展到與趙國並肩的帝國,在上兩代趙國皇帝的手裡,趙國在三國中的強弱優勢越來越小,到如今項曄稱帝,改國號大齊,一切要翻過新的篇章。

  他們沒有在內戰七年裡侵入趙國,是因為戰爭的後半程,梁國和贊西國都遭遇了天災,自顧不暇,才無力趁虛而入,但項曄不曾掉以輕心,莫說稱帝後立刻調集兵馬加強國境邊防,彼時還在戰爭中,就以將富餘的兵力分散到各處。

  對於邊境這幾個國家,項曄從來都不友好,甚至有人傳說,新君有野心魄力,要恢復昔日雄姿,再次臣服贊西國乃至梁國,而這,必然要經過漫長的戰爭,以大齊眼下的國力,和百姓的需求來看,很不合適。

  「四年來我朝實力已恢復到趙國中葉鼎盛之時,兵強馬壯、物產豐茂,百姓安居樂業,梁國贊西國早已垂涎三尺。此番的事蹊蹺,倘若我大齊與任何一方發生矛盾,必然招致兩國合力對抗,還望皇上三思。」

  有大臣如是說,正說中項曄的心,早在宋淵之前的密函里就已經提到,梁國和贊西人,正企圖合力對付大齊,他們現在不動手,再晚幾年,怕是合力也對抗不了了。

  「各位愛卿散朝後,可互相商討議論,明日一早,在此做下決定。」項曄看起來很冷靜,威嚴如山地說道,「你們也要有所準備,不論來自何處,犯我國境者,殺無赦。」

  眾臣稱是山呼萬歲,項曄退下朝來,走入清明閣前,抬眸望了眼天色,他揉了揉眉心,吩咐周懷:「這是要起風了,派人去上陽殿告訴娘娘,不要出門小心身體。」

  周懷領命,要退下去安排,項曄又喊住他:「順帶問候淑妃和小皇子,也說起風了,不要出門。」

  這樣的話,被分別送到上陽殿和安樂宮,珉兒這邊隨著懷孕日子長了,越發的懶,此刻還在床上沒醒,而安樂宮裡,淑妃正安撫著嚎啕大哭的灃兒,林昭儀、孫修容幾位坐在邊上,也是束手無策。

  聽得皇帝的叮囑,林昭儀殷勤地說:「到底是淑妃娘娘,皇上見起風了都惦記著您。」

  淑妃也說不上來有什麼得意的,只是看著兒子道:「你看,父皇都說不能出門了,不是娘不讓你出門啊,你別哭了,再哭要吵著弟弟了。」

  灃兒抿著嘴,小身體一抽一抽的,淚珠兒卻依舊大顆大顆地滾落,聽母親三句不離弟弟,一時更傷心,憋不住了說:「母妃現在想著弟弟,都不要我了。」

  「娘怎麼會不要你?」淑妃一臉茫然,可兒子卻轉身就往外跑,越哭越傷心。

  「娘娘,臣妾去看看。」孫修容起身來,立時跟了出去,外頭傳來她溫柔的聲音,孩子的哭聲也漸漸輕了。

  「這孩子不知怎麼了,一貫聽話的,最近卻叛逆起來,動不動就哭。」淑妃吃力地嘆了一聲,「一大一小,還有宮裡的事,我哪裡顧得過來。」

  林昭儀羨慕地說:「臣妾們想有這樣的煩惱也不能夠的,倒是皇后娘娘清閒得很,終日在上陽殿過神仙一般的日子,閒來把家人請來享樂,把什麼事都推給您。」

  淑妃淡淡看她一眼:「你這話傳出去,皇后娘娘面前,皇上和太后面前可不好開交。」

  林昭儀道:「娘娘怎麼會傳出去呢,臣妾也是心疼您。」

  淑妃苦笑:「還是少些麻煩正經。」

  林昭儀又道:「說起來,上陽殿近日時常召見太醫,雖說本就每日該請平安脈的,但皇后的性情,娘娘您還記得嗎,剛入宮那會兒,是不樂意看大夫的,怎麼現在卻終日不離,難道是……」

  淑妃微微皺眉:「難道什麼?」

  林昭儀道:「為了求子嗎?」

  「不應該嗎?」淑妃端起茶來喝,可是掩蓋的卻是她忐忑不安的心,皇后那麼年輕,足足比她小十歲,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忽地傳來林昭儀的話:「說不定,皇后娘娘已經有了,這些日子見太后,總是喜笑顏開,像有什麼高興的事。」

  淑妃一口茶嗆住,尷尬地咳嗽起來,林昭儀訕訕地笑著:「娘娘,臣妾是不是說了不合適的話?」

  「沒什麼,我只是嗓子痒痒。」淑妃掩飾著,又正經地說,「近來朝事吃緊,後宮可別再平添是非,皇上不愉快了,越發懶得見你們,豈不是自己作孽?」

  林昭儀嘆氣:「臣妾們,是一定沒指望了。」

  門前孫修容抱著二皇子回來,小傢伙重新回到母親身邊,嬌滴滴地伏在淑妃懷裡撒嬌,孫修容在旁說:「娘娘,小孩子心思細膩,您雖無心的,二殿下也會覺得您對他的愛被弟弟分走了,若是再大幾歲懂事了,也就不會和您鬧了。」

  淑妃哄著懷裡的孩子,笑道:「你懂得卻不少。」

  孫修容笑道:「臣妾家裡兄弟姐妹多,小時候誰不愛在爹娘跟前爭寵討喜歡。」

  林昭儀連連搖頭:「結果你進了宮,還要算計著在皇上面前爭寵討喜歡。」

  淑妃見她們倆互相苦笑著,深宮孤寂都在這笑容里,雖有富貴榮華,可心裡頭都是空蕩蕩的,而且孫、林兩家都是朝廷重臣,他們一定還背負著家族的壓力,相比之下,自己要幸運得多了。可所謂的幸運,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終究是悲涼的。

  然而她們為此傷感的時候,一陣風從朝廷吹來,口口相傳難免誇大其詞,又說,朝廷要打仗了。在她們看來,皇帝實在是好戰的很,去年才平了羌水關的南蠻,眼下這又是要往那一處去?

  午後,皇帝推掉所有的事,到上陽殿坐坐,雖然隔著太液池根本看不到帝後做什麼,但今日有琴聲傳出來,而皇后的琴藝當真是上乘的,妃嬪們都明白,皇后籠絡皇帝的伎倆,何止一張漂亮的臉那麼簡單。

  但對於珉兒來說,她身上所有的本事都不是為了討好項曄才有的,從小祖母教導她琴棋書畫,是希望她的人生能豐富多彩,而不要做一個只指望男人活著的庸碌之人。只不過那麼巧,她所喜歡的事,皇帝也都喜歡。

  項曄靜靜地歪在美人榻上,看著神情專注的珉兒,似乎因為有了身孕,珉兒的氣息變得越發柔和了,每每看到她,浮躁的心便能安靜下來,今天他要為三國糾葛做出一個決定,讓大臣們回去考慮只是個說辭,其實真正要考慮的,是他自己。

  一曲終了,珉兒看向丈夫,想問他還要不要聽,卻見項曄望著自己出神,她恬然一笑:「我就這麼好看?」

  項曄搖頭:「朕沒在看你,看你身後的花。」

  珉兒嗔道:「可明明,人比花嬌。」

  皇帝大笑,說:「可不是,朕才因此憐花,多看幾眼。」

  「皇上還能開玩笑,我就放心了。」珉兒去捧了一床薄毯子,蓋在項曄膝頭,說道,「宋淵若是回不來了,我能不能請他的夫人和妹妹進宮坐坐,也算是皇上的恩典。」

  項曄頷首:「你看著辦就好。」

  珉兒雲淡風輕地問:「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項曄道:「朕在權衡其中利弊,你樂意聽嗎?」

  珉兒點頭:「皇上覺得合適,便說說,臣妾不亂插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