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方柏安雙手放在西裝褲的兩側,微笑著,對她說,“好久不見。”
湯奕可笑不出來,她趿著帆布鞋走來化妝檯前坐下,一面彎腰繫鞋帶,一面強作冷靜地說著,“有什麼事?”
方柏安拉出化妝檯前的另一張椅子,“我只是想跟你打聲招呼。”他坐了下來,繼續說著,“聽說你前幾日剛殺青了?”
湯奕可想她自己只會嘴上逞能,真正見到方柏安的時候,她比任何人都緊繃。
她沒有回答,系好了鞋帶,抬起頭來,卻從鏡子裡瞧見童童等人坐在後面的沙發上,假裝專心地刷手機,假裝忙碌地使用筆記本電腦,最莫名其妙的是宇哥,他認認真真地閱讀著今晚的頒獎禮流程表。
嗯,她真不一定是最緊繃的。
湯奕可將視線轉向方柏安的臉孔上,仿佛聞到他身上的古龍水氣味。
誰都不知道,這一刻,湯奕可想起的,竟是常到她家做衛生的阿姨。
事情是這樣的,阿姨第一次到她家裡的時候,她正跟孟老師在講電話,具體講什麼內容已不記得了,但她講的是粵語,因此,等到她掛下電話,阿姨就興沖沖地問她,你是香港人呀?
湯奕可很官方地解釋了一遍“她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不過,阿姨不是她的粉絲,兒子也已成家,並非想要打探她的身世,只是借這個話頭,講起自己的故事來。
阿姨年輕的時候,聽人說,只要成功偷/渡到香港,就可以拿到香港的身/份證,那裡環境又好,薪水又豐厚,她心動了。那時,她早已不讀書了,也不了解香港的時事,但是嘴皮子好使,勸得父母拿出錢來,讓她做了一回偷/渡客。
當她成功過關,從邊界到了熱鬧繁華的城區,說好幫她辦身/份證,給她介紹工作的人,突然聯絡不上了。她孤身一人,害怕極了,在香港街頭流浪了一天一夜,最後選擇投案自首,進了收容所,遣返原戶籍地。
幾經輾轉回到家中,又遭父母狠狠打了一頓。但是她不後悔,雖如曇花一現,卻真正領略到了八/九十年代‘風華正茂’的時髦都市,那些行走街頭的窈窕身影,每一個都令她心生羨慕。
約半年前,阿姨與兒子兒媳一起跟著旅遊團,再次踏足香港,這片土地的風景,從眼前一幕幕閃過,她心裡居然泛起淡淡的失落,無人言說,只好化作極主觀的埋怨。
阿姨說,他們住的酒店,都不能叫酒店,進去的樓梯就像擠在兩棟樓中間似的,更不要提那房間就像香港的馬路一樣,又窄又小,行李箱都塞不下,吃的東西又貴,每個行人都是匆匆忙忙的,還是我們上海適意。她似有如無地嘆氣,遺憾地說,早知道,就不去了。
不是香港不好,而是人常常將驚鴻一瞥,或者短暫擁有過的東西,在記憶中進行美化,等真正再見到的時候,就覺得不像是她惦記的那個樣子了。
正如,而今面對著方柏安,湯奕可再也記不起過往心動的感覺了。
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把他趕走,但她還沒有學會如何刀切豆腐兩面光,只曉得,至少不要得罪人。“你不是說過,不想給我添麻煩?”湯奕可望著他說。
方柏安懂得她的意思,笑了笑,正準備離開,忽然想起什麼來,“對了——”他把手伸進西裝外套里側,這個動作像是掏支票,“一直想找機會將這個給你。”
事實是她想多了,方柏安遞來的,是一張早已作廢的,當初被她藏進他皮夾里的,孟老師的演唱會門票。
方柏安說,“我真不是每天隨身攜帶皮夾,抱歉。”這一句話可以這樣解讀——倘若他及時發現這張門票,他會去的。
湯奕可平靜收下了,但心頭一酸,為了她自己。與方柏安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瞻仰和聽從的,但她始終覺得,不能一味只責怪方柏安,也許是跟她的性格有關,也許是她少不更事,不懂得真正的好情人是何模樣,因此,在經歷這段感情時,她沒有感到煎熬。促使她毅然決定抽身離開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付出的感情,沒有回應,因為她並不是他的唯一,只是他的消遣之物。
此刻,她拿到這一張過期門票的感覺,該怎麼形容呢?或許,可以這麼說,世上有那麼多爛尾的感情,每每回想起來,都讓人如鯁在喉,可她居然有幸,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局。
她甚至要感謝方柏安,感謝他還記得這件事情,讓她知道自己曾經付出的感情,其實不是沒有回應的。這樣就夠了。
方柏安離開休息室後,大家面面相覷,童童便合上筆記本,坐來湯奕可的身旁,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真行,今晚最火的就是那個日本的糖了。”
湯奕可把演唱會門票一折,塞進牛仔褲的口袋,利落地戴上棒球帽,問著,“我們可以走了嗎?”
童童自然滿口答應,“好,走吧。”
這時,湯奕可的手機屏幕亮了起來,提醒她收到了一條微信消息,是周嘉樹發來的:我到休息室了,你什麼時候走?
她回覆:準備下去坐車了,我在停車場等你?還是餐廳見?
湯奕可與喬思思、余高幸從前幾日就開始商量著,今晚要一起吃宵夜,一直到今天上午,才確定餐廳地點。之後,湯奕可故作漫不經心地說,她還要帶上一位‘朋友’。
湯奕可笑不出來,她趿著帆布鞋走來化妝檯前坐下,一面彎腰繫鞋帶,一面強作冷靜地說著,“有什麼事?”
方柏安拉出化妝檯前的另一張椅子,“我只是想跟你打聲招呼。”他坐了下來,繼續說著,“聽說你前幾日剛殺青了?”
湯奕可想她自己只會嘴上逞能,真正見到方柏安的時候,她比任何人都緊繃。
她沒有回答,系好了鞋帶,抬起頭來,卻從鏡子裡瞧見童童等人坐在後面的沙發上,假裝專心地刷手機,假裝忙碌地使用筆記本電腦,最莫名其妙的是宇哥,他認認真真地閱讀著今晚的頒獎禮流程表。
嗯,她真不一定是最緊繃的。
湯奕可將視線轉向方柏安的臉孔上,仿佛聞到他身上的古龍水氣味。
誰都不知道,這一刻,湯奕可想起的,竟是常到她家做衛生的阿姨。
事情是這樣的,阿姨第一次到她家裡的時候,她正跟孟老師在講電話,具體講什麼內容已不記得了,但她講的是粵語,因此,等到她掛下電話,阿姨就興沖沖地問她,你是香港人呀?
湯奕可很官方地解釋了一遍“她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不過,阿姨不是她的粉絲,兒子也已成家,並非想要打探她的身世,只是借這個話頭,講起自己的故事來。
阿姨年輕的時候,聽人說,只要成功偷/渡到香港,就可以拿到香港的身/份證,那裡環境又好,薪水又豐厚,她心動了。那時,她早已不讀書了,也不了解香港的時事,但是嘴皮子好使,勸得父母拿出錢來,讓她做了一回偷/渡客。
當她成功過關,從邊界到了熱鬧繁華的城區,說好幫她辦身/份證,給她介紹工作的人,突然聯絡不上了。她孤身一人,害怕極了,在香港街頭流浪了一天一夜,最後選擇投案自首,進了收容所,遣返原戶籍地。
幾經輾轉回到家中,又遭父母狠狠打了一頓。但是她不後悔,雖如曇花一現,卻真正領略到了八/九十年代‘風華正茂’的時髦都市,那些行走街頭的窈窕身影,每一個都令她心生羨慕。
約半年前,阿姨與兒子兒媳一起跟著旅遊團,再次踏足香港,這片土地的風景,從眼前一幕幕閃過,她心裡居然泛起淡淡的失落,無人言說,只好化作極主觀的埋怨。
阿姨說,他們住的酒店,都不能叫酒店,進去的樓梯就像擠在兩棟樓中間似的,更不要提那房間就像香港的馬路一樣,又窄又小,行李箱都塞不下,吃的東西又貴,每個行人都是匆匆忙忙的,還是我們上海適意。她似有如無地嘆氣,遺憾地說,早知道,就不去了。
不是香港不好,而是人常常將驚鴻一瞥,或者短暫擁有過的東西,在記憶中進行美化,等真正再見到的時候,就覺得不像是她惦記的那個樣子了。
正如,而今面對著方柏安,湯奕可再也記不起過往心動的感覺了。
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把他趕走,但她還沒有學會如何刀切豆腐兩面光,只曉得,至少不要得罪人。“你不是說過,不想給我添麻煩?”湯奕可望著他說。
方柏安懂得她的意思,笑了笑,正準備離開,忽然想起什麼來,“對了——”他把手伸進西裝外套里側,這個動作像是掏支票,“一直想找機會將這個給你。”
事實是她想多了,方柏安遞來的,是一張早已作廢的,當初被她藏進他皮夾里的,孟老師的演唱會門票。
方柏安說,“我真不是每天隨身攜帶皮夾,抱歉。”這一句話可以這樣解讀——倘若他及時發現這張門票,他會去的。
湯奕可平靜收下了,但心頭一酸,為了她自己。與方柏安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瞻仰和聽從的,但她始終覺得,不能一味只責怪方柏安,也許是跟她的性格有關,也許是她少不更事,不懂得真正的好情人是何模樣,因此,在經歷這段感情時,她沒有感到煎熬。促使她毅然決定抽身離開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付出的感情,沒有回應,因為她並不是他的唯一,只是他的消遣之物。
此刻,她拿到這一張過期門票的感覺,該怎麼形容呢?或許,可以這麼說,世上有那麼多爛尾的感情,每每回想起來,都讓人如鯁在喉,可她居然有幸,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局。
她甚至要感謝方柏安,感謝他還記得這件事情,讓她知道自己曾經付出的感情,其實不是沒有回應的。這樣就夠了。
方柏安離開休息室後,大家面面相覷,童童便合上筆記本,坐來湯奕可的身旁,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真行,今晚最火的就是那個日本的糖了。”
湯奕可把演唱會門票一折,塞進牛仔褲的口袋,利落地戴上棒球帽,問著,“我們可以走了嗎?”
童童自然滿口答應,“好,走吧。”
這時,湯奕可的手機屏幕亮了起來,提醒她收到了一條微信消息,是周嘉樹發來的:我到休息室了,你什麼時候走?
她回覆:準備下去坐車了,我在停車場等你?還是餐廳見?
湯奕可與喬思思、余高幸從前幾日就開始商量著,今晚要一起吃宵夜,一直到今天上午,才確定餐廳地點。之後,湯奕可故作漫不經心地說,她還要帶上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