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頁
此時,我便站在簾後,靜靜的看著已經三日不見的朱棣,和幾個中流砥柱朝臣。
朱棣沉了沉聲,問道,“幾位愛卿,可知今日朕為何單獨喚你們前來?”
眾人沉默,無人敢答。
朱棣見此,便只好說道,“也許你們的耳報神已經通風報信,我想你們一定都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朕不在這段時間,前朝托賴你們,倒是沒有什麼大事,可是後宮,卻風波不斷。”
眾人依舊唯唯諾諾,不敢言語,只有姚廣孝站了出來,拱手道,“微臣幽居山上,對整個朝堂幾乎不聞不問,可是皇上回宮後的這幾天,卻果然如皇上所說,聽到一些風聲。”
“你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皇上不在宮中這段時間,皇后娘娘不止掌管後宮,還不辭辛苦,組織京中貴富人家的婦人籌集銀兩,積聚糧食,源源不斷的往災區送去,更集結上百位大夫,遣往災區,治療鼠疫,德行已經傳遍京城。眾人皆議,此乃真國母也。”姚廣孝狡黠的看了朱棣一眼,又若有似無的朝我的方向瞥了一眼,以他的聰明絕頂,他也猜測到此時我就站在簾後。
他雖不在朝野,可是朝野之中有他無數耳目,他若膩了凡塵俗世,便可退居山林,他若想要攪弄朝政,朝中有大把的線報給他。就像此時,也許他對徐雲華和我之間的愛恨情仇,比朱棣還要了解,可是他卻選擇了維護,維護那個跟他並沒有太多交集的皇后。我知道,他是在替朱棣抉擇。從朱棣的立場來講,營造出一個仁慈愛民的皇后泥尊出來,要比揭穿徐雲華的嘴臉,將她打入冷宮來得實惠得多。
朱棣也一眼便看穿了姚廣孝的用意,並沒有說什麼話,而是挑了挑眉,對另外幾個人看著。其中一位言官走上前來,有些唯唯諾諾的說道,“微臣聽聞,這個……皇后娘娘這幾天似乎被皇上禁閉在坤寧宮之內,不知……”
姚廣孝咳了兩聲,那言官便不敢再說話,姚廣孝見他不說話了,又笑道,“你說,你說,老身不過是年紀大了,時不時的就是三災兩病,真羨慕你們年輕人啊。”
“國師過獎了,過獎了。”那言官連連對姚廣孝作揖。
朱棣冷眼看著他們,並沒有說話,倒是姚廣孝伸出一隻手,對著言官笑道,“你別跟我這老貨客套了,皇上還等著你說話呢。”
那言官被姚廣孝幾聲咳嗽一暗示,本來想藉此機會糊弄過去不再多言了,沒想到姚廣孝現在又逼著他發表意見,他也有些愣住了,呆立在原地不知說什麼是好。
朱棣並沒有計較他們這些小動作,微微眯了眼睛,對那言官問道,“你聽誰說的,皇后被禁足了?”
言官眼睛轉了一圈,又看了朱棣一眼,終於達到,“恍惚是公主府傳出來的。”
朱棣揚了揚頭,“哦~”
言官見朱棣沒有再問他,連忙退了回去,姚廣孝哼了一聲,“呀,皇后娘娘怎麼了?”
朱棣微微笑了笑,“看來國師是真的避世了,皇后在朕出宮這段時間,掌管後宮,有失德行,致使靜安公主早夭,並無悔改之心,故而……朕思慮再三,決定廢后,不知諸位愛卿怎麼看?”
眾人皆驚,臉色大變,其中一個老臣直接跪倒在地,“皇上三思啊!朝政方才穩定,太子地位已然穩固,幾位皇子皆出於皇后娘娘,不管皇后娘娘犯了天大的錯誤,廢后,也是萬萬不可行的啊!”
眾人嘰嘰喳喳,各發己見,不過所有人的意見倒是統一,那就廢后絕不可行。朱棣自始至終沒有再說話,最後,姚廣孝說道,“皇上說皇后娘娘失德導致靜安公主早夭,不知是如何失德的?靜安公主乃是病亡,若是把這茬算到皇后娘娘頭上,實在不足以服眾,還有,若是真的廢后,那新後立誰?”
眾人見姚廣孝如此發問,也都不再說話,靜靜的等著朱棣。
朱棣踟躕良久,終於嘆了一口氣,“都散了吧,今日所談,不可透露出半字。”
眾人長舒一口氣,紛紛跪下行禮退出,只有姚廣孝依舊跪在地上並未離開。朱棣看了他一眼,問道,“國師,可是還有什麼話要說?”
姚廣孝抬起頭,神色鄭重說道,“皇上,後宮女人的紛爭,睜隻眼閉隻眼就罷了,若是兩個妃嬪之間小打小鬧,別說廢了,就是殺了也沒什麼,可是皇后乃是一宮之主,一國之母,不是說廢就能廢的。咱們的皇后,比前朝各代皇后更有不同,我朝皇子,皆出於皇后,別的妃嬪,一個都無所出,可以說,皇后乃是一國根本,動搖不得啊!”
朱棣頓了頓,“看來國師,都已經打聽過了。”
姚廣孝臉上有些悲戚之色,“老臣並非偏袒皇后,若說私交,老臣與權貴妃接觸更多,老臣也覺得她英氣勃勃,忠誠大方,可是這件事,皇上恐怕只能委屈她了。廢后不可,廢后之後,想立她為後,那是萬萬不可。”姚廣孝說完,伏倒在地,將臉微微側向我所站方向“老臣心知皇上心中為難,可是情勢擺在這裡,皇上只得如此,權貴妃若是不能理解,不願善罷甘休,那便,辜負了皇上的一片心了。”
朱棣聲音略有些疲倦,他伸手扶住自己的額頭,“那你說,靜安公主,竟就這麼……權貴妃並不是爭強好勝之人,這件事,確實是皇后太過咄咄逼人啊。若不拿出個說法,別說是權貴妃,後宮別的妃子也不服氣,若是再有人效仿她歹毒,朕豈不是日日在蛇蠍窩中行走?”
朱棣沉了沉聲,問道,“幾位愛卿,可知今日朕為何單獨喚你們前來?”
眾人沉默,無人敢答。
朱棣見此,便只好說道,“也許你們的耳報神已經通風報信,我想你們一定都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朕不在這段時間,前朝托賴你們,倒是沒有什麼大事,可是後宮,卻風波不斷。”
眾人依舊唯唯諾諾,不敢言語,只有姚廣孝站了出來,拱手道,“微臣幽居山上,對整個朝堂幾乎不聞不問,可是皇上回宮後的這幾天,卻果然如皇上所說,聽到一些風聲。”
“你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皇上不在宮中這段時間,皇后娘娘不止掌管後宮,還不辭辛苦,組織京中貴富人家的婦人籌集銀兩,積聚糧食,源源不斷的往災區送去,更集結上百位大夫,遣往災區,治療鼠疫,德行已經傳遍京城。眾人皆議,此乃真國母也。”姚廣孝狡黠的看了朱棣一眼,又若有似無的朝我的方向瞥了一眼,以他的聰明絕頂,他也猜測到此時我就站在簾後。
他雖不在朝野,可是朝野之中有他無數耳目,他若膩了凡塵俗世,便可退居山林,他若想要攪弄朝政,朝中有大把的線報給他。就像此時,也許他對徐雲華和我之間的愛恨情仇,比朱棣還要了解,可是他卻選擇了維護,維護那個跟他並沒有太多交集的皇后。我知道,他是在替朱棣抉擇。從朱棣的立場來講,營造出一個仁慈愛民的皇后泥尊出來,要比揭穿徐雲華的嘴臉,將她打入冷宮來得實惠得多。
朱棣也一眼便看穿了姚廣孝的用意,並沒有說什麼話,而是挑了挑眉,對另外幾個人看著。其中一位言官走上前來,有些唯唯諾諾的說道,“微臣聽聞,這個……皇后娘娘這幾天似乎被皇上禁閉在坤寧宮之內,不知……”
姚廣孝咳了兩聲,那言官便不敢再說話,姚廣孝見他不說話了,又笑道,“你說,你說,老身不過是年紀大了,時不時的就是三災兩病,真羨慕你們年輕人啊。”
“國師過獎了,過獎了。”那言官連連對姚廣孝作揖。
朱棣冷眼看著他們,並沒有說話,倒是姚廣孝伸出一隻手,對著言官笑道,“你別跟我這老貨客套了,皇上還等著你說話呢。”
那言官被姚廣孝幾聲咳嗽一暗示,本來想藉此機會糊弄過去不再多言了,沒想到姚廣孝現在又逼著他發表意見,他也有些愣住了,呆立在原地不知說什麼是好。
朱棣並沒有計較他們這些小動作,微微眯了眼睛,對那言官問道,“你聽誰說的,皇后被禁足了?”
言官眼睛轉了一圈,又看了朱棣一眼,終於達到,“恍惚是公主府傳出來的。”
朱棣揚了揚頭,“哦~”
言官見朱棣沒有再問他,連忙退了回去,姚廣孝哼了一聲,“呀,皇后娘娘怎麼了?”
朱棣微微笑了笑,“看來國師是真的避世了,皇后在朕出宮這段時間,掌管後宮,有失德行,致使靜安公主早夭,並無悔改之心,故而……朕思慮再三,決定廢后,不知諸位愛卿怎麼看?”
眾人皆驚,臉色大變,其中一個老臣直接跪倒在地,“皇上三思啊!朝政方才穩定,太子地位已然穩固,幾位皇子皆出於皇后娘娘,不管皇后娘娘犯了天大的錯誤,廢后,也是萬萬不可行的啊!”
眾人嘰嘰喳喳,各發己見,不過所有人的意見倒是統一,那就廢后絕不可行。朱棣自始至終沒有再說話,最後,姚廣孝說道,“皇上說皇后娘娘失德導致靜安公主早夭,不知是如何失德的?靜安公主乃是病亡,若是把這茬算到皇后娘娘頭上,實在不足以服眾,還有,若是真的廢后,那新後立誰?”
眾人見姚廣孝如此發問,也都不再說話,靜靜的等著朱棣。
朱棣踟躕良久,終於嘆了一口氣,“都散了吧,今日所談,不可透露出半字。”
眾人長舒一口氣,紛紛跪下行禮退出,只有姚廣孝依舊跪在地上並未離開。朱棣看了他一眼,問道,“國師,可是還有什麼話要說?”
姚廣孝抬起頭,神色鄭重說道,“皇上,後宮女人的紛爭,睜隻眼閉隻眼就罷了,若是兩個妃嬪之間小打小鬧,別說廢了,就是殺了也沒什麼,可是皇后乃是一宮之主,一國之母,不是說廢就能廢的。咱們的皇后,比前朝各代皇后更有不同,我朝皇子,皆出於皇后,別的妃嬪,一個都無所出,可以說,皇后乃是一國根本,動搖不得啊!”
朱棣頓了頓,“看來國師,都已經打聽過了。”
姚廣孝臉上有些悲戚之色,“老臣並非偏袒皇后,若說私交,老臣與權貴妃接觸更多,老臣也覺得她英氣勃勃,忠誠大方,可是這件事,皇上恐怕只能委屈她了。廢后不可,廢后之後,想立她為後,那是萬萬不可。”姚廣孝說完,伏倒在地,將臉微微側向我所站方向“老臣心知皇上心中為難,可是情勢擺在這裡,皇上只得如此,權貴妃若是不能理解,不願善罷甘休,那便,辜負了皇上的一片心了。”
朱棣聲音略有些疲倦,他伸手扶住自己的額頭,“那你說,靜安公主,竟就這麼……權貴妃並不是爭強好勝之人,這件事,確實是皇后太過咄咄逼人啊。若不拿出個說法,別說是權貴妃,後宮別的妃子也不服氣,若是再有人效仿她歹毒,朕豈不是日日在蛇蠍窩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