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遒手裡摩挲著一把樣式老舊的匕首,半晌,他將匕首遞給了蘇庭,道:“這是你母親在我第一次上戰場時贈予我的,這麼些年來從未離身,今日便交給你了。”

  蘇庭雙手捧著接過。

  蘇遒道:“我明日便上書聖人此戰過後便解甲歸田。若勝了,平安歸京,我便帶著你祖母回江南。還是江南的氣候好啊,你祖母年事已高,回鄉里享享福也是好的。至於京城這邊,我知你心有抱負,憑你的本事,不靠身家勢力,也能平步青雲。安安心心做你的文官,成家立業,照顧好妻兒,也要多多照拂夭夭。”

  蘇庭一字不落地凝神聽著,呼吸不自覺地加重。

  蘇遒又道:“若敗了,扶靈回京。一為負了眾望,敗給了突厥。想來那時人已死兵已收,聖人也沒了威脅,若還念著幾分舊情,爾等的日子也不會太難過,該如何便如何,莫要貪念舊日繁盛。二為夭夭所言,‘畏罪自殺’,死後一身污名。切記萬不可魯莽,以退為進。我已給朝中幾位舊友打過招呼,局勢不會差到夭夭所言那般。若京城委實容不下蘇家人了,當舍便舍,離了這罪惡之源便是。”

  蘇庭應下了。

  蘇遒嘆口氣,道:“從今日起,你要好好想想何為為人臣,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孫,為人兄。就算我此去平安歸來,往後不久,蘇家也要靠你撐起來了。”

  “兒子,明白。”

  ……

  邊關告急,大軍三日後便整頓離京。主將為寶刀未老的寧國公蘇遒,副將為朝中新秀梁品,太子監軍一同北上。蘇遒領著先鋒部隊快馬加鞭趕往邊關,梁品則率領主力軍緊隨其後,太子則落在最後,負責後勤軍需。

  蘇遒出征那日清晨,蘇虞和秦汜候在灞柳岸,送他一程。

  這時節柳葉儘是枯黃之色,蘇虞擇來擇去,挑了根高處的,尚殘存了些綠意,央秦汜替她摘了下來。

  蘇遒下了馬,一身盔甲,英氣逼人。其身後大軍仍浩浩蕩蕩前行著。

  蘇虞把柳條遞給他,道:“一路平安。”她記得深刻,往年父親出征時,母親也是折柳送之,言語也不多,回回都只道一句“一路平安”,倒靈驗得很。如今母親去了,便由她接手這折柳送別的重任吧。

  蘇遒有些發怔地接過那柳條,他下意識便接了句:“等我戰勝歸來。”

  蘇虞淺淺地笑了起來。

  蘇遒神思一陣恍惚,這丫頭長得越發地肖似其母了。

  畫扇啊畫扇,這是我第一次沒了你的祝願上戰場,你可要在地下好好保佑我蘇家平平安安,等我戰勝歸來……

  蘇遒將柳條妥善收好,預備上馬啟程。

  蘇虞斂了笑,忽然察覺一道灼熱的目光。她意有所感地偏頭看去,瞧見正御馬而來騎兵陣中,一個頗熟悉的身影。

  是一身甲冑的衛霄。

  蘇虞微皺眉。衛霄所屬禁軍,何以會隨父親出征?不等她細看,衛霄的目光便已移開了,卻又似乎只偏移了寸許,目光所指乃是——

  她身旁一直靜立的秦汜。

  蘇虞微側過頭,發現秦汜也正盯著衛霄。她扯了扯秦汜的袖子,秦汜恍若不覺。蘇虞這才察覺到這二人之間的火.藥味。

  她眉頭未松,轉而去問蘇遒:“父親,衛霄何以在您軍中?”

  蘇遒正調整馬鞍,聞言偏頭道:“那孩子自己找上門來的,執意如此,說是要親手扶衛戍之靈回京。”他說著嘆口氣,道,“倒也是個可憐的,衛戍一死,衛家也垮得差不多了。”

  蘇虞自小和衛霄青梅竹馬地長大,蘇遒想起之前還曾動過心思把夭夭許給衛家,心裡唏噓。他偏頭看一眼軍陣,只瞧得見衛霄的一個背影了,他又轉而看了眼秦汜。

  此二人自他看來之時,便各自回頭偏離了目光,一派平靜。

  蘇遒收回目光,瞧著天色已亮了個透徹,翻身上馬。他回頭深深看一眼蘇虞後,御馬急奔追大軍而去。

  蘇虞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失了神。

  直至那身影再也看不見了,耳中只余陣陣揮之不去的馬蹄聲。

  她能做的都做了,父親心中自有一片天。就算他日父親再也做不成大梁的將軍,他也永遠都是蘇之一姓的將軍,更是長長久久的,西北水深火熱之中苦苦掙扎的黎民蒼生心裡惦記並敬重的將軍。

  永遠的將軍。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這太平天下,乾坤朗朗,卻不見青山之下埋了多少英雄忠骨。

  第69章 英雄熱血

  蘇虞又抄起了佛經。

  自送別了蘇遒, 她整個人愈發淡起來,整日裡讀書練字, 染了一身的書卷氣。

  晨時起身, 梳妝打扮後服侍秦汜穿衣配冠, 一同用過早膳後又親自把他送到門口。待他下朝歸來, 二人時而一同悶在書房裡讀書, 時而一人練字一人畫畫,大半日便消磨在筆墨紙硯里了。

  倒是合拍的很。

  這些日子以來, 蘇虞算是見識了何為閒散王爺,當真是瞧不出有半點野心的, 一點皇家人的樣子都無。市井裡傳言他醉心風月, 倒也做不得真, 也不知是否是礙於她的臉面, 自打成親後, 從未見過他去平康坊尋歡。

  說他是醉心風月, 不如說是醉心書畫,那一手丹青是當真是妙極。偶爾他央她給他的畫題字,她落筆之時慎之又慎, 生怕毀了他的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