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生命有那麼多選擇,何必把賭注全押在一個男人的身上?
她有南方女子清明的內心和堅實的自我,細膩的果斷,從未介意世人對她的看法,是讚許還是誤解。一切,都比不上自由重要。也許人們要到很久,很久以後才能真正理解。而她,深知此生就要將自己放飛。
她所慮深遠,所行豁達。人們又為她的果斷折服,一位元朝的才子日夜呼喚著她。她進入他的夢中。在他的想像中,重新活了一遍。
那個夢淒迷複雜,被層層剝開時,才驚覺深不可測,充滿了陰鬱和不可抗拒的悲劇。歷史的恍惚感此刻鮮明無比。書生恍惚覺得自己自己就是夢中的男子漢元帝,與夢中的女子——昭君有著深切親近的交會。
他流著眼淚醒來,由於耿耿難忘夢中細節,挑燈寫下《漢宮秋》。
出身在湖北秭歸的王嬙,本是山野間無拘無束的女子,一道選妃的詔令,將她帶入漢宮,成為大漢皇帝無數候選的宮人之一。
她的美貌令人傾倒。所有見到她的人都目眩神迷,即使是太監也難以自持。人們幾乎一致認定她作為掖庭待詔不過是短暫客居,以她的美貌,只要皇帝看見她,就必定會難捨難分。一步登天對她而言易如反掌,只是時間問題。
人們對她客氣有禮。連她自己亦難免有這樣的期盼和自詡。這時候,影響昭君命運的第一個男人——毛延壽出現了。他提出要黃金作為交易,王昭君冷冷地看著眼前這個面無四兩肉的男人,拒絕了。
◎《漢宮秋》(2)
你來決定我的命運,憑什麼!
人們的讚譽和愛護給了她過於強大的信心。從小,雖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貴之家,驚於她的美貌和乖巧,父母還是竭盡所能給了她愛護。
一路行來。她的美貌給予她極大的方便。當毛延壽的眼睛只盯著黃金,不理會她的美時,兩個各有堅持的人便槓上了。
要錢。沒有。
想美,沒門。
王昭君抱定主意,我就是長這樣,天下第一美女不必你美化。
她沒有想到,毛延壽最大的本事不是美化一個人,而是醜化一個人。
沒有毛延壽的錦上添花,漢元帝忽略了她,甚至有些討厭她,毛延壽說她面有惡痣,親近會招致災禍。元帝就信了。
我至始至終不能諒解元帝的輕率,即使他後來表現地追悔莫及。他不去求證一下,致使自己和美人失之交臂數年之久。昭君幽居冷宮怎麼能僅僅怪毛延壽呢?毛延壽不是起決定作用的人,元帝才是!她真正應該厭棄的人是皇帝。
想元帝對待美人尚且如此,對待國事的態度又能謹慎到哪裡去呢?以元帝之輕信人言,毛延壽一介畫工橫行宮禁也是必然。
皇帝命她退居永巷。
王昭君抱著琵琶轉身走入了冷宮。
很諷刺!她不是輸給女人,而是敗在一個畫工手裡。她恨他,竟然如此不公地對待她,埋沒她的青春;她也有強烈的挫敗感,美貌竟然不敵黃金。
反抗的代價如此沉重。力量卻是如此微不足道,她將自己撞向現實,卻幾乎連一點回聲也未激起就粉身碎骨了。
月色籠罩著她清冷的身影,幽怨的琵琶聲才響起,就被吞噬在龐大的宮殿裡。它們甚至沒有能力越過一道宮牆。
日日夜夜思念,反反覆覆煎熬中,她思前想後未嘗不恨元帝,這個高高在上、素未謀面、輕率的男人,輕易就信了畫工的話,你也不細查求證一下。
或者,對你而言,我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
也許他有太多的選擇,可是對一個失去人身自由的少女來說,你是我唯一的選擇。你選我入宮就等於娶我為妻,你有顧惜我的義務,怎麼能對我不理不睬。她對元帝以及整個漢宮的失望由此萌發——進而成為她日後毅然離開漢宮的因由。
在數千年後,端詳整個事件,存在於時間的塵埃之外。我們的觀察勢必要多一份全面,從容和冷靜。否則滔滔的講述將只會成為詞彙堆砌的表演,毫無意義。
毛延壽誠然全無品性可言。可王昭君自己也有失策地方。賄賂之事,在宮裡顯然是個潛規則,瞞上不瞞下,大家心照不宣。
突然冒出來一個昭君,只有她不予遵守,她覺得自己可以例外。
也許是因為家貧,拿不出毛延壽要的百兩黃金(百兩肯定是戲曲的誇張,這個數目太大,不要說一介貧民,尋常大臣都拿不出,毛延壽腦子進水也不會要這麼多);也許是拒絕被勒索,以昭君的性格,她拒絕的是賄賂這件事,而不是針對某個人。
她一開始心比天高,卻不料命比紙薄。性格剛烈,再加上對自己容貌的自負,漸變成寧折不彎的高潔。
可是,任何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雖然不一定合法。毛延壽作為一個宮廷畫師,敢於糙菅人的相貌,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底氣。說不定,正是出於廣大秀女和后妃需要。
應該這麼想,毛延壽耽誤了王昭君,卻未必沒有惠及其他人。這世上出落成王昭君那樣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即使是選入皇宮的,也未必就美到如何如何。毛延壽這樣的畫師國手無疑是這些僅具有中人之姿,又力求出人頭地的女孩子們際遇和救星。他收下黃金,就將她們畫得美一些,讓她們有機會出現在皇帝面前,憑自己的魅力去吸引皇帝。
對於那些已經晉升為妃嬪的女孩來說,她們要固寵,要竭力留住皇帝的心,自然不希望源源不斷冒出太多對手。毛延壽將新晉的秀女畫得雖然美,真人卻不能令皇帝留戀,不能受寵。如此既滿足了皇帝獵奇的心理,又不會形成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毛延壽的行為暗合了女主子們的心思。這是為什麼大家都討厭毛延壽的勒索,毛延壽又能在漢宮橫行的原因。
從皇帝長期如此信任毛延壽的情況來看,他的本職工作乾的還不錯,畫出的美女還都比較符合皇帝的口味。
一點黃金,換一個機會,我覺得很合理。問題是,王昭君覺得不合理。說白了——她既想得到,又不想妥協。
對於一種已經趨於穩定的制度,在不具備反抗能力時,要貿然反抗,必定會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勇於反抗,固然是具備了相當地勇敢,但無疑也相當的不明智。
王昭君的性格缺乏迂迴,這是她受到挫折的原因。即使她當時給了毛延壽賄賂,順時應勢,也未必就低賤了她的人格。很多時候,順服是大勢所趨,它不代表缺乏道德,懂得轉圜是個人隨機應變充滿韌性的表現。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她完全可以忍耐,等見到皇帝之後再痛陳弊端,回頭收拾毛延壽。這樣,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會改變後來人的命運。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你憑什麼以為你是例外?
人生,是由無數偶然形成的必然。王昭君做錯了一個決定,雖不至於滿盤皆輸,但已足以改變日後事態原有的發展。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毛延壽,出塞的可能另有其人。如果不是王昭君出塞,匈漢兩族的和平能不能維持百年之久也在未知之間。
毛延壽雖然貪功好利,鼠目寸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不失為一個很有信念的人,他是個實用主義者——只愛金錢,余者皆不入眼。連傾國傾城的美也動搖不了他。
這何嘗不是一種強大的信念?
◎《雷峰塔》
《雷峰塔》:“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雲恨未平。”
雨什麼時候開始下,
空氣清冷。
西湖水靜靜地流,
雷峰塔的餘暉,
何時照上了斷橋。
人間最俊美的少年,
擎著傘,經過橋上。
溫柔多情的蛇妖,眼波輕揚,拂過他的臉龐。
她設下情網捕獲他,未料真正被捕獲那個,是她。
——題記
(一)
三月西湖,風光,這樣好。怎麼,忽然,一陣大雨。
可否容我坐低,避雨。就在這湖心亭,近攬這三潭印月,遙對孤山,遠眺雷峰,那斷橋呢,也隔著兩堤煙柳,模糊望見。
不知什麼緣故。西湖的雨總使我心悲,這個古老的故事,我總是不能忘懷。心事水波浩渺,人事紛沓而來,忽而遠去,像飛不遠的鶴,長久地困於這陰柔山水之間了。
你問我在看什麼,我在看雷峰,雷峰塔不在了。你以為我要說的故事是《白蛇傳》?是的,卻不儘是,我現在要說的是《雷峰塔》。
這故事開頭便與你熟知的版本有差異:白蛇竊食了王母蟠桃,在峨眉山修煉千年,她沒有被一個小牧童所救,下凡不是為了報恩,而是凡心偶熾,要下凡覓度有緣人同修。而許宣,原是如來駕前托缽侍者,如來知他和白蛇有宿緣,又怕他久墮凡塵迷失本性,遂派法海下凡監視,待他們了卻宿緣之後,收服白蛇。
他們的故事,從開始就籠罩著夭折的陰影。
對此。不單是許宣,連白蛇也懵然不知。她只知道某天醒來,她那澄定已久的心,沒來由地一動:“偶因花落點銖衣,忽憶塵凡春色好,出岫休遲。”心念一動,下凡的念頭就揮之不去了。
她的義兄黑風仙苦勸她:“那凡夫俗子,只曉得貪戀榮華富貴,怎肯隨你入山修真?你一入紅塵,只怕有去無回,那時悔之晚矣!三思三思。”
黑風仙言之有理,奈何白蛇執意要去,她對此的說法是:“我心裡有宿緣未舒。”
宿緣就是命運強大的暗示。盤踞於心,糾纏她,指引她去做必須要去完成的事情。任白蛇修煉千年,依舊沒有繞開命運的陷阱。
也許,那之前的命運不是真正的命運,只是路引。修真成仙不是她的命運。她最終的命運是要去到凡間去做一個女人,遇見一個男人,與他相好,被他辜負。
初臨人間的白蛇在山溫水軟的杭州遊蕩,如同一個新生兒。人間一切的事情在她眼中都新鮮欲滴。她無意遵循一切成規。她的愛情剛剛萌芽,來不及形成標準和具體的對象,她還來不及挑選,就遇見了許宣,那麼俊美,那麼溫柔識理。
忒合姑娘眼緣了!OK!就他了。
那天的雨下的比今天要綿密,要洶湧。那是她在作法。情絲瀰漫,叫他無處可逃。
第一眼。她就看上他。她從不知人間少年的俊美,有那樣尖銳駭人的力量。他無意的微笑可以翻轉季節,使冬變春,他無心的注目可以使死灰復燃,枯木逢春。
她自恃道行高深。但在那一刻,同舟共濟,春心蕩漾,四目相對,情愫升起,如這湖底的水糙纏住她的腳,絆住她的心。
她有南方女子清明的內心和堅實的自我,細膩的果斷,從未介意世人對她的看法,是讚許還是誤解。一切,都比不上自由重要。也許人們要到很久,很久以後才能真正理解。而她,深知此生就要將自己放飛。
她所慮深遠,所行豁達。人們又為她的果斷折服,一位元朝的才子日夜呼喚著她。她進入他的夢中。在他的想像中,重新活了一遍。
那個夢淒迷複雜,被層層剝開時,才驚覺深不可測,充滿了陰鬱和不可抗拒的悲劇。歷史的恍惚感此刻鮮明無比。書生恍惚覺得自己自己就是夢中的男子漢元帝,與夢中的女子——昭君有著深切親近的交會。
他流著眼淚醒來,由於耿耿難忘夢中細節,挑燈寫下《漢宮秋》。
出身在湖北秭歸的王嬙,本是山野間無拘無束的女子,一道選妃的詔令,將她帶入漢宮,成為大漢皇帝無數候選的宮人之一。
她的美貌令人傾倒。所有見到她的人都目眩神迷,即使是太監也難以自持。人們幾乎一致認定她作為掖庭待詔不過是短暫客居,以她的美貌,只要皇帝看見她,就必定會難捨難分。一步登天對她而言易如反掌,只是時間問題。
人們對她客氣有禮。連她自己亦難免有這樣的期盼和自詡。這時候,影響昭君命運的第一個男人——毛延壽出現了。他提出要黃金作為交易,王昭君冷冷地看著眼前這個面無四兩肉的男人,拒絕了。
◎《漢宮秋》(2)
你來決定我的命運,憑什麼!
人們的讚譽和愛護給了她過於強大的信心。從小,雖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貴之家,驚於她的美貌和乖巧,父母還是竭盡所能給了她愛護。
一路行來。她的美貌給予她極大的方便。當毛延壽的眼睛只盯著黃金,不理會她的美時,兩個各有堅持的人便槓上了。
要錢。沒有。
想美,沒門。
王昭君抱定主意,我就是長這樣,天下第一美女不必你美化。
她沒有想到,毛延壽最大的本事不是美化一個人,而是醜化一個人。
沒有毛延壽的錦上添花,漢元帝忽略了她,甚至有些討厭她,毛延壽說她面有惡痣,親近會招致災禍。元帝就信了。
我至始至終不能諒解元帝的輕率,即使他後來表現地追悔莫及。他不去求證一下,致使自己和美人失之交臂數年之久。昭君幽居冷宮怎麼能僅僅怪毛延壽呢?毛延壽不是起決定作用的人,元帝才是!她真正應該厭棄的人是皇帝。
想元帝對待美人尚且如此,對待國事的態度又能謹慎到哪裡去呢?以元帝之輕信人言,毛延壽一介畫工橫行宮禁也是必然。
皇帝命她退居永巷。
王昭君抱著琵琶轉身走入了冷宮。
很諷刺!她不是輸給女人,而是敗在一個畫工手裡。她恨他,竟然如此不公地對待她,埋沒她的青春;她也有強烈的挫敗感,美貌竟然不敵黃金。
反抗的代價如此沉重。力量卻是如此微不足道,她將自己撞向現實,卻幾乎連一點回聲也未激起就粉身碎骨了。
月色籠罩著她清冷的身影,幽怨的琵琶聲才響起,就被吞噬在龐大的宮殿裡。它們甚至沒有能力越過一道宮牆。
日日夜夜思念,反反覆覆煎熬中,她思前想後未嘗不恨元帝,這個高高在上、素未謀面、輕率的男人,輕易就信了畫工的話,你也不細查求證一下。
或者,對你而言,我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
也許他有太多的選擇,可是對一個失去人身自由的少女來說,你是我唯一的選擇。你選我入宮就等於娶我為妻,你有顧惜我的義務,怎麼能對我不理不睬。她對元帝以及整個漢宮的失望由此萌發——進而成為她日後毅然離開漢宮的因由。
在數千年後,端詳整個事件,存在於時間的塵埃之外。我們的觀察勢必要多一份全面,從容和冷靜。否則滔滔的講述將只會成為詞彙堆砌的表演,毫無意義。
毛延壽誠然全無品性可言。可王昭君自己也有失策地方。賄賂之事,在宮裡顯然是個潛規則,瞞上不瞞下,大家心照不宣。
突然冒出來一個昭君,只有她不予遵守,她覺得自己可以例外。
也許是因為家貧,拿不出毛延壽要的百兩黃金(百兩肯定是戲曲的誇張,這個數目太大,不要說一介貧民,尋常大臣都拿不出,毛延壽腦子進水也不會要這麼多);也許是拒絕被勒索,以昭君的性格,她拒絕的是賄賂這件事,而不是針對某個人。
她一開始心比天高,卻不料命比紙薄。性格剛烈,再加上對自己容貌的自負,漸變成寧折不彎的高潔。
可是,任何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雖然不一定合法。毛延壽作為一個宮廷畫師,敢於糙菅人的相貌,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底氣。說不定,正是出於廣大秀女和后妃需要。
應該這麼想,毛延壽耽誤了王昭君,卻未必沒有惠及其他人。這世上出落成王昭君那樣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即使是選入皇宮的,也未必就美到如何如何。毛延壽這樣的畫師國手無疑是這些僅具有中人之姿,又力求出人頭地的女孩子們際遇和救星。他收下黃金,就將她們畫得美一些,讓她們有機會出現在皇帝面前,憑自己的魅力去吸引皇帝。
對於那些已經晉升為妃嬪的女孩來說,她們要固寵,要竭力留住皇帝的心,自然不希望源源不斷冒出太多對手。毛延壽將新晉的秀女畫得雖然美,真人卻不能令皇帝留戀,不能受寵。如此既滿足了皇帝獵奇的心理,又不會形成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毛延壽的行為暗合了女主子們的心思。這是為什麼大家都討厭毛延壽的勒索,毛延壽又能在漢宮橫行的原因。
從皇帝長期如此信任毛延壽的情況來看,他的本職工作乾的還不錯,畫出的美女還都比較符合皇帝的口味。
一點黃金,換一個機會,我覺得很合理。問題是,王昭君覺得不合理。說白了——她既想得到,又不想妥協。
對於一種已經趨於穩定的制度,在不具備反抗能力時,要貿然反抗,必定會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勇於反抗,固然是具備了相當地勇敢,但無疑也相當的不明智。
王昭君的性格缺乏迂迴,這是她受到挫折的原因。即使她當時給了毛延壽賄賂,順時應勢,也未必就低賤了她的人格。很多時候,順服是大勢所趨,它不代表缺乏道德,懂得轉圜是個人隨機應變充滿韌性的表現。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她完全可以忍耐,等見到皇帝之後再痛陳弊端,回頭收拾毛延壽。這樣,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會改變後來人的命運。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你憑什麼以為你是例外?
人生,是由無數偶然形成的必然。王昭君做錯了一個決定,雖不至於滿盤皆輸,但已足以改變日後事態原有的發展。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毛延壽,出塞的可能另有其人。如果不是王昭君出塞,匈漢兩族的和平能不能維持百年之久也在未知之間。
毛延壽雖然貪功好利,鼠目寸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不失為一個很有信念的人,他是個實用主義者——只愛金錢,余者皆不入眼。連傾國傾城的美也動搖不了他。
這何嘗不是一種強大的信念?
◎《雷峰塔》
《雷峰塔》:“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雲恨未平。”
雨什麼時候開始下,
空氣清冷。
西湖水靜靜地流,
雷峰塔的餘暉,
何時照上了斷橋。
人間最俊美的少年,
擎著傘,經過橋上。
溫柔多情的蛇妖,眼波輕揚,拂過他的臉龐。
她設下情網捕獲他,未料真正被捕獲那個,是她。
——題記
(一)
三月西湖,風光,這樣好。怎麼,忽然,一陣大雨。
可否容我坐低,避雨。就在這湖心亭,近攬這三潭印月,遙對孤山,遠眺雷峰,那斷橋呢,也隔著兩堤煙柳,模糊望見。
不知什麼緣故。西湖的雨總使我心悲,這個古老的故事,我總是不能忘懷。心事水波浩渺,人事紛沓而來,忽而遠去,像飛不遠的鶴,長久地困於這陰柔山水之間了。
你問我在看什麼,我在看雷峰,雷峰塔不在了。你以為我要說的故事是《白蛇傳》?是的,卻不儘是,我現在要說的是《雷峰塔》。
這故事開頭便與你熟知的版本有差異:白蛇竊食了王母蟠桃,在峨眉山修煉千年,她沒有被一個小牧童所救,下凡不是為了報恩,而是凡心偶熾,要下凡覓度有緣人同修。而許宣,原是如來駕前托缽侍者,如來知他和白蛇有宿緣,又怕他久墮凡塵迷失本性,遂派法海下凡監視,待他們了卻宿緣之後,收服白蛇。
他們的故事,從開始就籠罩著夭折的陰影。
對此。不單是許宣,連白蛇也懵然不知。她只知道某天醒來,她那澄定已久的心,沒來由地一動:“偶因花落點銖衣,忽憶塵凡春色好,出岫休遲。”心念一動,下凡的念頭就揮之不去了。
她的義兄黑風仙苦勸她:“那凡夫俗子,只曉得貪戀榮華富貴,怎肯隨你入山修真?你一入紅塵,只怕有去無回,那時悔之晚矣!三思三思。”
黑風仙言之有理,奈何白蛇執意要去,她對此的說法是:“我心裡有宿緣未舒。”
宿緣就是命運強大的暗示。盤踞於心,糾纏她,指引她去做必須要去完成的事情。任白蛇修煉千年,依舊沒有繞開命運的陷阱。
也許,那之前的命運不是真正的命運,只是路引。修真成仙不是她的命運。她最終的命運是要去到凡間去做一個女人,遇見一個男人,與他相好,被他辜負。
初臨人間的白蛇在山溫水軟的杭州遊蕩,如同一個新生兒。人間一切的事情在她眼中都新鮮欲滴。她無意遵循一切成規。她的愛情剛剛萌芽,來不及形成標準和具體的對象,她還來不及挑選,就遇見了許宣,那麼俊美,那麼溫柔識理。
忒合姑娘眼緣了!OK!就他了。
那天的雨下的比今天要綿密,要洶湧。那是她在作法。情絲瀰漫,叫他無處可逃。
第一眼。她就看上他。她從不知人間少年的俊美,有那樣尖銳駭人的力量。他無意的微笑可以翻轉季節,使冬變春,他無心的注目可以使死灰復燃,枯木逢春。
她自恃道行高深。但在那一刻,同舟共濟,春心蕩漾,四目相對,情愫升起,如這湖底的水糙纏住她的腳,絆住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