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又看她此刻頹靡的清愁,想:這是我帶來的嗎?
陳衍默默收回了手,遠離了她的窗戶,他不知道說什麼,講魏琅治罪或是調走?讓林淡穠不要再去三條巷?但他如何忍心,於是最後,陳衍只是說:“我,是真的喜歡你,愛你。”
前世從未真正宣之於口的話,現在全都說出來,然此刻的林淡穠卻只能苦笑,代答一聲:“謝謝。”
陳衍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了何處,但天色已經大亮,他只能離開去上早朝。他猜測自己這一仗會贏,因為記憶里出現的陳衍絕不是一個敗北帝王的樣子,相反他像一個“制六合威天下”的真正至尊。但即便如此,陳衍卻依然不敢有半分懈怠,因為能贏只會是因為他此刻日夜不休的的奮鬥,而不會只因命中注定。
林淡穠感受到身後人的離開,獨自站在微涼的清晨里,眼眶裡結的淚珠,終於忍不住落了下來。
……
即便是對這一戰的結果隱隱有所預料,陳衍仍舊是竭盡心力。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更不敢掉以輕心,甚至要花百倍的功夫去推演,以防止一步踏錯反倒走了不同結局,但好在一切的結果是好的。
仗打到第三年,皇帝御駕親征在陰山生擒了突厥可汗,他就地斬了突厥可汗,卻又下令將他厚葬。突厥降後,陳衍卻沒有立時回京,反而在突厥那裡留了一段時間,觀民風民情,最終未殺俘民降民,下旨在突厥故地設立了都督府,分批遷民,大同教化。
林淡穠知道這些的時候,是在三條巷裡,魏琅告訴她的,並對皇帝此舉大加讚賞:“陛下有仁君之風,乃天下之福。”
林淡穠卻想到陳衍以前寫給她的信中所說:“觀往昔殺俘殺降,不見殺盡、殺服,可見不可取。今親赴突厥,望能得一千秋妙法。”心道,他果然是找到了。
她與陳衍自三年前窗邊一晤後,便少有再見。因為陳衍實在太忙,幾乎抽不出空來,而抽出空來卻不敢去見林淡穠,怕惹她傷心,只能一封一封給她寫,便是去了邊關也不停下。但林淡穠卻不願意再去看這些東西,將之都收集放置在箱中,到現在這箱子幾乎已經快堆滿了,裡面封緘卻沒有一封被拆開過。
魏琅見林淡穠出神,抬手在她面前晃了兩下,道:“林姑娘?”
林淡穠回過神來,應了一聲。
“聖人征突厥,平四方,四夷臣服、天下歸心。”魏琅畫上最後一筆,合上書道:“而我們,如今也大功畢成。”
廢三載之功,魏琅與林淡穠終成這一本小小的、短而精的蒙童經書。魏琅重經義道理、文採風流,林淡穠卻有愛人、尊己、平眾生之心,兩人雙劍合璧、相得益彰。魏琅欣賞片刻,問:“淡穠,你覺得應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好?”
“……就叫《語蒙童》吧。”
魏琅與林淡穠共事三年,解其意,依言在封面上寫完後,安慰道:“林姑娘想說的話,必然會被人聽到。”
林淡穠聞言站起身來,走過一堆寫滿字的沙地,順著低矮的屋頂往天邊望去,然後她轉身對魏琅道:“拾人牙慧,無顏留名,佚名就好。”
魏琅手一頓,化作個墨點,他放下筆走上前去,不解又好奇:“姑娘當真不具名?難道不想名傳天下,事說千載。”它對男人來說不夠,但對一個女人來說卻已經夠了。
林淡穠轉頭看他,見他眼中滿滿誠摯,忍不住一笑,然後卻又很快淡了去,她說:“不想,魏公子倘若尊重我,便答應我不要讓任何人知曉。”
魏琅看出對方的堅決,答應了她,卻還是忍不住問:“為什麼?”
林淡穠捫心自問,卻也答不上來為什麼。她經這三年沉穩、平靜了很多,但對這方天地仍舊有一些疏離與畏懼。就像當年不敢寫詩,自責失言一樣,即便這裡面每一字每一句都出自其手,但仍舊覺得不敢、愧怍。
她最後只能說:“天行有常,我卻破壞了它,所以不敢留名。”
穿越女永世的悲哀,孤魂在異鄉漂泊,不能安息也不能自在。
第54章
戰事一歇, 笙歌便起。壽春大長公主遲了三年,終於在趙東山今年入京之時於郊外值綠苑為其設宴接風洗塵,賞菊宴並酬師恩一道。林淡穠與林冉華亦有幸受邀, 能一睹這位名士的風範。
她們二人離開之際,孫氏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春娘子見她面色凝重,只能低聲提醒:“夫人……”
孫氏看了春娘子一眼, 隨即轉身, 片刻之後,她冷冷道:“我沒有在想那個人。”
春娘子低下頭, 只聽得孫氏繼續說道:“我只是奇怪,林淡穠為什麼會去?冉華是因與郡主有交,又是詩社的人。但林淡穠卻……”卻不過是一個庶女。也是奇了怪了, 文萱郡主寫的帖子裡居然特意加的她的名字。
孫氏閉目凝神,揉了揉太陽穴, 語春娘子:“去查查看她每日都在幹什麼?我這個庶女,這些年, 我還真是, 忽略了她。”
她話語最後的冷更要勝過這肅殺的秋意, 春娘子八風不動, 低低“恩”了一聲。她們離開之後,門外再無人徘徊, 只有飂戾風雲高。不久, 原先站人的地方就被吹落了一地黃葉。
陳衍默默收回了手,遠離了她的窗戶,他不知道說什麼,講魏琅治罪或是調走?讓林淡穠不要再去三條巷?但他如何忍心,於是最後,陳衍只是說:“我,是真的喜歡你,愛你。”
前世從未真正宣之於口的話,現在全都說出來,然此刻的林淡穠卻只能苦笑,代答一聲:“謝謝。”
陳衍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了何處,但天色已經大亮,他只能離開去上早朝。他猜測自己這一仗會贏,因為記憶里出現的陳衍絕不是一個敗北帝王的樣子,相反他像一個“制六合威天下”的真正至尊。但即便如此,陳衍卻依然不敢有半分懈怠,因為能贏只會是因為他此刻日夜不休的的奮鬥,而不會只因命中注定。
林淡穠感受到身後人的離開,獨自站在微涼的清晨里,眼眶裡結的淚珠,終於忍不住落了下來。
……
即便是對這一戰的結果隱隱有所預料,陳衍仍舊是竭盡心力。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更不敢掉以輕心,甚至要花百倍的功夫去推演,以防止一步踏錯反倒走了不同結局,但好在一切的結果是好的。
仗打到第三年,皇帝御駕親征在陰山生擒了突厥可汗,他就地斬了突厥可汗,卻又下令將他厚葬。突厥降後,陳衍卻沒有立時回京,反而在突厥那裡留了一段時間,觀民風民情,最終未殺俘民降民,下旨在突厥故地設立了都督府,分批遷民,大同教化。
林淡穠知道這些的時候,是在三條巷裡,魏琅告訴她的,並對皇帝此舉大加讚賞:“陛下有仁君之風,乃天下之福。”
林淡穠卻想到陳衍以前寫給她的信中所說:“觀往昔殺俘殺降,不見殺盡、殺服,可見不可取。今親赴突厥,望能得一千秋妙法。”心道,他果然是找到了。
她與陳衍自三年前窗邊一晤後,便少有再見。因為陳衍實在太忙,幾乎抽不出空來,而抽出空來卻不敢去見林淡穠,怕惹她傷心,只能一封一封給她寫,便是去了邊關也不停下。但林淡穠卻不願意再去看這些東西,將之都收集放置在箱中,到現在這箱子幾乎已經快堆滿了,裡面封緘卻沒有一封被拆開過。
魏琅見林淡穠出神,抬手在她面前晃了兩下,道:“林姑娘?”
林淡穠回過神來,應了一聲。
“聖人征突厥,平四方,四夷臣服、天下歸心。”魏琅畫上最後一筆,合上書道:“而我們,如今也大功畢成。”
廢三載之功,魏琅與林淡穠終成這一本小小的、短而精的蒙童經書。魏琅重經義道理、文採風流,林淡穠卻有愛人、尊己、平眾生之心,兩人雙劍合璧、相得益彰。魏琅欣賞片刻,問:“淡穠,你覺得應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好?”
“……就叫《語蒙童》吧。”
魏琅與林淡穠共事三年,解其意,依言在封面上寫完後,安慰道:“林姑娘想說的話,必然會被人聽到。”
林淡穠聞言站起身來,走過一堆寫滿字的沙地,順著低矮的屋頂往天邊望去,然後她轉身對魏琅道:“拾人牙慧,無顏留名,佚名就好。”
魏琅手一頓,化作個墨點,他放下筆走上前去,不解又好奇:“姑娘當真不具名?難道不想名傳天下,事說千載。”它對男人來說不夠,但對一個女人來說卻已經夠了。
林淡穠轉頭看他,見他眼中滿滿誠摯,忍不住一笑,然後卻又很快淡了去,她說:“不想,魏公子倘若尊重我,便答應我不要讓任何人知曉。”
魏琅看出對方的堅決,答應了她,卻還是忍不住問:“為什麼?”
林淡穠捫心自問,卻也答不上來為什麼。她經這三年沉穩、平靜了很多,但對這方天地仍舊有一些疏離與畏懼。就像當年不敢寫詩,自責失言一樣,即便這裡面每一字每一句都出自其手,但仍舊覺得不敢、愧怍。
她最後只能說:“天行有常,我卻破壞了它,所以不敢留名。”
穿越女永世的悲哀,孤魂在異鄉漂泊,不能安息也不能自在。
第54章
戰事一歇, 笙歌便起。壽春大長公主遲了三年,終於在趙東山今年入京之時於郊外值綠苑為其設宴接風洗塵,賞菊宴並酬師恩一道。林淡穠與林冉華亦有幸受邀, 能一睹這位名士的風範。
她們二人離開之際,孫氏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春娘子見她面色凝重,只能低聲提醒:“夫人……”
孫氏看了春娘子一眼, 隨即轉身, 片刻之後,她冷冷道:“我沒有在想那個人。”
春娘子低下頭, 只聽得孫氏繼續說道:“我只是奇怪,林淡穠為什麼會去?冉華是因與郡主有交,又是詩社的人。但林淡穠卻……”卻不過是一個庶女。也是奇了怪了, 文萱郡主寫的帖子裡居然特意加的她的名字。
孫氏閉目凝神,揉了揉太陽穴, 語春娘子:“去查查看她每日都在幹什麼?我這個庶女,這些年, 我還真是, 忽略了她。”
她話語最後的冷更要勝過這肅殺的秋意, 春娘子八風不動, 低低“恩”了一聲。她們離開之後,門外再無人徘徊, 只有飂戾風雲高。不久, 原先站人的地方就被吹落了一地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