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九寧催馬小跑,道:“這些事你拿主意……不過等朝廷遷到陪都,你得留下來,朝政就夠你忙了。”
周嘉行笑了笑,“這是當然。”
他看一眼她的小腹。
“繼承人早日出生,有利於穩定朝政,我會多抽些辰光陪你。”
九寧不禁哆嗦了一下。
被他們遠遠拋在身後的阿延那一臉失落,看一眼神情溫和的周嘉行,再看一眼笑靨如花的九寧。
哼!
他吸吸鼻子,等找他們討來藥錢,他也能找一個和自己心意相通的娘子!
一望無際的蒼茫草原上,遠遠飄來羊群的咩咩叫聲,仔細聆聽,仿佛還有羌笛奏響。
馬蹄踏過薄雪,向著來時路,緩緩馳去。
九寧回眸看著周嘉行。
周嘉行亦看著她,目光柔和。
日光和暖。
一如他們此刻的心境。
《正文完》
第151章 番外一
暴雨如注,湍急的水流吼叫著拍打岸邊岩石。
營地被雨水浸泡,士兵抱怨連連。
周嘉暄下馬,蹚過積水,走進位於高處的大帳,蓑衣被雨水打濕,水珠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他脫下蓑衣,坐到書案前,拿起一封信。
信是九寧寫給周都督的,幾天前周都督在河南府和他分別,動身去長安了,信使不知道,照例把信送到軍中,最後轉呈到他這兒來了。
周嘉暄沒有拆信,只是靜靜地凝視著信封上熟悉的筆跡。
從九寧返回鄂州以後,他隱隱有種感覺,她仿佛和他疏遠了,又仿佛沒有。
也許她發現五娘的事了。
是他派十郎去鄂州找五娘的……原意是想打探清楚周嘉行到底對九寧做了什麼,可五娘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刺殺周嘉行,還傷了九寧。
幸好她只是受了驚嚇,沒有受傷。
周嘉暄放下信。
他想起周都督離開前和他說的話。
“青奴,如果一開始你就放棄了,那就不要再回頭,人還是得往前看。”周都督沒有明說,拍拍馬脖子,眺望寬廣的河面,“觀音奴都放開了,你何必執著?”
周嘉暄不知道周都督知道多少,祖父不愛管事,但其實什麼事都瞞不住他。
“阿翁……您呢?”他勒馬河邊,聆聽雄壯的怒濤拍岸聲,“您為什麼沒有往前看?”
周都督白自己孫子一眼,“老子樂意。”
周嘉暄笑了笑。
是啊,觀音奴放開了。
又或許說,她從來就沒有在意過。
當父親和兄長一次次讓她受委屈時,她沒有遷怒到他身上,也沒有撒嬌非要他站出來替她出頭,她睜著那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他。
“阿兄也為難吶!”
“阿兄對我可好了。”
他扛不住壓力,離開周家,她也沒有說什麼,笑著送他出門。
這一別,就是幾年。
恰恰是她命運轉變最重要的時候。
他沒有陪在她身邊。
再見的時候,物是人非。
他許諾過會好好照顧她,但他食言了。
她依然和以前那樣,一脫險之後便寫信給他報平安,告訴他她一切都好,要他和周都督不必擔心。
她知道他優柔寡斷,知道他當斷不斷,她沒有怪過他。
他總是勸她小娘子應該軟和一些,多忍讓,不要和父親對著幹,她乖乖聽著,轉頭就叉著腰把周嘉言氣得臉紅脖子粗。
被他逮到,嘿嘿一笑,梨渦輕皺。
不認錯,也不會改,但知道他是好意,沒有出言諷刺他。
她總是體諒他。
只因為在她小的時候,他曾呵護她,關懷她。
然而,她又何嘗不是一直在以她的善解人意來溫暖他?鼓勵他?
帳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親兵掀簾入帳,道:“大將軍吩咐,明日攻城。”
周嘉暄抬起眼帘。
這晚,雨終於停了,積水消退。
第二天是個晴日,大軍攻城。
周嘉暄不熟悉戰事,用不著親臨前線,他主要待在後方負責驅趕潰兵。
他和幕僚一起,立馬高崗,遠望被蓄勢待發的鄂州兵包圍起來的府城。
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如奔涌的浪濤,撕開守軍的戰陣,勢如破竹,向著斑駁的城牆下列陣的敵軍衝去。
炮火轟隆聲和慘烈的廝殺聲響徹原野。
周嘉暄看不清楚雙方的戰甲,也看不清楚陣型。
他眼中只有那個率領騎兵衝鋒的高大身影,手執長刀,肩負彎弓,騎在一匹被血水染紅的黑馬之上,刀尖直指那斑駁卻堅固的城牆,振臂一揮,敵軍將士紛紛墜馬,血漿四溢。
如狼似虎,凶神惡煞,果決又警醒,渾身戾氣,戰場之上,下手從不手軟。
周嘉暄以前覺得,周嘉行能夠保護九寧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手裡有兵,還有多年漂泊積累的錢財和人脈。
如果自己也變強了,也能庇護九寧,讓她可以安安心心當周家小娘子。
他不會逼迫九寧做什麼。
周嘉行對九寧的控制欲太強了,他不是九寧的良人。
後來,征伐中和周嘉行相處的時日久了,周嘉暄發現自己錯了。
周嘉行笑了笑,“這是當然。”
他看一眼她的小腹。
“繼承人早日出生,有利於穩定朝政,我會多抽些辰光陪你。”
九寧不禁哆嗦了一下。
被他們遠遠拋在身後的阿延那一臉失落,看一眼神情溫和的周嘉行,再看一眼笑靨如花的九寧。
哼!
他吸吸鼻子,等找他們討來藥錢,他也能找一個和自己心意相通的娘子!
一望無際的蒼茫草原上,遠遠飄來羊群的咩咩叫聲,仔細聆聽,仿佛還有羌笛奏響。
馬蹄踏過薄雪,向著來時路,緩緩馳去。
九寧回眸看著周嘉行。
周嘉行亦看著她,目光柔和。
日光和暖。
一如他們此刻的心境。
《正文完》
第151章 番外一
暴雨如注,湍急的水流吼叫著拍打岸邊岩石。
營地被雨水浸泡,士兵抱怨連連。
周嘉暄下馬,蹚過積水,走進位於高處的大帳,蓑衣被雨水打濕,水珠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他脫下蓑衣,坐到書案前,拿起一封信。
信是九寧寫給周都督的,幾天前周都督在河南府和他分別,動身去長安了,信使不知道,照例把信送到軍中,最後轉呈到他這兒來了。
周嘉暄沒有拆信,只是靜靜地凝視著信封上熟悉的筆跡。
從九寧返回鄂州以後,他隱隱有種感覺,她仿佛和他疏遠了,又仿佛沒有。
也許她發現五娘的事了。
是他派十郎去鄂州找五娘的……原意是想打探清楚周嘉行到底對九寧做了什麼,可五娘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刺殺周嘉行,還傷了九寧。
幸好她只是受了驚嚇,沒有受傷。
周嘉暄放下信。
他想起周都督離開前和他說的話。
“青奴,如果一開始你就放棄了,那就不要再回頭,人還是得往前看。”周都督沒有明說,拍拍馬脖子,眺望寬廣的河面,“觀音奴都放開了,你何必執著?”
周嘉暄不知道周都督知道多少,祖父不愛管事,但其實什麼事都瞞不住他。
“阿翁……您呢?”他勒馬河邊,聆聽雄壯的怒濤拍岸聲,“您為什麼沒有往前看?”
周都督白自己孫子一眼,“老子樂意。”
周嘉暄笑了笑。
是啊,觀音奴放開了。
又或許說,她從來就沒有在意過。
當父親和兄長一次次讓她受委屈時,她沒有遷怒到他身上,也沒有撒嬌非要他站出來替她出頭,她睜著那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他。
“阿兄也為難吶!”
“阿兄對我可好了。”
他扛不住壓力,離開周家,她也沒有說什麼,笑著送他出門。
這一別,就是幾年。
恰恰是她命運轉變最重要的時候。
他沒有陪在她身邊。
再見的時候,物是人非。
他許諾過會好好照顧她,但他食言了。
她依然和以前那樣,一脫險之後便寫信給他報平安,告訴他她一切都好,要他和周都督不必擔心。
她知道他優柔寡斷,知道他當斷不斷,她沒有怪過他。
他總是勸她小娘子應該軟和一些,多忍讓,不要和父親對著幹,她乖乖聽著,轉頭就叉著腰把周嘉言氣得臉紅脖子粗。
被他逮到,嘿嘿一笑,梨渦輕皺。
不認錯,也不會改,但知道他是好意,沒有出言諷刺他。
她總是體諒他。
只因為在她小的時候,他曾呵護她,關懷她。
然而,她又何嘗不是一直在以她的善解人意來溫暖他?鼓勵他?
帳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親兵掀簾入帳,道:“大將軍吩咐,明日攻城。”
周嘉暄抬起眼帘。
這晚,雨終於停了,積水消退。
第二天是個晴日,大軍攻城。
周嘉暄不熟悉戰事,用不著親臨前線,他主要待在後方負責驅趕潰兵。
他和幕僚一起,立馬高崗,遠望被蓄勢待發的鄂州兵包圍起來的府城。
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如奔涌的浪濤,撕開守軍的戰陣,勢如破竹,向著斑駁的城牆下列陣的敵軍衝去。
炮火轟隆聲和慘烈的廝殺聲響徹原野。
周嘉暄看不清楚雙方的戰甲,也看不清楚陣型。
他眼中只有那個率領騎兵衝鋒的高大身影,手執長刀,肩負彎弓,騎在一匹被血水染紅的黑馬之上,刀尖直指那斑駁卻堅固的城牆,振臂一揮,敵軍將士紛紛墜馬,血漿四溢。
如狼似虎,凶神惡煞,果決又警醒,渾身戾氣,戰場之上,下手從不手軟。
周嘉暄以前覺得,周嘉行能夠保護九寧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手裡有兵,還有多年漂泊積累的錢財和人脈。
如果自己也變強了,也能庇護九寧,讓她可以安安心心當周家小娘子。
他不會逼迫九寧做什麼。
周嘉行對九寧的控制欲太強了,他不是九寧的良人。
後來,征伐中和周嘉行相處的時日久了,周嘉暄發現自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