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混帳!”張欽咬牙,沉默良久,終於妥協,問道,“想知道什麼?”
“當年的事,知道多少說多少,聽高興了就放人。”
“……都督到底是怎麼養出你這麼個狂妄玩意兒的!”張欽越想越氣不過,口不擇言起來,“你還真得好好感謝感謝你夫人,要是殿下因你摻和進來而當真出了什麼事,你這輩子都別想從我嘴裡撬出一個字!”
他不提這茬還好,一提這話,孟璟猛地將杯蓋斜飛出去,徑直打在他拍桌上的手上,這一下灌足了十層力道,他手背瞬間紅腫一片,猛地再拍了下桌。
孟璟在瓷片的碎裂聲中淡淡開口:“你再不說,我要叫他過來跪你了。”
“無知豎子!”
孟璟坦然受了這聲罵,既然先太子還在,那段闊知道的事情,自然比他原本預計的要多,張覽這人現下看起來不大好對付,但眼前人關心則亂,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此刻竟然憤怒到連半分涵養也無,則更對他的心思。
果然,張欽氣歸氣,還是老老實實地道:“當年我負責守清遠門,都督交代說只有他與先帝可下開城門之令,後都督護先帝回城,至清遠門下,遇韃靼大軍突襲,左右翼又被半路截斷,沒能及時增援,戰況慘烈,又因被韃靼截斷退路,先帝無法率軍退回城內。後來形勢緊急,我只得一面命人死守城門以尋合適時機護先帝退回城內,自個兒則率精兵吊索出城衛君,後來的事世子想必都清楚了,韃靼來勢洶洶,我們援軍被截斷,先帝戰敗身死沙場,都督為護先帝被琿台吉一刀斬下馬,自此長睡不醒。兩大主帥不敵,軍心大亂,清遠門外變成了活生生的修羅場,被屠殺的是我後軍都督府轄下的數十萬大軍。”
“後來聞援軍北上,韃靼短暫率軍退回武定河谷補給,將士們趁機將先帝護送回城,但戰場形勢混亂,都督所率後衛在此前的混亂之中被迫將其帶離了清遠門下,“他艱難抿了下唇,“時間緊急,沒能及時回城,後來清遠門閉,援軍北上,韃靼捲土重來,城外殘存將士被棄,生生凍死餓死了不少倖存兄弟,都督也有家難回。”
孟璟默默聽著,總算明白了為何當年段闊所率的開平衛損傷不過幾百,原來他壓根兒未曾開城迎戰,可戰報上沒寫這一條。
他屈指敲在几上,淡淡道:“還有呢?”
“就這些了。我當年就是個衛指揮使,我能知道的事情,當年同我官階差不多的應該都知道,只不過我命大活了下來而已,而其他兄弟多半都沒了命。”
孟璟招手召人:“把張覽押過來。”
“……混帳東西,你還想聽什麼?”
孟璟看著他,並不出言。
張覽被帶過來,暗衛的刀鞘毫不留情地抵在他膝蓋彎上,迫得他膝蓋前傾,若非被控住了雙臂,想是一早便跪下了。
張欽眼見著長刀舉起即將揮下,咬牙切齒地嘆了聲:“你也夠狠。”
孟璟手指往外動了動,張覽又如個提線木偶般被人操縱著消失在了門口,張欽還是氣不過,惡言相向:“孟璟,你別太過分,忠君乃臣子本分,就算如今江山易主,但你連最起碼的體面與尊嚴都不給殿下,日後有何顏面去見先帝,先帝當年可那般器重你。”
“死人重要還是活人重要?”他沒為自己辯駁,只是淡淡問道。
張欽怔了許久,終是泄了氣,緩緩開口:“援軍北上之時,京師裡邊,楚閣老率先擁今上登極,今上登基後迅速派京衛北上,宣府城內俱是今上的人馬。當年之事有沒有先帝的手筆我至今也不知道,而我機緣巧合之下發現,殿下竟然還有口微弱的氣,可江山已經易主,形勢大改,我又猜不透今上的心思,不敢拿殿下冒險。情急之下,我也沒有辦法……”
飽經邊塞風霜打磨的大將忽地面露悲慟之色:“毀子面容,殺子獻屍。今上開恩,不計我戰敗之責,特允我假死銷軍籍,自此解甲歸田。”
“節哀。”
“後我秘密攜殿下西歸故土,途經洛陽,偶遇回家探親的石老先生,得其救治,勉強續命。”他頓了頓,接道,“石老先生說殿下尚有清醒可能,我當日尚且懷疑此事今上有份,為有朝一日興許能幫殿下打回京師去,自此隱姓埋名,使了伎倆替了當年暴斃的千戶張欽,潛進了右軍都督府,後又一步步掙軍功,爬到了今天這個位置。”
“隱姓埋名。”孟璟仔細打量了他一眼,“再好的易容法子也難不露餡,能讓我如何也看不出端倪的,是削骨換皮之術吧?”
張欽頷首。
“削骨換皮,每逢陰雨天便會痛入骨髓,非到入土,此痛不消。”孟璟神色黯然,“段大人受苦了。”
張欽搖頭:“天地君親師,忠君乃臣子本分。況且……殿下這孩子,生性良善,知恩圖報,如今也肯紆尊降貴喚我一聲父親,能得此子,畢生之幸。”
孟璟緘默了許久,終究也沒出聲。
張欽言辭切切地懇求他:“世子放殿下一條生路吧,勿讓殿下再入紛爭。殿下當年身負重傷,足足躺了大半年才清醒過來,一身經脈被廢,得石老先生傾盡全力救治,也耗了一年有餘才能勉強恢復到和常人一般,年紀輕輕遭此飛來橫禍,卻能以德報怨,同石老先生習醫布診,從未汲汲於權勢。東覽故都,也不過是緬懷生身父母罷了,世子勿要多想。”
“當年的事,知道多少說多少,聽高興了就放人。”
“……都督到底是怎麼養出你這麼個狂妄玩意兒的!”張欽越想越氣不過,口不擇言起來,“你還真得好好感謝感謝你夫人,要是殿下因你摻和進來而當真出了什麼事,你這輩子都別想從我嘴裡撬出一個字!”
他不提這茬還好,一提這話,孟璟猛地將杯蓋斜飛出去,徑直打在他拍桌上的手上,這一下灌足了十層力道,他手背瞬間紅腫一片,猛地再拍了下桌。
孟璟在瓷片的碎裂聲中淡淡開口:“你再不說,我要叫他過來跪你了。”
“無知豎子!”
孟璟坦然受了這聲罵,既然先太子還在,那段闊知道的事情,自然比他原本預計的要多,張覽這人現下看起來不大好對付,但眼前人關心則亂,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此刻竟然憤怒到連半分涵養也無,則更對他的心思。
果然,張欽氣歸氣,還是老老實實地道:“當年我負責守清遠門,都督交代說只有他與先帝可下開城門之令,後都督護先帝回城,至清遠門下,遇韃靼大軍突襲,左右翼又被半路截斷,沒能及時增援,戰況慘烈,又因被韃靼截斷退路,先帝無法率軍退回城內。後來形勢緊急,我只得一面命人死守城門以尋合適時機護先帝退回城內,自個兒則率精兵吊索出城衛君,後來的事世子想必都清楚了,韃靼來勢洶洶,我們援軍被截斷,先帝戰敗身死沙場,都督為護先帝被琿台吉一刀斬下馬,自此長睡不醒。兩大主帥不敵,軍心大亂,清遠門外變成了活生生的修羅場,被屠殺的是我後軍都督府轄下的數十萬大軍。”
“後來聞援軍北上,韃靼短暫率軍退回武定河谷補給,將士們趁機將先帝護送回城,但戰場形勢混亂,都督所率後衛在此前的混亂之中被迫將其帶離了清遠門下,“他艱難抿了下唇,“時間緊急,沒能及時回城,後來清遠門閉,援軍北上,韃靼捲土重來,城外殘存將士被棄,生生凍死餓死了不少倖存兄弟,都督也有家難回。”
孟璟默默聽著,總算明白了為何當年段闊所率的開平衛損傷不過幾百,原來他壓根兒未曾開城迎戰,可戰報上沒寫這一條。
他屈指敲在几上,淡淡道:“還有呢?”
“就這些了。我當年就是個衛指揮使,我能知道的事情,當年同我官階差不多的應該都知道,只不過我命大活了下來而已,而其他兄弟多半都沒了命。”
孟璟招手召人:“把張覽押過來。”
“……混帳東西,你還想聽什麼?”
孟璟看著他,並不出言。
張覽被帶過來,暗衛的刀鞘毫不留情地抵在他膝蓋彎上,迫得他膝蓋前傾,若非被控住了雙臂,想是一早便跪下了。
張欽眼見著長刀舉起即將揮下,咬牙切齒地嘆了聲:“你也夠狠。”
孟璟手指往外動了動,張覽又如個提線木偶般被人操縱著消失在了門口,張欽還是氣不過,惡言相向:“孟璟,你別太過分,忠君乃臣子本分,就算如今江山易主,但你連最起碼的體面與尊嚴都不給殿下,日後有何顏面去見先帝,先帝當年可那般器重你。”
“死人重要還是活人重要?”他沒為自己辯駁,只是淡淡問道。
張欽怔了許久,終是泄了氣,緩緩開口:“援軍北上之時,京師裡邊,楚閣老率先擁今上登極,今上登基後迅速派京衛北上,宣府城內俱是今上的人馬。當年之事有沒有先帝的手筆我至今也不知道,而我機緣巧合之下發現,殿下竟然還有口微弱的氣,可江山已經易主,形勢大改,我又猜不透今上的心思,不敢拿殿下冒險。情急之下,我也沒有辦法……”
飽經邊塞風霜打磨的大將忽地面露悲慟之色:“毀子面容,殺子獻屍。今上開恩,不計我戰敗之責,特允我假死銷軍籍,自此解甲歸田。”
“節哀。”
“後我秘密攜殿下西歸故土,途經洛陽,偶遇回家探親的石老先生,得其救治,勉強續命。”他頓了頓,接道,“石老先生說殿下尚有清醒可能,我當日尚且懷疑此事今上有份,為有朝一日興許能幫殿下打回京師去,自此隱姓埋名,使了伎倆替了當年暴斃的千戶張欽,潛進了右軍都督府,後又一步步掙軍功,爬到了今天這個位置。”
“隱姓埋名。”孟璟仔細打量了他一眼,“再好的易容法子也難不露餡,能讓我如何也看不出端倪的,是削骨換皮之術吧?”
張欽頷首。
“削骨換皮,每逢陰雨天便會痛入骨髓,非到入土,此痛不消。”孟璟神色黯然,“段大人受苦了。”
張欽搖頭:“天地君親師,忠君乃臣子本分。況且……殿下這孩子,生性良善,知恩圖報,如今也肯紆尊降貴喚我一聲父親,能得此子,畢生之幸。”
孟璟緘默了許久,終究也沒出聲。
張欽言辭切切地懇求他:“世子放殿下一條生路吧,勿讓殿下再入紛爭。殿下當年身負重傷,足足躺了大半年才清醒過來,一身經脈被廢,得石老先生傾盡全力救治,也耗了一年有餘才能勉強恢復到和常人一般,年紀輕輕遭此飛來橫禍,卻能以德報怨,同石老先生習醫布診,從未汲汲於權勢。東覽故都,也不過是緬懷生身父母罷了,世子勿要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