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蘇涼見她這般,就故意撿了些弘顯小時候的趣事與她談,女人家之間談孩子是最安全的話題,於是二人勾起興頭來,從弘暉弘顯滿月講到如今要成家立事,良久沒說過這麼多的話。蘇涼道:“咱們是熬出頭了,等著他們成親,心裡就放了一件大事,二阿哥是個孝順的,我原先瞧著就不錯。”烏喇那拉氏笑得愈發開心,道:“是了,你到底是瞧著他長大的,雖說這孩子念書不爭氣,但心裡實在是忠厚老實的,咱們都知道的,本宮也是放心不下,這次給千挑萬選的女孩子……”蘇涼忙道:“皇后的眼光自然是好的,只盼著二福晉早日有喜,也讓皇后早日抱金孫!”烏喇那拉氏被她拍的高興,又道:“妹妹你也知道,這弘顯雖說沒記在本宮名下,但是本宮自來是拿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疼的,皇上給了大阿哥封了親王,二阿哥這邊還沒個動靜,妹妹也該勸著些……”蘇涼聽了,一口答應:“皇后放心,弘顯也是在我眼前長大的,我自會去勸皇上。”因今日是一笑泯恩仇,兩個人又說了好半天的話,臨走前蘇涼才道:“可是我忘了,給六阿哥帶了一個金鎖來……”小荷聽見,連忙奉上一個精緻的蓮花狀的五彩荷包。烏喇那拉氏道:“金桔,去把六阿哥抱來。”蘇涼見了,誇讚弘曆長得好,得人意,烏喇那拉氏瞧著,神色卻有些淡淡的,說道:“這孩子有些認生,本宮瞧著,沒有弘顯小時候好呢。”
蘇涼回了儲秀宮,小荷屏退眾人,湊過來悄悄道:“已經叫人打聽過了,皇后因為熹嬪總是往翊坤宮來,打算讓她把六阿哥抱到阿哥所呢,您想想,皇后當初抱養六阿哥本來就沒在皇上那裡過了明路,再瞧熹嬪這樣,估摸著也是惱了。所以,熹嬪也是害怕,永壽宮那邊很久沒有動靜了,她大約有十來天沒去瞧六阿哥了。”蘇涼聽了,點點頭道:“親生的孩子熹嬪倒真是捨得,也罷了,你找幾個妥當人出去外頭吹吹風,只說二阿哥大婚之後就要記在皇后名下了。”小荷聽了,小聲道:“奴婢曉得。”蘇涼便換了衣裳,去養心殿找胤禛說話。
一進門就看到大格格湊在胤禛身邊又說又笑,見了皇貴妃進來,蹦蹦跳跳的過來叫額娘來了。胤禛見了她也笑容滿面:“霞光新制的核桃蘇,味道極好,你來一起嘗嘗。”蘇涼挽著女兒的手坐下來:“皇上的氣色比著前陣子好多了,可見是霞光在這裡督導有力。”大格格笑道:“額娘,我可是很辛苦呢!不但是皇阿瑪,連著十三叔,都也定時送點心過去呢,還有,每兩個時辰就要催著皇阿瑪歇息一刻鐘,每天都不落的。”自古以來就沒有把公主送到皇帝書房的,但是大格格就這樣堂而皇之待著,往來眾臣都不敢微詞,胤禛也是故意所為,覺得御史越來越上道,還讓弘暉給他們季末多發了十石米略做獎勵。跟著女兒說完話,蘇涼便道:“天氣漸漸冷了,霞光去小廚房叫煮些紫米桂圓粥來,正好給你皇阿瑪晚膳時吃的。”大格格知趣,連忙走了。胤禛笑道:“你可是有事?”蘇涼點了點頭道:“剛剛去了翊坤宮瞧了皇后,給弘顯備了兩件成親禮。”胤禛聽了,是母儀天下的姿態,笑道:“這些事都得你用心了。”蘇涼笑了笑,又道:“這自然是我的分內之事,只是今日我想多句嘴……”胤禛見她這樣吞吞吐吐,反而奇怪起來:“你說就是。”蘇涼嘆道:“皇后說弘暉成親便得封親王,又想著弘顯跟他只差幾個月,也想求皇上給個封號呢。”
胤禛聽了,不由沉吟起來,蘇涼自來是見好就收的性子,也不多話,只等著他回答。胤禛半晌之後才道:“既然是你開了口,朕就給皇后一個面子,等著弘顯成親當日,就封個郡王吧。”蘇涼聽了,知道胤禛心裡疼兒子,忙笑道:“都是皇上的兒子,年歲也差不多,弘暉是親王,弘顯就是郡王,我替二阿哥不服氣。”胤禛見她心無芥蒂,是坦然為弘顯打抱不平的,心裡越發滿意她的大度知禮,借坡下驢道:“既然是這樣,弘顯也封親王,賜號懷。”蘇涼見他早就胸有成竹,便笑了笑。代謝恩之後,蘇涼回了儲秀宮,第二日親自到翊坤宮把弘顯得封懷親王的事說了,烏喇那拉氏自是欣喜不已。
幾日之後,宮裡竟然悄悄流傳起弘顯即將記入皇后名下的謠言。等著合宮都知道的時候,皇貴妃才出面來,裝模作樣的找了各宮各殿的掌事姑姑與太監好生申飭一番。胤禛雖是一心為公,但耳朵里也冒出幾聲來,以為是翊坤宮皇后叫人造勢,還是蘇涼替皇后開解道:“這起子小人日日是閒的,有些風吹糙動的就胡說八道,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已經讓人出去查了,為首的教訓幾板子就是了。”然後又道:“可見是宮裡的人多了,那些個年長的侍候主子年份長的,可是得催著放出去。”胤禛卻想著,從在潛邸的時候就有說把弘顯記名給烏喇那拉氏的謠言,到了今日,瞧見弘顯依舊榮寵不衰,自然又有了這般那般的誤解,這倒不是什麼大事。皇貴妃說的有道理,不宜鬧大,再加上他心裡也有幾分私心,有心讓弘顯給弘暉當個擋箭牌。
當年康熙一手捧著太子,千好萬好就是搞的太過,允礽才是這般慘澹收場。弘暉是他費盡心思一手培養起來的,難免有心人不趁機做文章,既然傳出弘顯記為嫡子的話,立嫡立長的亂鬧一鬧,也好給弘暉分分靶子。於是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後宮眾人見了胤禛跟皇貴妃也沒有雷霆之怒,原先有些不信的也心裡開始打鼓,想著難道是真的要把弘顯記為嫡子?烏喇那拉氏雖不受寵,但是皇后之位穩若泰山,如是那樣,弘暉做不做成太子可真得另說了。
蘇涼這樣費力攪渾水,永壽宮裡,熹嬪終於坐不住了。她狠心把弘曆送到翊坤宮,私下裡又覺得烏喇那拉氏教養孩子必不會好,所以平日裡也常常去探望著,這樣一來弘曆跟著皇后便是越來越生疏,熹嬪得知烏喇那拉氏不喜,唯恐弘曆再被送到阿哥所,所以忍耐住了不敢往翊坤宮去,等了這麼久,誰知道宮裡又傳出這樣那樣的話,自己連忙派心腹打聽了,一聽到二阿哥要記名嫡子,她頓時就慌張起來。如果弘顯記名嫡子,即便是弘曆真正得了烏喇那拉氏青眼,未來也是嫡幼子,長幼有序,再奔前途便是不容易。到那時,自己跟弘曆的一輩子豈不是都毀了。枯坐了兩天,想想從進了雍親王府到入了宮,滿懷雄心的來了,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碰釘子,好容易熬得有了兒子,想著雖然自己不受寵,但終歸有了籌碼,硬著心腸送到翊坤宮去,正是有了指望的時候,放在皇后身邊養了快一歲了,烏喇那拉氏竟然要把弘顯記為嫡子,熹嬪徹底失望了。
☆、最新更新
從秋到冬,也就是一轉眼的時候兒。因為過了年,宮裡要張羅好幾件喜事,大格格、大阿哥、二阿哥都要在明年春大婚,所以這個年節眾人過得也是忙忙碌碌。胤禛照舊沿著老祖宗的規矩,到了除夕之夜一家子團聚,熱熱鬧鬧吃頓年夜飯就是了。但因為他的後宮人少,比不得康熙時候熱鬧,去年的時候一家子合起來也就是坐一桌,倒顯得冷清。再到今年,萬事如意,皇貴妃揣度他心意,便說邀請怡親王與敦親王帶著福晉與孩子們進宮來一起守夜,胤禛果然贊同,後來又想著光請老十與老十三,別的兄弟知道容易寒心,索性就吩咐開大宴,接了康熙、太皇太后、貴太妃、惠太妃、榮太妃、宜太妃等等都一起過來,再招呼兄弟們進宮來好好團圓,到時候太上皇瞧著,兒孫滿堂,心裡也會十分高興。
這是自胤禛即位來,宮裡頭一回做這樣大的排場,皇貴妃掌事,知道是給胤禛漲臉面的是,就格外用心,順便帶著大格格做幫手,也算是出閣前的培訓,到時候將各色事務一一分派下去,又打發幾個心腹守著御膳房等要處,怕的就是有人成心作怪。到了當夜,蘇涼更是忙的腳不沾地,一面要陪著胤禛應酬眾人,一面又要忙裡偷閒督促著方方面面。康熙到了,見眼前花團錦簇,兒孫們集聚一堂,個個歡聲笑語,心裡不由也湧出無限的溫情。太皇太后身邊坐著十福晉,懷裡抱著允俄一歲的嫡子弘暄,貴太妃則喊了怡親王家的長子弘昌過來,說話吃糖,康熙望了一圈,讓弘暉把弘時抱過來,一面逗弄著小孫子一面微笑的瞧著孩子們。胤禛待眾人安坐,便是執酒致辭,說了一大堆吉祥話兒。因為是家宴,康熙最後也說了幾句話,大意就是大家吃好喝好,小孩子們要看護好,現在的他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名和藹長輩的樣子了。皇貴妃準備的精心,以往的筵席雖是盤碟羅列,但多是好看不中吃的,今年既然是派了大格格督導,因著前陣子的經驗,小姑娘便認真備了好吃又好看的席面,色香味俱全,眾人吃得滿意,連一向斯文的幾位阿哥福晉都動的了筷子,連連稱讚味美色佳,相比以往,也算是雍正朝的嶄新氣象。等再到了子時,新年降臨,眾人歡歡笑笑又去外頭看了璀璨煙花,這才各自散去。
蘇涼回了儲秀宮,小荷屏退眾人,湊過來悄悄道:“已經叫人打聽過了,皇后因為熹嬪總是往翊坤宮來,打算讓她把六阿哥抱到阿哥所呢,您想想,皇后當初抱養六阿哥本來就沒在皇上那裡過了明路,再瞧熹嬪這樣,估摸著也是惱了。所以,熹嬪也是害怕,永壽宮那邊很久沒有動靜了,她大約有十來天沒去瞧六阿哥了。”蘇涼聽了,點點頭道:“親生的孩子熹嬪倒真是捨得,也罷了,你找幾個妥當人出去外頭吹吹風,只說二阿哥大婚之後就要記在皇后名下了。”小荷聽了,小聲道:“奴婢曉得。”蘇涼便換了衣裳,去養心殿找胤禛說話。
一進門就看到大格格湊在胤禛身邊又說又笑,見了皇貴妃進來,蹦蹦跳跳的過來叫額娘來了。胤禛見了她也笑容滿面:“霞光新制的核桃蘇,味道極好,你來一起嘗嘗。”蘇涼挽著女兒的手坐下來:“皇上的氣色比著前陣子好多了,可見是霞光在這裡督導有力。”大格格笑道:“額娘,我可是很辛苦呢!不但是皇阿瑪,連著十三叔,都也定時送點心過去呢,還有,每兩個時辰就要催著皇阿瑪歇息一刻鐘,每天都不落的。”自古以來就沒有把公主送到皇帝書房的,但是大格格就這樣堂而皇之待著,往來眾臣都不敢微詞,胤禛也是故意所為,覺得御史越來越上道,還讓弘暉給他們季末多發了十石米略做獎勵。跟著女兒說完話,蘇涼便道:“天氣漸漸冷了,霞光去小廚房叫煮些紫米桂圓粥來,正好給你皇阿瑪晚膳時吃的。”大格格知趣,連忙走了。胤禛笑道:“你可是有事?”蘇涼點了點頭道:“剛剛去了翊坤宮瞧了皇后,給弘顯備了兩件成親禮。”胤禛聽了,是母儀天下的姿態,笑道:“這些事都得你用心了。”蘇涼笑了笑,又道:“這自然是我的分內之事,只是今日我想多句嘴……”胤禛見她這樣吞吞吐吐,反而奇怪起來:“你說就是。”蘇涼嘆道:“皇后說弘暉成親便得封親王,又想著弘顯跟他只差幾個月,也想求皇上給個封號呢。”
胤禛聽了,不由沉吟起來,蘇涼自來是見好就收的性子,也不多話,只等著他回答。胤禛半晌之後才道:“既然是你開了口,朕就給皇后一個面子,等著弘顯成親當日,就封個郡王吧。”蘇涼聽了,知道胤禛心裡疼兒子,忙笑道:“都是皇上的兒子,年歲也差不多,弘暉是親王,弘顯就是郡王,我替二阿哥不服氣。”胤禛見她心無芥蒂,是坦然為弘顯打抱不平的,心裡越發滿意她的大度知禮,借坡下驢道:“既然是這樣,弘顯也封親王,賜號懷。”蘇涼見他早就胸有成竹,便笑了笑。代謝恩之後,蘇涼回了儲秀宮,第二日親自到翊坤宮把弘顯得封懷親王的事說了,烏喇那拉氏自是欣喜不已。
幾日之後,宮裡竟然悄悄流傳起弘顯即將記入皇后名下的謠言。等著合宮都知道的時候,皇貴妃才出面來,裝模作樣的找了各宮各殿的掌事姑姑與太監好生申飭一番。胤禛雖是一心為公,但耳朵里也冒出幾聲來,以為是翊坤宮皇后叫人造勢,還是蘇涼替皇后開解道:“這起子小人日日是閒的,有些風吹糙動的就胡說八道,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已經讓人出去查了,為首的教訓幾板子就是了。”然後又道:“可見是宮裡的人多了,那些個年長的侍候主子年份長的,可是得催著放出去。”胤禛卻想著,從在潛邸的時候就有說把弘顯記名給烏喇那拉氏的謠言,到了今日,瞧見弘顯依舊榮寵不衰,自然又有了這般那般的誤解,這倒不是什麼大事。皇貴妃說的有道理,不宜鬧大,再加上他心裡也有幾分私心,有心讓弘顯給弘暉當個擋箭牌。
當年康熙一手捧著太子,千好萬好就是搞的太過,允礽才是這般慘澹收場。弘暉是他費盡心思一手培養起來的,難免有心人不趁機做文章,既然傳出弘顯記為嫡子的話,立嫡立長的亂鬧一鬧,也好給弘暉分分靶子。於是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後宮眾人見了胤禛跟皇貴妃也沒有雷霆之怒,原先有些不信的也心裡開始打鼓,想著難道是真的要把弘顯記為嫡子?烏喇那拉氏雖不受寵,但是皇后之位穩若泰山,如是那樣,弘暉做不做成太子可真得另說了。
蘇涼這樣費力攪渾水,永壽宮裡,熹嬪終於坐不住了。她狠心把弘曆送到翊坤宮,私下裡又覺得烏喇那拉氏教養孩子必不會好,所以平日裡也常常去探望著,這樣一來弘曆跟著皇后便是越來越生疏,熹嬪得知烏喇那拉氏不喜,唯恐弘曆再被送到阿哥所,所以忍耐住了不敢往翊坤宮去,等了這麼久,誰知道宮裡又傳出這樣那樣的話,自己連忙派心腹打聽了,一聽到二阿哥要記名嫡子,她頓時就慌張起來。如果弘顯記名嫡子,即便是弘曆真正得了烏喇那拉氏青眼,未來也是嫡幼子,長幼有序,再奔前途便是不容易。到那時,自己跟弘曆的一輩子豈不是都毀了。枯坐了兩天,想想從進了雍親王府到入了宮,滿懷雄心的來了,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碰釘子,好容易熬得有了兒子,想著雖然自己不受寵,但終歸有了籌碼,硬著心腸送到翊坤宮去,正是有了指望的時候,放在皇后身邊養了快一歲了,烏喇那拉氏竟然要把弘顯記為嫡子,熹嬪徹底失望了。
☆、最新更新
從秋到冬,也就是一轉眼的時候兒。因為過了年,宮裡要張羅好幾件喜事,大格格、大阿哥、二阿哥都要在明年春大婚,所以這個年節眾人過得也是忙忙碌碌。胤禛照舊沿著老祖宗的規矩,到了除夕之夜一家子團聚,熱熱鬧鬧吃頓年夜飯就是了。但因為他的後宮人少,比不得康熙時候熱鬧,去年的時候一家子合起來也就是坐一桌,倒顯得冷清。再到今年,萬事如意,皇貴妃揣度他心意,便說邀請怡親王與敦親王帶著福晉與孩子們進宮來一起守夜,胤禛果然贊同,後來又想著光請老十與老十三,別的兄弟知道容易寒心,索性就吩咐開大宴,接了康熙、太皇太后、貴太妃、惠太妃、榮太妃、宜太妃等等都一起過來,再招呼兄弟們進宮來好好團圓,到時候太上皇瞧著,兒孫滿堂,心裡也會十分高興。
這是自胤禛即位來,宮裡頭一回做這樣大的排場,皇貴妃掌事,知道是給胤禛漲臉面的是,就格外用心,順便帶著大格格做幫手,也算是出閣前的培訓,到時候將各色事務一一分派下去,又打發幾個心腹守著御膳房等要處,怕的就是有人成心作怪。到了當夜,蘇涼更是忙的腳不沾地,一面要陪著胤禛應酬眾人,一面又要忙裡偷閒督促著方方面面。康熙到了,見眼前花團錦簇,兒孫們集聚一堂,個個歡聲笑語,心裡不由也湧出無限的溫情。太皇太后身邊坐著十福晉,懷裡抱著允俄一歲的嫡子弘暄,貴太妃則喊了怡親王家的長子弘昌過來,說話吃糖,康熙望了一圈,讓弘暉把弘時抱過來,一面逗弄著小孫子一面微笑的瞧著孩子們。胤禛待眾人安坐,便是執酒致辭,說了一大堆吉祥話兒。因為是家宴,康熙最後也說了幾句話,大意就是大家吃好喝好,小孩子們要看護好,現在的他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名和藹長輩的樣子了。皇貴妃準備的精心,以往的筵席雖是盤碟羅列,但多是好看不中吃的,今年既然是派了大格格督導,因著前陣子的經驗,小姑娘便認真備了好吃又好看的席面,色香味俱全,眾人吃得滿意,連一向斯文的幾位阿哥福晉都動的了筷子,連連稱讚味美色佳,相比以往,也算是雍正朝的嶄新氣象。等再到了子時,新年降臨,眾人歡歡笑笑又去外頭看了璀璨煙花,這才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