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康熙此病病了大約半個月,期間太醫院裡天天傳出的消息各種不妙,城裡城外幾路人馬蠢蠢欲動,唯有胤禛幾個坐定如山。胤礽則天天水深火熱,盼著爹死也盼著爹不死,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瞧著胤禩等勾結這個勾結那個,眼見就要抬腳篡位了,於是也忍耐不住要掀桌子稱帝,正是一片混亂的時候,老頭子竟然就意氣風發的痊癒了。那日眾大臣見了康熙完好無損的出現在朝堂上,各自心情複雜。胤礽則是手顫身抖,張廷玉靜靜的望了眾人一眼,然後拿出一張嚴肅臉宣讀聖旨,康熙則坐在龍椅上微微笑瞧著大家,那溫暖慈愛的目光仿佛在告訴眾人:“又被朕耍了知不知道?”
聖旨看似冗長,內容倒也簡單,大意是老子年紀大了,深覺得體力腦力不如年輕人,所以治理國家的重任也該交給年輕人了。說起年輕人,老子有很多兒子,其中一個還是太子,但是老子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不得不承認,太子不適合當太子,所以決定再次廢黜他。但是呢,大家不必灰心,除了太子,老子還有很多兒子,為了江山社稷,老子經過慎重選擇,決定讓四兒子胤禛繼承皇位,大家也聽清楚,不是做太子,是做皇帝。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歸是年輕人的,胤禛是個經久考驗、智勇雙全、一心為民、年輕有為的好同志,有了他執掌皇位,老子很安心,於是也該隱退二線了,以後舒舒服服做個太上皇,養養兒子孫子就罷了。所以呢,你們的主子以後就是胤禛了,再說撿日不如撞日,今天這日子就不錯,下面,就請胤禛同志正式登基吧。
作者有話要說:所以說這就是一篇慡文哇哈哈哈~~~!!!嗯嗯,下一回就該是第三卷啦啦啦啦啦~~~~
☆、最新更新
這麼多年以來,胤禛也不是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即位做皇帝的事,但是幸福來得太快難免讓人不知所措。張廷玉念完聖旨,走到他面前,然後跪下來說道:“皇上,請領太上皇聖諭。”胤禛還是在發呆,一旁的胤祥卻是喜不自勝,撲通一聲跪下來,山呼萬歲:“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這聲響仿佛衝鋒號角一般,呆滯的眾人終於從驚愕中醒轉,連著胤礽一起都齊齊跪下,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都照著十三的口號重複喊了一遍。滿堂萬歲中,胤禛抬頭望了一眼康熙,見父親滿面笑容的點頭,方才目光堅毅的接過敕旨來。而弘暉本來跪在康熙身邊,見父親應了旨,連忙叫外頭等候的小太監把早備好的明黃龍袍拿出來,雙手捧著,再親自為父親披在肩上,胤禛感覺到兒子略帶顫抖的手,不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康熙眼見胤禛穿了龍袍,先掃了一眼失魂落魄的胤礽,再看胤禟等一干人都是滿臉不服氣,知道老四今日這位子坐的眾人不服。哼哼,老頭子越發要置氣,想著過了幾日你們就該明白為何老四能坐這位子!到時候要讓你們好好瞧著是老子的眼神好還是你們的眼神好!於是老頭子略有些不慡的站起身來,叫過孫子來:“弘暉,陪朕回去歇著。”因為他是自主退位,所以朕字還是用得,反正這一走便是明擺著自己不插手朝政了。
眾人恭敬的送走了太上皇,胤禛便是在胤祥與張廷玉的牽引上坐了龍椅。胤禛原本也想著要推辭幾句,但是自己家的老爺子自己最懂,若像是老八那樣裝模作樣的謙虛幾句,但老頭子回回都罵虛禮假情兒,很不待見。不如就勢接了敕旨,披著個黃袍子穩穩坐了,以後用心朝政,不讓老頭子後悔傳錯人就是了。胤禛原先都是在台階底下跟著群臣一同站著,無法體味皇父之所思所想,今日終於輪到自己,見階下人頭攢動,個個神態各異,心懷鬼胎,才知道要掌握人心決非一時之易。心中對老頭子不免也就多尊敬幾分。因事發突然,順勢而為,胤禛也不便多說,只說各省部照章行事就罷了,然後留下禮部來,商議年號及登基大典等。這當然不是為了擺排場,皇帝換了人,改了名號,總要昭告天下,若是消無聲息辦了,廣大人民群眾蒙在鼓裡,萬一哪一天老頭子駕鶴西去,憑著那幾個不安分的弟兄,將來有官司打呢。
前朝的事好辦,康熙還在,胤禛也不會擅自做主,有些事自然要去商量。棘手的是後院之事。新皇登基,首當其中的便是搬遷之事。按平常的例倒也罷了,雍親王府做潛邸行宮,一家子呼隆隆搬進紫禁城各就其位就結了。但如今老皇帝還在,不能人走茶涼,再加上他的妃嬪阿哥一幫子,內務府也跟著撓頭。康熙自認是個大氣的人,想著不讓兒子為難,已經發話了,自己要搬出乾清宮,還是胤禛死活勸住了,說自己住在養心殿就好,懇請太上皇不要移居。康熙見兒子心誠,想了想,如今底下不安分,自己不能甩了亂攤子就走,也就依舊留在乾清宮裡。
太皇太后留居慈寧宮,自然也無二話。至於其他妃嬪,胤禛也交方案出來,皇太貴妃鈕祜祿氏照舊住在承乾宮,其餘妃嬪等便統一搬到東六宮去。至於具體怎麼安置,便由老爺子自己擬了章程出來。這樣便是把西六宮空出來,胤禛的後院幾個好往裡面搬。這樣,老子跟兒子的大小老婆就分清楚了,康熙見了,覺得甚妥當,就叫皇太貴妃一一分派不提。康熙的小阿哥們依舊留在阿哥所里,反正成年阿哥都已經離宮建府,剩下的弟弟們都是小孩子,跟著小侄子一起也沒什麼。弘暉被康熙特旨令其依舊住在乾清宮東暖閣,還跟著皇瑪法一起。至於,弘顯、弘昐、弘昀等一併搬到阿哥所去,跟著幾個小叔叔一同住。大格格眼見也快出嫁了,又是唯一的女兒家,便不讓搬到公主所,還留著跟李佳氏一起住。
孩子們的事辦得清楚,但是後院裡其他想太平卻是難的。胤禛做了皇帝,烏喇那拉氏自然是首當其衝做皇后。因是結髮嫡妻,按說該住坤寧宮,但胤禛卻偏偏圈了翊坤宮給她。接著,西宮之首儲秀宮賜給李佳氏,耿氏住了長春宮,鈕祜祿氏分得永壽宮,墨蘭進了咸福宮。寢殿分配完畢,內務府照例過來問封號,胤禛早就料理得清楚,便吩咐下去:烏喇那拉氏琪琪為中宮皇后;李佳氏嬌蕊為皇貴妃,賜號齊;宋氏墨蘭封妃,賜號懋;耿氏玉柔、鈕祜祿氏金嬋分別封嬪,賜號裕、熹。
統一交予禮部之後,卻惹來御史們雪花片一樣的批判摺子,說皇貴妃位同副後,皇后健在,又無重病沉疴之憂,冊立李佳氏為貴妃便罷了,再立皇貴妃豈不是引得六宮不和?還住在西六宮首宮?皇后倒要排在後面是哪家的規矩?再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執意要立皇貴妃,哪裡有給活著的皇貴妃加封號的?前朝皇貴妃都是薨逝後才能給個封號做安慰獎,這李佳氏受寵太過了有木有!換在平常人家寵妾滅妻有木有!請問皇上如此這般行事,究竟置皇后於何地?左一道右一道,胤禛接過來瞧了,知道是沒事找事,欺負自己是新人,於是冷冷掃了一眼,留中不發。這下子更捅了馬蜂窩,留中不發不就等於視而不見麼?給個反應好不好?這些自古以來就不甘寂寞的御史們憤怒了,想著皇帝新上任就這樣不懂規矩,敢這樣無視御史,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厲害!於是攛掇著眾人就把事又捅到太上皇那裡。想想吧,太上皇當年那樣寵愛孝懿皇后,在冊皇貴妃的時候也沒加封號啊!
康熙自退休之後,覺得生活的確美好了很多。底下人也很懂事,知道這個老頭不能怠慢,太上皇就是皇帝上頭的皇帝,說不定哪天不高興就重回江湖,現在得罪了就等著shi吧。於是康熙就沒有什麼失落感,難得有個摺子送進來就戴水晶眼鏡認真掃了一遍。原來是這樣那樣,胤禛後院裡大小老婆還平安無事呢,一群御史倒跟著爭風吃醋,成何體統。他人精兒一樣的人物,自然想到這群唯恐天下不亂的貨是想拿老頭子我當槍使喚啊!按那李佳氏在胤禛後院的架勢,這麼多年都是實權人物,此一回沒被立為皇后,胤禛已經很給烏喇那拉氏面子了,封個皇貴妃又怎麼了,這些個傻御史啥事都不知道跟著叫喳個P。又想著到底是自己退位了,就沒個正經事來找,都是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破事送過來,於是很不高興,讓弘暉直接打發出去。弘暉早在父親那裡知道了來龍去脈,他又在內閣理事,聽皇瑪法一言,就悶聲不響收了摺子,然後送回養心殿去。御史們不懂事,這樣置疑自己的母親,他自然不開心。但是父親剛剛即位,也不好這樣大費干戈。於是爺兩個商議了一會兒,想著還是不必把小事鬧大,反顯得沒氣量,就摁住不提也罷。胤禛擱下摺子,又想了想,到底氣難平,原打算大格格嫁人之前再封固倫公主,這是按照慣例來的,但想著自己做了主也該立些規矩,如今再縱容不得,皇后等的冊封令還沒有下,倒先封了大格格為固倫懷恪公主。因為這是胤禛上任來第一道聖旨,就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御史們得了消息,想著前朝固倫榮憲公主也非中宮所出,因備受寵愛而特封固倫公主銜,再對比胤禛的種種,也就不算過分。但是接下來,內務府里給禮部的摺子再一次挑起了御史們脆弱的神經。新帝有旨,齊皇貴妃與皇后加封儀式同期舉行,懋妃、裕嬪、熹嬪五日之後另行冊封。天理何在?皇貴妃再貴也貴不過皇后去,同期加封是怎麼個意思?新帝究竟要做什麼?這樣搞下去讓人很崩潰好不好!但是有了上一回的教訓,就沒有人敢再隨隨便便挑釁,更有看明白事兒的老頭子點撥年輕人:“瞧瞧大阿哥弘暉如今的地位,也知道齊皇貴妃是母憑子貴,人家自己後院的事愛怎麼說道就怎麼說道,別再管了。”讀書讀得愚直的幾個人聽了醍醐灌頂,不敢再嚷嚷什麼於禮不合之類的話。老頭子們見終於消停了,也算是管轄有方,因為弘暉自康熙在時就在內閣跟著理事,是做太子的架勢,紛紛忙著遞摺子進去,說齊皇貴妃這個賢淑那個慧婉,一陣又一陣的拍馬屁討好,胤禛瞧了,一笑置之。
聖旨看似冗長,內容倒也簡單,大意是老子年紀大了,深覺得體力腦力不如年輕人,所以治理國家的重任也該交給年輕人了。說起年輕人,老子有很多兒子,其中一個還是太子,但是老子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不得不承認,太子不適合當太子,所以決定再次廢黜他。但是呢,大家不必灰心,除了太子,老子還有很多兒子,為了江山社稷,老子經過慎重選擇,決定讓四兒子胤禛繼承皇位,大家也聽清楚,不是做太子,是做皇帝。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歸是年輕人的,胤禛是個經久考驗、智勇雙全、一心為民、年輕有為的好同志,有了他執掌皇位,老子很安心,於是也該隱退二線了,以後舒舒服服做個太上皇,養養兒子孫子就罷了。所以呢,你們的主子以後就是胤禛了,再說撿日不如撞日,今天這日子就不錯,下面,就請胤禛同志正式登基吧。
作者有話要說:所以說這就是一篇慡文哇哈哈哈~~~!!!嗯嗯,下一回就該是第三卷啦啦啦啦啦~~~~
☆、最新更新
這麼多年以來,胤禛也不是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即位做皇帝的事,但是幸福來得太快難免讓人不知所措。張廷玉念完聖旨,走到他面前,然後跪下來說道:“皇上,請領太上皇聖諭。”胤禛還是在發呆,一旁的胤祥卻是喜不自勝,撲通一聲跪下來,山呼萬歲:“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這聲響仿佛衝鋒號角一般,呆滯的眾人終於從驚愕中醒轉,連著胤礽一起都齊齊跪下,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都照著十三的口號重複喊了一遍。滿堂萬歲中,胤禛抬頭望了一眼康熙,見父親滿面笑容的點頭,方才目光堅毅的接過敕旨來。而弘暉本來跪在康熙身邊,見父親應了旨,連忙叫外頭等候的小太監把早備好的明黃龍袍拿出來,雙手捧著,再親自為父親披在肩上,胤禛感覺到兒子略帶顫抖的手,不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康熙眼見胤禛穿了龍袍,先掃了一眼失魂落魄的胤礽,再看胤禟等一干人都是滿臉不服氣,知道老四今日這位子坐的眾人不服。哼哼,老頭子越發要置氣,想著過了幾日你們就該明白為何老四能坐這位子!到時候要讓你們好好瞧著是老子的眼神好還是你們的眼神好!於是老頭子略有些不慡的站起身來,叫過孫子來:“弘暉,陪朕回去歇著。”因為他是自主退位,所以朕字還是用得,反正這一走便是明擺著自己不插手朝政了。
眾人恭敬的送走了太上皇,胤禛便是在胤祥與張廷玉的牽引上坐了龍椅。胤禛原本也想著要推辭幾句,但是自己家的老爺子自己最懂,若像是老八那樣裝模作樣的謙虛幾句,但老頭子回回都罵虛禮假情兒,很不待見。不如就勢接了敕旨,披著個黃袍子穩穩坐了,以後用心朝政,不讓老頭子後悔傳錯人就是了。胤禛原先都是在台階底下跟著群臣一同站著,無法體味皇父之所思所想,今日終於輪到自己,見階下人頭攢動,個個神態各異,心懷鬼胎,才知道要掌握人心決非一時之易。心中對老頭子不免也就多尊敬幾分。因事發突然,順勢而為,胤禛也不便多說,只說各省部照章行事就罷了,然後留下禮部來,商議年號及登基大典等。這當然不是為了擺排場,皇帝換了人,改了名號,總要昭告天下,若是消無聲息辦了,廣大人民群眾蒙在鼓裡,萬一哪一天老頭子駕鶴西去,憑著那幾個不安分的弟兄,將來有官司打呢。
前朝的事好辦,康熙還在,胤禛也不會擅自做主,有些事自然要去商量。棘手的是後院之事。新皇登基,首當其中的便是搬遷之事。按平常的例倒也罷了,雍親王府做潛邸行宮,一家子呼隆隆搬進紫禁城各就其位就結了。但如今老皇帝還在,不能人走茶涼,再加上他的妃嬪阿哥一幫子,內務府也跟著撓頭。康熙自認是個大氣的人,想著不讓兒子為難,已經發話了,自己要搬出乾清宮,還是胤禛死活勸住了,說自己住在養心殿就好,懇請太上皇不要移居。康熙見兒子心誠,想了想,如今底下不安分,自己不能甩了亂攤子就走,也就依舊留在乾清宮裡。
太皇太后留居慈寧宮,自然也無二話。至於其他妃嬪,胤禛也交方案出來,皇太貴妃鈕祜祿氏照舊住在承乾宮,其餘妃嬪等便統一搬到東六宮去。至於具體怎麼安置,便由老爺子自己擬了章程出來。這樣便是把西六宮空出來,胤禛的後院幾個好往裡面搬。這樣,老子跟兒子的大小老婆就分清楚了,康熙見了,覺得甚妥當,就叫皇太貴妃一一分派不提。康熙的小阿哥們依舊留在阿哥所里,反正成年阿哥都已經離宮建府,剩下的弟弟們都是小孩子,跟著小侄子一起也沒什麼。弘暉被康熙特旨令其依舊住在乾清宮東暖閣,還跟著皇瑪法一起。至於,弘顯、弘昐、弘昀等一併搬到阿哥所去,跟著幾個小叔叔一同住。大格格眼見也快出嫁了,又是唯一的女兒家,便不讓搬到公主所,還留著跟李佳氏一起住。
孩子們的事辦得清楚,但是後院裡其他想太平卻是難的。胤禛做了皇帝,烏喇那拉氏自然是首當其衝做皇后。因是結髮嫡妻,按說該住坤寧宮,但胤禛卻偏偏圈了翊坤宮給她。接著,西宮之首儲秀宮賜給李佳氏,耿氏住了長春宮,鈕祜祿氏分得永壽宮,墨蘭進了咸福宮。寢殿分配完畢,內務府照例過來問封號,胤禛早就料理得清楚,便吩咐下去:烏喇那拉氏琪琪為中宮皇后;李佳氏嬌蕊為皇貴妃,賜號齊;宋氏墨蘭封妃,賜號懋;耿氏玉柔、鈕祜祿氏金嬋分別封嬪,賜號裕、熹。
統一交予禮部之後,卻惹來御史們雪花片一樣的批判摺子,說皇貴妃位同副後,皇后健在,又無重病沉疴之憂,冊立李佳氏為貴妃便罷了,再立皇貴妃豈不是引得六宮不和?還住在西六宮首宮?皇后倒要排在後面是哪家的規矩?再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執意要立皇貴妃,哪裡有給活著的皇貴妃加封號的?前朝皇貴妃都是薨逝後才能給個封號做安慰獎,這李佳氏受寵太過了有木有!換在平常人家寵妾滅妻有木有!請問皇上如此這般行事,究竟置皇后於何地?左一道右一道,胤禛接過來瞧了,知道是沒事找事,欺負自己是新人,於是冷冷掃了一眼,留中不發。這下子更捅了馬蜂窩,留中不發不就等於視而不見麼?給個反應好不好?這些自古以來就不甘寂寞的御史們憤怒了,想著皇帝新上任就這樣不懂規矩,敢這樣無視御史,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厲害!於是攛掇著眾人就把事又捅到太上皇那裡。想想吧,太上皇當年那樣寵愛孝懿皇后,在冊皇貴妃的時候也沒加封號啊!
康熙自退休之後,覺得生活的確美好了很多。底下人也很懂事,知道這個老頭不能怠慢,太上皇就是皇帝上頭的皇帝,說不定哪天不高興就重回江湖,現在得罪了就等著shi吧。於是康熙就沒有什麼失落感,難得有個摺子送進來就戴水晶眼鏡認真掃了一遍。原來是這樣那樣,胤禛後院裡大小老婆還平安無事呢,一群御史倒跟著爭風吃醋,成何體統。他人精兒一樣的人物,自然想到這群唯恐天下不亂的貨是想拿老頭子我當槍使喚啊!按那李佳氏在胤禛後院的架勢,這麼多年都是實權人物,此一回沒被立為皇后,胤禛已經很給烏喇那拉氏面子了,封個皇貴妃又怎麼了,這些個傻御史啥事都不知道跟著叫喳個P。又想著到底是自己退位了,就沒個正經事來找,都是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破事送過來,於是很不高興,讓弘暉直接打發出去。弘暉早在父親那裡知道了來龍去脈,他又在內閣理事,聽皇瑪法一言,就悶聲不響收了摺子,然後送回養心殿去。御史們不懂事,這樣置疑自己的母親,他自然不開心。但是父親剛剛即位,也不好這樣大費干戈。於是爺兩個商議了一會兒,想著還是不必把小事鬧大,反顯得沒氣量,就摁住不提也罷。胤禛擱下摺子,又想了想,到底氣難平,原打算大格格嫁人之前再封固倫公主,這是按照慣例來的,但想著自己做了主也該立些規矩,如今再縱容不得,皇后等的冊封令還沒有下,倒先封了大格格為固倫懷恪公主。因為這是胤禛上任來第一道聖旨,就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御史們得了消息,想著前朝固倫榮憲公主也非中宮所出,因備受寵愛而特封固倫公主銜,再對比胤禛的種種,也就不算過分。但是接下來,內務府里給禮部的摺子再一次挑起了御史們脆弱的神經。新帝有旨,齊皇貴妃與皇后加封儀式同期舉行,懋妃、裕嬪、熹嬪五日之後另行冊封。天理何在?皇貴妃再貴也貴不過皇后去,同期加封是怎麼個意思?新帝究竟要做什麼?這樣搞下去讓人很崩潰好不好!但是有了上一回的教訓,就沒有人敢再隨隨便便挑釁,更有看明白事兒的老頭子點撥年輕人:“瞧瞧大阿哥弘暉如今的地位,也知道齊皇貴妃是母憑子貴,人家自己後院的事愛怎麼說道就怎麼說道,別再管了。”讀書讀得愚直的幾個人聽了醍醐灌頂,不敢再嚷嚷什麼於禮不合之類的話。老頭子們見終於消停了,也算是管轄有方,因為弘暉自康熙在時就在內閣跟著理事,是做太子的架勢,紛紛忙著遞摺子進去,說齊皇貴妃這個賢淑那個慧婉,一陣又一陣的拍馬屁討好,胤禛瞧了,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