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又,又來了……蘇夏的心裡立刻開始吐起了酸水:自從那個哈佛女孩劉亦婷橫空出世之後,基本上學校的老師每次呼籲他們好好學習,都用這廝來做例子,什麼考上外國名校光宗耀祖,什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類的,聽著就讓人覺得煩心。相比較與家長們對這劉亦婷的喜愛,蘇夏的同學可沒幾個喜歡她的——哪一個人喜歡家長成天的在自己耳朵前面念叨‘你不如誰誰誰,一定要向她學習,爭取怎麼樣怎麼樣’的呢?家長們為了激勵孩子們學習,還真是一點都不考慮這些青少年們的自尊心和敏感心理。蘇夏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學習夠好夠優秀,不用被家長拿來跟其他人作比較了,沒想到還是逃不過這命運。
再說,施穎上不成大學一部分要怨她自己沒能提前做準備,另一部分就是政治因素,不是人們能夠把握預料的了,這種事件幾十年難得一遇,哪兒是年年都會有的?更何況,蘇夏並不覺得像母親所說的那樣,同時申請很多很多所學校就是一件特別光榮特別穩妥的做法,首先,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說,萬一被那些大學錄取了,最後卻不去上,也是變相的浪費了所申請大學的資源,耽誤了這世上不知某個角落某個學生的前途。
所以,對於沈素梅要求自己一下子同時給五六七八所大學發去申請的建議,蘇夏和霍錦文商量了一下之後,只選擇了兩所大學發去了申請——要不是擔心美國出了911事件之後,西方其他國家也會相應的收縮留學生招收比例,蘇夏就只奔著一所學校去了。
又過了兩三個月時間,美國大使館給了施穎最後一個回覆:她無法趕在加州大學春季招生之前獲得第二份赴美簽證了。也就是說,施穎之前一整年的努力全部泡湯,她需要重新申請一所大學了。
這個最終定論出來之後,施家整整安靜了三天。全家人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刺激到了施穎,施穎自己也越發的神經質了,沒辦法去美國留學這件事,仿佛給了她巨大的打擊。明明她第二年還可以重新申請赴美的,她卻像是忘了這一點,整天拿著她現在無法出國這一點說事,動不動就在房間裡摔東西,要麼就是一出門就一整天不回家,連施興中跟她說話,她也愛理不理了。
這時候作為一個組合家庭的弊端和尷尬之處就凸顯了出來:沈素梅不是施穎的親生母親,蘇夏也不是施穎的親妹妹,兩個人是無法在施穎的事情上多過插手的,畢竟一旦出現失誤就會招惹麻煩和口角。但是一點都不管,也不關心的話,沈素梅又會被人說“後母無情”——最後還是施興中發了話,讓沈素梅什麼都不要管,她才微微擺脫了這樣兩難的處境。
雖然對施穎的作為和個性頗感失望,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施興中又怎麼可能一點都不管她呢?之前施穎留學的一應事務,因為她自己的強烈要求,都是她自己一手操辦的,施興中為了鍛鍊女兒的獨立能力,也沒怎麼插手。但是現在她自己的留學機會已經被自己給搞砸了,施興中也拿出了自己難得的對女兒的強硬,重新聯繫了中介,讓施穎放棄申請美國的大學,改為澳大利亞留學。
現在去澳洲是極好申請的,中介公司沒幾個月就搞定了一切。在蘇夏獲得倫敦國王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施穎也收到了墨爾本大學的錄取通知。
只不過,相對於蘇夏的歡欣鼓舞,施穎的表現就冷淡的多了——從2001年9月份起,她就開始自怨自憐自暴自棄了,明明一開始是她先要去的美國加州大學,要生活的比蘇夏好,現在反倒被蘇夏被比了下去,這讓自尊心極其強烈的施穎有些接受不了,覺得世界對她不公平。
施興中和沈素梅卻都是想要見到兩個女兒之間相處和睦的,奈何施穎和蘇夏之間的氣場像是磁鐵的兩極,相互排斥,卻怎麼都融合接近不了。為何緩和兩人之間的關係,在蘇夏開始採購留學生活用品的生活,他特意喊上施穎跟著一起去,想讓兩個女兒在生活中多多接觸多多靠近,以後她們分別工作成家了,也能像普通的姐妹一般互相扶持與幫助。
就這樣,蘇夏不好意思拂了施叔叔的面子,施穎則是為自己的零花錢不被父親扣掉,本就互相不甚喜歡的兩個人硬是被湊做了堆兒,一起逛街購物好幾天。
從沈素梅與施興中結婚以來,說是住在同一個家裡,其實蘇夏和施穎從未有過什麼親密的私下接觸。在學校兩個人是從不說話的,假期周末兩人各有各的朋友圈,也從不結伴出遊,在家的時候更是虛偽客套浮於表面,回了房間就各干各的,誰也不跟誰摻和,一起結伴逛街好幾天是她們二人從未有過的經歷。
兩個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硬是被塞在一起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當然是矛盾頻發。
蘇夏喜歡去一些小店淘精緻實用的東西,施穎則喜歡進奢侈品店大肆掃貨。蘇夏喜歡貨比三家,選最物美價廉的買,施穎花錢就大手大腳,從不講價對比。蘇夏出門前喜歡列好購物單子,挑選路線節省時間一下子買好,施穎就喜歡亂逛亂竄,偶爾見到了某個檔次高一點的咖啡店就進去休息,一坐就不肯再起來……
共同出遊了沒兩天,施穎的臉就臭了,當然,蘇夏同樣是不慡的。要不是她素來以大局為重,也不喜歡跟人吵架甩臉子,她和施穎早就如同針尖麥芒一樣,兩不相讓了。不過就算如此,在施穎對自己表達出她自己的不滿之前,蘇夏也先給她吃了幾個軟釘子,說:既然這事為她購買生活物品來著,挑選什麼樣的東西,去哪裡買,當然是她自己說了算。施穎如果不願意一起出去,可以不跟著一起去,她樂意去哪裡溜達就去哪裡,蘇夏不會管,也不會跟施興中告狀。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大路朝天,兩人各走一邊,既然不對盤,乾脆也不要硬湊堆兒了。施穎雖然不滿這是由蘇夏先提出來的,感覺跟蘇夏嫌棄她一樣,有些抹了她的面子,不過她心裡其實也樂意的很,當天上午就自己出了門,據說是找她那些在北京本地上大學的同學玩去了。
沒了施穎這個幫倒忙的,蘇夏按著自己的計劃,又花費了不到兩日時間就採購完了洗漱,清潔,生活用品跟衣物,買的都是她用慣了的,英國找不到或者是價錢特別貴的東西,當然也都是些便於攜帶的小物件,大物件會到倫敦後再添置。
蘇夏是不用在國內參加高考了,但是她的那些同學們,現在卻都進入了備戰的關鍵時期。Z市的初中同學基本上沒有出國的,老同學們的成績也是高高低低什麼檔次的都有,一年之後命運如何,其實這時候已經可以窺見一二了。而北京的那些高中同學們,倒是有不少的出國,跟蘇夏關係很好的吳慧晴和馮裕美卻都準備呆在國內了,兩人說自己都是個疲懶性子,國內大學進去難出來容易,國外的大學卻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兩人在國內都緊張了十幾年了,不想再去國外奔波了,反正國內學校也不差,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基本上這輩子也沒什麼可憂慮的了。
吳慧晴和馮裕美兩人追求安逸平淡的個性,倒是跟蘇夏上輩子的性格有些像,包括初中時的好友王海燕和尤珍珍兩人,其實也都是這樣的性格。胸無大志,也不想學人慷慨激昂,能不能出人頭地獲得讚揚不重要,只要生活的順順利利沒大波折,哪怕平淡點他們也能接受——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國人的個性,樂意一帆風順安寧平靜的生活,哪怕略顯乏味平淡。其實這也折she了,蘇夏內心深處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否則的話,她也不會跟這幾個女生成為惺惺相惜的好友了,只不過她身上與她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她已經平淡平凡了一輩子,這輩子才會努力向上一點。
過了農曆新年沒多久,吳靜子突然打電話喊蘇夏一起出去聚餐唱歌,蘇夏想也沒想的就答應了,誰知道到了地方之後,才發現聚會的人不只她和吳靜子兩個人,竟然連孫東東,鄭志嘉這幾個人也在,而且……還有霍亞寧。
事隔一年多後再次見到霍亞寧,蘇夏微微覺得有些不自在。但是吳靜子他們卻熱情的很,一直拉著蘇夏唱歌,半點沒提以前的尷尬事兒。霍亞寧也好似成熟了許多,表情變得嚴謹內斂,跟以前的他大不相同,甚至在見到自己的時候一點彆扭的表情都無,他還輕輕點了個頭打了招呼——看到這裡,蘇夏也立刻就釋然了。
聚會的人只有五個,吳靜子,蘇夏,霍亞寧,孫東東,和鄭志嘉。本來吳靜子他們圈子裡還有幾個朋友來著,可惜大家現在都成年了,不論是為了前程,還是因為家裡的安排,竟然走的世界各地哪裡都有。吳靜子保送上了清華,鄭志嘉去了北大,秦希陽和其他幾個人則都出國去了,孫東東則是經過家裡長輩們的一番奔波,也進了首都軍事學院,成了霍亞寧的同學——只不過比起霍亞寧來,他進這學校更像是打醬油和鍍金去的的,因為霍亞寧進的是全校最好的指揮學院,孫東東學的則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專業。
唱完歌之後五人又轉戰去了家老店吃火鍋,在孫東東的強烈要求下,還開了不少罐啤酒,哪怕是蘇夏這樣不喝酒的人,也在吳靜子的竭力忽悠,以及當時氣氛的渲染下,喝了一兩杯。中間她出去上了個廁所,順便在洗手間洗了把臉,出來的時候,見到霍亞寧靠著牆站在轉彎處,像是在等人。
蘇夏慢慢的走上前,觀察了他幾眼。比起一年多以前,霍亞寧又長高了不少,黑了點,頭髮了剪短了。但是面部線條卻更加的剛硬了點,如果說以前是他是俊美,配上嘴角常有的笑容讓人看起來覺得像是位沒經歷過挫折的天之驕子的話,現在的他猛然看去留給人的印象卻只有堅毅果敢,像是個正規的軍人了。
看到蘇夏出來,霍亞寧的脊背離了牆壁,站的筆直□,他沖蘇夏點了點頭,淡淡問她:“過的好麼。”
蘇夏沒想到他第一句問的居然是這個,愣了許久才點了點頭,輕聲道:“我過的很好。”
“我聽靜子說你要去英國了。什麼時候走?”
“不上語言學校的話,就六月份。上的話,就下個月。”遲疑了幾秒鐘,蘇夏還是問他:“你過的好嗎?”頓了頓,像是不想被他誤會,蘇夏解釋道:“我問這個,沒別的意思,只是聽說當兵很苦。”
“苦是不苦,就是太煩惱了。只要我稍微努努力,就經常得第一,無論是理論還是體能成績——每天屁股後面都跟著一群窮追不捨的傢伙,打不走罵不跑,偏偏粘的死緊,還整天要挑戰小爺我,煩死人了。”霍亞寧微微一笑,眼神中閃爍著他專屬的驕傲以及不服輸的目光,像是一下子又脫離了軍人的那層皮,變得像是個愛爭強好勝的大男孩了。
再說,施穎上不成大學一部分要怨她自己沒能提前做準備,另一部分就是政治因素,不是人們能夠把握預料的了,這種事件幾十年難得一遇,哪兒是年年都會有的?更何況,蘇夏並不覺得像母親所說的那樣,同時申請很多很多所學校就是一件特別光榮特別穩妥的做法,首先,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說,萬一被那些大學錄取了,最後卻不去上,也是變相的浪費了所申請大學的資源,耽誤了這世上不知某個角落某個學生的前途。
所以,對於沈素梅要求自己一下子同時給五六七八所大學發去申請的建議,蘇夏和霍錦文商量了一下之後,只選擇了兩所大學發去了申請——要不是擔心美國出了911事件之後,西方其他國家也會相應的收縮留學生招收比例,蘇夏就只奔著一所學校去了。
又過了兩三個月時間,美國大使館給了施穎最後一個回覆:她無法趕在加州大學春季招生之前獲得第二份赴美簽證了。也就是說,施穎之前一整年的努力全部泡湯,她需要重新申請一所大學了。
這個最終定論出來之後,施家整整安靜了三天。全家人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刺激到了施穎,施穎自己也越發的神經質了,沒辦法去美國留學這件事,仿佛給了她巨大的打擊。明明她第二年還可以重新申請赴美的,她卻像是忘了這一點,整天拿著她現在無法出國這一點說事,動不動就在房間裡摔東西,要麼就是一出門就一整天不回家,連施興中跟她說話,她也愛理不理了。
這時候作為一個組合家庭的弊端和尷尬之處就凸顯了出來:沈素梅不是施穎的親生母親,蘇夏也不是施穎的親妹妹,兩個人是無法在施穎的事情上多過插手的,畢竟一旦出現失誤就會招惹麻煩和口角。但是一點都不管,也不關心的話,沈素梅又會被人說“後母無情”——最後還是施興中發了話,讓沈素梅什麼都不要管,她才微微擺脫了這樣兩難的處境。
雖然對施穎的作為和個性頗感失望,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施興中又怎麼可能一點都不管她呢?之前施穎留學的一應事務,因為她自己的強烈要求,都是她自己一手操辦的,施興中為了鍛鍊女兒的獨立能力,也沒怎麼插手。但是現在她自己的留學機會已經被自己給搞砸了,施興中也拿出了自己難得的對女兒的強硬,重新聯繫了中介,讓施穎放棄申請美國的大學,改為澳大利亞留學。
現在去澳洲是極好申請的,中介公司沒幾個月就搞定了一切。在蘇夏獲得倫敦國王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施穎也收到了墨爾本大學的錄取通知。
只不過,相對於蘇夏的歡欣鼓舞,施穎的表現就冷淡的多了——從2001年9月份起,她就開始自怨自憐自暴自棄了,明明一開始是她先要去的美國加州大學,要生活的比蘇夏好,現在反倒被蘇夏被比了下去,這讓自尊心極其強烈的施穎有些接受不了,覺得世界對她不公平。
施興中和沈素梅卻都是想要見到兩個女兒之間相處和睦的,奈何施穎和蘇夏之間的氣場像是磁鐵的兩極,相互排斥,卻怎麼都融合接近不了。為何緩和兩人之間的關係,在蘇夏開始採購留學生活用品的生活,他特意喊上施穎跟著一起去,想讓兩個女兒在生活中多多接觸多多靠近,以後她們分別工作成家了,也能像普通的姐妹一般互相扶持與幫助。
就這樣,蘇夏不好意思拂了施叔叔的面子,施穎則是為自己的零花錢不被父親扣掉,本就互相不甚喜歡的兩個人硬是被湊做了堆兒,一起逛街購物好幾天。
從沈素梅與施興中結婚以來,說是住在同一個家裡,其實蘇夏和施穎從未有過什麼親密的私下接觸。在學校兩個人是從不說話的,假期周末兩人各有各的朋友圈,也從不結伴出遊,在家的時候更是虛偽客套浮於表面,回了房間就各干各的,誰也不跟誰摻和,一起結伴逛街好幾天是她們二人從未有過的經歷。
兩個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人硬是被塞在一起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當然是矛盾頻發。
蘇夏喜歡去一些小店淘精緻實用的東西,施穎則喜歡進奢侈品店大肆掃貨。蘇夏喜歡貨比三家,選最物美價廉的買,施穎花錢就大手大腳,從不講價對比。蘇夏出門前喜歡列好購物單子,挑選路線節省時間一下子買好,施穎就喜歡亂逛亂竄,偶爾見到了某個檔次高一點的咖啡店就進去休息,一坐就不肯再起來……
共同出遊了沒兩天,施穎的臉就臭了,當然,蘇夏同樣是不慡的。要不是她素來以大局為重,也不喜歡跟人吵架甩臉子,她和施穎早就如同針尖麥芒一樣,兩不相讓了。不過就算如此,在施穎對自己表達出她自己的不滿之前,蘇夏也先給她吃了幾個軟釘子,說:既然這事為她購買生活物品來著,挑選什麼樣的東西,去哪裡買,當然是她自己說了算。施穎如果不願意一起出去,可以不跟著一起去,她樂意去哪裡溜達就去哪裡,蘇夏不會管,也不會跟施興中告狀。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大路朝天,兩人各走一邊,既然不對盤,乾脆也不要硬湊堆兒了。施穎雖然不滿這是由蘇夏先提出來的,感覺跟蘇夏嫌棄她一樣,有些抹了她的面子,不過她心裡其實也樂意的很,當天上午就自己出了門,據說是找她那些在北京本地上大學的同學玩去了。
沒了施穎這個幫倒忙的,蘇夏按著自己的計劃,又花費了不到兩日時間就採購完了洗漱,清潔,生活用品跟衣物,買的都是她用慣了的,英國找不到或者是價錢特別貴的東西,當然也都是些便於攜帶的小物件,大物件會到倫敦後再添置。
蘇夏是不用在國內參加高考了,但是她的那些同學們,現在卻都進入了備戰的關鍵時期。Z市的初中同學基本上沒有出國的,老同學們的成績也是高高低低什麼檔次的都有,一年之後命運如何,其實這時候已經可以窺見一二了。而北京的那些高中同學們,倒是有不少的出國,跟蘇夏關係很好的吳慧晴和馮裕美卻都準備呆在國內了,兩人說自己都是個疲懶性子,國內大學進去難出來容易,國外的大學卻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兩人在國內都緊張了十幾年了,不想再去國外奔波了,反正國內學校也不差,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基本上這輩子也沒什麼可憂慮的了。
吳慧晴和馮裕美兩人追求安逸平淡的個性,倒是跟蘇夏上輩子的性格有些像,包括初中時的好友王海燕和尤珍珍兩人,其實也都是這樣的性格。胸無大志,也不想學人慷慨激昂,能不能出人頭地獲得讚揚不重要,只要生活的順順利利沒大波折,哪怕平淡點他們也能接受——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國人的個性,樂意一帆風順安寧平靜的生活,哪怕略顯乏味平淡。其實這也折she了,蘇夏內心深處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否則的話,她也不會跟這幾個女生成為惺惺相惜的好友了,只不過她身上與她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她已經平淡平凡了一輩子,這輩子才會努力向上一點。
過了農曆新年沒多久,吳靜子突然打電話喊蘇夏一起出去聚餐唱歌,蘇夏想也沒想的就答應了,誰知道到了地方之後,才發現聚會的人不只她和吳靜子兩個人,竟然連孫東東,鄭志嘉這幾個人也在,而且……還有霍亞寧。
事隔一年多後再次見到霍亞寧,蘇夏微微覺得有些不自在。但是吳靜子他們卻熱情的很,一直拉著蘇夏唱歌,半點沒提以前的尷尬事兒。霍亞寧也好似成熟了許多,表情變得嚴謹內斂,跟以前的他大不相同,甚至在見到自己的時候一點彆扭的表情都無,他還輕輕點了個頭打了招呼——看到這裡,蘇夏也立刻就釋然了。
聚會的人只有五個,吳靜子,蘇夏,霍亞寧,孫東東,和鄭志嘉。本來吳靜子他們圈子裡還有幾個朋友來著,可惜大家現在都成年了,不論是為了前程,還是因為家裡的安排,竟然走的世界各地哪裡都有。吳靜子保送上了清華,鄭志嘉去了北大,秦希陽和其他幾個人則都出國去了,孫東東則是經過家裡長輩們的一番奔波,也進了首都軍事學院,成了霍亞寧的同學——只不過比起霍亞寧來,他進這學校更像是打醬油和鍍金去的的,因為霍亞寧進的是全校最好的指揮學院,孫東東學的則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專業。
唱完歌之後五人又轉戰去了家老店吃火鍋,在孫東東的強烈要求下,還開了不少罐啤酒,哪怕是蘇夏這樣不喝酒的人,也在吳靜子的竭力忽悠,以及當時氣氛的渲染下,喝了一兩杯。中間她出去上了個廁所,順便在洗手間洗了把臉,出來的時候,見到霍亞寧靠著牆站在轉彎處,像是在等人。
蘇夏慢慢的走上前,觀察了他幾眼。比起一年多以前,霍亞寧又長高了不少,黑了點,頭髮了剪短了。但是面部線條卻更加的剛硬了點,如果說以前是他是俊美,配上嘴角常有的笑容讓人看起來覺得像是位沒經歷過挫折的天之驕子的話,現在的他猛然看去留給人的印象卻只有堅毅果敢,像是個正規的軍人了。
看到蘇夏出來,霍亞寧的脊背離了牆壁,站的筆直□,他沖蘇夏點了點頭,淡淡問她:“過的好麼。”
蘇夏沒想到他第一句問的居然是這個,愣了許久才點了點頭,輕聲道:“我過的很好。”
“我聽靜子說你要去英國了。什麼時候走?”
“不上語言學校的話,就六月份。上的話,就下個月。”遲疑了幾秒鐘,蘇夏還是問他:“你過的好嗎?”頓了頓,像是不想被他誤會,蘇夏解釋道:“我問這個,沒別的意思,只是聽說當兵很苦。”
“苦是不苦,就是太煩惱了。只要我稍微努努力,就經常得第一,無論是理論還是體能成績——每天屁股後面都跟著一群窮追不捨的傢伙,打不走罵不跑,偏偏粘的死緊,還整天要挑戰小爺我,煩死人了。”霍亞寧微微一笑,眼神中閃爍著他專屬的驕傲以及不服輸的目光,像是一下子又脫離了軍人的那層皮,變得像是個愛爭強好勝的大男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