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且因為莊子的特殊性,莊子上也有許多跟其他地方與眾不同的習俗,說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
舉個例子,大年除夕晚上,吃過飯之後,莊子上的人就會在提前整出來的路上用柴火擺好圖形,從一家到另一戶,每家門口的都會額外堆一堆高的,會是稍微把圖形弄複雜點。
等到子時的時候在一端點燃,然後火會沿著柴火堆一路上前燒,象徵著紅紅火火,有著很好的寓意。
入鄉隨俗,姜榮安和古青婭都將莊子上的一些習俗給仔細打聽了,以便更好地適應這邊的生活。
天氣越來越冷,比京城那邊還要早下雪,第一日的時候大家還高興地在門口看,後來都縮屋子裡頭了。
但這個時候,姜榮安和古青婭卻帶著人在地里查看情況,時不時地挖開看一看地里的情況,這是要記錄下來的,到時候作為一個研究資料。
莊子上不怎麼重視臘八,古青婭和廳嬸商量了下,也熬了一鍋粥,但因為找不到什麼東西,只放了兩三種豆子意思一下,然後隨便放了各種乾菜鹹菜來湊齊八樣,味道不那麼美味,也勉勉強強了。
以前在京城,嚴家從南方寄過來的具有當地特色的乾菜或是乾貨,再加上京城裡店鋪多,許多東西都能買到,年貨備得很齊,而且基本上偏向南方的口味。
而現在莊子上壓根沒什麼東西,就是粘豆包都是很奢侈的,古青婭對北方的食物不擅長,倒是廳嬸有研究過一陣,好歹弄了不少東西出來。
他們被送來這個莊子上,上邊的人也沒想為難他們,吃的東西準備得足,白面什麼的並不少,比莊子上其他人家要好很多,只是大米糯米一類幾乎沒有,這些是南方做年貨的主要用料,想著也是愁人。
到了臘月二十三,消失很久的喬文二和康武七冒著大風雪回來了,同時還帶了滿滿一車的東西。
有之前古青婭想著的大米糯米等,還有不少的厚布料,裡頭更是有三匹的絨布。看到這些東西,古青婭也不由感慨喬文二和康武七的用心。
而兩人的到來,也讓姜榮安和古青婭對外頭的局勢更加清楚,南邊的戰事並沒有因為北邊西北等地的作物死亡而停下來,反而加大了步伐。
有些情況喬文二和康武七並沒有細說,比如最北邊還有東北等邊界的軍隊,也早就集合完畢,就等著開春的時候趁著鄰國不備一舉攻下。
但姜榮安從喬文二和康武七的隻言片語中,也推測了不少的可能性,他並沒有跟古青婭談起,對於戰事,她雖未明說但一直是排斥的,誰都厭惡那些破壞生活安穩的事情。
沒有豐盛的年夜飯,也沒有煙花炮竹,古青婭和廳嬸等人一起整治了一大桌飯菜,拜過祖先之後,飯菜重新加熱過後,分成兩桌,地龍燒得暖暖的,也沒什麼規矩,大家邊吃邊聊。
在等待子時的時間是難熬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打發時間,孩子們陸續睡去,大人們便湊了一桌打葉子牌,就拿花生米瓜子當彩頭,也很有趣。
古青婭沒有心思參與進去,坐在炕頭上,跟廳嬸程水聊些小事兒打發著時間,很快就等到子時了。
這邊的天氣更冷,古青婭沒有把孩子叫起來,拜天公也只是意思下,就幾種到門口去等著火龍燒起來了。
依稀能聽到村頭那邊敲鑼打鼓以及人群的喧譁聲,不一會,就見那邊火光沖天,照亮了半個村子。
火勢沿著設計好的道迅速往前燒著,那紅光越來越亮,鼻間也充斥著草木燃燒後的氣味,不會嗆人,倒是可以忍受。
他們屋前堆的草垛並不高,也沒特別擺出什麼樣的圖案來,不過是走神了一會,那火就燒到家門口來了,古青婭能清晰地聽到不遠處的鄰居的歡叫聲。
火不像煙花點燃後就瞬間熄滅,等火勢一直蔓延到尾巴的時候,整條火龍還在燒著,所以每家每戶的人都沒馬上離開,而是在一旁守著,若是有人能從空中俯視,那一定非常的壯觀。
大約過了一刻鐘,火才漸漸熄滅,可是地上還能看到那一閃一閃的艷紅火星,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古青婭在想是不是要提一桶水去澆滅,就聽得一陣歡呼聲,抬頭看去,其他家門口都有一些半大小子或是大人,拿著樹枝在剛才燒過灰燼撥弄著什麼。
她覺得奇怪,側頭想問下姜榮安,就見紀四山還有喬文二康武七都拿了根木棍,興致勃勃地上前。
“他們這是做什麼?”難道灰燼里還藏著什麼燃燒後的寶物不成?
聽出古青婭的疑惑,姜榮安不由笑著解釋道:“他們在火堆下面放了些花生地瓜玉米等東西,經過火龍這麼一燒,大家再去挖出來,意味著來年五穀豐登紅紅火火。”
“哎。”古青婭不由瞪大了眼,“那挖出後呢,還沒熟吧,怎麼吃?”
正說著,就見紀四山用一個破瓦罐碰著一些黑乎乎或大或小的東西跑來,直接進了廚房。
“挖出來後放到灶裡頭,用灰燼悶著,第二日每個人都要嘗一點,意味著新年好兆頭。“
聽了姜榮安這解釋,古青婭也覺得新奇,果然不同的地方風俗不一樣,真是有意思,也許以後可以把在這邊的記憶寫進自傳裡頭。
第491章 樂趣
紀四山喬文二康武七三人往廚房跑了三趟,帶了不少東西進去,古青婭眼睛亮著呢,那些東西有大有小,真埋帶火星的灰燼裡頭,明天早上會不會有成木炭的?
見幾人興致這麼高,古青婭沒將話給問出口,頂多就是花生不能吃了,其他應當不差的。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地起來,互相拜年,給孩子們發紅包,孩子們的歡笑聲,驅散了不少的寒意,廚房裡熱氣騰騰的,廳嬸和程水在裡頭忙著。
古青婭也過去看,發現昨日紀四山他們弄的那些地瓜芋頭一類的東西豆都放在一個破的剛裡頭,上頭覆蓋著剛從灶膛里取出來的炭火,能聞到一股燒烤特有的香味。
“這些還沒熟?”古青婭上前烤火,有些驚訝地問道。
廳嬸笑著回道:“沒呢,他們幾個大男人哪裡會弄,早就沒火星了,我早上起來重新給悶上的,再過會就能吃了。”
程水聽到古青婭問這話,有些忍禁不俊,“夫人,他們直接塞進灶膛,塞得滿滿的,也沒說用灰燼蓋著的。”
程水說得就直接多了,就差沒明晃晃地嘲笑了。
“程水,你也別笑他們,畢竟沒經驗嘛,熟能生巧,下次就會了。”沒什麼意外的話,他們應該會在這邊待上兩三年的。
“下次還是我們來弄的好,等他們男人弄些吃的可沒那麼容易。”
閒聊間,一大鍋的麵條和餃子都做好,每個人拿了碗盛了,就在廚房裡或坐或站著吃了,也沒講究什麼,這齣門可是一來一回的,碗裡都能凍成冰渣子了。
吃過早飯,大家眼珠子就都盯在那破瓦缸了里了,炭火烤的東西在座的也不是沒吃過,但是像這樣特別的民俗總是教人期待的。
廳嬸見狀,笑著拿了個粗陶碗,用木棍將那對灰燼給扒開,露出下面一堆黑乎乎的東西,撥弄到碗裡之後,她又去灶膛裡頭扒拉。
舉個例子,大年除夕晚上,吃過飯之後,莊子上的人就會在提前整出來的路上用柴火擺好圖形,從一家到另一戶,每家門口的都會額外堆一堆高的,會是稍微把圖形弄複雜點。
等到子時的時候在一端點燃,然後火會沿著柴火堆一路上前燒,象徵著紅紅火火,有著很好的寓意。
入鄉隨俗,姜榮安和古青婭都將莊子上的一些習俗給仔細打聽了,以便更好地適應這邊的生活。
天氣越來越冷,比京城那邊還要早下雪,第一日的時候大家還高興地在門口看,後來都縮屋子裡頭了。
但這個時候,姜榮安和古青婭卻帶著人在地里查看情況,時不時地挖開看一看地里的情況,這是要記錄下來的,到時候作為一個研究資料。
莊子上不怎麼重視臘八,古青婭和廳嬸商量了下,也熬了一鍋粥,但因為找不到什麼東西,只放了兩三種豆子意思一下,然後隨便放了各種乾菜鹹菜來湊齊八樣,味道不那麼美味,也勉勉強強了。
以前在京城,嚴家從南方寄過來的具有當地特色的乾菜或是乾貨,再加上京城裡店鋪多,許多東西都能買到,年貨備得很齊,而且基本上偏向南方的口味。
而現在莊子上壓根沒什麼東西,就是粘豆包都是很奢侈的,古青婭對北方的食物不擅長,倒是廳嬸有研究過一陣,好歹弄了不少東西出來。
他們被送來這個莊子上,上邊的人也沒想為難他們,吃的東西準備得足,白面什麼的並不少,比莊子上其他人家要好很多,只是大米糯米一類幾乎沒有,這些是南方做年貨的主要用料,想著也是愁人。
到了臘月二十三,消失很久的喬文二和康武七冒著大風雪回來了,同時還帶了滿滿一車的東西。
有之前古青婭想著的大米糯米等,還有不少的厚布料,裡頭更是有三匹的絨布。看到這些東西,古青婭也不由感慨喬文二和康武七的用心。
而兩人的到來,也讓姜榮安和古青婭對外頭的局勢更加清楚,南邊的戰事並沒有因為北邊西北等地的作物死亡而停下來,反而加大了步伐。
有些情況喬文二和康武七並沒有細說,比如最北邊還有東北等邊界的軍隊,也早就集合完畢,就等著開春的時候趁著鄰國不備一舉攻下。
但姜榮安從喬文二和康武七的隻言片語中,也推測了不少的可能性,他並沒有跟古青婭談起,對於戰事,她雖未明說但一直是排斥的,誰都厭惡那些破壞生活安穩的事情。
沒有豐盛的年夜飯,也沒有煙花炮竹,古青婭和廳嬸等人一起整治了一大桌飯菜,拜過祖先之後,飯菜重新加熱過後,分成兩桌,地龍燒得暖暖的,也沒什麼規矩,大家邊吃邊聊。
在等待子時的時間是難熬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打發時間,孩子們陸續睡去,大人們便湊了一桌打葉子牌,就拿花生米瓜子當彩頭,也很有趣。
古青婭沒有心思參與進去,坐在炕頭上,跟廳嬸程水聊些小事兒打發著時間,很快就等到子時了。
這邊的天氣更冷,古青婭沒有把孩子叫起來,拜天公也只是意思下,就幾種到門口去等著火龍燒起來了。
依稀能聽到村頭那邊敲鑼打鼓以及人群的喧譁聲,不一會,就見那邊火光沖天,照亮了半個村子。
火勢沿著設計好的道迅速往前燒著,那紅光越來越亮,鼻間也充斥著草木燃燒後的氣味,不會嗆人,倒是可以忍受。
他們屋前堆的草垛並不高,也沒特別擺出什麼樣的圖案來,不過是走神了一會,那火就燒到家門口來了,古青婭能清晰地聽到不遠處的鄰居的歡叫聲。
火不像煙花點燃後就瞬間熄滅,等火勢一直蔓延到尾巴的時候,整條火龍還在燒著,所以每家每戶的人都沒馬上離開,而是在一旁守著,若是有人能從空中俯視,那一定非常的壯觀。
大約過了一刻鐘,火才漸漸熄滅,可是地上還能看到那一閃一閃的艷紅火星,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古青婭在想是不是要提一桶水去澆滅,就聽得一陣歡呼聲,抬頭看去,其他家門口都有一些半大小子或是大人,拿著樹枝在剛才燒過灰燼撥弄著什麼。
她覺得奇怪,側頭想問下姜榮安,就見紀四山還有喬文二康武七都拿了根木棍,興致勃勃地上前。
“他們這是做什麼?”難道灰燼里還藏著什麼燃燒後的寶物不成?
聽出古青婭的疑惑,姜榮安不由笑著解釋道:“他們在火堆下面放了些花生地瓜玉米等東西,經過火龍這麼一燒,大家再去挖出來,意味著來年五穀豐登紅紅火火。”
“哎。”古青婭不由瞪大了眼,“那挖出後呢,還沒熟吧,怎麼吃?”
正說著,就見紀四山用一個破瓦罐碰著一些黑乎乎或大或小的東西跑來,直接進了廚房。
“挖出來後放到灶裡頭,用灰燼悶著,第二日每個人都要嘗一點,意味著新年好兆頭。“
聽了姜榮安這解釋,古青婭也覺得新奇,果然不同的地方風俗不一樣,真是有意思,也許以後可以把在這邊的記憶寫進自傳裡頭。
第491章 樂趣
紀四山喬文二康武七三人往廚房跑了三趟,帶了不少東西進去,古青婭眼睛亮著呢,那些東西有大有小,真埋帶火星的灰燼裡頭,明天早上會不會有成木炭的?
見幾人興致這麼高,古青婭沒將話給問出口,頂多就是花生不能吃了,其他應當不差的。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地起來,互相拜年,給孩子們發紅包,孩子們的歡笑聲,驅散了不少的寒意,廚房裡熱氣騰騰的,廳嬸和程水在裡頭忙著。
古青婭也過去看,發現昨日紀四山他們弄的那些地瓜芋頭一類的東西豆都放在一個破的剛裡頭,上頭覆蓋著剛從灶膛里取出來的炭火,能聞到一股燒烤特有的香味。
“這些還沒熟?”古青婭上前烤火,有些驚訝地問道。
廳嬸笑著回道:“沒呢,他們幾個大男人哪裡會弄,早就沒火星了,我早上起來重新給悶上的,再過會就能吃了。”
程水聽到古青婭問這話,有些忍禁不俊,“夫人,他們直接塞進灶膛,塞得滿滿的,也沒說用灰燼蓋著的。”
程水說得就直接多了,就差沒明晃晃地嘲笑了。
“程水,你也別笑他們,畢竟沒經驗嘛,熟能生巧,下次就會了。”沒什麼意外的話,他們應該會在這邊待上兩三年的。
“下次還是我們來弄的好,等他們男人弄些吃的可沒那麼容易。”
閒聊間,一大鍋的麵條和餃子都做好,每個人拿了碗盛了,就在廚房裡或坐或站著吃了,也沒講究什麼,這齣門可是一來一回的,碗裡都能凍成冰渣子了。
吃過早飯,大家眼珠子就都盯在那破瓦缸了里了,炭火烤的東西在座的也不是沒吃過,但是像這樣特別的民俗總是教人期待的。
廳嬸見狀,笑著拿了個粗陶碗,用木棍將那對灰燼給扒開,露出下面一堆黑乎乎的東西,撥弄到碗裡之後,她又去灶膛裡頭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