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新帝笑呵呵的模樣:“愛卿過謙了,先前的雲州可是你治理的,從前雲州是貧瘠之地,如今卻這般富庶,自然是愛卿有大才。”
她這麼說,郝澄壓力更大:“陛下謬讚了,雲城能夠有次發展,一是因為地利人和,二是夫郎行善修路。況且治理城池和治理天下所差甚遠,微臣唯恐……”
對方有些不耐煩:“換了別人,也不一定有你那個能耐治理好雲州。好了,朕說你可以你就可以。”
江孟真卻起身:“臣懷有身孕,怕是短時間內沒有精力教導小殿下。且臣為男子”要教人倒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他這孩子先前受了磨難,他暫時只想好好養胎,不想把麻煩攬到自己身上。
子嗣問題尤為慎重,若是江孟真因為教導太子導致落了胎,那江孟真心中肯定有怨恨,新帝便是有意,倒也不樂意冒這個險。
“這拜師禮還是要的,江愛卿儘管先受著,等到有閒心再來教導太女也可。”
君無戲言,皇帝說出的話斷然沒有收回去的道理,江孟真和郝澄只得接了太女的拜師茶,又受了太女的禮,這才被宮人送回去,美其名曰,皇帝體恤臣子,她們舟車勞頓,自然要好好休息。
皇帝這話說的著實冠冕堂皇,她若是真心為郝澄妻夫兩個著想,那也至少等個兩三天,等他們休息夠了,再把他們傳召入宮。
現在搞得他們心神不寧,完全看不出來是體諒他們辛苦。
說是這麼說,但在馬車上的時候,郝澄肯定不會把抱怨掛在嘴上,她只在到自己的府邸,關上門來,才和江孟真分析皇帝用意:“陛下到底是如何想的,我也不是什麼當代鴻儒,她怎麼會選上我。”
皇帝選上江孟真,她倒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畢竟看起來新帝和自己夫郎有過來往,江孟真也確實足夠聰慧優秀,教導一個太女,那肯定是綽綽有餘了。
至於這個世界男子地位不如女子,這一點就被郝澄完全拋到腦後去了。在她心裡,江孟真做什麼也是好的。
至於她自己,她很有自知之明。做個地方官,估計是沒有什麼問題。但閱歷不足,學歷在京城也算不上大儒,太女太傅並不適合她。
江孟真道:“妻主何必妄自菲薄,不過陛下選你做太傅,確實有別的用意。”
“夫郎請講。”她還是挺愛聽江孟真分析朝廷上的事情,他對她了解,講話也貼近她的性格,往往讓她有醍醐灌頂之感。
“新帝登基,時局動盪,她需要信得過的人來讓朝廷穩定下來。先前大洗牌換掉了許多人,武官是綽綽有餘,但文官勢弱。”
淮安王雖然驍勇善戰,自己也靠著打仗拿了不少的榮耀,但她對文同樣重視。重文輕武,或是重武輕文都對朝堂有著深遠影響。
皇帝要平衡,那肯定要讓現在勢弱的文官強大起來。
郝澄點頭:“可是要文官,那定然是百官之首宰相帶頭最為好,我聽聞這位陛下對舊朝老臣甚是仁慈,一些性情過於剛直的言官,陛下也未曾降罪,而是給了銀子讓其衣錦還鄉。”
新帝對那些朝臣的處置還是恨讓郝澄服氣的,對方是剛柔並施,不想瞧見的人就寬慰一番送回去,眼不見心不煩,該留的人留下來,還忍讓退步彰顯她的仁德。
淮安王要這個皇位,顯然不是想做個昏君。她的野心很大,不僅是要為自己的女兒鋪路,更是想做個千古稱頌的明君。
“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了,既然如此,陛下就更加應該去請那些有影響力的大儒出來做太女的太傅,她們是民心所向,也是文人紙筆指的方向。若是有她們出馬,那陛下心意更是順遂,而我除了當年有個功名,實在沒有什麼名聲。”
“那四位陛下早就請過了,只是對方不肯來罷了。”
江孟真頓了頓:“至於陛下別的用意,興許是因為看上了江家的財富,想要綁著咱們為她做事,也興許是因為看重妻主的性格好。”
郝澄的性格正直卻也不失圓滑,不會過剛易折。至於選他,自然是希望不要把太女教的太正直,也有把他綁在皇家這艘大船的意外。
淮安王對江家財富不是不羨慕的。
江孟真長嘆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之不管她做什麼打算,妻主且先安心受著便是,倘若我沒有猜錯,明日封賞和授命便會下來,妻主身上,也絕對不會只掛著太傅一個職位。”
第132章
如江孟真所言,第二日的時候,郝澄和江孟真的封賞便到了,連帶著江家和林家因了江孟真的緣故,受了新帝器重。
郝澄除了是太女太傅,還擔了個禮部尚書的職位,從五品的知州,到如今的二品大員,郝澄可謂是一步登天。
眾位朝臣中,能夠穿二品文官朝服的,基本上各個都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不惑之年能夠達到這個成就都是年輕有為,郝澄卻是張極其年輕鮮活的面孔。
一堆朝臣往那一站,就數她最扎眼。郝澄一開始有點擔心高處不勝寒,她升職這麼快,又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出來的,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從鳳之功,難免招人妒忌。
江孟真卻這般開解她:“我瞧著禮部尚書的職位卻是再適合不過,妻主莫忘了,你離開京城去雲州之前是什麼職位。”
郝澄便想起來,她原先做過一段時間的禮部侍郎,對禮部的這些人還是相當熟悉。侍郎往上升一升,便是禮部尚書了,離她初做侍郎的時候,也過去五六年,這個時間也算不得短了。
郝澄嘆了口氣:“可這五年我又不是在禮部任上,這做起事情來難免有些生疏。況且我的年紀也太年輕了些。”
五年要從侍郎跳尚書已經是快的了,有些人在一個位置上熬上二十年也不見得能有這種跳躍性的升遷。
江孟真不以為意:“我覺得這還真沒什麼受不住的。”見郝澄還是心有不安,江孟真又細細跟他解釋:“新帝真是用人之際,那些陪她打這個天下的,位置反而不會很高。她需要人來制衡這個朝廷,這朝野上下,沒有比妻主更合適的。”
郝澄只覺得他情人眼裡出西施,所以什麼都說她好:“瞧你這話說的,我怎麼就是朝廷上下最好的了。”
江孟真含笑道:“這並非是我玩笑話,世家弄權,威脅到新帝地位。軍權又需掌握在陛下手裡,她若是真愛護那些將領,好點的杯酒釋兵權,差些的就直接按個名頭抄家。妻主出身寒門,卻年紀輕輕官職禮部尚書,可以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對寒門弟子的看重。但我出生世家,陛下要糊弄世家,也可以拿我找藉口。”
郝澄要是再歷練幾年,或者說年長些,他估摸新帝就不是讓郝澄做什麼禮部尚書,而是直接讓人進入內閣,做百官之首的宰相了。
郝澄仔仔細細想了遍,也覺得是這個道理:“那陛下提拔林家,是安撫你,提拔江家,又是為了制衡,給你提個醒了。”
畢竟新帝既然耳目眾多,消息來源又廣泛,也不可能不知道江孟真和江家不和。
江孟真誇讚她道:“妻主甚是聰慧,陛下的確有這番用意在裡頭。”
誰不知道他那生母根本就是個繡花枕頭 ,做個小官管幾十個人還行,真要做大官,她絕對的是有心無力,只會頻頻犯錯。
不過這倒也是提醒了他,江母那邊他要多放些心思,免得對方犯蠢,做出什麼牽連九族的大事來。
他雖說幾乎和江家斷了聯繫,但血脈是無論如何斷不了的。
郝澄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她不免有些憂慮:“岳母大人那邊……”
江孟真安慰她道:“我母親那邊你犯不著太過擔心,她的身子骨不好,要是再縱情一些,怕是也活不了多久的。”
江母如今也已經將近五十,雖說出身富貴,但她長年被酒色掏空了身體,依著他對江母的了解,對方頂多能夠再活一年。
他只要派人看著她,不讓她在這一年內幹些太過的蠢事就足夠了。
江孟真和江母關係不好,但到底那是他的母親,這種時候,郝澄也不好說什麼幸災樂禍之類的話,只是輕輕地環抱住自家夫郎,安撫著他和肚子裡的孩子。
一切的按照江孟真預料的那樣進行,皇帝給了一個提拔郝澄做禮部尚書的好理由,又在平日裡表現得對她十分恩寵。
新帝登基,有人是想和皇帝作對,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盼著討好皇帝,因此郝澄這個皇帝跟前的大紅人便成了圍堵的對象。
每日都有人送拜帖過來欲登門造訪,但郝澄全把人給推了,說是府中夫郎懷有身孕,沒辦法接待外客。
江孟真的名頭,大部分是聽說過的。這樣一個人做了父親,實在是很難讓人置信。可如今郝敏都三歲了,在家中深受父母寵愛,如今江孟真還懷了第二胎,和妻主恩恩愛愛的,沒亂七八糟的人,倒也十分讓人艷羨。
江家這幾個月都安安分分的,但在江母沒有丟了性命之前,江孟真是不願意把江家大宅邊上那些暗哨撤下來的。
眼瞅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江孟真的肚子也一天天地大了起來。
在半年之後,這個在爹親肚子裡就吃了不少苦頭,生命力十分頑強的孩子,終於也迫不多待地要來到這世界上了。
第133章
這是江孟真第二次生孩子,按理說一回生二回熟,二胎要比頭胎容易許多,但是郝澄聽了消息,還是緊張得不得了。
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剛好到了夏季,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雖然說有穿堂風,但一動就出汗,她本來就緊張,江孟真在裡頭生孩子,她就在門外走來走去,身上出了一身的汗,衣衫全被汗水打濕,透出裡頭裡衣的輪廓。
她的面龐上汗水更是像流水一般地往下淌,額發全都被汗水打濕,整個人仿佛被人從頭澆了一盆水,渾身上下濕了個透。
聽著自家夫郎痛苦的聲音,她覺得時間實在是慢得不得了,每一秒仿佛度日如年,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她已經忍不住扒著門框,就想著江孟真要是再喊一聲,她就不管不顧要衝進去了。
下一秒,江孟真也沒有讓她失望,雖然他沒叫,但嬰兒的啼哭聲從門裡傳了出來。
孩子都生了,也不怕什麼衝撞了,這下郝澄沒有什麼顧忌了,徑直就推開門沖了進去。
裡頭好些個侍候的接生者和阿公,負責照顧剛出生嬰孩的,手腳麻利地給孩子臍帶打結,迅速用溫熱的濕毛巾把哭得一抽一抽的嬰孩身上擦乾,最後將小孩抱在早早準備好的襁褓里哄了起來。
負責江孟真這邊的,則是把他扶到一旁乾淨軟榻上歇著,順帶著把被血水還有羊水打濕的床單被褥全部扔出去燒掉。
見她進來,抱著孩子的阿公喜不自禁地到她跟前賀喜:“家主您看,這孩子生的多可愛,這麼漂亮的男孩子,和正君真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他足足有五斤六兩呢。”
她這麼說,郝澄壓力更大:“陛下謬讚了,雲城能夠有次發展,一是因為地利人和,二是夫郎行善修路。況且治理城池和治理天下所差甚遠,微臣唯恐……”
對方有些不耐煩:“換了別人,也不一定有你那個能耐治理好雲州。好了,朕說你可以你就可以。”
江孟真卻起身:“臣懷有身孕,怕是短時間內沒有精力教導小殿下。且臣為男子”要教人倒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他這孩子先前受了磨難,他暫時只想好好養胎,不想把麻煩攬到自己身上。
子嗣問題尤為慎重,若是江孟真因為教導太子導致落了胎,那江孟真心中肯定有怨恨,新帝便是有意,倒也不樂意冒這個險。
“這拜師禮還是要的,江愛卿儘管先受著,等到有閒心再來教導太女也可。”
君無戲言,皇帝說出的話斷然沒有收回去的道理,江孟真和郝澄只得接了太女的拜師茶,又受了太女的禮,這才被宮人送回去,美其名曰,皇帝體恤臣子,她們舟車勞頓,自然要好好休息。
皇帝這話說的著實冠冕堂皇,她若是真心為郝澄妻夫兩個著想,那也至少等個兩三天,等他們休息夠了,再把他們傳召入宮。
現在搞得他們心神不寧,完全看不出來是體諒他們辛苦。
說是這麼說,但在馬車上的時候,郝澄肯定不會把抱怨掛在嘴上,她只在到自己的府邸,關上門來,才和江孟真分析皇帝用意:“陛下到底是如何想的,我也不是什麼當代鴻儒,她怎麼會選上我。”
皇帝選上江孟真,她倒不覺得有什麼意外。畢竟看起來新帝和自己夫郎有過來往,江孟真也確實足夠聰慧優秀,教導一個太女,那肯定是綽綽有餘了。
至於這個世界男子地位不如女子,這一點就被郝澄完全拋到腦後去了。在她心裡,江孟真做什麼也是好的。
至於她自己,她很有自知之明。做個地方官,估計是沒有什麼問題。但閱歷不足,學歷在京城也算不上大儒,太女太傅並不適合她。
江孟真道:“妻主何必妄自菲薄,不過陛下選你做太傅,確實有別的用意。”
“夫郎請講。”她還是挺愛聽江孟真分析朝廷上的事情,他對她了解,講話也貼近她的性格,往往讓她有醍醐灌頂之感。
“新帝登基,時局動盪,她需要信得過的人來讓朝廷穩定下來。先前大洗牌換掉了許多人,武官是綽綽有餘,但文官勢弱。”
淮安王雖然驍勇善戰,自己也靠著打仗拿了不少的榮耀,但她對文同樣重視。重文輕武,或是重武輕文都對朝堂有著深遠影響。
皇帝要平衡,那肯定要讓現在勢弱的文官強大起來。
郝澄點頭:“可是要文官,那定然是百官之首宰相帶頭最為好,我聽聞這位陛下對舊朝老臣甚是仁慈,一些性情過於剛直的言官,陛下也未曾降罪,而是給了銀子讓其衣錦還鄉。”
新帝對那些朝臣的處置還是恨讓郝澄服氣的,對方是剛柔並施,不想瞧見的人就寬慰一番送回去,眼不見心不煩,該留的人留下來,還忍讓退步彰顯她的仁德。
淮安王要這個皇位,顯然不是想做個昏君。她的野心很大,不僅是要為自己的女兒鋪路,更是想做個千古稱頌的明君。
“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了,既然如此,陛下就更加應該去請那些有影響力的大儒出來做太女的太傅,她們是民心所向,也是文人紙筆指的方向。若是有她們出馬,那陛下心意更是順遂,而我除了當年有個功名,實在沒有什麼名聲。”
“那四位陛下早就請過了,只是對方不肯來罷了。”
江孟真頓了頓:“至於陛下別的用意,興許是因為看上了江家的財富,想要綁著咱們為她做事,也興許是因為看重妻主的性格好。”
郝澄的性格正直卻也不失圓滑,不會過剛易折。至於選他,自然是希望不要把太女教的太正直,也有把他綁在皇家這艘大船的意外。
淮安王對江家財富不是不羨慕的。
江孟真長嘆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之不管她做什麼打算,妻主且先安心受著便是,倘若我沒有猜錯,明日封賞和授命便會下來,妻主身上,也絕對不會只掛著太傅一個職位。”
第132章
如江孟真所言,第二日的時候,郝澄和江孟真的封賞便到了,連帶著江家和林家因了江孟真的緣故,受了新帝器重。
郝澄除了是太女太傅,還擔了個禮部尚書的職位,從五品的知州,到如今的二品大員,郝澄可謂是一步登天。
眾位朝臣中,能夠穿二品文官朝服的,基本上各個都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不惑之年能夠達到這個成就都是年輕有為,郝澄卻是張極其年輕鮮活的面孔。
一堆朝臣往那一站,就數她最扎眼。郝澄一開始有點擔心高處不勝寒,她升職這麼快,又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出來的,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從鳳之功,難免招人妒忌。
江孟真卻這般開解她:“我瞧著禮部尚書的職位卻是再適合不過,妻主莫忘了,你離開京城去雲州之前是什麼職位。”
郝澄便想起來,她原先做過一段時間的禮部侍郎,對禮部的這些人還是相當熟悉。侍郎往上升一升,便是禮部尚書了,離她初做侍郎的時候,也過去五六年,這個時間也算不得短了。
郝澄嘆了口氣:“可這五年我又不是在禮部任上,這做起事情來難免有些生疏。況且我的年紀也太年輕了些。”
五年要從侍郎跳尚書已經是快的了,有些人在一個位置上熬上二十年也不見得能有這種跳躍性的升遷。
江孟真不以為意:“我覺得這還真沒什麼受不住的。”見郝澄還是心有不安,江孟真又細細跟他解釋:“新帝真是用人之際,那些陪她打這個天下的,位置反而不會很高。她需要人來制衡這個朝廷,這朝野上下,沒有比妻主更合適的。”
郝澄只覺得他情人眼裡出西施,所以什麼都說她好:“瞧你這話說的,我怎麼就是朝廷上下最好的了。”
江孟真含笑道:“這並非是我玩笑話,世家弄權,威脅到新帝地位。軍權又需掌握在陛下手裡,她若是真愛護那些將領,好點的杯酒釋兵權,差些的就直接按個名頭抄家。妻主出身寒門,卻年紀輕輕官職禮部尚書,可以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對寒門弟子的看重。但我出生世家,陛下要糊弄世家,也可以拿我找藉口。”
郝澄要是再歷練幾年,或者說年長些,他估摸新帝就不是讓郝澄做什麼禮部尚書,而是直接讓人進入內閣,做百官之首的宰相了。
郝澄仔仔細細想了遍,也覺得是這個道理:“那陛下提拔林家,是安撫你,提拔江家,又是為了制衡,給你提個醒了。”
畢竟新帝既然耳目眾多,消息來源又廣泛,也不可能不知道江孟真和江家不和。
江孟真誇讚她道:“妻主甚是聰慧,陛下的確有這番用意在裡頭。”
誰不知道他那生母根本就是個繡花枕頭 ,做個小官管幾十個人還行,真要做大官,她絕對的是有心無力,只會頻頻犯錯。
不過這倒也是提醒了他,江母那邊他要多放些心思,免得對方犯蠢,做出什麼牽連九族的大事來。
他雖說幾乎和江家斷了聯繫,但血脈是無論如何斷不了的。
郝澄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她不免有些憂慮:“岳母大人那邊……”
江孟真安慰她道:“我母親那邊你犯不著太過擔心,她的身子骨不好,要是再縱情一些,怕是也活不了多久的。”
江母如今也已經將近五十,雖說出身富貴,但她長年被酒色掏空了身體,依著他對江母的了解,對方頂多能夠再活一年。
他只要派人看著她,不讓她在這一年內幹些太過的蠢事就足夠了。
江孟真和江母關係不好,但到底那是他的母親,這種時候,郝澄也不好說什麼幸災樂禍之類的話,只是輕輕地環抱住自家夫郎,安撫著他和肚子裡的孩子。
一切的按照江孟真預料的那樣進行,皇帝給了一個提拔郝澄做禮部尚書的好理由,又在平日裡表現得對她十分恩寵。
新帝登基,有人是想和皇帝作對,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盼著討好皇帝,因此郝澄這個皇帝跟前的大紅人便成了圍堵的對象。
每日都有人送拜帖過來欲登門造訪,但郝澄全把人給推了,說是府中夫郎懷有身孕,沒辦法接待外客。
江孟真的名頭,大部分是聽說過的。這樣一個人做了父親,實在是很難讓人置信。可如今郝敏都三歲了,在家中深受父母寵愛,如今江孟真還懷了第二胎,和妻主恩恩愛愛的,沒亂七八糟的人,倒也十分讓人艷羨。
江家這幾個月都安安分分的,但在江母沒有丟了性命之前,江孟真是不願意把江家大宅邊上那些暗哨撤下來的。
眼瞅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江孟真的肚子也一天天地大了起來。
在半年之後,這個在爹親肚子裡就吃了不少苦頭,生命力十分頑強的孩子,終於也迫不多待地要來到這世界上了。
第133章
這是江孟真第二次生孩子,按理說一回生二回熟,二胎要比頭胎容易許多,但是郝澄聽了消息,還是緊張得不得了。
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剛好到了夏季,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雖然說有穿堂風,但一動就出汗,她本來就緊張,江孟真在裡頭生孩子,她就在門外走來走去,身上出了一身的汗,衣衫全被汗水打濕,透出裡頭裡衣的輪廓。
她的面龐上汗水更是像流水一般地往下淌,額發全都被汗水打濕,整個人仿佛被人從頭澆了一盆水,渾身上下濕了個透。
聽著自家夫郎痛苦的聲音,她覺得時間實在是慢得不得了,每一秒仿佛度日如年,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她已經忍不住扒著門框,就想著江孟真要是再喊一聲,她就不管不顧要衝進去了。
下一秒,江孟真也沒有讓她失望,雖然他沒叫,但嬰兒的啼哭聲從門裡傳了出來。
孩子都生了,也不怕什麼衝撞了,這下郝澄沒有什麼顧忌了,徑直就推開門沖了進去。
裡頭好些個侍候的接生者和阿公,負責照顧剛出生嬰孩的,手腳麻利地給孩子臍帶打結,迅速用溫熱的濕毛巾把哭得一抽一抽的嬰孩身上擦乾,最後將小孩抱在早早準備好的襁褓里哄了起來。
負責江孟真這邊的,則是把他扶到一旁乾淨軟榻上歇著,順帶著把被血水還有羊水打濕的床單被褥全部扔出去燒掉。
見她進來,抱著孩子的阿公喜不自禁地到她跟前賀喜:“家主您看,這孩子生的多可愛,這麼漂亮的男孩子,和正君真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他足足有五斤六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