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派人去跟楚熠陽說了她們準備離開京城,找個遠離京城的清淨小城或者小鎮子生活的事。
楚熠陽沒有見她們,只派人送了一些錢財,和兩個偏遠小鎮的農莊契書。楚素陽收了,知道楚熠陽不會見她們,便跟跑腿的人道了謝,早早收拾東西起身。
離開京城那一日,剛剛登基的新帝正式頒布了第一條法令,將年號改為武,當年為統武元年。同一天,已經成為皇后的楚陽娿,也開始主持她的第一次宮廷夜宴。
那一日,各品級,各世家的貴女夫人們,或乘著馬車,或坐著小轎,匆匆忙忙熱熱鬧鬧地從各個街巷大宅里出來,趕往還在修葺的皇宮。楚素陽帶著妹妹,朝相反的方向走,時間還早,她們慢慢悠悠,臨走時還買了不少東西方才車上,以備不時之需。她們誰也沒有想到,出城時居然遇到了一位故人。
馬鈴薯坐在敞篷馬車上,只透過窗簾看了一眼就認出了楚佩陽跟楚素陽。
一認出她們,馬鈴薯就立刻就調下馬車來敲她們的車門。
“十三姑娘,十四姑娘,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呀?”
護送兩人的車夫勸阻之後,她終於才不好意思地收了手,解釋道:“我就是太高興了,一時激動呵呵。十三姑娘跟十四姑娘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呀?”
楚素陽跟楚佩陽聞言,也從車裡探出頭來,兩人盯著她看了半晌,卻沒認出這人是誰。
馬鈴薯也不尷尬,笑呵呵地解釋道:“我是馬鈴薯呀,姑娘忘了?當初我在府上做丫鬟,還伺候過十四姑娘呢。後來十二姑娘好心放了我回家,臨走時我說過要回來看你們,可惜一直沒時間,轉眼這麼多年就過去了。”
楚佩陽總算反應過來了,“你……你是那個,那個嘴巴饞的丫鬟……”
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問是不是因為她太嘴饞才被家裡給趕出來了。
馬鈴薯有點臉紅,她當然不是被趕出來的,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實在是太嘴饞了,所以現在長大了,卻總是胖乎乎,一點都不苗條。
楚素陽也還記得她,發現多年不見,這位嘴饞單純的小丫鬟長大了,雖然圓潤了一些,卻還是那一副單純率直的樣子。
她穿著藍布衣裳,頭上黑髮整整齊齊地挽著,耳朵上還戴了一對小小的銀子耳環。臉上紅撲撲說話也總是笑,一看就知道這些年過得很舒心順暢。
“你這是買了東西要回家去嗎?”楚素陽看了一眼馬鈴薯馬車上滿滿當當的東西,問。
“是呢。”馬鈴薯笑呵呵地說:“之前聽說京城被壞人給占了,我可擔心姑娘們了。可是家裡不讓我出來,我也不敢來。這段時間我一直托人打聽消息,聽見那些野蠻人被趕走,京城又搶回了了,我就趕緊來了。本來打聽到消息,說京城被困了很久,缺糧少米的,想到府上人多,我就拉了兩馬車的米麵蔬菜來,想給老爺們救急。不過到了之後,發現國府已經沒人認識我了,我進不去,又聽說十二姑娘成了皇后娘娘了,府上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所以乾脆把米麵賣掉,買了些fèng衣裳的布來,正準備回家去呢。”
楚素陽聽完,很是感動。馬鈴薯雖然只是以前在她們身邊當過差的丫鬟,但卻正是她見過的最為純粹的一個人了。
她不知道楚家乃是世家大族,哪怕全天下都餓肚子,楚家人的糧倉也是滿的。可她自己擔心,就大老遠地趕著馬車馱了糧食來,就算結果連國府的門都沒能進去,也一點怨言都米有。很可能國府從上到下都不曉得有這麼個關心家裡的人,她也還在因為府上一切平安而感覺到很高興。
楚素陽一時半會不知道該感謝她,還是該說什麼。連楚佩陽,也坐在那裡安安靜靜一句話都不說了。
馬鈴薯見她們不說話,便問:“十三姑娘,十四姑娘,你們這是出城麼?準備去哪裡呀?”
“我們,我們去莊子上住些日子,妹妹她身子不好,想尋個清淨地方養身子。”
“這樣呀,難怪你們帶這麼少的人,索性莊子上一應俱全。”
“這倒不是。”楚素陽說:“我們準備去金州……或者遷嶺縣吧。京中的莊子都遭了災,住不得人了。”
“遷嶺縣?哎?離我家不遠哎!正好同路。姑娘姑娘,要是去了遷嶺縣就能去我家啦,姑娘去了記得我給帶個信兒,我親自捉山雞給姑娘吃。”
“好呀!”楚素陽笑著,心裡想,要是真的去遷嶺縣,天天跟這個樂呵呵的馬鈴薯一起找東西吃,好像真的很不錯的樣子。
她回頭看了楚佩陽一眼,楚佩陽窩在馬車裡,鼻子裡哼哼,不情不願地說了一句:“你看著辦,想去就去,不要問我。”
楚素陽無奈地捏捏她的手,回頭跟車夫說:“那就去遷嶺縣吧,你覺得如何?”
車夫仔細打量了馬鈴薯一行人,想了想之後,便同意了。
“那成,就遷嶺縣。”
此時輪到他們了,城門守衛排查完畢,隊伍便移動了。
車夫一會鞭子,馬車緩緩向前,出了城門,就是大道,上了路便是風塵僕僕。要到到的目的地,也偏僻冷清,與京中繁華不是同一個世界,然而那裡樸實寧靜,是個新生之所。所有的前程往事,都不再與她們相干了。
皇宮之內,楚陽娿高冠華服,端坐中位,正在與眾位貴夫人們閒談說笑。
這是新帝登基之後,第一場宮廷夜宴,眾位夫人們雖有心探聽點消息,但此時也都很識時務,只說笑談天,沒有任何人跑出來煞風景。即便有那些想要試探楚陽娿脾性的,也只要要等以後尋機會,而不是在今天出頭。
所以難得的,這場夜宴,當真是其樂融融,一派和諧。
女眷之中,最受人討好的,自然就是楚家幾位夫人,以及與楚家有親的寧家幾位夫人,尤其跟楚陽娿從小親近的寧安,更是備受追捧。
寧安現在第二個孩子都生了,身子有些發福,她自己挺不好意思的,很大家說話都紅著臉。
楚陽娿戴著后冠,脖子都酸了,卻也不得不撐著笑臉,一遍又一遍暗示自己,這是初次夜宴,所以要鄭重,以後就不用次次戴這麼重的頭冠了。好不容易聊天聊得差不多,御膳房來問是否可以上宵夜,楚陽娿這才鬆一口氣,讓馬上上宵夜。
此時廣場上面放起了煙花,那絢麗的星芒四she炸開,又如流星般墜落下來,十分精彩。
楚陽娿拍拍手,吩咐琴師上來,聽琴觀舞。
一時間,所有人都忘了,這座皇城,是剛剛經歷了戰火的都城。這座皇宮,被毀了一半,還有一半都還沒有開始修葺。
弦樂飄飄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繁花似錦,富貴延綿。
楚陽娿喝了兩杯酒,臉上有點熱,她看到牟氏圓盤似的臉龐,昂得高高的,得意地朝討好她的貴婦人們的衣著打扮指手畫腳。
楚家的女眷啊!
楚陽娿心想,等到母親回來了,她們才知道該巴結的是誰呢。
長愉宮中,楚燕陽呆呆地望著半空中炸開的煙火出神。
轉眼間時移世易,她跟雲起終於又同住了一坐宮城。然而他成了皇帝,自己卻變成了太妃。他高居廟堂,自己幽居深宮,除非年節大事,不能見面命運真是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她年紀輕輕,就要頂著先皇妃子的名頭孤獨終老,上天何其不公啊!為什麼有的人,就是那麼命好?
秦代語站在一旁,靜靜地沒有說話。等楚燕陽發呆發夠了,才問:“時候不早了,太妃歇息麼?”
楚燕陽皺眉:“睡不著。”
“那就用些宵夜吧,我去御膳房要來的,今晚那邊夜宴,御膳房可是做得事白家全宴,我可是好不容易才要了一份宵夜過來呢。”
她這麼一說,楚燕陽更不想吃了。
她悶悶地坐在床前,看著外面黑漆漆,又聽到夜宴之處絲竹歌舞之聲不斷,這滋味,當真是百轉千回。
“你下去吧。”楚燕陽吩咐了一聲,秦代語福了福身,轉身離開了。
不多一會,沉靜幽暗的夜空中,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歌里唱著有人高官厚祿三生幸,有人一世飄零復浮萍。有人紅綢帳底臥鴛鴦,有人白髮新酒對愁眠。
楚燕陽聽著聽著,便嗚嗚嗚地哭起來。
秦代語在門口,含著笑意看著那蕭索的背影。等看夠了,她才走到楚燕陽的身後,說:“太妃不要哭了。這大喜的日子,您這樣哭哭啼啼,要是被人知道了,以為您對皇上和皇后心存不滿……就不好了。”
“我不是讓你出去了嗎!”楚燕陽氣急敗壞地摸了摸眼淚,怒斥。對自己的醜態被看到,她很不滿。
秦代語卻不理會她的訓斥,只平靜道:“太妃忘了,您若是惹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不滿,這長愉宮的奴婢們,可都要沒命的。為了自己的小命,我也要勸勸太妃您呢。”
楚熠陽沒有見她們,只派人送了一些錢財,和兩個偏遠小鎮的農莊契書。楚素陽收了,知道楚熠陽不會見她們,便跟跑腿的人道了謝,早早收拾東西起身。
離開京城那一日,剛剛登基的新帝正式頒布了第一條法令,將年號改為武,當年為統武元年。同一天,已經成為皇后的楚陽娿,也開始主持她的第一次宮廷夜宴。
那一日,各品級,各世家的貴女夫人們,或乘著馬車,或坐著小轎,匆匆忙忙熱熱鬧鬧地從各個街巷大宅里出來,趕往還在修葺的皇宮。楚素陽帶著妹妹,朝相反的方向走,時間還早,她們慢慢悠悠,臨走時還買了不少東西方才車上,以備不時之需。她們誰也沒有想到,出城時居然遇到了一位故人。
馬鈴薯坐在敞篷馬車上,只透過窗簾看了一眼就認出了楚佩陽跟楚素陽。
一認出她們,馬鈴薯就立刻就調下馬車來敲她們的車門。
“十三姑娘,十四姑娘,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呀?”
護送兩人的車夫勸阻之後,她終於才不好意思地收了手,解釋道:“我就是太高興了,一時激動呵呵。十三姑娘跟十四姑娘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呀?”
楚素陽跟楚佩陽聞言,也從車裡探出頭來,兩人盯著她看了半晌,卻沒認出這人是誰。
馬鈴薯也不尷尬,笑呵呵地解釋道:“我是馬鈴薯呀,姑娘忘了?當初我在府上做丫鬟,還伺候過十四姑娘呢。後來十二姑娘好心放了我回家,臨走時我說過要回來看你們,可惜一直沒時間,轉眼這麼多年就過去了。”
楚佩陽總算反應過來了,“你……你是那個,那個嘴巴饞的丫鬟……”
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問是不是因為她太嘴饞才被家裡給趕出來了。
馬鈴薯有點臉紅,她當然不是被趕出來的,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實在是太嘴饞了,所以現在長大了,卻總是胖乎乎,一點都不苗條。
楚素陽也還記得她,發現多年不見,這位嘴饞單純的小丫鬟長大了,雖然圓潤了一些,卻還是那一副單純率直的樣子。
她穿著藍布衣裳,頭上黑髮整整齊齊地挽著,耳朵上還戴了一對小小的銀子耳環。臉上紅撲撲說話也總是笑,一看就知道這些年過得很舒心順暢。
“你這是買了東西要回家去嗎?”楚素陽看了一眼馬鈴薯馬車上滿滿當當的東西,問。
“是呢。”馬鈴薯笑呵呵地說:“之前聽說京城被壞人給占了,我可擔心姑娘們了。可是家裡不讓我出來,我也不敢來。這段時間我一直托人打聽消息,聽見那些野蠻人被趕走,京城又搶回了了,我就趕緊來了。本來打聽到消息,說京城被困了很久,缺糧少米的,想到府上人多,我就拉了兩馬車的米麵蔬菜來,想給老爺們救急。不過到了之後,發現國府已經沒人認識我了,我進不去,又聽說十二姑娘成了皇后娘娘了,府上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所以乾脆把米麵賣掉,買了些fèng衣裳的布來,正準備回家去呢。”
楚素陽聽完,很是感動。馬鈴薯雖然只是以前在她們身邊當過差的丫鬟,但卻正是她見過的最為純粹的一個人了。
她不知道楚家乃是世家大族,哪怕全天下都餓肚子,楚家人的糧倉也是滿的。可她自己擔心,就大老遠地趕著馬車馱了糧食來,就算結果連國府的門都沒能進去,也一點怨言都米有。很可能國府從上到下都不曉得有這麼個關心家裡的人,她也還在因為府上一切平安而感覺到很高興。
楚素陽一時半會不知道該感謝她,還是該說什麼。連楚佩陽,也坐在那裡安安靜靜一句話都不說了。
馬鈴薯見她們不說話,便問:“十三姑娘,十四姑娘,你們這是出城麼?準備去哪裡呀?”
“我們,我們去莊子上住些日子,妹妹她身子不好,想尋個清淨地方養身子。”
“這樣呀,難怪你們帶這麼少的人,索性莊子上一應俱全。”
“這倒不是。”楚素陽說:“我們準備去金州……或者遷嶺縣吧。京中的莊子都遭了災,住不得人了。”
“遷嶺縣?哎?離我家不遠哎!正好同路。姑娘姑娘,要是去了遷嶺縣就能去我家啦,姑娘去了記得我給帶個信兒,我親自捉山雞給姑娘吃。”
“好呀!”楚素陽笑著,心裡想,要是真的去遷嶺縣,天天跟這個樂呵呵的馬鈴薯一起找東西吃,好像真的很不錯的樣子。
她回頭看了楚佩陽一眼,楚佩陽窩在馬車裡,鼻子裡哼哼,不情不願地說了一句:“你看著辦,想去就去,不要問我。”
楚素陽無奈地捏捏她的手,回頭跟車夫說:“那就去遷嶺縣吧,你覺得如何?”
車夫仔細打量了馬鈴薯一行人,想了想之後,便同意了。
“那成,就遷嶺縣。”
此時輪到他們了,城門守衛排查完畢,隊伍便移動了。
車夫一會鞭子,馬車緩緩向前,出了城門,就是大道,上了路便是風塵僕僕。要到到的目的地,也偏僻冷清,與京中繁華不是同一個世界,然而那裡樸實寧靜,是個新生之所。所有的前程往事,都不再與她們相干了。
皇宮之內,楚陽娿高冠華服,端坐中位,正在與眾位貴夫人們閒談說笑。
這是新帝登基之後,第一場宮廷夜宴,眾位夫人們雖有心探聽點消息,但此時也都很識時務,只說笑談天,沒有任何人跑出來煞風景。即便有那些想要試探楚陽娿脾性的,也只要要等以後尋機會,而不是在今天出頭。
所以難得的,這場夜宴,當真是其樂融融,一派和諧。
女眷之中,最受人討好的,自然就是楚家幾位夫人,以及與楚家有親的寧家幾位夫人,尤其跟楚陽娿從小親近的寧安,更是備受追捧。
寧安現在第二個孩子都生了,身子有些發福,她自己挺不好意思的,很大家說話都紅著臉。
楚陽娿戴著后冠,脖子都酸了,卻也不得不撐著笑臉,一遍又一遍暗示自己,這是初次夜宴,所以要鄭重,以後就不用次次戴這麼重的頭冠了。好不容易聊天聊得差不多,御膳房來問是否可以上宵夜,楚陽娿這才鬆一口氣,讓馬上上宵夜。
此時廣場上面放起了煙花,那絢麗的星芒四she炸開,又如流星般墜落下來,十分精彩。
楚陽娿拍拍手,吩咐琴師上來,聽琴觀舞。
一時間,所有人都忘了,這座皇城,是剛剛經歷了戰火的都城。這座皇宮,被毀了一半,還有一半都還沒有開始修葺。
弦樂飄飄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繁花似錦,富貴延綿。
楚陽娿喝了兩杯酒,臉上有點熱,她看到牟氏圓盤似的臉龐,昂得高高的,得意地朝討好她的貴婦人們的衣著打扮指手畫腳。
楚家的女眷啊!
楚陽娿心想,等到母親回來了,她們才知道該巴結的是誰呢。
長愉宮中,楚燕陽呆呆地望著半空中炸開的煙火出神。
轉眼間時移世易,她跟雲起終於又同住了一坐宮城。然而他成了皇帝,自己卻變成了太妃。他高居廟堂,自己幽居深宮,除非年節大事,不能見面命運真是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她年紀輕輕,就要頂著先皇妃子的名頭孤獨終老,上天何其不公啊!為什麼有的人,就是那麼命好?
秦代語站在一旁,靜靜地沒有說話。等楚燕陽發呆發夠了,才問:“時候不早了,太妃歇息麼?”
楚燕陽皺眉:“睡不著。”
“那就用些宵夜吧,我去御膳房要來的,今晚那邊夜宴,御膳房可是做得事白家全宴,我可是好不容易才要了一份宵夜過來呢。”
她這麼一說,楚燕陽更不想吃了。
她悶悶地坐在床前,看著外面黑漆漆,又聽到夜宴之處絲竹歌舞之聲不斷,這滋味,當真是百轉千回。
“你下去吧。”楚燕陽吩咐了一聲,秦代語福了福身,轉身離開了。
不多一會,沉靜幽暗的夜空中,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歌里唱著有人高官厚祿三生幸,有人一世飄零復浮萍。有人紅綢帳底臥鴛鴦,有人白髮新酒對愁眠。
楚燕陽聽著聽著,便嗚嗚嗚地哭起來。
秦代語在門口,含著笑意看著那蕭索的背影。等看夠了,她才走到楚燕陽的身後,說:“太妃不要哭了。這大喜的日子,您這樣哭哭啼啼,要是被人知道了,以為您對皇上和皇后心存不滿……就不好了。”
“我不是讓你出去了嗎!”楚燕陽氣急敗壞地摸了摸眼淚,怒斥。對自己的醜態被看到,她很不滿。
秦代語卻不理會她的訓斥,只平靜道:“太妃忘了,您若是惹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不滿,這長愉宮的奴婢們,可都要沒命的。為了自己的小命,我也要勸勸太妃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