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三房裡兩兒一女, 姑娘是庶出的,早年考試就進了韻綸書院,如今已經完結了學業,說的人家是嫡母娘家那頭的,同林家是近枝,姑爺自己也是書院出身,如今在翰林苑就職,也很不差了。
最叫人稱奇的是三房兩個兒子,年紀只比大房的略小,自小頑劣無比,去幾個書院就讀都把書院鬧得雞飛狗跳。勉強考了一回就作罷了,尋了招雜工的路子跑去天巧苑裡打下手。本來以為這兩個差不多就這樣了,哪知道倆人混了幾年,發現要想做更精巧些的東西,光手上能幹還真不成。
倆人商量了一回,說打算去考學。父母長輩都沒放在心上,那時候他們家裡連兄弟帶姐妹已經出了好幾個五大書院的學子了。他們也不管周圍人如何看待,自己想要知道什麼打聽什麼就問去,兄弟姐妹們沒有不盡心幫忙的。常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大大小小的信件包裹往三房裡送。
這麼著倆人一邊在天巧苑當差,一邊自學,也沒去什麼書院讀什麼春考的備班,過了兩年直接下場考試。當年就雙雙進了天巒書院。消息傳來,在翰林院的老爹都不敢相信,生怕這倆小子又弄了什麼事。可再怎麼多疑,這書院的錄取令總不會是假的。
天巧苑自然不去了,天巒書院離家又近。倆人閒了沒事,就拿學來的本事逗爹玩兒。這三老爺好信神異事,這兩個就弄些松香點大火堆,人躲後頭裝神光萬丈;弄些七拼八湊的料子搭個東西,只在一個方向上看去是把十足的椅子,三老爺在星月天下走去一看,能不大驚失色?還有湖邊弄塊白石頭來,底下多堆些豆子,哄自家老爹日日澆水,說是神生石,石頭會一天天長起來!
最後三老爺被倆兒子折騰得疑神疑鬼,什麼神異的事兒先都疑心人家有詐。懷了這樣心思,再同翰林苑裡的那些異人交往起來,還真叫他看破了不少把戲。這麼一來,這大半輩子老太爺怎麼罵怎麼教訓都沒扳過來的毛病徹底改好了。還在倆唯恐天下不亂的兒子的攛掇下,把那沓吸了好些年月靈之力的靈符翻幾倍價兒賣還給當日的賣主了。
拿那筆銀兩給老太爺老太太弄了些好藥材好茶葉,又給三太太打了套新巧的頭面,真是託了神仙的福了!
四房兩個兒子年紀都還小,長子是庶出的,這生了庶長子的姨娘大概當日以為主母養不出兒子來的,後來見四太太懷了身子,她就沒少給添堵。只是藏得深,一時沒人看出來。後來四太太平安生下嫡子,又有聲勢日壯的娘家給撐腰,光伺候月子的嬤嬤就派了四個來。
這四個都是人精,沒過倆月,就抓住了這位姨娘的馬腳。四太太不欲叫人笑話,更不欲家醜外揚,只把事情告訴了老太太,叫老太太定奪。
老太太先把自己兒子叫來細問了一回,把那妾室的心思都攤開來明明白白告訴了四老爺,把個向來直腸子的四老爺嚇得不輕,趕緊道:“我說不要納妾吧!趕緊弄走,弄走!這家裡就不能弄這麼些沒要緊的人!”
過了幾日四房的姨娘說身子不大好,老太太做主一輛大車送去了莊子上,之後再也沒有接回來。
這邊四太太把庶長子也接到了身邊教養,等兩兄弟年歲漸長,可以開蒙的時候,就直接送去了娘家的書院裡。老太太看在眼裡,對身邊老嬤嬤感慨:“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麼省心,不消我們去勸去開解,怎麼做最合適,她自己心裡門兒清。”
不過兒媳婦聰明,這兒子可就有點犯渾了。大女兒去韻綸書院讀了兩年,出來就嫁了自家二表哥,有自小疼她的舅舅和舅母在,她性子又好,嫁的次子也不用管家,日子過得十分自在。
到小女兒這裡,四老爺死活不肯叫她嫁人,只說要招贅一個在家。
四太太私下勸了幾回無果,只好都推給老太太去,老太太把四老爺叫進來一通罵:“要是從前沒有齊兒的時候,你要打這個主意還大概說得過去,如今齊兒都這麼大了,你腦子裡裝的什麼?!招個女婿回來同兒子打架嗎?!”
四老爺堅決在這事情上不讓步:“蕊兒有她舅舅舅母看著,都說好了的,絕對不會有什麼妾室通房的事情。可苓兒怎麼辦?她舅家也沒那麼些兒子了啊!嫁別家去,萬一受委屈了可怎麼好?!她性子又隨我,旁人的什麼陰謀詭計多半看不出來,到時候不是肯定吃虧的命兒?!不成!這丫頭我一定要留在家的,誰叫她生得隨我呢,我這當爹的可不能不管不顧地把她推出去,那不是害娃兒麼?!”
什麼歪理!可這四老爺打小就渾,認準了的事情誰也勸不回來的。
老太太告訴老太爺了這事兒,想叫老太爺出面管管他,結果老太爺聽了卻道:“好了,他都當爹了,就叫他自己拿主意唄!什麼招贅出嫁的,隨他們喜歡。要緊是人得好,只要品性好了,家世什麼的也不要緊。難道我們還要貪圖誰家的家世來?”
老太太覺著這回不講道理的人都碰一塊兒去了,自己這明白人真是操不起這心。得得得,都由著你們去吧!
結果四老爺就放出風去,說自家小閨女要招贅一個女婿。這下本來打主意的人家都偃旗息鼓了,——還想從你們這裡騙個人過來的,這下還搭一個給你們,那還是算了吧。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有一家卻找上門來,原是個近兩年落魄了的人家,這家的老爺後娶的太太,從前那位還留下一個兒子。這是想把長子支出去。這位苦命少爺也是讀了書院出來的,如今在翰林苑裡做事。
四老爺聽了這話,也不說成不成。自己偷偷跑去翰林苑打探。看那孩子同之前和自家三哥要好的神人們都不親近,倒是在字畫古玩鑑賞上挺有才能。又把自家三哥叫來,死皮賴臉要人家同那孩子的同僚上官們打聽人品。
三老爺是神仙樣人物,打聽回來就一句話:“就是個平常人兒!什麼稀奇的也沒有……”
四老爺一聽就覺得放心多了。要是三老爺回來眉飛色舞恨不得叫自家閨女嫁過去的,那就堅決不能要了。
那位自己都不清楚的,家裡長輩都給定下親事了,還是入贅人家的。直如晴空霹靂。
渾渾噩噩在苑裡當差的時候,被四老爺叫人給請出去了,七繞八繞地就進了雲來苑。——那頭一個商談機密要事的地方。
聽說眼前這位就是自家老丈人,這位未來六姑爺是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那面上的神情叫四老爺瞧著心裡都不好受。最後也不曉得翁婿兩個說了什麼話,反正出來的時候這六姑爺面色同方才好似換了個人,四老爺也是志得意滿的樣兒。
等越苓成親後,生下娃兒來並沒有跟著越苓姓,這叫什麼入贅?
四老爺說話了:“誰說入贅了?我就是想要同閨女女婿一塊兒過日子,大家離得近點兒,守一塊兒親近不是!”
大傢伙兒都有點發懵,這位四老爺做事情向來各色,只是沒料到能各色到這般田地。
六姑娘也不是善茬,沒事跟著自家夫君回婆家去看公婆,每次去必要給親婆婆上香,還叫自家娃兒跪著喊太太喊祖母,把個堂上坐著的太太氣得牙痒痒,嘴上還得誇她知事孝順懂規矩。要不然怎麼說呢?
最叫人稱奇的是三房兩個兒子,年紀只比大房的略小,自小頑劣無比,去幾個書院就讀都把書院鬧得雞飛狗跳。勉強考了一回就作罷了,尋了招雜工的路子跑去天巧苑裡打下手。本來以為這兩個差不多就這樣了,哪知道倆人混了幾年,發現要想做更精巧些的東西,光手上能幹還真不成。
倆人商量了一回,說打算去考學。父母長輩都沒放在心上,那時候他們家裡連兄弟帶姐妹已經出了好幾個五大書院的學子了。他們也不管周圍人如何看待,自己想要知道什麼打聽什麼就問去,兄弟姐妹們沒有不盡心幫忙的。常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大大小小的信件包裹往三房裡送。
這麼著倆人一邊在天巧苑當差,一邊自學,也沒去什麼書院讀什麼春考的備班,過了兩年直接下場考試。當年就雙雙進了天巒書院。消息傳來,在翰林院的老爹都不敢相信,生怕這倆小子又弄了什麼事。可再怎麼多疑,這書院的錄取令總不會是假的。
天巧苑自然不去了,天巒書院離家又近。倆人閒了沒事,就拿學來的本事逗爹玩兒。這三老爺好信神異事,這兩個就弄些松香點大火堆,人躲後頭裝神光萬丈;弄些七拼八湊的料子搭個東西,只在一個方向上看去是把十足的椅子,三老爺在星月天下走去一看,能不大驚失色?還有湖邊弄塊白石頭來,底下多堆些豆子,哄自家老爹日日澆水,說是神生石,石頭會一天天長起來!
最後三老爺被倆兒子折騰得疑神疑鬼,什麼神異的事兒先都疑心人家有詐。懷了這樣心思,再同翰林苑裡的那些異人交往起來,還真叫他看破了不少把戲。這麼一來,這大半輩子老太爺怎麼罵怎麼教訓都沒扳過來的毛病徹底改好了。還在倆唯恐天下不亂的兒子的攛掇下,把那沓吸了好些年月靈之力的靈符翻幾倍價兒賣還給當日的賣主了。
拿那筆銀兩給老太爺老太太弄了些好藥材好茶葉,又給三太太打了套新巧的頭面,真是託了神仙的福了!
四房兩個兒子年紀都還小,長子是庶出的,這生了庶長子的姨娘大概當日以為主母養不出兒子來的,後來見四太太懷了身子,她就沒少給添堵。只是藏得深,一時沒人看出來。後來四太太平安生下嫡子,又有聲勢日壯的娘家給撐腰,光伺候月子的嬤嬤就派了四個來。
這四個都是人精,沒過倆月,就抓住了這位姨娘的馬腳。四太太不欲叫人笑話,更不欲家醜外揚,只把事情告訴了老太太,叫老太太定奪。
老太太先把自己兒子叫來細問了一回,把那妾室的心思都攤開來明明白白告訴了四老爺,把個向來直腸子的四老爺嚇得不輕,趕緊道:“我說不要納妾吧!趕緊弄走,弄走!這家裡就不能弄這麼些沒要緊的人!”
過了幾日四房的姨娘說身子不大好,老太太做主一輛大車送去了莊子上,之後再也沒有接回來。
這邊四太太把庶長子也接到了身邊教養,等兩兄弟年歲漸長,可以開蒙的時候,就直接送去了娘家的書院裡。老太太看在眼裡,對身邊老嬤嬤感慨:“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麼省心,不消我們去勸去開解,怎麼做最合適,她自己心裡門兒清。”
不過兒媳婦聰明,這兒子可就有點犯渾了。大女兒去韻綸書院讀了兩年,出來就嫁了自家二表哥,有自小疼她的舅舅和舅母在,她性子又好,嫁的次子也不用管家,日子過得十分自在。
到小女兒這裡,四老爺死活不肯叫她嫁人,只說要招贅一個在家。
四太太私下勸了幾回無果,只好都推給老太太去,老太太把四老爺叫進來一通罵:“要是從前沒有齊兒的時候,你要打這個主意還大概說得過去,如今齊兒都這麼大了,你腦子裡裝的什麼?!招個女婿回來同兒子打架嗎?!”
四老爺堅決在這事情上不讓步:“蕊兒有她舅舅舅母看著,都說好了的,絕對不會有什麼妾室通房的事情。可苓兒怎麼辦?她舅家也沒那麼些兒子了啊!嫁別家去,萬一受委屈了可怎麼好?!她性子又隨我,旁人的什麼陰謀詭計多半看不出來,到時候不是肯定吃虧的命兒?!不成!這丫頭我一定要留在家的,誰叫她生得隨我呢,我這當爹的可不能不管不顧地把她推出去,那不是害娃兒麼?!”
什麼歪理!可這四老爺打小就渾,認準了的事情誰也勸不回來的。
老太太告訴老太爺了這事兒,想叫老太爺出面管管他,結果老太爺聽了卻道:“好了,他都當爹了,就叫他自己拿主意唄!什麼招贅出嫁的,隨他們喜歡。要緊是人得好,只要品性好了,家世什麼的也不要緊。難道我們還要貪圖誰家的家世來?”
老太太覺著這回不講道理的人都碰一塊兒去了,自己這明白人真是操不起這心。得得得,都由著你們去吧!
結果四老爺就放出風去,說自家小閨女要招贅一個女婿。這下本來打主意的人家都偃旗息鼓了,——還想從你們這裡騙個人過來的,這下還搭一個給你們,那還是算了吧。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有一家卻找上門來,原是個近兩年落魄了的人家,這家的老爺後娶的太太,從前那位還留下一個兒子。這是想把長子支出去。這位苦命少爺也是讀了書院出來的,如今在翰林苑裡做事。
四老爺聽了這話,也不說成不成。自己偷偷跑去翰林苑打探。看那孩子同之前和自家三哥要好的神人們都不親近,倒是在字畫古玩鑑賞上挺有才能。又把自家三哥叫來,死皮賴臉要人家同那孩子的同僚上官們打聽人品。
三老爺是神仙樣人物,打聽回來就一句話:“就是個平常人兒!什麼稀奇的也沒有……”
四老爺一聽就覺得放心多了。要是三老爺回來眉飛色舞恨不得叫自家閨女嫁過去的,那就堅決不能要了。
那位自己都不清楚的,家裡長輩都給定下親事了,還是入贅人家的。直如晴空霹靂。
渾渾噩噩在苑裡當差的時候,被四老爺叫人給請出去了,七繞八繞地就進了雲來苑。——那頭一個商談機密要事的地方。
聽說眼前這位就是自家老丈人,這位未來六姑爺是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那面上的神情叫四老爺瞧著心裡都不好受。最後也不曉得翁婿兩個說了什麼話,反正出來的時候這六姑爺面色同方才好似換了個人,四老爺也是志得意滿的樣兒。
等越苓成親後,生下娃兒來並沒有跟著越苓姓,這叫什麼入贅?
四老爺說話了:“誰說入贅了?我就是想要同閨女女婿一塊兒過日子,大家離得近點兒,守一塊兒親近不是!”
大傢伙兒都有點發懵,這位四老爺做事情向來各色,只是沒料到能各色到這般田地。
六姑娘也不是善茬,沒事跟著自家夫君回婆家去看公婆,每次去必要給親婆婆上香,還叫自家娃兒跪著喊太太喊祖母,把個堂上坐著的太太氣得牙痒痒,嘴上還得誇她知事孝順懂規矩。要不然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