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越芃道:“你雖不學古儀,這古儀在通考裡頭占的可也不少。我說的這塊兒,可是在通考的圈兒里的。”
傅清溪嘆道:“哎,看來還得騰點功夫出來看這些才成了。”
越芃瞧她一臉不樂意的樣兒,忍不住笑道:“難得傅妹妹也有不愛看的書呢。你連數術那樣的都看得下去,古儀於你而言應該挺簡單的。”
傅清溪搖頭道:“兩個路子的,我是不太喜歡那個。”
一時老太太出來了,眾人都上前見禮,便也住了話頭。
幾位太太也都在,就說起白日裡外頭的新聞來。那石家這回被牽連進了南省與玉書台一些官員竄通設局,虛報災損的事兒,如今長老院和內廷下令,石家的加恩令幾乎被抹了個乾淨,只剩下兩三個不能累加用的,加的分也少。
大太太道:“這麼一來,今年石家的子弟不曉得還下不下場春考了。”
四太太道:“考不考也都一樣了。這一時抹了,難道明後日就能加回來的?那都是幾代祖宗攢下來的臉面,這下好了,都沒了。這一旦沒了,想再有可就難了。就算今年不考,明年考了後年考了也照樣沒有加分的。不是都一樣了。”
三太太也道:“真是想不到的,這也帶累太多人了。”
四太太道:“這立功的也不過那幾個人,享福還不是都享了?如今有人犯了大錯了,自然這霉也得一塊兒倒。難不成還想好的都輪上,壞的都避開?”
三太太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只好嘆一句:“真是世事無常了。”
老太太問大太太:“衙門裡可有什麼話說?”
大太太道:“都是玉書台、長老院、內廷那邊的事兒,天工苑、天巧苑都同那些不挨著,也沒聽著有什麼事兒。”
老太太點頭道:“這倆都是做事情的地方,沒那麼些名利,反倒清靜了。”
四太太便道:“您這話可就偏了。怎麼沒有名利?瞧瞧謝家,就一個孩兒進了天巧苑,這才多少工夫?七坊齊開,直接兩船裝上去南省了。這魄力!這能耐!”
老太太道:“那是謝家嫡枝的哥兒吧?從前好像也常來咱們家的。”
四太太道:“就是他。到時候說不得還得經咱們這裡說說呢。”
老太太聽她的話,曉得說的是陳家同謝家的印坊之爭的事兒。如今陳家節節敗退,之前越洵佳回娘家的時候,就大概同老太太提過這話,老太太心裡有數,只是不便在這樣場合說,便一語帶過不提。
從頤慶堂散了,大太太被老太太留下來說家務事。越縈便同越苭結伴回去。
路上越苭問越縈道:“那石家如今剩下的加恩令同我們家的比怎麼樣?”
越縈搖頭:“這個我也不知道,那石家撤恩的事兒還是今天才傳出來的,我之前都沒聽見風聲。”
越苭道:“你能從哪裡聽什麼風聲!”
越縈早慣了她這麼說話,也不搭茬,越苭又顧自算道:“咱們家的加恩令同聯考加分的第三檔差不多齊平,第二檔和頭檔都比咱們家的加分多了。咱們家的這個分還不能疊加的,那石家犯了這麼大的過錯,被撤了那麼許多,恐怕也還是比咱們家加的分多。”
越縈道:“你只看到他們今次犯錯,他們還有常年裡立過的功呢。”
越苭也沒生氣,還顧這自己算,忽然道:“傅丫頭只得了第四檔的加分,且她是不算在加恩令裡頭的,這麼著,還是比咱們加得少啊。”
越縈淡淡道:“還有這次呢,這次沒準頭她能考上二檔,那就比咱們府里的加的都多了。”
越苭冷笑一聲:“你當聯考是千金宴麼?一個老頭糊塗了就趕上趟了。她能考上二檔?痴人說夢呢。”
越縈笑了一下,也不答她的話。
晚上越苭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裡夢到傅清溪考上了二檔,過來跟自己說道:“我如今考分比你高,加分也比你多了,又怎麼樣呢?”
越苭氣醒了,看看窗紙上樹影搖搖,夜還未央,翻個身想再睡,也怎麼也睡不著了。
第128章 大喜
傅清溪之前忙著米契的事兒, 這回把米契這塊徹底交脫了, 從前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里就空了幾塊出來。她自己想了一回, 最後都用在整理老太爺的雜記上了。一來這事兒初時進展緩慢, 實在需得趕一趕才好。二來她如今發現,自己許多疑惑或者似有所覺又說不明白的東西, 老太爺的雜記上常有所提及, 有時候還能同《學之道》一起三方映照,常有茅塞頓開之機。
老太爺之前之給她的只是一部分早年的雜記, 東西記得雜,總數卻不算多,傅清溪用功做了一陣子,便都理出來了。又按著與老太爺議定的分類, 將裡頭的雜記分成“治學”、“處世”、“為人”三篇主篇,並收錄不能歸於上述三者的一個“雜篇”。
分篇歸類之後,傅清溪又按著雜記上的日子,把每一篇收錄的雜記標上年月,按著時間先後排好,後頭又跟著一個全按年月排序的各篇匯總一處的索引。她想著這般整理了,若是同老太爺之前的大事經歷比對著,或許更能理解其心得體悟。到底這麼著合不合適, 卻還得再請老太爺過過目才好。
旁人不知如何, 她自覺做完了一樣事務,心裡挺高興,想著哪裡逛逛去也好。便對陶嬤嬤道:“嬤嬤, 我去尋七妹妹玩會兒去。”
陶嬤嬤笑道:“叫杏兒跟著去,要是一會兒在那裡吃飯,就打發人同廚上說一聲,叫直接把姑娘的送去青桑院,省得回來轉去的反涼了。”一邊又叫桃兒拿出門的衣裳來,一邊又道,“姑娘出去走走得好,這人的精神全靠腳,多走走沒壞處,還得精神……”
傅清溪換衣裳,聽著陶嬤嬤絮絮叨叨的,想起小時候的情形來。那時候最煩陶嬤嬤話多了,一點點事兒她都能囑咐出一大篇話來,叫人聽著氣悶。卻是到如今才知道,這做事對人到底用不用心,用多少心,就是世間最難強求的一件事。能耐性子不同,各人做事的式樣風格也不一樣,可這根底里的用心程度卻是可見可比的。到底是為你還是為己,能看見好計量的行動之外的用心,才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
一會兒就都收拾好了,傅清溪便帶了杏兒往青桑院去。
如今越栐信去了書院,這青桑院也似乎冷清了許多,二太太更是整日把越蕊帶在身邊,這會兒見傅清溪來了,笑道:“這可真難得的,這會兒不做功課不看書了?”
傅清溪上前見了禮,笑著答道:“剛做完了一樣,偷會兒懶。”
二太太直搖頭:“你這都算偷懶,這府里也沒什麼勤快孩子了!”說著話叫人上茶上果子,吩咐道,“把昨兒瓊華林的那個盒子撿好吃好看的裝了來,再把姑娘前陣子弄的什麼茶沏一壺來我們喝。”
越蕊聽了不樂意了:“‘金秋匯’!我那茶叫‘金秋匯’!什麼什麼茶什麼茶的,我都說好幾回了!”
傅清溪嘆道:“哎,看來還得騰點功夫出來看這些才成了。”
越芃瞧她一臉不樂意的樣兒,忍不住笑道:“難得傅妹妹也有不愛看的書呢。你連數術那樣的都看得下去,古儀於你而言應該挺簡單的。”
傅清溪搖頭道:“兩個路子的,我是不太喜歡那個。”
一時老太太出來了,眾人都上前見禮,便也住了話頭。
幾位太太也都在,就說起白日裡外頭的新聞來。那石家這回被牽連進了南省與玉書台一些官員竄通設局,虛報災損的事兒,如今長老院和內廷下令,石家的加恩令幾乎被抹了個乾淨,只剩下兩三個不能累加用的,加的分也少。
大太太道:“這麼一來,今年石家的子弟不曉得還下不下場春考了。”
四太太道:“考不考也都一樣了。這一時抹了,難道明後日就能加回來的?那都是幾代祖宗攢下來的臉面,這下好了,都沒了。這一旦沒了,想再有可就難了。就算今年不考,明年考了後年考了也照樣沒有加分的。不是都一樣了。”
三太太也道:“真是想不到的,這也帶累太多人了。”
四太太道:“這立功的也不過那幾個人,享福還不是都享了?如今有人犯了大錯了,自然這霉也得一塊兒倒。難不成還想好的都輪上,壞的都避開?”
三太太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只好嘆一句:“真是世事無常了。”
老太太問大太太:“衙門裡可有什麼話說?”
大太太道:“都是玉書台、長老院、內廷那邊的事兒,天工苑、天巧苑都同那些不挨著,也沒聽著有什麼事兒。”
老太太點頭道:“這倆都是做事情的地方,沒那麼些名利,反倒清靜了。”
四太太便道:“您這話可就偏了。怎麼沒有名利?瞧瞧謝家,就一個孩兒進了天巧苑,這才多少工夫?七坊齊開,直接兩船裝上去南省了。這魄力!這能耐!”
老太太道:“那是謝家嫡枝的哥兒吧?從前好像也常來咱們家的。”
四太太道:“就是他。到時候說不得還得經咱們這裡說說呢。”
老太太聽她的話,曉得說的是陳家同謝家的印坊之爭的事兒。如今陳家節節敗退,之前越洵佳回娘家的時候,就大概同老太太提過這話,老太太心裡有數,只是不便在這樣場合說,便一語帶過不提。
從頤慶堂散了,大太太被老太太留下來說家務事。越縈便同越苭結伴回去。
路上越苭問越縈道:“那石家如今剩下的加恩令同我們家的比怎麼樣?”
越縈搖頭:“這個我也不知道,那石家撤恩的事兒還是今天才傳出來的,我之前都沒聽見風聲。”
越苭道:“你能從哪裡聽什麼風聲!”
越縈早慣了她這麼說話,也不搭茬,越苭又顧自算道:“咱們家的加恩令同聯考加分的第三檔差不多齊平,第二檔和頭檔都比咱們家的加分多了。咱們家的這個分還不能疊加的,那石家犯了這麼大的過錯,被撤了那麼許多,恐怕也還是比咱們家加的分多。”
越縈道:“你只看到他們今次犯錯,他們還有常年裡立過的功呢。”
越苭也沒生氣,還顧這自己算,忽然道:“傅丫頭只得了第四檔的加分,且她是不算在加恩令裡頭的,這麼著,還是比咱們加得少啊。”
越縈淡淡道:“還有這次呢,這次沒準頭她能考上二檔,那就比咱們府里的加的都多了。”
越苭冷笑一聲:“你當聯考是千金宴麼?一個老頭糊塗了就趕上趟了。她能考上二檔?痴人說夢呢。”
越縈笑了一下,也不答她的話。
晚上越苭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裡夢到傅清溪考上了二檔,過來跟自己說道:“我如今考分比你高,加分也比你多了,又怎麼樣呢?”
越苭氣醒了,看看窗紙上樹影搖搖,夜還未央,翻個身想再睡,也怎麼也睡不著了。
第128章 大喜
傅清溪之前忙著米契的事兒, 這回把米契這塊徹底交脫了, 從前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里就空了幾塊出來。她自己想了一回, 最後都用在整理老太爺的雜記上了。一來這事兒初時進展緩慢, 實在需得趕一趕才好。二來她如今發現,自己許多疑惑或者似有所覺又說不明白的東西, 老太爺的雜記上常有所提及, 有時候還能同《學之道》一起三方映照,常有茅塞頓開之機。
老太爺之前之給她的只是一部分早年的雜記, 東西記得雜,總數卻不算多,傅清溪用功做了一陣子,便都理出來了。又按著與老太爺議定的分類, 將裡頭的雜記分成“治學”、“處世”、“為人”三篇主篇,並收錄不能歸於上述三者的一個“雜篇”。
分篇歸類之後,傅清溪又按著雜記上的日子,把每一篇收錄的雜記標上年月,按著時間先後排好,後頭又跟著一個全按年月排序的各篇匯總一處的索引。她想著這般整理了,若是同老太爺之前的大事經歷比對著,或許更能理解其心得體悟。到底這麼著合不合適, 卻還得再請老太爺過過目才好。
旁人不知如何, 她自覺做完了一樣事務,心裡挺高興,想著哪裡逛逛去也好。便對陶嬤嬤道:“嬤嬤, 我去尋七妹妹玩會兒去。”
陶嬤嬤笑道:“叫杏兒跟著去,要是一會兒在那裡吃飯,就打發人同廚上說一聲,叫直接把姑娘的送去青桑院,省得回來轉去的反涼了。”一邊又叫桃兒拿出門的衣裳來,一邊又道,“姑娘出去走走得好,這人的精神全靠腳,多走走沒壞處,還得精神……”
傅清溪換衣裳,聽著陶嬤嬤絮絮叨叨的,想起小時候的情形來。那時候最煩陶嬤嬤話多了,一點點事兒她都能囑咐出一大篇話來,叫人聽著氣悶。卻是到如今才知道,這做事對人到底用不用心,用多少心,就是世間最難強求的一件事。能耐性子不同,各人做事的式樣風格也不一樣,可這根底里的用心程度卻是可見可比的。到底是為你還是為己,能看見好計量的行動之外的用心,才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
一會兒就都收拾好了,傅清溪便帶了杏兒往青桑院去。
如今越栐信去了書院,這青桑院也似乎冷清了許多,二太太更是整日把越蕊帶在身邊,這會兒見傅清溪來了,笑道:“這可真難得的,這會兒不做功課不看書了?”
傅清溪上前見了禮,笑著答道:“剛做完了一樣,偷會兒懶。”
二太太直搖頭:“你這都算偷懶,這府里也沒什麼勤快孩子了!”說著話叫人上茶上果子,吩咐道,“把昨兒瓊華林的那個盒子撿好吃好看的裝了來,再把姑娘前陣子弄的什麼茶沏一壺來我們喝。”
越蕊聽了不樂意了:“‘金秋匯’!我那茶叫‘金秋匯’!什麼什麼茶什麼茶的,我都說好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