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蕭世昌一進房,才轉身關上門,便聽見輕輕一聲:“世昌哥哥。”
他一驚,回頭看去,正是隋緣。
她一身黑衣,頭髮上束了一條白色的梅花格子。在昏黃燭火掩映之下,面孔素麗如畫。
蕭世昌猶不可置信。
“緣兒?緣兒,果真是你!”他忍不住心中一熱,走了過去,一時忘情拉著她的手。他一面細細打量,激動的說道:“這些日子,我一直在為你擔心,生怕刑部的人會抓到你。”
“他們的確是差一點兒就捉到我。”隋緣微一苦笑,又伸手抿了抿鬢髮,藉此不著痕跡地抽回她的手。說道:“不過我沒事,讓世昌哥哥擔心了。”
“你還好吧?隋王爺和王妃的事,我也仔細打聽過了。那魏相國所參與的事……的確人證物證俱全,你……”他倒不知怎麼說下去才好。
“我知道世昌哥哥要說什麼。”隋緣說道。“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件事實卻不是這樣子的。”
她簡略的對蕭世昌說了西夏意圖趁我方退兵之後、分放將士返鄉從事春耕之際,再行反攻,以及他們重金買通魏相國在皇上面前說項之事。
“真是這樣嗎?”他大驚,慎重地詢問。“那你現在打算怎麼辦?”
“我這次冒險回京,就是要替隋家澄清這件冤案。”她強忍住淚,沉聲道。“每回我爹辛辛苦苦打敗了他們,他們便涎著臉來言和。我爹雖深知原委,早就看穿西夏上這種狡猾如狼的性子。但礙於聖上聽信魏相國的話,應許了求和的說法。可是我爹逮著一個西夏專使,得悉此事原委,為恐再次縱虎歸山,所以才以速戰速決的方法,想好好的給他啞個迎頭痛擊。誰知,那西夏王不堪受挫,便慫恿魏相國參了我爹‘抗旨誤國”一本,偏偏聖上聽信讒言,又不詳查清楚,便草草下旨定了罪,叫我爹反而無功有罪、不賞反誅。“
“那你這次上京,莫非是有了什麼證據?”他憂心道。“否則口說無憑,只怕皇上不會相信呢!”
隋緣從懷裡拿出一紙信封,說道:“這便是我爹從那個西夏專使身上搜出的信。你看了自然就明白。”
蕭世昌忙展信詳讀。一時看完,也甚是氣憤,說道:“好,緣兒,既然有了這封信,那再好不過,事不宜遲,咱們這就拿到刑部去交給邱大人,請他……”
“這會兒連刑部的人都被魏相國給收買了。”隋緣搖頭冷笑說道。“前幾日我帶著那封信去刑部找邱尚書替我翻案時,他居然想乘機殺我滅口,好將這件事壓下來。虧得他昔日與我父稱兄道弟的。結果利字當前,還不是什麼道義都不顧了。”
她嘆了一口氣。“由此也可以看出來,魏相國的勢力的確不小。也不知道朝廷中還有多少這樣的人?”
“沒想到邱大人竟是這種人!真是太可惡了!”蕭世昌又驚又氣。“既然如此,這件事還是愈少人知道愈好。明兒一早,我趁上朝之時,親自替你將這封信面呈聖上就是,正好讓魏相國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隋緣一聽大喜,緩緩下拜,說道:“世昌哥哥多次仗義相助,緣兒實在感激不盡,他日若我隋家沉冤能得昭雪,來生我必結草銜環,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蕭世昌忙將她拉起。
“你千萬別這麼說。”他頓了頓,又柔聲說道:“難道你還不明白,我對你的心意嗎?能再見到你,又看你平安無事,我真的比什麼都高興。”
隋緣只是垂首低眉,半晌才抬起頭。
“世昌哥哥,你的心意我都明白的……”她欲言又止,最後終於決定什麼都不說,只看了看窗外。“時候不早了,這封信就拜託你了,我先回去了。”
“好。”蕭答疑頭說道。“你回去靜候佳音吧!但我該到哪兒去找你?”
“城西,慶祥客棧。”她頓了頓,低聲說道:“我沒跟別人提起我姓隋,所以你就說找一位姓裴的姑娘吧!”
“姓裴?怎麼想到選這個稀姓?是你娘的姓氏嗎?”他點頭笑道。“好,我記住了就是。”
隋緣輕開了後窗,一躍而出。走了兩步,忽又止步,回頭歉然說道:“對了,世昌哥哥,真是對不住,方才你家書房的火是我放的。”
他一愣,輕笑道:“原來是你,我說呢,好好的怎麼著起火來,沒關係,你走吧。”隋緣嫣然一笑,快步離去。
☆☆☆
天一亮;蕭世昌就趁聖上早朝之時當著文武百官將那封信呈上,果然當場令魏相國驚慌失措、百口莫辯。
聖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立刻下旨將魏相國及邱尚書等人撤職查辦。待他得知這次多虧了隋緣冒死上京、為父伸冤,才使得真相大白,也甚為感動。再想起自己因一時聽信讒言,誤殺隋王爺一門,如今實在是後悔莫及。
“真是難為她一個小女孩子,居然這般堅強,真是不簡單!”皇上聽說隋緣為此很吃了一些苦頭,不禁嘆道:“這樣吧!蕭愛卿,待會兒你下了朝就去告訴隋緣一聲,就說朕一定會還她隋家一個交代,你明兒個上朝時也將她一起帶來見朕。”
“是,臣遵旨。”蕭世昌聽了自然是欣喜萬分。
待皇帝下了朝,玉後宮向太后請安時,見蕭貴妃也隨侍在側,正與太后閒談,因而想起方才在殿上蕭世昌的表現,於是說道:“今兒個世昌立了一件大功。”
蕭貴妃聽了又驚又喜,忙問因由。
皇帝於是將隋王爺受冤及魏相國勾結西夏之事說了出來。又說隋緣如何千辛萬苦將那封密函送進京里,轉託蕭世昌,這才使得真相大白。
太后嘆道:“如此說來,隋家確是受了不少委屈。尤其隋緣,一個小女孩子,竟然如此堅強,也是不容易啊!”又對皇帝說道:“你雖追封了她爹,也還了她郡主封號,只是她眼下一個親人都沒有了,想來也是可憐得很。”
蕭貴妃腦筋動得快,因想弟弟甚愛隋緣,過一陣子必會再吵著要娶她。不如此時拐著太后將隋緣封為長公主,這樣日後連世昌也能跟著受益。便笑道:“太后既然不忍心見隋緣孤苦無依,那不如將她收作義女如何?這樣她不但有個太后母親,還加了個皇兄呢!對她也算是個莫大的恩惠了。”
太后聽了,也覺得可行。“蕭貴妃說得不錯,隋緣的父母是蒙冤而死,而她本人又立了大功,其實封她做個長公主也不為過。皇兒以為如何?”
“母后如此憐恤隋緣。是母后慈悲為懷,兒臣自然並無異議。”皇帝陪笑道。
“那請母后賜隋緣一個封號吧!”
太后想了想,說道:“她原先是封為嘉平郡主,那這會兒只改一個字,就用‘嘉孝’二字吧!以後就稱她為‘嘉孝長公主就是了。”
他一驚,回頭看去,正是隋緣。
她一身黑衣,頭髮上束了一條白色的梅花格子。在昏黃燭火掩映之下,面孔素麗如畫。
蕭世昌猶不可置信。
“緣兒?緣兒,果真是你!”他忍不住心中一熱,走了過去,一時忘情拉著她的手。他一面細細打量,激動的說道:“這些日子,我一直在為你擔心,生怕刑部的人會抓到你。”
“他們的確是差一點兒就捉到我。”隋緣微一苦笑,又伸手抿了抿鬢髮,藉此不著痕跡地抽回她的手。說道:“不過我沒事,讓世昌哥哥擔心了。”
“你還好吧?隋王爺和王妃的事,我也仔細打聽過了。那魏相國所參與的事……的確人證物證俱全,你……”他倒不知怎麼說下去才好。
“我知道世昌哥哥要說什麼。”隋緣說道。“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件事實卻不是這樣子的。”
她簡略的對蕭世昌說了西夏意圖趁我方退兵之後、分放將士返鄉從事春耕之際,再行反攻,以及他們重金買通魏相國在皇上面前說項之事。
“真是這樣嗎?”他大驚,慎重地詢問。“那你現在打算怎麼辦?”
“我這次冒險回京,就是要替隋家澄清這件冤案。”她強忍住淚,沉聲道。“每回我爹辛辛苦苦打敗了他們,他們便涎著臉來言和。我爹雖深知原委,早就看穿西夏上這種狡猾如狼的性子。但礙於聖上聽信魏相國的話,應許了求和的說法。可是我爹逮著一個西夏專使,得悉此事原委,為恐再次縱虎歸山,所以才以速戰速決的方法,想好好的給他啞個迎頭痛擊。誰知,那西夏王不堪受挫,便慫恿魏相國參了我爹‘抗旨誤國”一本,偏偏聖上聽信讒言,又不詳查清楚,便草草下旨定了罪,叫我爹反而無功有罪、不賞反誅。“
“那你這次上京,莫非是有了什麼證據?”他憂心道。“否則口說無憑,只怕皇上不會相信呢!”
隋緣從懷裡拿出一紙信封,說道:“這便是我爹從那個西夏專使身上搜出的信。你看了自然就明白。”
蕭世昌忙展信詳讀。一時看完,也甚是氣憤,說道:“好,緣兒,既然有了這封信,那再好不過,事不宜遲,咱們這就拿到刑部去交給邱大人,請他……”
“這會兒連刑部的人都被魏相國給收買了。”隋緣搖頭冷笑說道。“前幾日我帶著那封信去刑部找邱尚書替我翻案時,他居然想乘機殺我滅口,好將這件事壓下來。虧得他昔日與我父稱兄道弟的。結果利字當前,還不是什麼道義都不顧了。”
她嘆了一口氣。“由此也可以看出來,魏相國的勢力的確不小。也不知道朝廷中還有多少這樣的人?”
“沒想到邱大人竟是這種人!真是太可惡了!”蕭世昌又驚又氣。“既然如此,這件事還是愈少人知道愈好。明兒一早,我趁上朝之時,親自替你將這封信面呈聖上就是,正好讓魏相國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隋緣一聽大喜,緩緩下拜,說道:“世昌哥哥多次仗義相助,緣兒實在感激不盡,他日若我隋家沉冤能得昭雪,來生我必結草銜環,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蕭世昌忙將她拉起。
“你千萬別這麼說。”他頓了頓,又柔聲說道:“難道你還不明白,我對你的心意嗎?能再見到你,又看你平安無事,我真的比什麼都高興。”
隋緣只是垂首低眉,半晌才抬起頭。
“世昌哥哥,你的心意我都明白的……”她欲言又止,最後終於決定什麼都不說,只看了看窗外。“時候不早了,這封信就拜託你了,我先回去了。”
“好。”蕭答疑頭說道。“你回去靜候佳音吧!但我該到哪兒去找你?”
“城西,慶祥客棧。”她頓了頓,低聲說道:“我沒跟別人提起我姓隋,所以你就說找一位姓裴的姑娘吧!”
“姓裴?怎麼想到選這個稀姓?是你娘的姓氏嗎?”他點頭笑道。“好,我記住了就是。”
隋緣輕開了後窗,一躍而出。走了兩步,忽又止步,回頭歉然說道:“對了,世昌哥哥,真是對不住,方才你家書房的火是我放的。”
他一愣,輕笑道:“原來是你,我說呢,好好的怎麼著起火來,沒關係,你走吧。”隋緣嫣然一笑,快步離去。
☆☆☆
天一亮;蕭世昌就趁聖上早朝之時當著文武百官將那封信呈上,果然當場令魏相國驚慌失措、百口莫辯。
聖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立刻下旨將魏相國及邱尚書等人撤職查辦。待他得知這次多虧了隋緣冒死上京、為父伸冤,才使得真相大白,也甚為感動。再想起自己因一時聽信讒言,誤殺隋王爺一門,如今實在是後悔莫及。
“真是難為她一個小女孩子,居然這般堅強,真是不簡單!”皇上聽說隋緣為此很吃了一些苦頭,不禁嘆道:“這樣吧!蕭愛卿,待會兒你下了朝就去告訴隋緣一聲,就說朕一定會還她隋家一個交代,你明兒個上朝時也將她一起帶來見朕。”
“是,臣遵旨。”蕭世昌聽了自然是欣喜萬分。
待皇帝下了朝,玉後宮向太后請安時,見蕭貴妃也隨侍在側,正與太后閒談,因而想起方才在殿上蕭世昌的表現,於是說道:“今兒個世昌立了一件大功。”
蕭貴妃聽了又驚又喜,忙問因由。
皇帝於是將隋王爺受冤及魏相國勾結西夏之事說了出來。又說隋緣如何千辛萬苦將那封密函送進京里,轉託蕭世昌,這才使得真相大白。
太后嘆道:“如此說來,隋家確是受了不少委屈。尤其隋緣,一個小女孩子,竟然如此堅強,也是不容易啊!”又對皇帝說道:“你雖追封了她爹,也還了她郡主封號,只是她眼下一個親人都沒有了,想來也是可憐得很。”
蕭貴妃腦筋動得快,因想弟弟甚愛隋緣,過一陣子必會再吵著要娶她。不如此時拐著太后將隋緣封為長公主,這樣日後連世昌也能跟著受益。便笑道:“太后既然不忍心見隋緣孤苦無依,那不如將她收作義女如何?這樣她不但有個太后母親,還加了個皇兄呢!對她也算是個莫大的恩惠了。”
太后聽了,也覺得可行。“蕭貴妃說得不錯,隋緣的父母是蒙冤而死,而她本人又立了大功,其實封她做個長公主也不為過。皇兒以為如何?”
“母后如此憐恤隋緣。是母后慈悲為懷,兒臣自然並無異議。”皇帝陪笑道。
“那請母后賜隋緣一個封號吧!”
太后想了想,說道:“她原先是封為嘉平郡主,那這會兒只改一個字,就用‘嘉孝’二字吧!以後就稱她為‘嘉孝長公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