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說道搞開發,BXM集團是行家,孟憲東也不謙虛,很自信的說道。
「依我看,這幾戶人家的土地也不多,收成也微薄,不如直接從山谷里遷出去,取而代之,建一個度假村,再在周邊找個合適的地方,建一片山間別墅,拿出其中幾棟,作為補償性住房,然後再修一條從村里直達這邊的小路,這樣行車更加方便。」
孟憲東說完,周圍幾人都靜了下來,思考他這個規劃的可行性。
沈瑜最先說道,「度假村的計劃,我倒是想過,只是這裡山高水遠,施工難度大,成本高,投入必然不小,而且這裡是保護區,恐怕大規模的商業建設,不被允許。」
孟憲東繼續道,「那就可以在周邊開發臨山別墅,臨山觀景洋房和公寓,這樣先靠景觀房地產積攢一部分成本,然後再投入施工,至於度假村的商業功能可以弱化,以農家院的形式出現,是不是更好?」
沈瑜一直在細聽對方的話,隨著孟憲東的發言,他微微點頭,似乎很認可。
另一邊,村主任也有點心動,房地產開發是很大的增收項目,如果真能搞起來,肯定能讓村民迅速致富!
就在幾人都很認可,要細化方案的時候,卻聽何二雷斬釘截鐵的說,「不行!這個方案不可行。」
幾人不由都看向他,露出費解的神色。
何二雷說道,「我反對在咱們村里搞房地產開發,一來,咱們村的土地本來就緊張,如果搞建設,勢必要侵占一部分村里自有土地,雖然說這樣村民能得到一部分補償款,但這種補償是建立在村民失去土地的基礎上的,而無論是耕地還是林地,都是咱村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這種方式,看似致富快,實際上是害了村里人,因為咱村不是城郊村,不可能像那些城郊村一樣,村民沒了土地,就能迅速融入城市,變成市民,咱們的村民是地道的農民,沒了土地,他們吃啥,喝啥?就靠那點補償款?那不是坐吃山空麼?再說,村民手裡突然有了一筆巨額收入,又不用下地幹活,有了閒工夫,也容易滋生很多問題,比如,賭/博,盲目投資,奢靡浪費等等,很可能三五年就把這筆補償款敗禍完,到了那時候,咋整?年輕人也許還能去外地務工,老人和孩子呢?這些事不是我危言聳聽,是現實的問題,咱們省里,市里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此言一出,村主任的臉色都變了,確實是,他剛才只想到了迅速致富的事,卻忘了村裡的根本。
看來在大局觀上,他這個幹部還不如作為村民何二雷,不由得,村主任十分羞愧,上前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二雷,你說的沒錯,地產開發項目確實不太適合咱們村。」
得到了村主任的支持,何二雷憨實的笑了笑,說,「我就是咋想咋說,沒避諱。」
可他這麼全盤否定了孟憲東的規劃,自然有點讓大總裁不太爽,孟憲東不相信就憑何二雷,還能有什麼高招不成,他向對方抬了抬下巴,「何總,你這麼為村為民,看來是有能兼顧民生和發展的好主意,不妨說出來聽聽。」
聽出孟憲東的話里有點醋溜溜的成分,何二雷倒沒怎麼當回事,他心平氣和的說道,「孟總,你的方案初衷是好的,確實能從資金上幫我們解決一定困難,而且你是搞房地產開發的,規劃的角度自然是自己擅長的領域,但我作為生在何家村,長在何家村的村里人,我更了解本地的情況,想得也更多點。」
看到身旁的沈瑜一直沒說話,只是用鼓勵的眼神看著自己,何二雷有了信心,往下繼續說道,「我們這個項目的根本立意,一是開發我們村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和一些土特產品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護的基礎上做開發,不能捨本逐末,為了賺錢,破壞環境,因為環境才是我們賺錢的資本,而房地產開發,往往是破壞了環境,這也是我為什麼反對房地產開發的另一個原因。」
「而我們項目的另一個立意就是幫助本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謀求發展和就業,能有一份理想的經濟收入,大家不必再去外面打工,通過參與農家樂項目,融入到家鄉建設中來,既實現增收,也能改善村里目前留守兒童,老人,沒有青壯年勞動力等等諸多問題。但房地產開發,顯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農家樂項目可以,這就是所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來源問題,比給他們一次性的補償,更加穩妥,也更讓村民有奔頭,精神面貌肯定也不一樣。」
「而何家小峽灣的開發,我認為孟總講到的修通一條入灣小路是可取的,但小峽灣內部應該保持原有風貌,僅對對房舍和空地進行改造即可,以便擴充接待客流能力。同時,可以配套開發索道遊覽項目,以及利用上個世紀伐木廠的火車舊軌道,開發森林火車觀光遊覽項目。另外,也可以利用村裡的空地,比如合鄉並鎮之後,空閒的小學校舍,操場,開發出房車營地等等。這些項目都是利用了現有資源,融入了時下流行的旅遊光觀熱元素,只要稍加改造,就能走馬開業,並不需要多大的投入,而且,度假村這邊,我的意見是不需要建,我們只需要建立農家院合作社,充分改造和利用村民家裡的空閒民宅,這樣,既能利用上政府支援的新農村改造項目資金,又能切實為村民增收。無論是農家院住宿,農家飯,還是土特產品銷售等等,這樣讓村民們直接接觸到遊客,他們的銷售,服務熱情會更高漲,咱們村的農家樂項目也就能更好開展,勢必要比度假村那種統一規劃的項目更能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
「依我看,這幾戶人家的土地也不多,收成也微薄,不如直接從山谷里遷出去,取而代之,建一個度假村,再在周邊找個合適的地方,建一片山間別墅,拿出其中幾棟,作為補償性住房,然後再修一條從村里直達這邊的小路,這樣行車更加方便。」
孟憲東說完,周圍幾人都靜了下來,思考他這個規劃的可行性。
沈瑜最先說道,「度假村的計劃,我倒是想過,只是這裡山高水遠,施工難度大,成本高,投入必然不小,而且這裡是保護區,恐怕大規模的商業建設,不被允許。」
孟憲東繼續道,「那就可以在周邊開發臨山別墅,臨山觀景洋房和公寓,這樣先靠景觀房地產積攢一部分成本,然後再投入施工,至於度假村的商業功能可以弱化,以農家院的形式出現,是不是更好?」
沈瑜一直在細聽對方的話,隨著孟憲東的發言,他微微點頭,似乎很認可。
另一邊,村主任也有點心動,房地產開發是很大的增收項目,如果真能搞起來,肯定能讓村民迅速致富!
就在幾人都很認可,要細化方案的時候,卻聽何二雷斬釘截鐵的說,「不行!這個方案不可行。」
幾人不由都看向他,露出費解的神色。
何二雷說道,「我反對在咱們村里搞房地產開發,一來,咱們村的土地本來就緊張,如果搞建設,勢必要侵占一部分村里自有土地,雖然說這樣村民能得到一部分補償款,但這種補償是建立在村民失去土地的基礎上的,而無論是耕地還是林地,都是咱村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這種方式,看似致富快,實際上是害了村里人,因為咱村不是城郊村,不可能像那些城郊村一樣,村民沒了土地,就能迅速融入城市,變成市民,咱們的村民是地道的農民,沒了土地,他們吃啥,喝啥?就靠那點補償款?那不是坐吃山空麼?再說,村民手裡突然有了一筆巨額收入,又不用下地幹活,有了閒工夫,也容易滋生很多問題,比如,賭/博,盲目投資,奢靡浪費等等,很可能三五年就把這筆補償款敗禍完,到了那時候,咋整?年輕人也許還能去外地務工,老人和孩子呢?這些事不是我危言聳聽,是現實的問題,咱們省里,市里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此言一出,村主任的臉色都變了,確實是,他剛才只想到了迅速致富的事,卻忘了村裡的根本。
看來在大局觀上,他這個幹部還不如作為村民何二雷,不由得,村主任十分羞愧,上前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二雷,你說的沒錯,地產開發項目確實不太適合咱們村。」
得到了村主任的支持,何二雷憨實的笑了笑,說,「我就是咋想咋說,沒避諱。」
可他這麼全盤否定了孟憲東的規劃,自然有點讓大總裁不太爽,孟憲東不相信就憑何二雷,還能有什麼高招不成,他向對方抬了抬下巴,「何總,你這麼為村為民,看來是有能兼顧民生和發展的好主意,不妨說出來聽聽。」
聽出孟憲東的話里有點醋溜溜的成分,何二雷倒沒怎麼當回事,他心平氣和的說道,「孟總,你的方案初衷是好的,確實能從資金上幫我們解決一定困難,而且你是搞房地產開發的,規劃的角度自然是自己擅長的領域,但我作為生在何家村,長在何家村的村里人,我更了解本地的情況,想得也更多點。」
看到身旁的沈瑜一直沒說話,只是用鼓勵的眼神看著自己,何二雷有了信心,往下繼續說道,「我們這個項目的根本立意,一是開發我們村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和一些土特產品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護的基礎上做開發,不能捨本逐末,為了賺錢,破壞環境,因為環境才是我們賺錢的資本,而房地產開發,往往是破壞了環境,這也是我為什麼反對房地產開發的另一個原因。」
「而我們項目的另一個立意就是幫助本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謀求發展和就業,能有一份理想的經濟收入,大家不必再去外面打工,通過參與農家樂項目,融入到家鄉建設中來,既實現增收,也能改善村里目前留守兒童,老人,沒有青壯年勞動力等等諸多問題。但房地產開發,顯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農家樂項目可以,這就是所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來源問題,比給他們一次性的補償,更加穩妥,也更讓村民有奔頭,精神面貌肯定也不一樣。」
「而何家小峽灣的開發,我認為孟總講到的修通一條入灣小路是可取的,但小峽灣內部應該保持原有風貌,僅對對房舍和空地進行改造即可,以便擴充接待客流能力。同時,可以配套開發索道遊覽項目,以及利用上個世紀伐木廠的火車舊軌道,開發森林火車觀光遊覽項目。另外,也可以利用村裡的空地,比如合鄉並鎮之後,空閒的小學校舍,操場,開發出房車營地等等。這些項目都是利用了現有資源,融入了時下流行的旅遊光觀熱元素,只要稍加改造,就能走馬開業,並不需要多大的投入,而且,度假村這邊,我的意見是不需要建,我們只需要建立農家院合作社,充分改造和利用村民家裡的空閒民宅,這樣,既能利用上政府支援的新農村改造項目資金,又能切實為村民增收。無論是農家院住宿,農家飯,還是土特產品銷售等等,這樣讓村民們直接接觸到遊客,他們的銷售,服務熱情會更高漲,咱們村的農家樂項目也就能更好開展,勢必要比度假村那種統一規劃的項目更能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