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他是對的。我只剩下一年多時間就要退休了,為什麼要為了一時的瘋狂而毀了一切呢?
幾天以後,我告訴那伙人的負責人,我不願意去搞檔案。
“我很樂意幫助你們,”我說,“但我不能冒這個險。現在我只能拿到一半退休金。我總不能連這點退休金也不要吧。”
參與這項活動的一些人態度很激烈。他們不斷說這是把威爾遜拉下台的最後機會。
“你一旦退休,”他們說,“我們就再也搞不到這些檔案了!”
但我決心已定。即使他們笑話我膽小,我也決不動搖。
一九七四年的整個下半年和一九七五年初我儘量呆在國外,在世界範圍內追蹤“維諾納”通訊。有關威爾遜的整個故事並沒有出現,但我很清楚,這夥人仍在竭盡全力推行他們的計劃,難怪後來威爾遜說他是陰謀的犧牲品!
一九七五年夏,我同莫里斯·奧德菲爾德在洛基茨一同吃飯。我們倆定期在一起吃飯,他瞭然一身,喜歡在每天晚上閒扯一陣。在兩次失敗以後,他終於爬上了軍情六處的最高層。我真為他高興。莫里斯是個好人,很少管閒事。那天晚上,我看得出他有心事。
他談起威爾遜。他問我,那兒的人們情緒怎樣?他不斷聽到各種謠言。
我什麼也沒透露。
“我們中間有許多人不喜歡他,他們認為他在破壞這個國家。”
顯然莫里斯一直在想這件事,他一次又一次地談起這個話題。
“你沒說實話。”他最後說。
“我不這樣認為,莫里斯……”
“我昨天受到首相的接見,”他說,突然改變了語調,“他談起有人在搞陰謀。很明顯他已經聽說你那一伙人在四處活動,煽風點火,反對他、馬西姬·福肯德和唐寧街十號的共產主義者。”
他的聲音漸漸低下來,仿佛對談論這件事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很嚴重,彼得,”他又說,“我要知道一切。你知道水門事件在華盛頓搞成了什麼樣子。我們萬一不小心也會發生同樣的事件。”
我又要了杯白蘭地,決定告訴他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把去年夏天反威爾遜計劃告訴他以後,他問我漢利是否知道。
“他不知道。我看最好還是忘掉這事吧。”我說。
“我要你明天回局裡去把這一切統統告訴漢利。”
他邁著踉蹌的步伐向床邊走去。
“別怕,”他回過頭對我說。
“我不會怕的,”我說,“再有幾個月我就退休了!”
第二天上午我見到了漢利。他聽了我的匯報後,臉色像紙一樣白。也許他曾經懷疑過局裡反威爾遜的情緒會高漲,但現在他才聽說手下有一半人卷進了這場推翻首相的陰謀。這時我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當官。
可笑的是,他的第一個反應是生莫里斯的氣。
“該死的莫里斯,”他怒氣沖沖地叫道,“居然管起我們的事來了。”
當他鎮定下來以後,便問我這些陰謀分子的姓名。
我告訴了他這些人的名字,木已成舟,我無法再拒絕了。當我報名字的時候,我突然想起當時布倫特的心情。戴上面具去出賣別人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你能照顧照顧他們嗎?”我問漢利。
“一定得調查,當然。”他說。
威爾遜的事沒結束我就離開了軍情五處。以後漢利再也沒和我提及這事。我聽說一名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受命對內閣進行了私下調查。以後又聽說漢利進行了一些改革,主要在招募人員方面,試圖向軍情五處輸進新鮮血液。這大概可以解釋在我退休定居澳大利亞不久收到的那封麥可·漢利的秘密來信。
“當你知道公司通過最近的檢驗,並且在正常工作的消息以後,一定會感到欣慰。”漢利在信中寫道。
這以後不久,威爾遜就辭職了。正如我們在辦公室里常說的那樣:“政治家們來去無常,而安全局卻永遠向前。”
有關哈羅德·威爾遜的街談巷議很快平息了,正如一九七四年霍利斯事件突然起死回生一般。霍利斯事件自從一九六九年審理過以後就一直無人問津。我原先以為漢利接管後可能會重新審理,但我很快發現他的意圖是少管閒事。他極力想忘記過去的傷疤,而且急於想把我同K 處的案子以及現行的調查分開。
每當我提及這事,他總是說:“我很坦率。”
懼怕醜聞,成了六十年代負責處理動亂官員的最大顧慮。但現在不管問題是大是小,人們愈來愈清楚,這個問題已經了結了。我與維克托討論是否有可能重新審理這個案件。
“現在還為時過早,”他總是這樣對我說,“還得等一等。我將設法把這件事告訴特德,但不是現在。我們要讓漢利從危險中拔出來,整個事情太重大了。我們必須再等一等。”
一九七五年大家以為布倫特患了癌症,不會久於人世。這時對醜聞的恐慌達到了高峰。維克托向我打聽,我是否以為布倫特會立下遺囑在他辭世以後發表,揭開整個事件的真相。我也曾經常常向布倫特問起這事,他一直否認有這種打算。然而,他的語氣充滿了報復,我不敢貿然相信。
幾天以後,我告訴那伙人的負責人,我不願意去搞檔案。
“我很樂意幫助你們,”我說,“但我不能冒這個險。現在我只能拿到一半退休金。我總不能連這點退休金也不要吧。”
參與這項活動的一些人態度很激烈。他們不斷說這是把威爾遜拉下台的最後機會。
“你一旦退休,”他們說,“我們就再也搞不到這些檔案了!”
但我決心已定。即使他們笑話我膽小,我也決不動搖。
一九七四年的整個下半年和一九七五年初我儘量呆在國外,在世界範圍內追蹤“維諾納”通訊。有關威爾遜的整個故事並沒有出現,但我很清楚,這夥人仍在竭盡全力推行他們的計劃,難怪後來威爾遜說他是陰謀的犧牲品!
一九七五年夏,我同莫里斯·奧德菲爾德在洛基茨一同吃飯。我們倆定期在一起吃飯,他瞭然一身,喜歡在每天晚上閒扯一陣。在兩次失敗以後,他終於爬上了軍情六處的最高層。我真為他高興。莫里斯是個好人,很少管閒事。那天晚上,我看得出他有心事。
他談起威爾遜。他問我,那兒的人們情緒怎樣?他不斷聽到各種謠言。
我什麼也沒透露。
“我們中間有許多人不喜歡他,他們認為他在破壞這個國家。”
顯然莫里斯一直在想這件事,他一次又一次地談起這個話題。
“你沒說實話。”他最後說。
“我不這樣認為,莫里斯……”
“我昨天受到首相的接見,”他說,突然改變了語調,“他談起有人在搞陰謀。很明顯他已經聽說你那一伙人在四處活動,煽風點火,反對他、馬西姬·福肯德和唐寧街十號的共產主義者。”
他的聲音漸漸低下來,仿佛對談論這件事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很嚴重,彼得,”他又說,“我要知道一切。你知道水門事件在華盛頓搞成了什麼樣子。我們萬一不小心也會發生同樣的事件。”
我又要了杯白蘭地,決定告訴他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把去年夏天反威爾遜計劃告訴他以後,他問我漢利是否知道。
“他不知道。我看最好還是忘掉這事吧。”我說。
“我要你明天回局裡去把這一切統統告訴漢利。”
他邁著踉蹌的步伐向床邊走去。
“別怕,”他回過頭對我說。
“我不會怕的,”我說,“再有幾個月我就退休了!”
第二天上午我見到了漢利。他聽了我的匯報後,臉色像紙一樣白。也許他曾經懷疑過局裡反威爾遜的情緒會高漲,但現在他才聽說手下有一半人卷進了這場推翻首相的陰謀。這時我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當官。
可笑的是,他的第一個反應是生莫里斯的氣。
“該死的莫里斯,”他怒氣沖沖地叫道,“居然管起我們的事來了。”
當他鎮定下來以後,便問我這些陰謀分子的姓名。
我告訴了他這些人的名字,木已成舟,我無法再拒絕了。當我報名字的時候,我突然想起當時布倫特的心情。戴上面具去出賣別人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你能照顧照顧他們嗎?”我問漢利。
“一定得調查,當然。”他說。
威爾遜的事沒結束我就離開了軍情五處。以後漢利再也沒和我提及這事。我聽說一名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受命對內閣進行了私下調查。以後又聽說漢利進行了一些改革,主要在招募人員方面,試圖向軍情五處輸進新鮮血液。這大概可以解釋在我退休定居澳大利亞不久收到的那封麥可·漢利的秘密來信。
“當你知道公司通過最近的檢驗,並且在正常工作的消息以後,一定會感到欣慰。”漢利在信中寫道。
這以後不久,威爾遜就辭職了。正如我們在辦公室里常說的那樣:“政治家們來去無常,而安全局卻永遠向前。”
有關哈羅德·威爾遜的街談巷議很快平息了,正如一九七四年霍利斯事件突然起死回生一般。霍利斯事件自從一九六九年審理過以後就一直無人問津。我原先以為漢利接管後可能會重新審理,但我很快發現他的意圖是少管閒事。他極力想忘記過去的傷疤,而且急於想把我同K 處的案子以及現行的調查分開。
每當我提及這事,他總是說:“我很坦率。”
懼怕醜聞,成了六十年代負責處理動亂官員的最大顧慮。但現在不管問題是大是小,人們愈來愈清楚,這個問題已經了結了。我與維克托討論是否有可能重新審理這個案件。
“現在還為時過早,”他總是這樣對我說,“還得等一等。我將設法把這件事告訴特德,但不是現在。我們要讓漢利從危險中拔出來,整個事情太重大了。我們必須再等一等。”
一九七五年大家以為布倫特患了癌症,不會久於人世。這時對醜聞的恐慌達到了高峰。維克托向我打聽,我是否以為布倫特會立下遺囑在他辭世以後發表,揭開整個事件的真相。我也曾經常常向布倫特問起這事,他一直否認有這種打算。然而,他的語氣充滿了報復,我不敢貿然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