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暴君失道,是得天命卻放縱己道。”

  “我得天命,是為了以己道成我命,以我命,全天命。”

  “這樣花式的流言雖說風流不羈,到底非我本意,這個國家,只需要一個下命令的人。”

  “非我之命,便是亂命,亂命,是要廢止的。”

  “謹奉詔!”

  “那就好啦。”君王的笑聲帶著如釋重負的意味,一種【你們聽話真好,我其實真的想留下你們】的感覺。

  她對著身後吩咐了一聲“撤退。”

  不多時,殿外又想起了那些細小的聲音。

  “對了,有件事忘說了。”

  三公四官內侍長,禁軍將領天地二官,除了依舊躺在床上基本動憚不得的諒曉,這些閒的沒事、淨瞎胡鬧的老頭老太太們【就年齡而言全是】本已經全部奉旨領罰,聽到她這話,又是齊齊一靜。

  “天官空缺,這事便由太傅去做吧。”

  君王微微仰著頭,匾額自上而下的陰影正掩住了她的雙眼,看不清的神色的女王略帶感慨地吩咐。

  “太傅擬旨吧。”

  “從此以往,徇王便以朕自稱,除了歷代徇王,國內便把這個字避諱過去吧。”

  那聲音中的笑意越發明顯:“朕累了,諸位快快散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我記得十二國記里的王好像都是直接稱我的,如果不是,就當我故意為了讓她耍帥吧!

  因為反對浪潮太高,我準備寫一個理智的暴君了,好美色我後面寫個小故事就當笑談了,總之民間傳言這一點我是不會放棄的!

  我就是想寫個控場能力MAX的楊廣你們都不要【哭

  這章全是玉江的話,但也算解釋了一下上一次十二國跳過的時間她都幹了些啥。

  另,感謝夏雪,赤子,kok君的地雷。

  最後慣例求留言QAQ

  第48章 長治久安的第四年

  徇王是個非常奇特的人。

  這位王者最初留給民眾的印象便是沉穩,政令不多,也大都再三斟酌,身上有傳承自先六代王者的無為而溫和。

  也許是因為那個被她搞死的天官,也許是舜國現在的現狀,反正就玉江本人而言,她並沒有在所謂【英明的六代先王】身上,找到多少英明的特質。

  哪怕縱觀十二國,也一個都沒有。

  按理說一個經常出現穿越者的地方不應該發展的這麼慢啊……

  玉江時常思考這個問題,在天帝從根本上杜絕了外部力量打破國家內部體系的可能之後,一個不會出現戰亂的國家,只要平穩的發展,或者說只要選出的王不是個傻子,這樣不功不過的治理就可以撐過至少五十年。

  而王需要度過的一山,只有三十年,依照慣例,只要在登基三十年後都沒有對王位產生厭惡,那麼隨隨便便就能呆到三百年。

  我們來舉個例子,小松尚隆。

  這位算是十二國著名的明君了,不過二十年,就讓人口凋零、田地荒蕪的雁恢復了生機,之後近百年的時光,他將雁國治理成了安樂的國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TM就沒有然後了!

  玉江想一想都覺得可怕。

  二百年的雁,和五百年的雁,其實並沒有多大差別,十二國只要君王安生了,整個國家就跟不停的刪檔重來一樣——每一天都是同一天。

  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後的人,過的完全是同樣的生活,你只要知道自己一天幹了些什麼,就等於知道了你的祖宗們都幹了些什麼,也就知道了子子孫後代過的都是些什麼日子。

  這是一種麻木的可怕。

  大華夏五千年歷史,王朝更迭群雄並起,雖說都是封建制,也許底層民眾的生活也確實沒多大改變,但每個朝代,確實都帶來了不一樣的風貌、和不同的文化美景,科技樹也是一年一年的在長。

  竹簡、書帛、紙張。

  鼎烹、鍋炒、廚藝。

  秦人的看到的風景和漢人不同,漢人看到的風景又與宋人不同,而宋人看到的風景,大概便是流滿了長河的文華風流、和一叢又一叢的火樹銀花。

  這個世界是一定在改變的。

  也許是因為十二國到底還是以日本人的思緒構想出來的,也許是是因為這最初的設定來源於周朝,玉江沒有在這樣一個、從建制到文字都同華夏有著同樣風貌的世界裡,看到多少它自己獨有的風華。

  除了故事中的玄幻部分,除了那些屬於王與麒麟的故事,除了那些在蓬山飲仙露問西風的仙人。

  陶瓷,雕版、紙張、醫術,絲綢。

  山客,也就是通過蝕,從崑崙來的漢人,代替了唐時遣唐使的作用,負責給這個世界的科技樹加點。

  ——這完全就是一個重現了飛鳥時代日本的發展路線。

  大華夏的人啊,在遠東這片地方,好像一直負責干【替鄰居的科技樹加點】的這個事情,所以在書里又幹了一遍。

  莫名其妙的有點驕傲啊……

  ——這還是有戰亂,三百年都要亂一次的國家,多少技藝沒傳承下來的狀況!

  五千年,對十二國來說,這大約也只是十幾位君王的事情,而且十二國沒有天災,只要君王坐在王位上,國內的土地那是種什麼結什麼,雖說會有地震水患,但在一個賑災糧都不用擔心的大前提下、在一個君王也許要在王位做幾百年的情況下,玉江說句不客氣的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