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秦敏忠緩緩抬頭,嗤笑了兩聲,繼而突然嚴肅的道:“到了下個驛站,立即給我派人回濘城去查,劉家請沒請仵作驗屍,若是沒有……”如果沒有,定要有他們好看的!
那僕人一怔,馬上應聲:“是。”
—
半年後。
皇帝駕崩,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至少對如今不得勢的官吏來說。但是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誰做皇帝並不重要,畢竟除了個把喪心病狂,性格超脫,官僚們無法影響控制的皇帝外,正常的繼承人還是想好好經營祖宗傳到自己手上的江山的。
自從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濘城,知府昭告了當地在喪期禁止做的事情外,便繼續無事的混日子。
他這個年紀,已無升遷的可能,現在只求平安卸任,帶著平日積攢下來的火耗和各種孝敬錢榮歸故鄉,再置辦點田產,以求自己的子孫在無法保證後繼有讀書種子的情況下,繼續享受安樂的生活。
其實謝知府也沒貪污多少銀子,下面鄉紳和縣官孝敬上來的銀兩,他多數做為了官場的打點和濘城的公務使用。先不講僱傭師爺和壓抑的花銷,就是每年上報上級的文書,都要他親自出銀兩雇快馬送遞。一年下來,也要幾百兩銀子。
今年夏天護城河河堤,因為漲水沖塌了,他現在需要一筆銀子趁天降大雪之前,派人用石塊重新壘好。
“讓劉家捐獻一筆罷。”謝知府經過各方面的衡量後,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劉家:“只有他家最合適,秦家不能惹,石家又沒那麼多錢。”
師爺捋了下鬍鬚:“劉家家中也有西北做官的親戚,老爺,我看也不太好。再說,去年他家都出銀子修了渡台胡同的路……不好老讓他們一家出錢罷。”
“他家是富而不貴!”謝知府道:“原本有個女兒嫁給了咱們濘城最年輕的舉人,後來隨夫進了京城,但是也被休回了娘家。三個月前還……”
正說話間,外面便匆匆進來一個衙役,在門外躬身道:“大人,紹海來的文書,說是有朝廷大員來咱們濘城,讓您做好迎接。”
謝知府不禁憤懣,心中嘀咕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巧沒銀子的時候有朝廷中的人來,不消說按照常規,定要好吃好喝進行招待。師爺接過文書,拆開瞄了一眼,登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大人,您看。來的是吏部侍郎!”
謝知府除了當年殿試的時候,這麼多年還沒見過中央六部的官員,趕緊接過文書,逐字逐句讀來,看完了,將文書合上,跌回椅子上:“完了,這回沒咱們好日子過了。這位吏部侍郎不是別人,正是濘城秦家的人。”
師爺手忙腳亂的翻出上個月來的邸報,亦擦了把冷汗,看著上面記載的官吏升遷公文,道:“聽說這位秦二爺與秦家的關係並不,如何這才重新獲得提拔沒多久,便要來濘城?”轉念一想,若是如此,定是來報復的,如非如此不能解釋他此行的目的,所以自家大人才會連連大叫不好。
到了日子,濘城上下從知府到教員都跪在衙門口畢恭畢敬的等待秦大人下轎。僕從掀開轎簾,迎了一位年輕男子出來。謝知府忍不住好奇心,偷偷的抬起頭,瞥了那人一眼,頃刻稱帝的胳膊都在發抖,正是原本濘城秦家的二公子秦敏湛。
據說他可是被先帝打了板子,趕出京城了的,怎麼新帝剛剛登基,就鹹魚翻身了?
“謝知府,快請起。”秦敏湛依舊謙和,空扶了一把:“我此次是回鄉探親,並未有政務在身,你們這是何必呢?”
謝知府從地上起身,恭敬的說道:“大人永遠是大人,下官永遠是下官,便是這個道理。”秦敏湛聽了,只微微一笑,並不多話。謝知府和其他人便迎了秦大人入府,做進一步的招待。
秦敏湛以先皇喪期為過為由,拒絕豐盛酒筵的招待,和謝知府做了官場上應有的客套後,便單刀直入的問:“我想問謝知府一件事。”
“您,您問。”
“是這樣。我聽說幾個月前劉家出了命案,可是真的?”
果然是這樣!謝知府一哆嗦,現在看來,報復秦家人不是重點,重點是秦大人回來探親的目標可能是那位劉家娘子。
“這,似乎是有這樣的傳聞。”用官服的袖子擦了下額頭。
“傳聞。是否有命案發生,難道不該由仵作驗屍,謝知府大人進行審訊嗎?”
謝知府噗通一聲跪到地上:“所謂民不舉,官不糾。劉家根本沒人報案,所以……這件事並不好辦。是卑職無能,是卑職無能!大人開罪啊!”
秦敏湛不想聽這些求饒的話浪費時間,只道:“是無人報案,還是這件案子涉及到的人,謝知府您不想深究?”
謝知府一怔,的確是這樣,因為他聽到風評說當日出入劉家的是秦家的三公子。他怕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沒管,誰想到今日成了自己的過錯。他瞠目結舌,半張嘴巴,啞然失聲。
看他的表現,敏湛便知自己猜的不錯,聽到那些流言可能都是真的。
敏湛起身向外走,謝知府在地上爬了幾步,道:“秦大人要去往何處?”
“回家。”
“容下官調衙役護送您。”
敏湛一默,道:“你的衙役還是留著抓壞人罷。”便走了。
—
臨近年關,街上熙熙攘攘,小商販走街串巷吆喝,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若是在京城,侍郎級的官員出門也不是什麼大事,一頂轎子,跟著兩個僕從便是了。但在濘城,侍郎便是頂天的大官了,雖然秦敏湛不讓謝知府派人跟著自己,但他仍舊自作主張,讓人護衛秦大人。
否則出了岔子,他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站在劉家的大門前,敏湛發現原本的朱漆大門此時已經改塗了黑色,不知是因為國喪還是劉家真的出了事情。
他日日夜夜都想回來,現在真的到了這裡,竟然還是膽怯了。登上石階,摸著扣環,心臟因為緊張幾乎懸在嗓子眼,幾乎不能呼吸。如果傳聞是真的,她已經死了,他該怎麼辦?
他不敢想像,下半輩子都沉浸在懊悔中,也不能消散他的懊悔。
就在準備敲門的瞬間,大門卻被打開,露出一張睡意朦朧的年輕人的面孔,揉了揉眼睛道:“請我們家大少爺的話,明天請早罷。”
秦敏湛一怔:“你不認識我?”
那門房的夥計,撩起眼帘瞅了瞅,搖頭:“不認識。您哪位啊?”瞧這人的樣子,倒像有些來頭,於是多問了句:“你是我們府中哪位少爺的朋友嗎?你通報一聲,小的去稟告。”
正此時,就聽身後傳來一把懶洋洋的聲音:“駿兒呀,跟誰說話呢?”
那門房的夥計一瞧,趕緊走出來,卻迎來人:“三少爺,您回來了。”然後扯脖子往大門內喊:“來人吶!搬踏腳石,三少爺回來了!”因為是年關,夢康挨家挨戶的收租,免不了被留住吃飯喝酒,於是才過晌午就一副喝多了的樣子,歪歪斜斜的下了馬,由人扶著往家裡走。
那僕人一怔,馬上應聲:“是。”
—
半年後。
皇帝駕崩,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至少對如今不得勢的官吏來說。但是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誰做皇帝並不重要,畢竟除了個把喪心病狂,性格超脫,官僚們無法影響控制的皇帝外,正常的繼承人還是想好好經營祖宗傳到自己手上的江山的。
自從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濘城,知府昭告了當地在喪期禁止做的事情外,便繼續無事的混日子。
他這個年紀,已無升遷的可能,現在只求平安卸任,帶著平日積攢下來的火耗和各種孝敬錢榮歸故鄉,再置辦點田產,以求自己的子孫在無法保證後繼有讀書種子的情況下,繼續享受安樂的生活。
其實謝知府也沒貪污多少銀子,下面鄉紳和縣官孝敬上來的銀兩,他多數做為了官場的打點和濘城的公務使用。先不講僱傭師爺和壓抑的花銷,就是每年上報上級的文書,都要他親自出銀兩雇快馬送遞。一年下來,也要幾百兩銀子。
今年夏天護城河河堤,因為漲水沖塌了,他現在需要一筆銀子趁天降大雪之前,派人用石塊重新壘好。
“讓劉家捐獻一筆罷。”謝知府經過各方面的衡量後,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劉家:“只有他家最合適,秦家不能惹,石家又沒那麼多錢。”
師爺捋了下鬍鬚:“劉家家中也有西北做官的親戚,老爺,我看也不太好。再說,去年他家都出銀子修了渡台胡同的路……不好老讓他們一家出錢罷。”
“他家是富而不貴!”謝知府道:“原本有個女兒嫁給了咱們濘城最年輕的舉人,後來隨夫進了京城,但是也被休回了娘家。三個月前還……”
正說話間,外面便匆匆進來一個衙役,在門外躬身道:“大人,紹海來的文書,說是有朝廷大員來咱們濘城,讓您做好迎接。”
謝知府不禁憤懣,心中嘀咕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巧沒銀子的時候有朝廷中的人來,不消說按照常規,定要好吃好喝進行招待。師爺接過文書,拆開瞄了一眼,登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大人,您看。來的是吏部侍郎!”
謝知府除了當年殿試的時候,這麼多年還沒見過中央六部的官員,趕緊接過文書,逐字逐句讀來,看完了,將文書合上,跌回椅子上:“完了,這回沒咱們好日子過了。這位吏部侍郎不是別人,正是濘城秦家的人。”
師爺手忙腳亂的翻出上個月來的邸報,亦擦了把冷汗,看著上面記載的官吏升遷公文,道:“聽說這位秦二爺與秦家的關係並不,如何這才重新獲得提拔沒多久,便要來濘城?”轉念一想,若是如此,定是來報復的,如非如此不能解釋他此行的目的,所以自家大人才會連連大叫不好。
到了日子,濘城上下從知府到教員都跪在衙門口畢恭畢敬的等待秦大人下轎。僕從掀開轎簾,迎了一位年輕男子出來。謝知府忍不住好奇心,偷偷的抬起頭,瞥了那人一眼,頃刻稱帝的胳膊都在發抖,正是原本濘城秦家的二公子秦敏湛。
據說他可是被先帝打了板子,趕出京城了的,怎麼新帝剛剛登基,就鹹魚翻身了?
“謝知府,快請起。”秦敏湛依舊謙和,空扶了一把:“我此次是回鄉探親,並未有政務在身,你們這是何必呢?”
謝知府從地上起身,恭敬的說道:“大人永遠是大人,下官永遠是下官,便是這個道理。”秦敏湛聽了,只微微一笑,並不多話。謝知府和其他人便迎了秦大人入府,做進一步的招待。
秦敏湛以先皇喪期為過為由,拒絕豐盛酒筵的招待,和謝知府做了官場上應有的客套後,便單刀直入的問:“我想問謝知府一件事。”
“您,您問。”
“是這樣。我聽說幾個月前劉家出了命案,可是真的?”
果然是這樣!謝知府一哆嗦,現在看來,報復秦家人不是重點,重點是秦大人回來探親的目標可能是那位劉家娘子。
“這,似乎是有這樣的傳聞。”用官服的袖子擦了下額頭。
“傳聞。是否有命案發生,難道不該由仵作驗屍,謝知府大人進行審訊嗎?”
謝知府噗通一聲跪到地上:“所謂民不舉,官不糾。劉家根本沒人報案,所以……這件事並不好辦。是卑職無能,是卑職無能!大人開罪啊!”
秦敏湛不想聽這些求饒的話浪費時間,只道:“是無人報案,還是這件案子涉及到的人,謝知府您不想深究?”
謝知府一怔,的確是這樣,因為他聽到風評說當日出入劉家的是秦家的三公子。他怕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沒管,誰想到今日成了自己的過錯。他瞠目結舌,半張嘴巴,啞然失聲。
看他的表現,敏湛便知自己猜的不錯,聽到那些流言可能都是真的。
敏湛起身向外走,謝知府在地上爬了幾步,道:“秦大人要去往何處?”
“回家。”
“容下官調衙役護送您。”
敏湛一默,道:“你的衙役還是留著抓壞人罷。”便走了。
—
臨近年關,街上熙熙攘攘,小商販走街串巷吆喝,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若是在京城,侍郎級的官員出門也不是什麼大事,一頂轎子,跟著兩個僕從便是了。但在濘城,侍郎便是頂天的大官了,雖然秦敏湛不讓謝知府派人跟著自己,但他仍舊自作主張,讓人護衛秦大人。
否則出了岔子,他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站在劉家的大門前,敏湛發現原本的朱漆大門此時已經改塗了黑色,不知是因為國喪還是劉家真的出了事情。
他日日夜夜都想回來,現在真的到了這裡,竟然還是膽怯了。登上石階,摸著扣環,心臟因為緊張幾乎懸在嗓子眼,幾乎不能呼吸。如果傳聞是真的,她已經死了,他該怎麼辦?
他不敢想像,下半輩子都沉浸在懊悔中,也不能消散他的懊悔。
就在準備敲門的瞬間,大門卻被打開,露出一張睡意朦朧的年輕人的面孔,揉了揉眼睛道:“請我們家大少爺的話,明天請早罷。”
秦敏湛一怔:“你不認識我?”
那門房的夥計,撩起眼帘瞅了瞅,搖頭:“不認識。您哪位啊?”瞧這人的樣子,倒像有些來頭,於是多問了句:“你是我們府中哪位少爺的朋友嗎?你通報一聲,小的去稟告。”
正此時,就聽身後傳來一把懶洋洋的聲音:“駿兒呀,跟誰說話呢?”
那門房的夥計一瞧,趕緊走出來,卻迎來人:“三少爺,您回來了。”然後扯脖子往大門內喊:“來人吶!搬踏腳石,三少爺回來了!”因為是年關,夢康挨家挨戶的收租,免不了被留住吃飯喝酒,於是才過晌午就一副喝多了的樣子,歪歪斜斜的下了馬,由人扶著往家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