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屠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璗醒過來的時候,只聽見一陣賽過一陣的吱吱聲,生像是什麼東西在啃咬木頭髮出的聲響,他耳朵里一片嗡嗡聲,吵得他不得安睡,只好睜眼醒過來,可下一刻,在看見眼前的一幕時,他幾乎立即便驚聲尖叫起來。

  一隻碩大無比的老鼠,正在他眼跟前大搖大擺的啃噬著稻草上頭橫著的一截子碎木,那截碎木還散發著一股一股的惡臭,讓朱璗幾欲作嘔。

  他四下張望了一下,發覺自己身處於一個陰暗潮濕的地牢當中,驚駭之下不由得大聲驚呼:「來人!來人吶!」

  連著喊了好幾嗓子都沒喊來人,反倒將他原本就不太有力氣的身體弄的越發疲憊起來。

  「誒,我說你還是省點力氣,等過幾日自然會有人來提審你。」牢房一側,忽的有人沉聲嗤笑,對他大驚小怪的舉動表示譏諷。

  朱璗大驚失色,轉頭望著聲音來源處,昏暗的地牢中,只有牆壁兩旁點著桐油燈,那人又隱匿在角落裡,故而他竟沒有發現牆角還有人在。

  「你,你是誰?」像是乍然看見暗藏在夜中的鬼魅,朱璗心驚肉跳。

  「朱駙馬竟連我也不認得了?」那人輕嘲一聲,緩緩從黑暗之中走出,那張蒼白的面容展露出來時,將朱璗駭了一跳。

  「你!你!你你!」朱璗驚訝的大張著嘴,失聲一般看著來人,「朱有明?你怎麼會在這裡?」

  朱有明是驪山書院之中十分有名氣的一個學子,也是朱璗的堂兄弟,屬於朱家的旁支,他早在三王爺執政之時,便聽從了朱璗的話離開了驪山書院,前往宛州城中散播有關於三王爺弒君的消息,按照朱璗的預計,朱有明應當在宛州城聯合了當地的仕子們一同抵抗三王爺執政的。

  「我怎麼會在這裡?朱駙馬這話問得當真可笑!」朱有明冷笑連連,「朱駙馬將我派去宛州城,卻事先不告訴我,宛州城已是三王爺的天下,你我還是堂兄弟,這份深情厚誼,我朱有明謹記在心!」

  朱璗瞠目結舌,「怎麼可能!宛州城怎麼可能會是三王爺的天下?宛州隸屬南直隸,即便與富庶的江南還有一段路程,可向來就跟……」

  「你就莫要再辯了,是我朱有明識人不清,輕易的聽信了你的鬼話,如今落得這個下場實屬活該,不過你朱璗也沒好到哪裡去!」朱有明笑著上下打量朱璗一眼,眼神中的惡意表現的淋漓盡致。

  朱家族裡的大事向來都是由文昌侯這一支嫡脈插手料理的,朱有明這樣的旁支更是插不上半句話,故而他對於朱璗這一脈早有了憤慨跟不滿,在宛州城,他也是故意束手就擒坐以待斃的,不為旁的,只為了能夠爭一個從輕發落的罪責,他身上的功名還在,他可不想做了替罪羊。

  朱璗心緒不寧,而恰好這個時候,獄卒拿著一串兒鑰匙,踏著沉沉的腳步走來,鑰匙在他手裡晃動不停,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在朱璗耳朵里,卻似催命符。

  他瑟縮的看著獄卒開門進來,身邊還跟著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兒,他幾乎眼一翻又要暈過去。

  「怎麼都養了兩天了,還這麼弱?」老頭兒從一側背著的木箱當中取出一排細長的銀針,對著朱璗要暈不暈的樣子,頗有些不滿,銀針在手,直接便往朱璗人中扎去。

  朱璗哪裡肯被扎,幾乎立時便蹦了起來,往後縮了有三人的間距,一臉防備的盯著他。

  「誒,我說這不是挺歡實的?」老頭兒收了銀針,挑了挑眉,「既然無事,我便回太醫院了,那些新來的小兔崽子們一個個皮實的很,不好好調教,只怕往後要惹大禍!」

  獄卒忙點頭哈腰的送走了老頭兒,轉過頭來對著朱璗沒半點好臉色。

  「這位爺,走吧!這麼些天了,耽誤的我們大人做什麼都不得心上,總要將你的案子結了才行!」

  朱璗渾身抖了一抖,他警惕極了:「你,你要將我帶去什麼地方?你莫要胡來,我可警告你,我是上一科的狀元,是太后娘娘的母家侄兒,你若是……」

  「嘿!我說你還跟爺在這兒抖上了?」獄卒不耐煩的往他臀上踹了一腳,幾乎將他踹翻在地,「你還當你是皇親國戚呢?我呸!不過是個忤逆犯上的逆賊罷了,便是太后娘娘在這兒,也要唾棄你,你就甭在這兒跟哥幾個抖威風了,有本事到安親王爺那兒抖去!看不扒了你的皮!」

  罵罵咧咧的話隨著獄卒粗暴的態度,一道傳給朱璗,讓他幾乎腿一軟跪倒在地,感情這個獄卒不是不知道他的身份,而是因為抓他的人早早就定了他的罪責,才會如此不留情面。

  他走的跌跌撞撞,心中騰升起一股巨大的恐懼感,從來不曾有過的感覺,讓他整個人猶如驚弓之鳥。

  到了馮胥昭的面前時,馮胥昭也不提審他,只是當著他的面兒,將與他一同抓來的幾人都過了一遍刑,聽著那些人的哀嚎聲,朱璗忍不住抖了一下,又抖一下,最後發展成那些人都沒力氣嚎了,朱璗還猶自抖個不停,像是患了羊角風的病人一般。

  這麼連續讓他瞧了三天,朱璗便病倒在了獄中,這一場病比之前的病來的更洶湧,幾乎是當天晚上,朱璗便不省人事了,縱然是獄卒灌藥都灌不進去。

  楚少淵知道了之後,冷冷淡淡的看了馮胥昭一眼:「你倒是會審問人,他本就不是什麼膽子大的,如今可好。」

  「臣知罪!」馮胥昭不敢辯駁,跪倒在地一言不發。

  這種情形之下,楚少淵也不好定馮胥昭什麼罪,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頗有些無奈,「如何也是太后的母家人,摻和進這種叛逆的事兒當中,總歸是於名聲上不好聽,他既然病重了,就隨他去吧,將朱家摘出來便是了,總不能父王一去,本王連父王的舅家都保不住,說出去也太不像話了。」

  馮胥昭眼睛一沉,垂下的眸子裡划過一絲光亮,嘴角勾起來,點頭應道:「王爺說的是,臣這便去辦!」

  之後不出幾日的功夫,在立冬的這一天,承襲了文昌侯的朱家嫡長子朱駙馬因病在獄中離世,享年只有二十歲。

  而朱家的驪山書院之中因為有人從中挑撥作梗,而導致有志學子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引起動亂的事情也被查清楚了,這個罪魁禍首直指向四王爺怡郡王。

  遠在宛州城外駐紮的四王爺接到這個消息時,整個人都處於怒火滔天的狀態當中,不但是將書信一撕兩半,更將送信的人踹翻在地,又連著踹了十來腳才將將解氣。

  「王行之到底如何了?他這都已經潛進去有四五天了,總不至於連守將的家都找不著吧?」四皇子在沒辦法應對雲浮城中的指責時,只好抓緊眼前的事,他但凡能夠將宛州城拿下,便能夠有機會攻往雲州,眼瞧著越來越近的距離,四皇子如何也不能甘心。

  「王爺,王大人他一直沒有消息遞出來,只怕是……」手下人忍著疼痛,怯懦的回著話,斟酌該用哪個詞兒來表述會不那麼讓四皇子生氣。

  可偏偏四皇子最聽不得假設的話,頓時便抬腳踹翻手下,「連你這麼個不是東西的奴才也敢妄加揣測!本王不讓你知道知道厲害,你是沒辦法明白本王乃天命所歸的事了!」

  四皇子這廂將手下人翻來覆去的折騰,那廂的王行之卻一路受阻,他已經進城好幾日了,除去先前的一兩天要摸清楚路線之外,這兩天分明都潛了進去,可誰知道守將的家中竟然駐守著二三十個燕雲衛,每一個都身懷絕技,他看著那些人三三兩兩的巡著夜,計算了一下雙方的差距,便覺得這事兒貿然行事定然會遭,於是不得不蟄伏下來。

  他從旁處知道這些燕雲衛是來宛州城裡替安親王保護守城將士的,同時也是替安親王監視守城的將士,若是有一點風吹草動的變化,這些人便會放出信鴿,及時通知遠在千里之外的安親王,以便安親王行事。

  他幾番猶豫之下,終於想到了另外一個法子,便是直接將安親王母妃的父親擄了來,然後利用這個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原本一切進行的十分順利,可就在要動手的時候,這位顏百戶忽然像是察覺了一般去了守將家中,急的王行之頭髮一把一把的掉,一籌莫展。

  一日完不成刺殺的事情,便有一日暴露的風險,王行之在終於等到顏百戶從守將家中出來時,也不管會不會暴露了,直接動手將人擄了來,發信給守將,若是不打開城門,怕顏百戶的腦袋便要搬家了。

  接到信箋的守將幾乎將後槽牙都咬碎了,他如今後悔的心就像是吃了三斤黃連一般的苦,早知道這位大人會被人盯上,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人回去,可偏偏就是這麼寸,發信給楚少淵等回復已是來不及的事情了,他誓死抵抗到底也得看人質是誰,無奈之下,他只好同意了這份要挾。

  四皇子雖然沒有費一兵一卒便進入了宛州城,卻因為恨極了這幾日被關在外頭風餐露宿的辛苦,進城之後便將守城的將領屠殺殆盡,甚至連城中的百姓也遭了殃,因屯兵城外,士兵糧草供應不足,導致士兵進城之後便直接掠奪了城中百姓的存糧,宛州城的衙門也被人放了一把火,燒了個乾淨,連知府在內的包括了文書師爺一干小吏都被燒死在宛州城內,一時間宛州城猶如人間地獄。

  王行之將顏百戶帶到四皇子面前時,心中對四皇子的這番作為,隱隱的有些不滿,但卻沒有表露出來,只將顏百戶的身份告訴四皇子,「屬下覺得此人可以好好利用一番,聽說安親王極其護短,若是能用此人威脅之,必事半功倍。」

  四皇子原本想要殺了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聽了王行之的話,腦子裡轉了轉這個主意,當下便點頭同意了,吩咐道:「將此人好生看管起來,莫要讓他出了什麼事,本王要讓那逆賊好好看看,跟著他的人都是什麼下場!」

  「呸!你才是逆賊!你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畜生!枉為人子,枉讀聖賢書!」顏百戶單名一個贄字,本就是軍戶出身,應軍功卓絕而一路晉升至兵部侍郎,十幾年前女兒還不曾入宮之時,他便有勇猛之稱,只是女兒的事情出了之後,他因為不當心陷入黨派之爭中,失利而被貶回原籍,從而十幾年來鬱郁不得志,這會兒被王行之使了詭計擄了來,心中憤怒可想而知,當下便口不擇言的罵起四皇子來,什麼難聽便罵什麼。

  四皇子臉色難看的有如吞了十斤大糞,他抬手便要發落顏贄,王行之忙將他阻攔下來。

  「王爺息怒,王爺且想想此人身份,若他與府台大人守城將領一般,殺便殺了,也無甚不可,但此人一死,只怕安親王不會善罷甘休,他手中可以調遣的軍隊不必王爺的少!且此人死後,反倒沒有制衡安親王之物了!」

  這樣一番勸解之下,才將四皇子的怒火勸得消了一些,他不再理會顏贄的辱罵之詞,抬手將人交給了手下,關了起來。

  夜幕降臨,王行之跟四皇子在守將的舊宅子裡飽餐了一頓,趁著夜色,兩人登上宛州城的城牆,遠遠的望著宛州城夜景,此刻的宛州城因衙門失火,接連兩側房屋一大片都遭了火燒,這火勢旺得足足燒了一天才將將熄滅,看著一片殘磚廢瓦,王行之聽著城牆底下不遠處有哀嚎的啼哭聲傳來,第一次心中升起內疚跟不安。

  他神情嚴肅的看著遠處,眉間緊蹙,脫口便問了一句:「王爺屠殺守將便罷了,如何連宛州城衙門也燒了個乾淨?往後宛州城的衙門要修葺,不還得要王爺諭批麼?」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四皇子挑著眉,半晌了才說了這麼一句,他絕不會承認,是因為招降不成,才出此下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