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太后頓住,先帝曾經不止一次的在她耳邊說過皇兒的性子軟,即便往後要繼承皇位,只怕也要被臣子欺辱,她當時以為先帝只是因為不喜她,才會連帶著不喜皇兒,可如今回過頭去看,先帝若當真不喜皇兒,又何必與她說這些?

  她忍不住想起每每先帝一說這話,總會連帶著說她性子太古板,將皇兒管束的舉手投足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難不成先帝說這些話的意思,是因為她管教太多的緣故?

  不!不可能!

  朱太后連連否定了這個念頭。

  她是朱家女,朱家向來是書香門第,所教導出來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會是懦弱不堪的!這一定是先帝不喜她過於死板,才會轉而也不喜皇兒。

  朱太后瞪大眼睛看著文帝:「這是偏見!先帝向來對文人有所偏頗的,這些皇兒應當比哀家更清楚才是,怎麼能將先帝的偏見強加到哀家的頭上?」

  文帝冷眼看著太后臉上神情的轉變,忽的覺得有些悲涼。

  母后一生也沒有看清楚先帝真正的意思,如同他最開始也沒有看明白一般,他總以為先帝是不喜歡他的,先帝是厭煩他的,甚至平日裡來考校自己的課業都是最嚴苛的,卻對泰王跟瑞王十分寵愛,不但給了上陣統帥大軍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協理政務,將六部弄的烏煙瘴氣。

  對比之下,不論自己習文也好習武也罷,先帝每每看到,總是默不作聲,不然就嘆一口氣,臉上的失望毫不遮掩。

  便是他後來將六部都管理的井井有條了,父王也沒有對他露出賞識的神情,似乎在父王的眼裡,他永遠都不如幾個兄長那樣能力出眾,他永遠都是被埋沒的那一個。

  直到泰王發動宮變,他才有機會走進父王的眼中。

  可即使那個時候,父王也沒有對他流露出賞識的目光,只是搖頭嘆息,也不知是對他這個人覺得失望,還是覺得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不放心。

  直到後來登基的前一夜他進入觀星閣,看到了父王留下來的那一冊冊的書卷,他才逐漸的明白過來,原來先帝的寵愛對於一個皇子而言是十分的致命的,若父王對他太寵愛了,只怕如今的他早早的變成泰王瑞王之流,也不可能有機會登基大寶了。

  文帝看了朱太后一眼,在心裡幽幽的嘆了一口氣,母后一向以為先帝不喜文人,所以才會厭煩朱家,卻不知道先帝為何會獨獨不喜朱家。

  想到這裡,文帝已經沒有想說話的念頭了,轉過頭望了眼外頭的陽光,聲音低沉的道:「時辰不早了,不耽誤母后午憩了。」

  朱太后哪裡能睡的著,好不容易才讓朱家出仕,怎麼能夠就被皇帝的幾句話將朱家的機會葬送了。

  她連忙道:「皇帝,你若是還顧念些舊情,顧念你外祖家對你的情誼,就不能將璗哥兒的前途給毀了!」

  文帝忍不住皺起了眉頭,臉上有些不耐:「母后多慮了,璗哥兒回來還在翰林院做編修,翰林院裡都是老學究,想來璗哥兒這樣文思出眾的孩子還是喜歡在翰林院多做做學問。」

  翰林院的老學究向來是不問朝政一心修書的,即便是做到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也不過是掌管翰林院罷了,雖說非翰林不入內閣,但若是璗哥兒真的一心撲在書本上了,他的仕途會做到哪個位置,還不是一看即知。

  朱太后聽聞此言再坐不住,騰的站了起來,「皇帝!你這是要斷絕朱家的仕途麼?」

  這一聲厲呵響徹慈安宮,直將落在黑暗中的塵埃都驚得翻飛起來,被外面的陽光一打,在空中上下翻騰成了一道道光束。

  文帝原本欲走的姿勢停頓下來,轉過身子看了朱太后一眼,靜默片刻忽的想到什麼似得,笑了一聲:「母后,您忘了後宮不得干政了麼?」

  朱太后頓時一噎,不可置信的看著文帝,嘴角微微發顫,許久才肯定般的問了一句:「你…你還在為了那個女人怨我?」

  文帝並未回答,只是抬起眼睛望了望慈安宮門窗上安著的透亮琉璃窗,辰光從窗戶縫隙打下來,忽明忽滅的映在臉上,翻湧而出的一段段記憶如同出閘猛獸,洶湧而來。

  許多年以前,朱太后也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提醒他,如今他將這句話還回去,倒還真是符合了那句因果循環了。

  文帝笑了笑,聲音低沉:「母后多慮了,那些不過都是往事了,母后若是閒來無事,倒還要您多費心皇后的出殯,總歸是您選的媳婦,便是多有不好,您也擔待了這麼多年,她如今先一步去了,便是讓誰來主持她的喪葬,她總是有怨氣的,還是您來主持吧。」

  說完了話,文帝便轉身離開了。

  朱太后猶自捂著胸口瞪大眼睛,伸出手指來顫顫巍巍的指著文帝離去的背影,不斷喃喃:「果…果然,你還是在怪我,還是在怪我當年反對你將她納進門的事……」

  舒月姑姑見文帝走出內殿,躬身進來服侍,見到朱太后氣喘不止的模樣,嚇得連忙大步上前,一手攙著朱太后,一手幫她勻胸口,嘴裡直道:「太后娘娘,您可別嚇奴婢啊,太后娘娘!」

  朱太后連連搖手:「……皇帝…還在怨我,還在因為當年顏妃的事兒記恨我……」

  舒月姑姑驚訝極了,太后娘娘跟皇上到底說了什麼,竟然能鬧到陳年都翻出來的地步?

  她眼裡有疑惑,可嘴上卻不敢打問,只能順著朱太后的話安慰她:「太后娘娘,您別心焦,定然是您想得岔了,母子哪裡有隔夜的仇呢?皇上是您嫡親的兒子,您的骨血,便是母子之間有什麼爭執也是吵過了就算的,何況顏妃哪兒跟您有關係?那是皇后娘娘做的孽,您可千萬別想歪了,您瞧您一著急就容易氣緊,您若病了,皇上不知要多心疼您呢,您可要為了皇上保重鳳體!」

  「他恨不得哀家這個太后能早些死,哪裡會心疼?」朱太后眼睛圓睜,好不容易喘過氣來,聽見舒月勸告的話,忍不住便開口罵道,「他若是心疼,就不會將璗哥兒從西北召回來了!他這是要絕了璗哥兒絕了朱家的一條生路啊!」

  事關朝政,舒月姑姑便更不敢接這個話了,只寬慰太后:「您且放寬心,這日子還長,等皇上這段火氣消了,您跟皇上是嫡親的母子,有什麼事兒有什麼話兒不好說呢?」

  這般反覆的寬慰之下,太后才將將的把一口氣忍了回去,想到文帝走前說的要讓她來操辦皇后的喪葬,眼睛眯了眯,心中有了主意。

  ……

  到了初七的這一天,各家各戶走親訪友也都差不多快走完了,而嬋衣則是請了蕭清來家中小聚。

  蕭清跟自家嫂子鄭氏一同到了安親王府。

  因前幾日雲浮城又下了一場雪,嬋衣好興致的請兩人游湖,繞著碧湖旁鋪得平穩的石板路,懷中抱著暖手爐,走動了半圈兒下來,倒也沒有覺得冷,走得乏了,幾人便坐在湖心亭中,隔著一層厚厚的琉璃窗往遠處望,四處都是一片白皚皚的景色。

  蕭清這幾日被拘在家中待嫁,她性子跳脫,早不耐煩待了,此刻便是走上幾大圈也不嫌累,依舊眉飛色舞的模樣,倒是讓嬋衣跟沛二|奶奶鄭氏看著忍不住莞爾。

  因臨近晌午,嬋衣索性讓人搬了炭爐來,在湖心亭中烤著鹿肉,三人圍著火爐,時不時的聽到油滴落到炭火上發出滋滋的聲響,烤肉的香氣瀰漫開來,讓人垂涎欲滴。

  蕭清原就跟嬋衣相熟,眼瞧著馬上就要成為一家人,也沒有與她見外,夾起丫鬟烤好的鹿肉,一邊蘸著醬料吃得滿嘴鼓囊,一邊含糊不清的道:「這幾日可真是折騰人,二嫂這是頭一回在家裡過年,阿爹又是一副老古板的面孔,虧得是二嫂一向習慣了的,若換了個人,可真是要大吐苦水了。」

  嬋衣聽得有些納悶。

  鄭氏笑得委婉,解釋道:「公公向來嚴謹,不大愛在家中說及朝政,便是談論,也是與夫君在書房商議,清姐兒這是在吃夫君的醋呢。」

  嬋衣這才明白,蕭清原本就是一副男孩兒性子,加之在外頭跟著蕭洌或者是跟著二哥都經歷過不少風浪,如今因為要待嫁,被蕭老將軍保護了起來,多少是會覺得有些不習慣,才會在親近的人面前吐苦水,每一個待嫁女子都會多少有些惆悵,這一點她也深有體會。

  蕭清哪裡肯承認她是在拈酸吃醋,連忙瞪大眼睛反駁:「阿爹叫了二哥過去商議政事,反卻背著我,還當我不知道麼?我又不是三歲的孩子,自從打福建回來,阿爹總是有意無意的繞開我,我心裡清楚,阿爹定然是在跟二哥商議有關福建的事兒!」

  嬋衣心中一驚,夾著鹿肉的筷子便沒握住,鹿肉「啪」的一聲掉在了放置醬料的小碟子裡,濺出來一圈的醬汁。

  丫鬟連忙上前將布巾遞過去。

  她歉意的笑了笑,將布巾隨意擦了擦手上濺上的醬汁,看向蕭清:「清姐姐這話說的,福建跟沛二哥又有什麼關係?」

  ……

  ps:這幾天狀態很不好,父親車禍去世,因為是對方全責,法醫鑑定沒下來之前,人不能安葬,這幾天家裡親戚一直幫著四處跑動,小意待在家裡心情很低落,有一種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了的感覺,能寫出來就努力更新,寫不出來的話,也請大家見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