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嬋衣詫異了一下,皺眉思索片刻,道:「我總覺得那天宮中的一切都十分古怪,照理說宮變這樣的大事,不應當策劃的這樣不周密,至少不該讓我一個內宅家眷看出其中的古怪來,如今你這麼一說,我才想到,會不會這一切都是……」

  她說到這裡停頓住了,雖說是在自家車廂中,但到底是在外頭,有什麼話也不好太過於直白,只能側頭看著楚少淵,眨了眨眼睛示意他自己話中的意思。

  楚少淵瞧她衝著自己眨眼睛,一副古靈精怪的樣子,忍不住笑著捏了捏她的臉:「晚晚真聰明,這一切自然是安排好了的,否則白姑姑那一日也不會冒冒失失的過去。」

  這也是他查了許久才得知的,那天若不是白姑姑過去,只怕晚照還要留在鳳來殿之中被罰。

  而晚照從鳳來殿出來,便立即發覺了白姑姑的不對之處,更是迅速的將白姑姑制服,並報信給太后,可惜的是太后沒有見晚照,晚照才轉而求其次的去尋了莊妃。

  嬋衣也想到了這一層意思,皺著眉頭思索起來,當時她在宮中就覺得十分詫異,現在事後回想起來,一切可不正是像被人一步步的引著才走到了如今的局面!

  而這背後之人,不是太子也不是四皇子,她原先以為會是楚少淵,可聽楚少淵這麼說,她才知道竟也不是他,想到這裡她忍不住驚呼一聲,連忙掩住唇:「這麼說來,皇上對太后並不放心了?」

  楚少淵笑了,父王怕是對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完全的放下心來吧,否則也不會年紀越長便越猜疑,父王太過小心謹慎了,雖說謹慎些是好事,但太過於的話,就會讓自己陷入一種是非不分的恐慌之中。

  只不過,看著嬋衣臉上的驚訝之色,楚少淵決定不將父王的性子說與她聽。

  父王要的是旁人的真實反應,只要她如先前一般真實就能保證她的安全,現在細細想來,若是當時她知道內情,且稍微有點遲疑,只怕父王不但對她印象不好,就連帶自己都要被懷疑。

  他笑著道:「等這件事父王都料理妥當了,往後再進宮,晚晚就不會被人拿捏了。」

  嬋衣哪裡是個怕被人拿捏的,她只是擔心楚少淵在朝堂上會被文帝不喜。

  她抬起頭擔憂的看著他:「意舒,往後便是有什麼難辦的事情,你都不要強出頭了,既然皇上的脾氣這樣不好,就怕哪件事將你做了出頭鳥,如今既然太子已經這般了,四皇子也未必就能得了皇上的心,你就更要謹慎了。」

  楚少淵笑著抱了抱嬋衣:「我有分寸,莫要擔心。」

  ……

  慈安宮,朱太后看著像是瞬間老了好幾十歲似得,臉上平日裡隱藏得完好的皺紋褶子全都爬上了臉頰,就是連嘴角都微微的往下垂著。

  她看著文帝一臉的冷然,心中止不住的冷笑。

  到底是天家子,到底是武宗帝嫡親的兒子,繼承了天家人一貫的冷硬心狠,不知武宗帝臨終之際對他說了什麼,讓她以前聽話乖巧的皇兒不見了,只留下這麼個冷心冷性的帝王,如今他要破開她的皮骨,吃她的肉喝她的血,半點沒有遲疑。

  「皇帝這是連你母后都要懷疑了?」朱太后嘴角嗡動,半晌才出口這樣一句話,老態龍鐘的一點兒也不像那個執掌後宮,在後宮沉浮多年的太后,反而像是天底下最最尋常的年邁的老人。

  文帝此時正坐在暖炕上與朱太后對弈,手指尖夾著一枚烏黑的棋子,聽見這話神色未明,只一雙清幽冰冷沒有一點溫度的眼睛盯著棋盤上的布局變化,頓了半晌將棋子落在盤面上,只聽「啪嗒」一聲脆響,棋盤上的局勢立即就有了大大的轉變。

  隨後他才緩緩開口:「母后多慮了,如今西北馬市已經平穩,不需再讓朱家哥兒在那裡守著了,而且西北風吹日曬的,又不是什麼好地方,回雲浮來也好,有道是父母在不遠行,想必舅舅跟舅母也不願讓孫子在外頭吃苦,何況他跟鳳儀的婚事也要辦,總不能耽誤了兒女的終身大事。」

  文帝說來說去就是一個意思,再不讓朱家插手朝政了。

  朱太后心中一涼,連白子都忘了落,一雙鳳眼看著文帝,眼中滿是失望。

  殿中的氣氛霎時冷了下來,朱太后死死的看著文帝,而文帝卻盯著棋盤,母子兩人都不開口,但空氣中卻隱含著一股子緊張,且越來越盛。

  直到朱太后一把將棋盤上的棋子全都翻倒在地上,將寂靜打破。

  「你!」她顫顫巍巍的伸著手指著文帝,口中罵道:「你這孽子…孽子!你莫非忘了你的皇位都是怎麼來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也沒有這樣快!」

  文帝抬起頭,看著盛怒不已的太后,臉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只是用清冷的眼神這麼看著她,久久的不發一語,生像是頭一回認識他的這個母親。

  朱太后罵了幾句便意識到了她的不妥,畢竟以前的皇兒早已經成了皇帝,真正的九五之尊,若不是因為她是他的生母,怕他不會這樣容忍她的責罵,這樣想著,才住了口,但到底是心氣難平,在停了話頭之後,朱太后臉色很難看。

  文帝卻起了身,俯著身子將朱太后掃落到地上的棋子一顆一顆的拾起來,歸置到棋簍之中,聲音平淡:「母后這般年紀,該是修身養性的時候了,總這樣發怒,要傷了身子。」

  文帝終於開了口,只是冷淡的話語讓朱太后越發的生氣。

  「你還曉得母后年紀大了,生氣會傷身子?你怎麼不曉得朱家的兩個哥兒是母后心頭的一塊病?朱家這麼多年就是因為有了那句承諾,才不得不退隱避世,你作為外甥,難道就不能扶持朱家一把麼?說到底還是因為朱家現在式微了,你看不上眼,才會千般的阻撓。」

  朱太后許是知道先前太子宮變的事是她沒有察覺,是她錯過了機會,且與自己的這個兒子不能硬著來,便放軟了聲音,「前夜的事情是母后一時疏忽了,可這也是母后的過錯,與朱家兩個哥兒又有什麼干係?你要惱便惱母后,何苦牽連旁人?」

  朱太后臉上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樣,若讓旁人看來,倒真真是個慈母的樣子。

  文帝薄薄的唇角忽的上挑,無聲的諷笑了一下,再轉頭看著朱太后的眼神,就少了冰冷,多了譏諷:「母后真的將朕看做是三歲的孩童了?朱家外祖父當年是如何致仕的,母后當真以為朕一點兒都不知情?縱然先前不知道,可登基之後也總歸會知道內情,母后怎麼還能用這樣的理由來與我說道?」

  朱太后原本還想要再說幾句的,可聽見文帝這樣幾句話,瞬間僵在椅子上,直愣愣的看著文帝。

  文帝卻像是並不沒有發覺朱太后的反應似得,繼續道:「當年盛行的文字獄,真的是父王的過錯麼?當年那本《七律言》到底是外祖父主編還是旁人誣陷,想來母后應當最清楚不過了……」

  朱太后驚愕的說不出話來,這些事因為證據不全,才會被武宗皇帝輕輕翻過去,雖說她先前也曾經被武宗帝責備過,但她從來沒有將事情往這些地方上頭想,且,朱家雖然是因為武宗帝的不喜而隱退,但也是因為有皇兒在,朱家才退的甘心情願,否則以父親當年還是內閣大學士的身份,如何也不可能這樣無聲無息的便悄然歸隱了。

  她呆愣的看著猶自在滔滔不絕的細數著朱家種種不是的文帝,心中忽然對這個兒子感到陌生起來,什麼時候那個軟軟糯糯在自己身邊的孩子變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而文帝眼中滿是對往事的憎惡,以及遮也遮不住的:「父王保住了朱家的顏面,母后還要心生怨懟,若不是因為朕的關係,只怕朱家滿門都要被抄斬!母后現在與朕說什麼朱家的恩情,到底是朱家待朕有恩,還是朕被朱家牽連?」

  朱太后如何能忍得了文帝對朱家這般的不敬,當下便怒極,一巴掌拍上桌案,案上放著的青花茶盞震動之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而她再忍不住脾氣,指著文帝大罵:「哀家這麼多年對你的教導都教到狗肚子裡去了?你竟然這樣的話都說得出口,即便是你外祖父有再大的錯處,也不過是因為他與先皇政見不合,才會被先皇所不喜,你外祖父不過是個文人,能做什麼事連累到你?你聽信了外人的挑撥,這便要與哀家生分了是不是?」

  朱太后的震怒半點沒有影響到文帝,他臉上的神情依然是淡淡的冰冷之中含著幾分諷意,眼珠子轉過來看向自己的母親時,也沒有減少半分。

  他沉聲道:「真的只是政見不合麼?母后以為朕不知道?母后與父王一向不睦,不論父王做什麼,母后總會將之臆測到最壞的結果上頭,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該夠了,母后,即便你對父王有再多的不滿,也該煙消雲散了,父王他識人用人比太宗皇帝更出類拔萃,當年父王說我生性懦弱、胸無長才、不堪大用,難道母后當真一點兒也不承認麼?」




章節目錄